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年司馬相如未發跡時,寄居在臨邛縣令、朋友王吉的家中,一次當地富豪卓王孫宴請賓客,相如隨朋友一同參加。
無酒不成宴,無樂不成席。文人雅士富貴名流集於一堂,自然要作賦奏樂,以助酒興。司馬相如作為一代才子,談得一手好琴。他早就聽說卓王孫有一女兒名叫卓文君,膚白貌美、聰慧過人,於是離座就琴,隨手撥弦三兩聲,當真是未成曲調先有情。
再說那卓文君乃大家閨秀,精通音律,早就聽說過司馬相如的大名。聽說今日客人中有大才子司馬相如,又聽得有人撫琴,不免好奇,於是倚門偷看。
司馬相如一回首,發現門後一雙妙目正望向自己,不覺呆了,心想定是文君無疑。於是略一沉思,一曲《鳳求凰》便飄然而出:
……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何日見許兮,慰我彷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
文君已知彈琴者正是司馬相如。她見相如儀表不俗、瀟灑多才,且一曲未了,已聽出琴中之意,禁不住雙頰飛紅、心頭鹿撞,惶急離去,卻又忍不住對相如驚鴻一瞥。
相如知文君亦對己有意,便遣人說姻緣結終生。然而卓王孫見相如一介貧士,無房無車,便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
二人於是相約私奔,文君隨相如回到家鄉成都。然而司馬相如簡直是家徒四壁,兩人生活十分清苦。
噢,成都
讓我掉下眼淚的 不止昨夜的酒
讓我依依不捨的 不止你的溫柔
……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喔…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
文君後來把自己的頭飾當了,和相如回到臨邛開了一家小灑館,親自當壚賣酒,支持相如刻苦攻書。
後來,司馬相如因《子虛賦》《上林賦》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被招到京城長安,封為郎官,整日高頭駿馬、交接權貴 ,沉溺於燈紅酒綠之中,真是相如冠蓋滿京華,而文君斯人獨憔悴。
時間一久,司馬相如竟逐漸對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妻子有點兒忘卻和厭棄,於是寫了一封信給卓文君:
全信很短,只有十三個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文君接信後,已知司馬相如心思和他對自己的有意為難。聰慧的卓文君忍著悲痛,揮筆寫下了一封既情真意切又含淚悲訴、言辭凜然的回信:
一別之後,二地相思。
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司馬相如接信後,不禁驚嘆於妻子的聰明和才思敏捷,又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不禁羞愧萬分,於是親自駕高車駟馬,迎接文君入京,二人最終得以白頭偕老。
(圖片源於網絡,有侵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