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70多年前,蕭山是浙東戰場的主戰場。1937年12月24日,省會杭州淪陷,一江之隔的蕭山,成了日寇炮火的重災區。然而在長達8年的艱苦抗戰中,蕭山軍民一直沒有放棄抵抗。蕭山縣政府曾經先後3次遷入隱秘在大山中的河上鳳塢,中共武裝力量也曾在這裡駐紮。
日前,河上鎮已經啟動鳳塢村蕭山縣政府辦公、機要室舊址的修繕工程,由政府出資,請來了設計單位和專家,出具修復意見。另外,河上鎮還計劃在修繕後的抗戰根據地舊址附近籌建一個蕭山抗戰紀念館,將所有關於蕭山的抗戰歷史,都陳列、展示在裡面,供後人參觀、學習、弔唁,銘記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藏在大山深處的抗日根據地
1937年11月30日,日機28架次分3批輪番轟炸蕭山縣城,炸毀房屋一千餘間,死傷千餘人,縣黨政機關被毀,公務人員傷亡。是年12月24日,省會杭州淪陷,一江之隔的蕭山,成了浙東抗日的最前線。從這時起到次年2月間,幾乎天天都有日軍企圖渡江南犯,均被中國軍隊擊退。
1938年3月初,因縣城被炸,日機又經常空襲,縣政府搬遷至河上鎮鳳塢村。是年7月,錢塘江南岸中國守軍與北岸日軍呈對峙狀態,縣城暫時平靜,縣政府由河上鎮遷回城廂鎮。1940年1月22日,蕭山縣城淪陷,縣政府被迫再遷回河上鎮鳳塢村。1941年4月,日軍為摧毀縣政府,分兵三路包抄河上鎮。縣政府三面受敵,流亡至東陽峴北周。後來,縣政府又走水路經蘭溪、建德、富陽回駐河上鎮。自此,直至抗戰勝利,縣政府一直駐紮在河上鎮鳳塢村。
在長達5年多的時間裡,鳳塢,這個隱秘在大山中的小村莊,成了蕭山軍民抗日的指揮中心,也因為這個原因,這裡飽受日軍的血腥轟炸。鳳塢村裡的老人們講,那時候,山上的樹都被日寇燒光了,光禿禿的,縣政府派人用石灰在村子對面的山上寫下『明恥交戰』四個大字,激勵大家一起抗日。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1944年5月,蕭山縣政府在鳳塢村的辦公用房30餘間民房被日軍燒毀,文昌閣和巖將廟兩處名勝古蹟被炸毀,數十名無辜百姓慘遭日軍槍殺。
直至今日,在鳳塢村的巍巍青山上,還安葬著幾位新四軍戰士。
百年老房裡的紅色記憶
在鳳塢村的農家深處,佇立著一幢幾經滄桑的全木結構老房子。這裡曾經是抗戰時期蕭山縣政府的機要室,也就是開會、收發情報的地方。古舊的白牆黑瓦嚴重風化,梁上的木料也早已腐朽。離機要室不遠,是原縣政府辦公室。辦公室裡的一面牆旁上,布滿了彈孔,仔細看彈孔的內壁就會發現,建造這堵牆的水泥都是當年進口的「洋灰」。
據老屋的主人董長林介紹,這座老房子他的太公造的,已經有120多年的歷史。「我父親叫叫董福雲,抗戰的時候,他把房子無償借給了縣政府收發情報辦公用。」董長林說,「那個時候全民皆兵,我父親和全村的男丁都義務幫忙抬傷兵,抬到富陽那裡的戰地醫院呢,來來回回地跑。」據記載,在那時鳳塢村每家每戶的堂前,都搭著小床,住著抗日軍人,村裡老人介紹,村子裡現存的老房子,那時都收容過戰士。
90歲的蔡林江老人是原蕭山縣政府自衛隊第八縱隊第三大隊八分隊第一班的戰士,也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位健在的、與日偽軍有過正面交鋒的原蕭山縣政府自衛隊隊員。
70多年前,蔡林江和戰友們駐紮在河上江家橋。1944年上半年,蔡林江所在的自衛隊得到日軍將先圍剿江家橋後攻佔河上鳳塢村的情報。「當時鬼子聽說江家橋有部隊,準備前來圍剿,事成之後再攻佔河上鳳塢村。」由於及時得到了情報,蔡林江和他的戰友們凌晨4點就起了床,按照指揮,埋伏到了山上,最終日偽軍沒有衝破江家橋這道防線。
蔡林江回憶,當時只知道要打勝仗,誓死守住縣政府。至於縣政府指揮地到底在哪兒,當時年輕的蔡林江和戰友們都不知情。「我們當時管的很嚴,不讓隨便走動,縣政府的所在地是嚴格保密的,一般士兵都只知道縣政府在鳳塢村,但至於具體的位置也都說不上來。」
聽說河上現在還保留著原蕭山縣政府辦公舊址時,蔡林江老人很是激動,不斷對我們說一定再要去河上走一走,看一看。
新四軍老兵呼籲籌建蕭山抗戰紀念館
