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客.賣客(微小說)

2020-12-04 馬桂明12

麥客.賣客(微小說)

作者:馬桂明

原創作品莫搬運看看即可。

當。扎著白色頭巾的『麥客』出現的時候,金燦燦的帶著金芒的麥穗兒,已經彎彎著青黃色的腰杆兒,靜靜的等著。

左手挽著青黃不能太過於黃色的脆脆的空心的麥杆兒,攏住簇簇的柔韌不能太脆皮的杆兒,右手的鋒白鐮刀、貼著蒙蒙的地、回側身的『嚓嚓』地割——圓鼓鼓的細長穗粒偶然的掉落——搶,農忙!槍,豐收!搶碗裡麵條條的香!

——難怪不怎麼吃米飯,老想著麵條麵餅面片啥的……

「我餓了。」

「我家的大才子也會餓了?」長長的眼睫毛、撲閃著戲耍。

認真側低著眼睛看,右手蜷著胳膊彎裡晶亮的俏皮的眼睛。

「好了了。」掙開胳膊,兩個手臂直直地伸展,懶懶的靡靡的醉醉的、腰。

窄窄的暖暖的床,窄窄的清冷的月色,窄窄的燈光亮了……

竄行、穿行。身上的衣服、橘黃色的反光條朦朦的衣服,還有那暖暖的憧憬:

『你好!這是您定的餐飲……』『您好!您的餐飲到了,請籤收…… 』『您好!能幫我點個好評嗎?』『您好!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嗎?』『您好!對不起!路上出了點事兒……』

