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閒讀:「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2021-01-10 談藝錄

閨怨是詩歌的大題材,閨怨詩的起源,更多源於大一統的政權、遼闊的國家疆域與發達的經濟,在這種客觀條件下,男子常常需要出外經商或者到邊塞戍邊,唐代國家大一統,經濟發達,商業進一步發展,從事商品遠途販賣,常年在外經商的人日見增多,另外奔波科考或奔波在外的遊子也日益增加。現在我們見到的閨怨詩,主要就集中在唐詩裡,這些詩摸擬語氣,抒寫民間棄婦或思婦(包括徵婦、商人婦、遊子婦等)的憂傷,或者寫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幽怨情感。

(《閨怨》詩意)

唐詩中閨怨詩最有名的是盛唐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前面我們已經賞析過這首詩,這首詩描摹閨中婦人看到陌頭的柳色青蔥,春意盎然,才意識到自己現實和精神生活的空虛,覺得再打扮也沒有意思,只剩下自己孤零零地沒有一點快樂了,精準、細膩而含蓄地描寫宮閨女子的心理狀態及其微妙變化。與這首詩可以一比的中唐詩是李益的《江南曲》,全詩如下: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詩的名字叫《江南曲》,這是古代歌曲名。詩題《江南曲》原是樂府《 相和歌》的曲名,是《 江南弄》七曲的其中之一。顯然,這是一首具有民歌色彩的擬樂府詩。

(詩意圖)

這首詩用語平實,基本沒有難解的字,如果有難解的字,就是「瞿塘賈」就是指在長江上遊一帶作買賣的商人。瞿(讀作qú)塘:指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賈(讀作gǔ):指商人。意思也很直白:我真悔恨嫁給瞿塘商人,他每次都把相會的佳期耽誤。早知潮水的漲落這麼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兒的丈夫。

前兩句完全平鋪直敘,就陳述「商人重利輕別離」(白居易《琵琶行》)的實際生活狀況,這種生活現實本身就是可悲可嘆的,詩人明白這種生活狀況不需要複雜的詞語去描述,只需要平平地寫來,自然就有打動人的力量。文學作品就是這樣,當所記述的事情本身打動人時,用最樸實最平淡的語言來記述,反倒更加具備感染力量,現代文學裡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沈從文的《邊城》。現實生活的真相和原形,最具備吸引讀者的能量。

(詩意圖)

後兩句就平地起波瀾了,少婦發出了他的抱怨:她異想天開地想到,潮水是有信的,早知如此,還不如嫁給弄潮的人。所謂潮有信,指的是潮信:潮水與月亮圍繞地球轉動有關,因為天體之間的互相吸引,在地球表面的水系形成潮流湧動,古人把發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發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潮汐當然都是準時和有信的,這種有信與少婦丈夫的無信形成鮮明的對比。其實,潮水有信,並不代表弄潮兒有信,少婦所說「嫁與弄潮兒」也只是他在極度怨惱,極度苦悶之後發出的痴語,她並不是真的想改嫁。「早知」二字,怨意、惱意、恨意、悔意盡出,當然,這個早知只是一種假設,是她在自傷身世之後的極度苦悶的心理映射。

(詩意圖)

這首詩前半平鋪直敘,直寫生活,是寫實;詩的後半奇峰突起寫少婦的痴心臆想,是寫虛;這是一首平中有奇,奇中蘊平,平奇互生的佳作,簡單的少婦閨怨詩,有了小說一樣的故事情節即視感。

李益是個著名的邊塞詩人,據《霍小玉傳》載,他是一位負心人,他一生最大的悲痛可能是辜負了他最心愛的女人。同其他文人一樣,他顯然也是一個心思細密的,對女人情思了解透徹的人。他描摹少婦閨中思夫的心理是準確而深刻的。黃叔燦在《唐詩箋注》裡說:「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語,乃知《鄭風》「子不我思,豈無他人」,是怨悵之極詞也。當一個婦人在閨中悵惘之極之時,想在感情上尋找其他出口,是一般人的正常思維。總之,李益的這首《江南曲》是寫閨中怨婦心理活動的經典詩作。

