「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中國古代大齡「剩女」的耐性與堅持

2021-01-10 地理微鑑

引言

「剩女」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網絡熱詞,一般是指超過27歲仍保持單身的女性。她們通常擁有體面的工作、穩定的收入和安穩的生活,卻偏偏得不到愛神丘比特的眷顧。這並不是因為她們有相貌或身體的先天不足,而是由於對高層次生活質量的執著追求,希望自己的終身伴侶出類拔萃,過高的眼光導致感情道路不太順暢,在婚姻的殿堂門口遲疑徘徊,最終年近中年也沒有結婚,而被形象地稱作「剩女」。

今天中國的「剩女」現象越來越普遍,追求個性自由的都市女性也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相當規模的「不婚族」和「丁克族」群體,成為當代社會一道特殊的風景。那麼,在中國古代社會,有沒有這種「剩女」現象存在呢?

一、中國古代「剩女」的傑出代表——孟光

東漢時期的平陵女子孟光是古代歷史上有史料明確記載的「剩女」。孟光天生又黑又胖,容貌奇醜,被歸為古代四大醜女之一。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有著尋常男子都無法企及的力氣,能輕易地舉起百斤重的石臼。因為容貌欠佳,年逾三十仍然獨居在家,多有媒人登門為其做媒,也無一例外地被她拒絕。

有一天,父母向孟光問起不願出嫁的原因,才得知原來她早已有了心上人,那就是同縣的梁鴻。梁鴻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從小勤學上進。有一次,他在上林苑養豬時不小心引起火災,大火蔓延至鄰居家裡,給鄰居造成了損失。

梁鴻不僅主動提出以所有的豬作為抵償,還到鄰居家中做傭工以彌補。左鄰右捨得知此事後,紛紛責備鄰居家索賠過高,並交口稱讚梁鴻的人品。受到責備的鄰居羞愧無地,便提出將賠償全部奉還,誰知梁鴻竟辭而不受,悄然離去。

梁鴻

孟光跟父母說,此生一定要找到梁鴻那樣的人品高潔之人,否則寧可一輩子不嫁人。後來,這話傳到了梁鴻耳朵裡,他便主動請人前去說媒。

要知道,此時的梁鴻根本不缺姻緣,由於他先前的高風亮節之舉聞名鄉裡,登門說媒的人把他家的門檻都快踩爛了,可是他卻不為所動,而對從未謀面的孟光情有獨鍾。

孟光接到媒人的消息後,並沒有表現出大喜過望的樣子,也沒有準備綾羅綢緞,而是不聲不響地開始編織麻衣、麻鞋、籮筐。眾人不解其意,感到非常奇怪,孟光也不解釋,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到了過門這天,孟光終於像尋常新娘一般,濃妝豔抹、鳳冠霞帔,打扮得風光漂亮,可是梁鴻見了卻一連七天都沒有理她。

孟光

孟光見狀,主動開腔搭話:「我聽說夫君高義,為了小女回絕了許多親事。如今承蒙夫君不棄娶我為妻,卻不知小女何處行為不當開罪了夫君,還望明告。」梁鴻回答說:「我理想中的人生伴侶是一位簡樸勤勞的女子,願意與我一同在深山老林過隱居勞作的日子。沒想到你打扮得如此講究,可見你不過也是一位輕浮豔俗的人罷了,並非我苦苦尋求之妻。」

孟光噗嗤一笑:「我如此穿著打扮,正是在考驗夫君你的心意啊!其實我已準備好隱居生活所需的衣服和器具了。」說著,她卸下妝容,穿上布衣,拿出了早已織就的麻鞋和籮筐。梁鴻見此情景,旋即轉喜:「你真是我天造地設的妻子啊!」

舉案齊眉

從此,兩人共同隱居在霸陵山中,終生以耕織為業、詩琴自娛。兩人俱有車載鬥量之才,卻不求功名富貴,安於寧靜淡泊的生活,得到了世人「舉案齊眉」的頌揚。

二、獨守空閨還是委曲求全?鍾離春與雲英給出的不同答案

鍾離春在中國古代社會,男女婚配須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要嚴格執行「三書六禮」等傳統禮儀,單單依循雙方情感的自由結合是不合乎禮法的,可見古人對於婚姻大事的重視。尤其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會的地位都要低於男性,從為人女到為人妻,再到為人母,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候都沒有自主選擇權,對於婚姻也無法提出過高的要求,因此按理說很難成為「剩女」。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一些擁有自主意識的女性堅持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們堅決拒絕被動的婚姻,絕不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將就、退讓。