煙、竄竄,火、綻綻,聲,喚喚……

當。橘黃色的衣衫,燻煙嫋嫋的、暗暗昏昏的他出來了,她揪著衣角揪著心頭的痛……『傻瓜,你怎麼去救火了你?你……』

歪歪倒倒、眯眯沉沉、咳嗆昏沉,半睜半醒著說:「等我掙夠房子的首付。不行,等我掙夠……我要娶你做老婆……」

「別說話。」她,撫著血豔血糊的嘴,「我是你老婆!你不能犯傻不要我……」

當。冷冷的門阻擋了彷徨張望的視線。青白色的手,亂了衣角、皺褶褶的揪扯——麥客割麥收面香的人……

左右好彷徨,兮兮瀝瀝彌蒙了眼——秧苗水田水天,泠泠水漾水彰;穗沉杆彎杆帳,青谷飽滿飽脹——鐮刀賽賽割谷忙,日頭嗮嗮穀粒黃;谷黃嗮嗮穗粒香,倉羅載載米粒藏……

『不對。傻傢伙說了,一天是戰士,永遠是戰士……』左手攥皺了攥熱了衣角,左手撫著冰冷溫暖的門,「你答應娶我的,不能不算話……」蚊蚊的怨怨的聲音呢喃……

2020年11月24日

相關焦點

  • 以《麥客》為例 NHK怎樣記錄中國?
    劉慶雲以前知道「麥客」。在他上學的上世紀80年代,作家邵振國的《麥客》獲得全國第七屆優秀短篇小說獎—劉慶雲看過小說後印象很深。不過,小說講述的是陝甘寧一帶的「老麥客」—用鐮刀收割、以傳統方式作業的割麥人。年復一年,每到麥收季節,老麥客從寧夏和甘肅,從黃土高原最窮的地方出來,到南方去替人割麥。因為氣候的關係,他們到達南方時正好是小麥成熟的時節,當地農民僱用他們,至少一天要管一頓飯。
  • 日本紀錄片《麥客》:NHK怎樣記錄中國?
    劉慶雲以前知道「麥客」。在他上學的上世紀80年代,作家邵振國的《麥客》獲得全國第七屆優秀短篇小說獎—劉慶雲看過小說後印象很深。不過,小說講述的是陝甘寧一帶的「老麥客」—用鐮刀收割、以傳統方式作業的割麥人。年復一年,每到麥收季節,老麥客從寧夏和甘肅,從黃土高原最窮的地方出來,到南方去替人割麥。因為氣候的關係,他們到達南方時正好是小麥成熟的時節,當地農民僱用他們,至少一天要管一頓飯。
  • 【讀者投稿】麥客
    韓城傳媒網民生/社會/時訊/熱點關注麥客雨蕭天空中,長途遷徙的候鳥隨著氣候的變化南來北往。曾經的麥客,也是關中平原的一道風景,嗅著麥香而來,又乘麥浪而去。他們背著鐮刀和乾糧,順著麥黃一路趕來,又隨著麥茬一路走去,這些看上去黝黑乾瘦、身體精壯有力的漢子被稱為麥客。關中平原的麥客,以甘肅寧夏的農人為主。他們從東邊收割過一茬莊稼,來到村莊,找一處陰涼焦急地等著僱主,有的熟客一撞見原先僱主,趕緊搭訕,在夥伴們豔羨的目光中跟著走了,剩下的人越少,等待就會漫長而焦急。麥客收割麥子,不單純有技巧,而且還要有力氣。
  • 麥客遠行(泥土芬芳)
    老麥客說。父親抬頭朝天望了眼,問老麥客割一畝麥子要多少工錢。「九塊!」「成,我也不還價,都是下苦錢,你把麥茬留低些。」「放心,鐮貼在地皮上!」老麥客欣喜地吆喝著兒子,進到麥田伏下身就幹了起來。娘直起腰讓我回家取壺水。我一聽,把鐮刀往割下的麥捆子上一插就要回家,父親叫住了我。他掏出兩塊錢來,說去供銷社打壺啤酒來。那年,城裡一啤酒廠在鄉裡賣散啤酒,我們才知道城裡人喝的這種東西。
  • 趙奇奇| 中國最後一批麥客
    麥客《腳步》在50分鐘的時間裡講述了中國人與食物的遷徙與演變。卻唯獨用一個章節沒有介紹美食與製造工藝,而是講述了一個特殊的群體——麥客。他們不是美食的製作人,卻有見證國民糧食根基演變的厚重。從節目中的麥客馬萬全可以隱約的看的出麥客這一類人還是沒有變,10年前的他在每年麥收之後的願望和10年後的願望一樣,依舊是給孩子們買新衣服,好吃的食物,好好花一花;而這十年間他們的工錢從35塊錢到現在的不到200塊,工錢的上漲已然趕不上通貨和消耗品的替換過度,生活還是那樣平淡普通。「麥客」,『客』有「寄居」的意思,既然是「客」,就註定擺脫不了漂泊的宿命。
  • 深圳麥客存儲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麥客存儲科技有限公司蒞臨深圳會展中心6號館6B18-6B19麥客存儲展臺公司簡介麥客存儲是業內唯一一家集存儲伺服器設計、研發、生產、銷售、集群化管理、數據中心搭建並提供優質配套託管運維方案以及數據中心運營為一體的區塊鏈科技公司
  • 麥客:做有價值的產品
    團隊方面,麥客的創始人李卉,本碩都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在研究生期間開始做外包項目,曾經給很多大公司做企業管理系統,後來自己創業做了麥客CRM這款產品。目前麥客整個團隊有20多人。據麥客的創始人李卉介紹,創始團隊基本都是他的同學,正是因為他們年輕的團隊,構成了和別人最具差異化的一點,能更敏銳地感受到變化和最直接地接觸和接受新生事物,從而將這些差異化體現在整個產品邏輯和產品交互的設計過程中。
  • 麥客CRM 從表單開始客戶管理
    麥客CRM創始人李卉  麥客CRM是一款以表單為切入口的輕量級客戶信息管理工具,讓用戶可以從表單問卷開始進行客戶管理。  輕鬆拖拽就能製作一張像這樣的表單供人填寫  表單這項功能的發展方向很多,而麥客CRM瞄準的是客戶管理。
  • 麥客CRM五周年,發布廣告推廣中心
    麥客CRM產品矩陣 隨著麥客廣告推廣中心的上線,麥客產品系列版圖進一步擴大。麥客郵件:像搭建積木一般,輕鬆製作出好看精美的EDM郵件,實現精準化郵件營銷。麥客簡訊:提供極速觸達的簡訊群發和觸發服務,營銷消息、簡訊通知輕鬆發送。麥客CRM:顛覆傳統銷售型CRM,打造營銷型一站式客戶管理平臺,批量管理海量客戶。
  • 《麥收時節·雙行線》第一篇《最後的麥客》