現居住在蕭山城廂街道的新四軍老兵張義今年已經82歲高齡。張義的外公和兩個舅舅都是被日本鬼子炸死的,帶著國讎家恨,1944年他在安徽老家加入了新四軍,成為新四軍2師5旅14團3營7連的新戰士。
「我父親對我說,不殺幾個日本鬼子你就不要回來!」張義回憶起當時離家參軍的情景,紅了眼眶。
張義參軍後的第一仗,是在淮南鐵路上的日軍據點,不僅碉堡堅固,周圍的平地上還插滿了竹籤和三腳架,抗日革命根據地劉府車站一次戰鬥中,戰士們無法臥倒。最後張義和戰友們決定用爆破,炸掉障礙物後直接衝進。在與敵人激戰兩天兩夜,張義和隊友們共消滅敵人65人,繳獲了一大批日本鬼子的槍枝彈藥。之後,張義跟部隊北上,參加了淮海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等20多場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次聽說河上鎮正在籌建蕭山抗日戰爭紀念館,張義老人拿出了一萬元善款,用實際行動來支持抗戰紀念館的籌建。老人說,「建蕭山抗戰紀念館,這個提議非常好,我認為應當立即籌建!現在的一切都來之不易,應當把蕭山所有抗戰的故事,記錄下來放到紀念館裡,我家裡還有不少照片、舊物,如果需要的話,我都整理出來。」
「我們愛老兵」志願者小周說:」從2011年以來,志願者們在蕭山已經找到20多位老兵。其中有3位已經在去年相繼離開人世,目前找到的抗戰老兵們的平均年齡已經93歲。再過幾年,這些老兵們可能就都走了。如果再不將這些歷史保留住,以後再想做,很多親歷者就找不到了。而抗戰這段歷史不能再僅僅依靠老人們的講述流傳下去,更不能因為老人們的離開而被人們忘卻。「
據小周介紹,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標誌著國家層面對抗戰歷史的重視。目前,全國不少省市都在籌建展館籌備活動,比如上海已經啟動寶山、金山兩個日軍登陸地和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的建設;武漢將在湖北省圖書館舊址上新建武漢抗戰紀念館;長沙也在著手開展長沙抗戰紀念館的建設工作.......連離蕭山不遠的餘杭、富陽兩地也啟動了抗戰紀念館的籌建工作。」
「作為經濟、文化大區,且又是抗戰期間浙東戰場的主戰場蕭山,至今沒有一處專門紀念抗戰的場館,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我們應該給蕭山人民一個公開悼念抗戰老兵,給我們的後代一個了解、學習真實的抗戰歷史的一個場所。」小周說。
據了解,河上鎮政府積極籌集近百萬元資金進行工程建設。力爭在8月底前完成修繕施工及環境整治。隨著老屋的進場施工,周邊的一系列工程也開始設計圖紙。此外新四軍烈士墓修繕工作也已展開,預計在9月前也能修繕完畢。「經過近2個月的走訪收集,目前,蕭山抗戰時期的史料、文物還是很多的。兩間老屋面積有限,承載不下那麼多的重要回憶。」河上鎮的工作人員表達了新館建設的迫切和必要性。原蕭山縣政府舊址的兩間老屋將主要用來還原戰時面貌,讓來訪者能切身體會當時的抗戰氛圍。而新館蕭山抗戰紀念館的初步設想是分蕭山抗戰主館、老兵紀念館、細菌戰專題館、抗戰拾遺館等幾部分,並在紀念廣場內建立抗戰犧牲將士名錄牆、遇難百姓名錄牆、抗戰勝利紀念碑、抗戰雕塑等。使新館與舊址結合,打造一體化的抗戰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蕭山抗戰紀念館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離不開民間捐助和政府扶持,為了蕭山抗戰紀念館的順利籌建,我們愛老兵志願者、河上鎮政府和浙江大愛基金的一起開設了專門的「蕭山抗戰紀念館募捐帳戶」,希望廣大熱心民眾、愛心企業為蕭山抗戰紀念館募捐,捐款請註明「蕭山抗戰紀念館專項」。 「這件事,只要我們大家像抗戰時一樣齊心就能做好,讓全社會民眾都參與到抗戰紀念館的籌建中來,每位募捐者的名字我們都會刻在募捐碑上,凝聚大家愛心建成的抗戰紀念館將更有意義。」負責抗戰紀念館籌建項目的工作人員信心堅定。
捐款戶名:浙江省大愛慈善基金會
開戶行:工商銀行保俶曙光路支行
帳號:120202451990007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