(【唐詩閒讀】之89,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詩詞| 江南曲 李益(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譯文及注釋譯文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早知潮水的漲落這麼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這是一首擬樂府,寫得很有民歌色彩。②瞿塘賈:在長江上遊一帶作買賣的商人。瞿塘:指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賈:商人。③妾: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④潮有信:潮水漲落有一定的時間,叫「潮信」。⑤弄潮兒:潮水漲時戲水的人,或指潮水來時,乘船入江的人。鑑賞  這首詩吸取了樂府民歌的長處,語言明白如話,卻又耐人尋味。
  •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古詩今賞
    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李益(748—約829),字君虞,姑藏(今甘肅武威)人。大曆四年(769年)進士,任鄭縣尉,後官至禮部尚書。詩歌追慕盛唐,邊塞詩尤絕。江南曲是古代歌曲名,嫁得瞿塘賈,瞿塘是長江三峽之一 ,賈,這裡讀(gǔ),指商人,我嫁給了瞿塘的商人,朝朝誤妾期,朝朝是經常的意思,誤,延誤,耽誤。妾,女子對自己的謙稱,期,這裡的期是相聚的日子,商人經常延誤夫妻團聚的時間。早知潮有信,婚前如果知道潮汐有規律,這裡的信指的是信用,嫁與弄潮兒,就應該嫁個弄潮兒。
  • 十首李益詩: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早知潮水的漲落這麼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別後有多少世事變遷要說?直說到黃昏傳來陣陣晚鐘。明天又要踏上西去巴陵的徵途,你我之間又要相隔多少重秋山?《過五原胡兒飲馬泉》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
  • 弄潮兒---深圳晚報
    於志斌 我中學時,讀書中記住了「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這句詩;而且,我好幾次把「弄潮兒」這句詩寫在了作文中,感覺加強了主題思想。在大學時,看宋朝人周密《武林舊事》、吳自牧《夢粱錄》中都有「觀潮」的記錄與描寫,終於看清楚了弄潮兒踏潮爭雄的風貌。後來,我在影視的銀幕與螢屏上都看過弄潮兒。一邊看,一邊想到舊時的閱讀,弄潮兒以一種近於衝浪者的形象印在我腦海中。
  • 唐詩閒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人對唐詩和宋詩的區別何在做了精彩的比喻,稱唐詩是「大風吹屁股,冷氣透膀胱」,從頭到尾的滿滿的「雄渾」,宋詩是「坡陡尿流急,坑深屎落遲」,從頭到尾的講求「義理」。這是話糙理不糙的比喻,看著粗俗,但卻準確。
  •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中國古代大齡「剩女」的耐性與堅持
    那麼,在中國古代社會,有沒有這種「剩女」現象存在呢?一、中國古代「剩女」的傑出代表——孟光東漢時期的平陵女子孟光是古代歷史上有史料明確記載的「剩女」。孟光天生又黑又胖,容貌奇醜,被歸為古代四大醜女之一。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有著尋常男子都無法企及的力氣,能輕易地舉起百斤重的石臼。因為容貌欠佳,年逾三十仍然獨居在家,多有媒人登門為其做媒,也無一例外地被她拒絕。
  • 唐詩閒讀:「多少關心事,書灰到夜深」
    《湖南通志·李群玉傳》裡稱他的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全唐詩·李群玉小傳》記載了一件小事,說杜牧早年遊覽到澧州時,跟他有過交往,認為他有才華,勸他參加科舉考試,但他「一上而止」,其實就是意思意思就完結了覺得參加科考不是自己的志向,其後就是自行雲遊天下了,李群玉一生交遊甚廣,足跡遍及河南、河北、陝西以及長江南北,因此廣有詩名。
  • 嫁錯郎的女子是什麼模樣?看看唐代詩人怎麼給她們畫像吧
    如果沒猜錯,「女怕嫁錯郎」這句話在唐朝應該已經很流行了。古往今來,婚姻的不幸,有些是父母之約造成的,有些是自己作的。讀吧下面三段文字,三位幽怨的唐朝女子姿容躍然紙上。1. 閨閣裡的少婦不知憂愁,濃妝豔抹之後興高採烈登上翠樓。
  • 女人想男人到底有多苦,四位美女和四首唐詩告訴你
    她有什麼親人在遼西?此人為什麼離鄉背井,遠去遼西?這首詩的題目是《春怨》,詩中人到底怨的是什麼?難道怨的只是黃鶯,只怨鶯啼驚破了她的曉夢嗎?江南曲唐:李益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 「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唐代多怨婦,有詩為證
    三、《江南曲》【唐】李益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詩歌后兩句想落天外,出語驚人:「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夫婿無信,而潮水有信,早知如此,應當嫁給弄潮之人。「弄潮兒」至少會隨著有信的潮水按時到來,不至於「朝朝誤妾期」!這是思婦在萬般無奈中生發出來的奇想。「早知」二字寫出她幽怨的深長,不由得自傷身世,悔不當初。「嫁與弄潮兒」,既是痴語,也是苦語,寫出了思婦怨悵之極的心理狀態,雖然是想入非非,卻是發乎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