鍾離春

戰國時期的鐘離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鍾離春生得五大三粗,面貌醜陋:頭頂內凹、雙目深陷、骨盤粗大、鼻孔朝天、頭髮稀疏、腰背歪斜、胸部扁平、膚色黝黑,不僅脖子又粗又短,甚至還有著相當扎眼的喉結。可以說鍾離春渾身上下沒有一絲女性的魅力,集所有醜陋於一身,所以年過四十,仍然孑然一身,沒有婚配。

「臼頭深目,長壯大節,卬鼻結喉,肥項少發,折腰出匈,皮膚若漆。」——劉向《列女傳》

但是,鍾離春的單身卻並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她極高的眼光。後來,鍾離春主動求見齊宣王,向他提出自己的一系列政見,當時就將齊宣王深深地折服,於是冊立她為王后,可謂是古代「剩女」歷史上的一段輝煌傳奇。

劉向《列女傳》

不過,並非所有古代「剩女」都有鍾離春這般的志向和耐性。

所謂「剩女」,現代人常常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言語間難掩嘲笑和鄙夷的態度,其實這只不過是另一種生活方式而已。如果委曲求全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那才是一生中莫大的痛苦。

雲英清朝著名的內閣大學士趙光執掌刑名二十年,歷經四朝皇帝,家資萬貫。美中不足的是,他家中有三個女兒,卻沒有子嗣,其中大女兒和二女兒都英年早逝,獨獨剩下三女兒雲英空守閨閣。

趙光死後,年逾三十的雲英繼承了萬貫家財,便委託世伯萬青藜為自己尋一門好親。她特別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自己必須做原配夫人;第二,男方必須是少年韓林;第三,男方必須與自己門庭相配。

雲英

萬青藜一看這三個條件就犯了難,上哪兒找如此完美的男子呢?

無巧不成書,進京趕考的門生胡隆洵映入了他的眼帘。胡隆洵孑然一人,又是新科進士,前兩項都符合。唯獨他家境貧寒,這第三條卻不符。萬青藜無奈給雲英致書相告,問她願不願嫁,雲英也知世伯為難,雖然自己心不甘情不願,但最終還是勉強答應了。

兩人的婚後生活並不美滿。在雲英心裡,胡隆洵始終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都是拜自己所賜他才享受了榮華富貴,因此常以傭人視之,從來不給丈夫碰自己。即便如此,雲英還是時常覺得鬱悶煩躁,沒過幾年也早早離世了。

三、古代獨立女性的悲劇:僅憑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衝破世俗傳統的束縛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詩經》

後世普遍認為,《詩經》中記載的「遊女」很可能就是一位剩女,她擁有獨立自我的新思想,拒絕了男子的求婚,卻因此不得不過上了孤獨的生活。她悠然自得地隨風泛舟於漢水之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心甘情願地成為一名無所歸依的剩女。

《詩經》

古代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國家人口的數量直接決定了農業的興盛和國家的富強,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無不把人口作為衡量國運盛衰的重要指標。除了休養生息、藏富於民,朝廷還會通過制定律令的方式增加人口的繁衍。

如漢朝的孝惠帝就曾頒布政令,如果有女子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嫁人,就要罰款600錢。唐朝則將這一限制前推到15歲,嚴重者甚至要面臨牢獄之災。

在男尊女卑觀念根深蒂固的古代社會,勢單力孤的女性很難衝破傳統禮教的束縛,尤其是古代家庭多以兒孫滿堂為福,如果不給夫家生三四個孩子,好像這些女子就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另一方面,如果女兒遲遲沒有出嫁,就會被左鄰右舍私下議論「嫁不出去」,父母臉上自然無光。這一系列因素就像一層層的桎梏牢籠,不停地催促年輕女性趕緊嫁人,她們對於自主和真愛的追求在世俗眼光面前顯得太過渺小。

結語

大齡剩女不結婚就有錯嗎?她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做到經濟獨立和思想獨立,是新時代女性的傑出代表;她們並非沒有對愛情的憧憬和嚮往,恰恰相反,對於真愛的完美主義才是「剩女」現象的根本原因。

古代女性用親身經歷給了我們一目了然的答案:相比承受失敗婚姻所帶來的痛苦,保持單身其實是更好的選擇;你心心念念不顧世俗眼光所堅持的,終有一天會得到月老眷顧的迴響。

參考文獻:

