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廢品」隨時變積分,「智能分類回收機」成為垃圾分類...

2020-12-16 上觀

自助售菜機、自助果汁機、自助健身房、自助洗衣房……「掃一掃」享受各種便利的生活服務已然成為都市的新時尚。如今,在紅紅火火的垃圾分類時代,一種叫做「智能分類回收機」的自助設備已經成為這場全市範圍內「垃圾革命」的好幫手,社區居民不用積攢一堆報紙、紙板箱、可樂瓶等廢品(可回收垃圾),等著「搖鈴鈴」上門,它們隨時可以通過「智能分類回收機」變成現金,從而讓被廢品「霸佔」的陽臺煥然一新。

 

「統購」模式,避免低值可回收垃圾一扔了之

 

家住楊浦區開魯二村的李阿姨,就是這樣一位熱衷於給「智能分類回收機」「投料」的社區居民。

 

春節過後,楊浦區開魯二村的垃圾箱房邊擺上了「網際網路+回收」企業——「愛回收」投放的一臺「智能分類回收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李阿姨先是通過「愛回收」的微信公眾號,註冊了積分帳戶。隨後,每隔一兩天,她就把報紙、紙板箱、可樂瓶、舊衣服等可回收垃圾交到回收機那裡。第一步,先掃一掃回收機上的二維碼,「大傢伙」的「肚子」打開之後,李阿姨把混有各種可回收垃圾的馬甲袋一股腦兒扔進去。不多久,「大傢伙」面板上顯示出稱重2.5公斤,積分25的字樣,這意味著按照每公斤1元錢的回收價格,李阿姨已經獲得了25分積分,折合2.5元現金。

工作人員和李阿姨一起,先把紙板箱踩扁才能給智能回收機「投料」。

李阿姨告訴記者,積攢到200分,相當於20元現金之後,就可以提現到她的微信帳戶裡。記者看到屏幕上顯示,迄今為止,李阿姨的帳戶已經有34.1元了。

 

「各種垃圾打包在一起,統一價格,老百姓會不會覺得吃虧?」記者問道。

 

據負責回收點運營的「愛回收」兩網融合事業負責人韓曉光告訴記者:「如果分得太細,很有可能那些可賣可扔的低值可回收垃圾又會混到生活垃圾中。我們投身這一領域,就是想為垃圾分類盡點力,也得到區裡的大力支持,因此,我們設計了這一『統購』模式。」

 

李阿姨算了一筆帳後,對記者說道:「『搖鈴鈴』開價是一公斤1塊2,但現在周邊棚戶拆了不少,『搖鈴鈴』不好找。這裡雖然收1塊公斤,但玻璃瓶、塑料瓶、舊衣服等也是這個回收價格,我覺得挺公道。另外,平時我要攢一堆廢品才去賣,現在倒垃圾時順便就把把廢品交給它,不佔陽臺地方。還有就是智能回收機24小時都能投放廢品,我發現我們小區的上班族以往都把可回收垃圾一扔了之,現在也開始『做人家』賣錢了。」

 

「24小時投放,不怕有人在工作人員下班後,把磚頭投進去換錢?」記者又問道。

智能回收機的「肚量」很大。

「我們這套系統有人臉識別的高科技,由於手機是實名制的,惡意投遞磚頭的行為攝像頭會拍攝下來,多次這樣就會列入我們的黑名單。」韓曉光說道。他還告訴記者,截至2018年年底,「愛回收」已經在楊浦區建設了121個回收網點,共投放200臺自助回收設備,每天共計能「吃下」近74噸可回收垃圾。以開魯二村的這臺「智能分類回收機」為例,每天能「吃下」二三百公斤可回收垃圾。「公司計劃到2019年底,網點數量達到500個,投放數量超過1000臺。」未來,他們還將開發出新的機型,如帶有小型化壓縮裝置的,可以增大每單回收量。

 

「分類計價」模式,機器投入費用更大,但老百姓「垃圾換錢」更加明明白白

 

把可回收垃圾隨時變成現金,這樣的一幕也出現在靜安區一座上世紀90年代的老公寓。這天,居民老黃拎著兩個裝滿飲料瓶的大購物袋,來到一臺叫做「小黃狗」的智能回收機前,她將飲料瓶一個個地投入其中的「飲料瓶和易拉罐」回收箱。「1個、2個……22個,一共22個飲料瓶,可拿1.1元。」經過計數,屏幕上自動顯示出飲料瓶個數和可獲得的現金。

 