    第一篇《最後的麥客》。14-6-1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馬萬全(歌聲):天上嘛下雨,地下滑呀,走到那路上滑不怕呀……    2002年6月,42歲的麥客馬萬全手拿鐮刀,弓著腰,在河南鞏義的農村一邊割麥子,一邊唱起歌。他和同伴從七百多公裡外的寧夏涇源縣來幫人收麥子。這一趟,他賺了700塊錢。
  • 麥收時節聊「麥客」,遠去的身影記憶深
    今天又拿起筆來,再一次將往事梳理,寫一寫我記憶中的「麥客」。為了詳寫「麥客」,我查閱了一下資料。我看到著名作家殷謙指出:「麥客」與「刀客」如出一脈。前者是陝、甘、寧一些地區的農民在麥收時節,外出替別人收麥子,俗稱「趕麥場」,猶如民工;後者乃是關中武者替別人看家護院,猶如保鏢。」另有一篇文章介紹說「麥客起源於哪朝哪代,無法考證。但至少在明清時,中國史料就有記載。」
  • 「麥客」馬萬全和漸行漸遠的「收割季」
    原標題:「麥客」馬萬全和漸行漸遠的「收割季」  新華網銀川8月3日電(記者艾福梅)見到55歲的「名人」馬萬全時,這位回族老漢剛剛收割完自家麥子,當然是自己用鐮刀割的,而非收割機。   「今年小麥收成好著呢!就是效益不如土豆和玉米!」馬萬全家總共有20畝地,其中5畝種了小麥,其餘種的都是燕麥、土豆和玉米。
  • 麥收時節:「麥客」父子千裡轉場
    麥田裡隨處可見「麥客」駕駛著聯合收割機穿梭其中。來自濰坊坊子區九龍街道丁村趙家村23歲的趙凱和48歲的父親趙憲常已是這裡的「常客」,這對「麥客」父子檔駕著今年新換的收割機,從早到晚在麥田裡忙碌著,爭取多收幾畝地。
  • 麥客瘋網:娛樂新形式 網絡在線卡拉OK
    首頁 > 推薦 > 關鍵詞 > 最新資訊 > 正文 麥客瘋網:娛樂新形式 網絡在線卡拉OK
  • 西北地區曾經非常普遍的麥客,為何近年逐步退出了歷史?
    但是在我國的西北地區,曾經活躍著一批批的麥客,直到21世紀初期,還能看到麥客的身影。但是在最近10多年裡,麥客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只有人多地少或者租田耕種的家庭,才會選擇外出做麥客。換來的零錢或者新小麥,用來補貼家用。麥客是一種非常辛苦的工作,通常在最炎熱的農曆五六月份工作。在高溫酷暑的室外,待上一會就會汗流浹背,新一代的年輕人很難認識。但麥客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期工作,辛苦的程度可見一斑。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麥客,麥客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以免出現中暑或者其他情況。
  • 《花謝花飛花滿天》兩種版本的結局揭曉 花滿天竟是麥客親生兒子(一)
    ­  《花謝花飛花滿天》兩種版本的結局揭曉 花滿天竟是麥客親生兒子??大家跟石家莊傳媒網小編一起看看,告訴你們吧。­  據了解,《花謝花飛花滿天》並不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劇本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情」、「義」、「忠」、「孝」四大美德以巧妙的方式融入其中,順應情感的真實變化而表達對堅守正義、情義為先的推崇與追求。
  • 麥客CRM斬獲「2019中國信息技術優秀產品」大獎
    2019年4月18日,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的2019(第二屆)中國信息技術主管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隆重表彰了國內信息化領域的優秀企業和產品,麥客CRM憑藉優異的表現在眾多國內軟體產品中脫穎而出,斬獲「2019年信息技術優秀產品」大獎。
  • 《舌尖2》"回鄉麥客":不割麥了 想去打工(圖)
    特別是那些「回鄉麥客」,讓人動容。  「剛才看舌尖上的中國我看見了寧夏固原,儘管是只說了兩句話,但還是被深深地觸動了。」 百度固原貼吧,網友「石破T_MEC」說。  豆瓣電影網友「三九感冒靈」也發帖:「第二季第一集《腳步》在50分鐘的時間裡講述了中國人與食物的遷徙與演變。卻唯獨有一個章節沒有介紹美食與製造工藝,而是講述了一個特殊的群體——麥客。」
  • 麥客,一個蒙上厚重歲月之塵的詞語,我卻一直難以忘懷!
    提起麥客,現在農村的90後、00後們根本不會知道,更別說城市青年了。麥客,通俗說就是專門以收割麥子為手段掙錢的臨時工。麥客一詞最早出現於我國明清的文獻資料,曾廣泛活躍於陝甘寧。鐮刀,草帽,乾糧袋,三五成群,麥客,曾是時代長河裡一道不很亮麗,但也不乏活躍的風景線,是一個時代的特殊標記。麥客,其實是最早打工的農民工群體。近代麥客的興盛期出現在生產隊全面解體,農業迎來自己的繁榮期之時。
  • 康鈴J5全新收割機專屬車型,新時代麥客首選!
    提起民生之本的糧食 ,就不得不說起這樣一群人 ,全國各地的水稻、麥子成熟之時 ,他們便駕駛收割機去到那裡,被稱為「機械麥客」、「現代麥客」。而收割機除了平整寬闊的地方能自行移動,大部分地區還是要依靠卡友夥伴。江淮康鈴J5整車,不失為我們機械麥客的好搭檔。搭載全新一代康明斯動力 ,強勁有力,以高端品質、專業定製、五星服務 ,為麥客們提供更高效、更省心的收割機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