《詩經》

《後漢書》

《列女傳》

相關焦點

  • 詩詞| 江南曲 李益(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江南曲唐代:李益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譯文及注釋譯文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早知潮水的漲落這麼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注釋①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樂府《相和歌》曲名。這是一首擬樂府,寫得很有民歌色彩。②瞿塘賈:在長江上遊一帶作買賣的商人。瞿塘:指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賈:商人。③妾: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④潮有信:潮水漲落有一定的時間,叫「潮信」。⑤弄潮兒:潮水漲時戲水的人,或指潮水來時,乘船入江的人。
  • 唐詩閒讀:「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詩的名字叫《江南曲》,這是古代歌曲名。詩題《江南曲》原是樂府《 相和歌》的曲名,是《 江南弄》七曲的其中之一。早知潮水的漲落這麼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兒的丈夫。前兩句完全平鋪直敘,就陳述「商人重利輕別離」(白居易《琵琶行》)的實際生活狀況,這種生活現實本身就是可悲可嘆的,詩人明白這種生活狀況不需要複雜的詞語去描述,只需要平平地寫來,自然就有打動人的力量。
  •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古詩今賞
    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李益(748—約829),字君虞,姑藏(今甘肅武威)人。大曆四年(769年)進士,任鄭縣尉,後官至禮部尚書。詩歌追慕盛唐,邊塞詩尤絕。江南曲是古代歌曲名,嫁得瞿塘賈,瞿塘是長江三峽之一 ,賈,這裡讀(gǔ),指商人,我嫁給了瞿塘的商人,朝朝誤妾期,朝朝是經常的意思,誤,延誤,耽誤。妾,女子對自己的謙稱,期,這裡的期是相聚的日子,商人經常延誤夫妻團聚的時間。早知潮有信,婚前如果知道潮汐有規律,這裡的信指的是信用,嫁與弄潮兒,就應該嫁個弄潮兒。
  • 十首李益詩: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早知潮水的漲落這麼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別後有多少世事變遷要說?直說到黃昏傳來陣陣晚鐘。明天又要踏上西去巴陵的徵途,你我之間又要相隔多少重秋山?《過五原胡兒飲馬泉》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
  • 古代大齡女子嫁不出門,比現在剩女還要多,網友:漲知識了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歷史上,女子都是早早的就結婚,在上個世紀也是這樣。在古代的唐朝,女子普遍結婚年齡都是在十三歲或者十四歲,結婚早,在古代來時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不過在古代,也不是所有的朝代都執行著早結婚的政策,也有些朝代結婚推遲,出現了大量的剩女。
  • 古代大齡女子嫁不出門,比現在剩女還要多,網友:漲知識了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歷史上,女子都是早早的就結婚,在上個世紀也是這樣。在古代的唐朝,女子普遍結婚年齡都是在十三歲或者十四歲,結婚早,在古代來時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晚婚是件好事,但是不可能能讓宋朝的女子普遍晚婚,換一種說法是嫁不出去。為什麼說女子嫁不出去,而且不是普通的年輕女子,而是大齡剩女嫁不出去?
  • 當代大齡剩女為什麼「嫁不出去」?
    確實很多人發現如今「大齡剩女」的擇偶標準非常高,不僅對男子的經濟實力有著嚴格的要求,對男子品行、修養等方面要求也普遍高於年輕時女孩,讓很多男性直呼「你有什麼資格」。1.而且如果到了被公認的「剩女」年紀,就會成為家庭當中一件十分羞恥的事,這跟封建社會例行「男主外,女主內」政策很有關係,女人一般沒有經濟來源和經濟實力,如果一直都養到家裡面不嫁出去勢必會給家裡面造成經濟負擔,不僅如此,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朝代還會對大齡未婚男女實行增稅政策,用過重的賦稅逼迫年輕男女早日結婚。
  • 古代大齡剩女的故事
    古代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女子到二十歲時仍未找到婆家,就真正成為大齡剩女了,就也要行笄禮,視同已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可積極主動地去尋偶了。那麼如何讓這些大齡剩女找到如意郎君呢?古人自有古人的智慧和辦法,那就是設定一段時間,給未婚男女們提供一個見面的場所和機會,讓他們自由戀愛。