機器一旁的「小黃狗」工作人員隨後讓她打開APP。最終,她確認了這筆1.1元的現金已經存入了她的帳戶。在她身後,又有一位居民抱著一大堆紙箱趕來。工作人員幫她把紙箱壓扁後,放進其中的「紙類回收」箱,自動稱重後,屏幕顯示可獲得2.51元。

 

「小黃狗」運維人員介紹說,這一組機器是去年8月份起在該小區試運營的,由一臺黃色的觸控螢幕主機以及4臺智能回收箱構成,可接收「紡織衣物、塑料瓶、紙品、金屬「四類可回收物。與「愛回收」的「統購」模式不同,「小黃狗」的垃圾回收實行分類計價,垃圾投放進去實時返現,累計達到10元即可提現。

 

正因為分類計價,所以「小黃狗」單組機器的成本要比「愛回收」來得高,但對於老百姓來說,「垃圾換錢」的過程中是啥廢品就值啥錢,顯得更加明明白白。據內部人士透露,單組機器的價格要超越6萬元,而「愛回收」機器的價格是3萬元左右,儘管如此,業內傳出消息,「小黃狗」由於背後有大資金的支持,布點速度在「智能分類回收機」領域是最快的,記者從該公司的官網上看到,截至目前,他們已經進駐全國進駐37城市,覆蓋小區7817個。

 

「智能垃圾回收機」行業如何才能可持續發展?

 

市商務委市場體系建設處有關負責人士對記者說,如今,隨著走街串巷、以個體經營為主的「收廢大軍」成為了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主力軍,他們存在著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不高,分揀技術水平差,「利大搶收、利小少收、無利不收」的情況,導致的結果就是高價值的廢品如紙板箱、報紙等有人收,再生利用問題不大,而低價值的廢品,如廢玻璃、廢泡沫、廢紡織品、廢木料等就不收。老百姓辛辛苦苦把垃圾分類之後,低價值廢品賣不掉,也就不知不覺地混入到生活垃圾中去了。

 

而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網際網路+」風口也開始吹向這一領域。如今,本市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已再不局限於傳統的固定回收站點形式,智能化自助回收機、APP預約回收、網際網路+回收等現代化的回收模式逐漸得到運用。

 

在智能分類回收機領域,除了「愛回收」、「小黃狗」,還有「阿拉環保」、程勝環保、天楹環保、睦邦環保等一批企業,儘管模式有一定區別,但它們都按照政府的要求,高價值、低價值可回收垃圾「通吃」,這就能從根本上解決低值可回收垃圾的出路問題,值得倡導。

 

然而,儘管目前這些「智能分類回收機」方興未艾,但它們都普遍面臨著進場難的情況。一方面表現在由於其中不少企業採取了與某個區政府進行合作的模式,因此,在該區布點還可以,但跨區就有一定的難度;二是除了社區之外,其實商超、辦公樓宇、產業園區等也非常適合智能分類回收機的擺放,但苦於沒有相關的推進政策,進展還十分緩慢。

 

其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方興未艾的「智能分類回收機」的背後,都有大資本、風險投資運作的背景。作為網際網路企業,初期的「燒錢」並不難,但如果不能形成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很有可能燒錢燒過一陣之後,難以為繼,這一點,此前的共享單車領域的亂相就是一個教訓。

 

市商務委市場體系建設處這位負責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這些「網際網路+回收」企業最需要突破的瓶頸是規模效應,達到一定的回收規模後,才能盈利,從而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建議社會各方力量攜手,積極遴選龍頭企業,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和比選後,再攜手進行跨區更大規模的集中收運,企業就能可持續發展。

 

業內人士也呼籲,「網際網路+回收」企業在進入小區的基礎上,下一步不妨與商超、辦公樓宇、產業園區等社會公共場所多加溝通,協商出符合雙方利益訴求的布點方案,從而實現垃圾源頭減量,商超、辦公樓宇、園區廢棄物管理更加有序,環境也更加優美的多贏局面。

 

 

相關焦點

  • 廢品換錢只要掃一掃 智能「小黃人」助力垃圾分類
    【連網】金屬、玻璃、廢紙、塑料,只要是可回收物,就能通過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分類回收,然後自動稱重返現。在新海街道多個小區,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已經上崗。居民只要拿出手機對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上面的二維碼掃一掃,就能自助將自家的廢品轉換成積分進而兌現。
  • 投入垃圾有紅包?智能垃圾回收機「小黃狗」來啦!
    紅網時刻11月9日訊(記者 李璐)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廢品回收也走上了智能化道路。11月8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長沙市嶽麓區觀沙嶺街道鈺龍天下社區的「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前,根據語音提示,把廢紙、塑料瓶等分別投入不同的箱子,「小黃狗APP」上即時收到現金返還,整個投遞過程快速便捷,科技感十足。
  • 中國探索運用「網際網路+」解決垃圾分類難題
    一直處於無序狀態的城市廢品回收,在網際網路技術的加持下正變得更加高效、規範和透明:在前端,通過APP積分兌換等有效手段激勵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在中端,廢品品類、數量、地點分布被實時監控;在後端,垃圾流向及資源化利用等信息一目了然。  運用「網際網路+」推動垃圾分類回收的治理體系,目前正在我國各大城市迅速展開。
  • 「小黃狗」吃垃圾「吐」出錢:三元裡多了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
    原來,這是梓元崗社區引進的「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居民按指示投放廢棄可利用的垃圾,還能收到相應的環保金。日前,記者來到梓元崗社區11棟旁見到,這條「小黃狗」是由3個不同的垃圾回收箱組成,垃圾箱上還有觸屏,所回收的垃圾種類也不同,只要居民把廢紙、舊衣物、塑料瓶子等廢棄可利用的垃圾放進去,「小黃狗」就會「吐」出錢來。
  • 東陵智能分類垃圾回收機廠家供應
    智能分類垃圾回收機我國不完善的塑料回收產業鏈條帶來的嚴重二次汙染,這個問題已經被和行業所認識並高度重視。隨著環保督查的加強,我國的廢塑料行業的小作坊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現階段這個行業正在由安全處理向著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將塑料從生活垃圾中分離的方向發展。「網際網路+回收」和物聯網是促進傳統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及系統,為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提供創新思路及工具,逐步改變統回收「小、散、差」的狀況,推動我國垃圾分類智能化發展。
  • 智能設備,打著「垃圾分類」的幌子搜刮民脂民膏?
    繼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後,今年北京、深圳、廣州、西安、成都、杭州、福州、蕪湖、無錫等46地也已經因地制宜地相繼開啟了垃圾分類「強制時代」。與垃圾分類同樣火熱的還有新的創業風口「物聯網+智能回收」。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其觸角已經延伸到了廢品回收行業。
  • 牧野智能垃圾回收生產基地
    以飲料瓶回收機為例,使用者將飲用後的空飲料瓶投入智能回收機,設備將對投入物進行現場智能化識別,若符合回收要求,設備將其回收的同時可實現為手機、一卡通、微信返利等多種返利,並可通過平臺獲取「綠紐扣積分「,參與平臺多元化、有趣的環保活動。
  • 垃圾分類試點一年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2019年底,我市出臺《濰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於今年啟動和試點生活垃圾分類。近一年時間過去了,試點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2月12日、13日,記者在城區走訪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區已安裝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不過,目前還存在垃圾混裝投放、市民對生活垃圾如何分類認知不足等問題。
  • 為什麼在社區推廣智能垃圾分類房及智能垃圾分類亭?
    南京垃圾分類房投入使用小編給大家介紹下智能垃圾分類房及垃圾分類亭對垃圾分類有何幫助?垃圾分類為什麼要採用智能垃圾分類房及垃圾分類亭?智能垃圾分類房、智能垃圾分類亭的優勢功能1、適用人群廣:智能垃圾分類房、智能垃圾分類亭可選人臉識別、二維碼識別、刷二維碼卡、手機APP等多種身份識別方式,適合各個年齡段人群使用;通過智能系統,可以更好採集小區用戶信息,可以提高居民的安全性。
  • 智能加持 廣州垃圾分類更高效
    塑料瓶科技拆解分類、「中央大腦」大數據分析……  塑料瓶科技拆解分類、垃圾焚燒發電效用大……廣州市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也是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不僅市民參與率高、垃圾分類氛圍好,而且通過智能技術加持,提高了分類效果,探索出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新路子。
  • 邯鄲五一八社區,垃圾分類有絕招