  • 晚婚的宋朝,「大齡剩女」比比皆是,百姓:真的嫁不起
    唐朝的時候,結婚年齡大多都在十三四歲,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就是如此,結婚非常早,這樣的早婚在古代時比比皆是。但也不是所有朝代都這麼早結婚,就有一個朝代,不僅結婚遲,甚至都出現了大齡剩女,這個朝代就是唐朝之後的宋朝,那麼宋朝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80後大齡剩女為何選擇嫁二婚男人」?
    事實證明是不會,可能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他們婚姻推遲,導致了大齡剩男剩女的存在。那些大齡剩男剩女最後的婚姻又是怎樣的呢?他們會選擇什麼樣的婚姻呢?不防我們來看看下面三位大齡剩女做出的選擇:劉女士:記得我在20多歲的時候,追我的男友和媒婆介紹的男友不下於50個,過密交往的就有十幾個,每個到了談婚論嫁的日子最後都黃了。
  • 北京大齡剩女「泛濫」,為什麼嫁不出去?5種原因告訴你
    北京的女孩大氣獨立而美麗,然而剩女「泛濫」,為什麼嫁不出去呢?確切的講,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她們不願意隨便把自己嫁出去,當然,也有一部分是根本就不想嫁人。如今,不僅僅是北京,全國各大城市的大齡剩女數量都不少,只不過是由於北京人口數量較多,顯得北京的大齡剩女數量也偏多。
  • 大齡剩女的「頓悟」:一場相親讓我明白,為什麼嫁人不嫁鳳凰男
    這倆種女人的結局也不相同,相信愛情的可能會很早就結婚,但是在婚姻中會受到這樣那樣的苦;而相信物質的女人大多數都成了大齡剩女,只想找到一個物質條件豐厚的男人。提起大齡剩女,相信大家對她們這類人的印象並不好。絕大多數人覺得,大齡剩女之所以會被剩下來,就是因為拜金,或者對自己的定位不準,太高估自己。
  • 32歲男人怒懟「大齡剩女」:你嫁不出去的樣子,真的可笑
    聽到那個女人這些話,把表弟氣壞了,心裡對這個女人的好感全無,當場就站起來怒懟那個女人:「你嫁不出去的樣子,真的可笑,你都33歲的大齡剩女了,還挑什麼挑,我還不娶你呢!」聽到表弟這番話,那個女人生氣大聲對表弟吼道:「女人根本就不愁嫁,你準備光棍一輩子吧」。
  • 古代最牛的大齡剩女,44歲才嫁人,卻生出了千古一帝
    在古代,人們結婚的時間非常早,尤其是女性,甚至只有十幾歲就嫁人了。這跟現在當然沒法比。然而就算在古代,也有大齡剩女,一直嫁不出去的。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可以說是古代最牛的大齡剩女了,她一直到了44歲才結婚,生下的孩子卻成長為了千古一帝,非常了不起。
  • 36歲大齡剩女:就算你是老實人,沒錢沒長相,我寧當尼姑也不嫁
    文/東南萌通常很多男人都會對大齡剩女有誤解: 一把年紀,不結婚,不生孩子,根本不配叫做女人。甚至有的男人對大齡剩女一直都嗤之以鼻,甚至是鄙視。而大齡剩女本人往往則對於他人的言論,置若罔聞。她們通常都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對於戀愛,婚姻有自己更為深刻的看法。
  • 詩經裡的大齡剩女也思春,女人要嫁出去必須明白這三點!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國風·召南·摽有梅》1、古代年方二十就是大齡剩女?在古代,女子出嫁的年齡都很早。女子10歲,別稱「幼學」,意思是開始上小學了。
  • 「大齡剩女嫁不出去,全怪男人太差」馬伊琍的婚戀觀,我笑了
    文|初心 女人到了30歲,如果嫁不出去,就會成為人們口中的大齡剩女,那麼,嫁不出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通過三個女人的故事,我們再來討論「大齡剩女,嫁不出去的原因?」。大齡剩女嫁不出去,主要真的因為男人不夠優秀導致的嗎?
  • 大齡剩女去相親了才明白,自己這麼優秀,為什麼嫁不出去?
    在如今的社會中,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越來越多了大齡剩女在愁著自己為何嫁不出去,感覺她們對於未來老公的要求,與如今的房價一樣不斷升高。小編身邊就有一個朋友,叫做茹茹。她的婚姻問題一直都是我們身邊人的心病,每逢到了周末,就會離開我們這一幫好朋友。
  • 弄潮兒---深圳晚報
    於志斌 我中學時,讀書中記住了「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這句詩;而且,我好幾次把「弄潮兒」這句詩寫在了作文中,感覺加強了主題思想。在大學時,看宋朝人周密《武林舊事》、吳自牧《夢粱錄》中都有「觀潮」的記錄與描寫,終於看清楚了弄潮兒踏潮爭雄的風貌。後來,我在影視的銀幕與螢屏上都看過弄潮兒。一邊看,一邊想到舊時的閱讀,弄潮兒以一種近於衝浪者的形象印在我腦海中。
  • 相親男怒懟「大齡剩女」:你那麼優秀,為什麼34歲還嫁不出去!
    也是那個女人這些話,把阿勇這個來相親的男人氣壞了,所以直接怒懟那個大齡剩女:「你那麼優秀,為什麼34歲還嫁不出去」!所以後來阿勇才說出了「寧願娶二婚女人,也不娶大齡剩女」這句話。阿勇表示,在他看來,大齡剩女都沒有好女人,因為她們不是拜金現實,就是自身有病,不然的話,在這個男多女少的時代,早就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