    張密榮對記者說,接下來,社區還將繼續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垃圾分類有獎競答等工作,共同促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有序長效地開展。智能設備進小區積分可兌換禮品在小區門口處,一臺嶄新的綠色智能垃圾分類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 無錫垃圾分類試點新舉措:分類投放有積分 還能換獎品
    交匯點訊 一直說:垃圾分類,變廢為寶,如今還能變成錢。記者今天從相關方面獲悉,無錫惠山區玉祁街道近日開始試行垃圾分類有獎積分,小區每戶家庭都可通過垃圾分類投放來獲取積分,兌換相應的獎品日前,在玉祁溪秀苑小區,惠山城管攜手無錫金沙田環境公司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同時採用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的制度,變廢為寶,鼓勵和引導小區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 垃圾投進去錢「吐」出來,30餘臺智能垃圾回收機在上海投用
    投入飲料瓶、紙箱、舊衣物、塑料等垃圾,便可根據數量或重量,自動換取現金。8月27日,位於上海市靜安區的萬航公寓小區內,一臺名為「小黃狗」的全新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正式投用,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嘗試。工作人員幫助居民使用「小黃狗」垃圾分類回收機。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攝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運營方獲悉,這樣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小黃狗」,上海已有30多臺在多個住宅小區投用。根據運營方的計劃,到今年年底,這一數據預計將達到1000臺。
  • 環縣垃圾智能回收機生產廠家
    垃圾智能回收機我國不完善的塑料回收產業鏈條帶來的嚴重二次汙染,這個問題已經被和行業所認識並高度重視。隨著環保督查的加強,我國的廢塑料行業的小作坊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現階段這個行業正在由安全處理向著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將塑料從生活垃圾中分離的方向發展。「網際網路+回收」和物聯網是促進傳統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及系統,為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提供創新思路及工具,逐步改變統回收「小、散、差」的狀況,推動我國垃圾分類智能化發展。
  • 萬物新生集團旗下愛分類·愛回收攜環保科技亮相進博會
    早上9點,楊浦區鳳城三村居民王阿姨,在社區內的「愛分類·愛回收」智能回收機裡投遞了2kg的廢紙板,5秒內,大屏上就能看到數字跳動。王阿姨投遞的重量數據,自動上傳到後臺大數據系統。居民的可回收物一般只能通過廢品回收站進行回收,投遞不方便,還影響市容。不少低價值可回收物因無人回收而流入生活垃圾處置體系,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18年楊浦區與區內科技企業萬物新生集團旗下的「愛分類·愛回收」合作,通過「網際網路+回收」模式,在社區投放「愛分類·愛回收」智能回收機。
  • 這個垃圾箱真智能!分類丟垃圾能積分,兌換米麵油……
    內容提要:《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全市相關的垃圾分類設施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南開區不少居民小區甚至還配備了智能分類垃圾回收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到華苑街長華裡社區,實地體驗一下,智能分類垃圾回收箱如何使用,聽說丟垃圾還能兌積分,還能換米麵油呢……《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全市相關的垃圾分類設施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南開區不少居民小區甚至還配備了智能分類垃圾回收箱。
  • 垃圾分類成為丹徒居民生活「新時尚」
    家住丹徒區聖地雅格小區的潘先生,每晚吃完飯,準時「搶」著倒垃圾。「出門走幾步就有垃圾分類回收箱,倒了垃圾還能掃一掃換紅包和話費,一舉兩得。」潘先生樂滋滋的表示,「現在倒垃圾,可不是髒差事,而是美差事了。」這種由「髒」到「美」的轉變,聖地雅格小區物業負責人陶女士感受更深。
  • 上海垃圾分類新規:飯店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記者走訪發現,滬上多家餐飲單位、農貿市場和生鮮超市已經「未雨綢繆」,正在踐行各具特色的垃圾分類減量舉措。智能回收機「近水樓臺」一周前,下班買菜的朱先生發現,盒馬鮮生上海新薈城店餐飲區多了一臺藍色的機器。服務員告訴他,這是智能回收機,專「吃」顧客投放的塑料和玻璃製品。
  • 北京考核「示範片區」垃圾分類 目前已形成四種回收模式
    四種垃圾分類模式各有特點北青報記者在蹲點中發現,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目前本市已經初步形成了四種垃圾投放模式。第一種是有人值守的垃圾分類驛站、小屋,鼓勵參與,獎勵積分;第二種是設置智能投放箱;第三種是上門回收再生資源、廚餘垃圾,方便群眾投放;第四種是撤桶撤站,定時定點流動收集。
  • 掃除垃圾分類「死角」
    垃圾智能回收在白鶴新村,隨處可見垃圾分類宣傳板,卻看不到垃圾桶。居民要扔垃圾,必須到統一的垃圾房。小區的每個垃圾房都標配有4個垃圾桶:廚餘、其他、有害和可回收。社區裡還安放了一臺智能回收機,掃描下載APP,投放、稱重、積分、返錢,可回收垃圾的回收程序就在手機上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