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在我認為,這是《圍城》最為經典的一句話,說出了我們人生的兩種困境:婚姻困境、事業困境,每一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這兩種困境,如何逃脫,成為人們關注的內容。
而錢鍾書《圍城》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逃脫的路徑,這本書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在作者的諷刺中,我們能夠獲得生活的啟迪,逃脫生活的困境,在人生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1、 婚姻困境
"婚姻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書中,方鴻漸的感情經歷,是《圍城》的一條主線,而他的表現也一直在印證著上面這一句話。
他受著鮑小姐的勾引,吊著蘇小姐的胃口,卻追著完美的唐小姐,最後被孫小姐套牢,他非常的急著衝進婚姻的圍城裡。 但是在進入婚姻的這座城之後,卻和妻子天天吵架,此時的方鴻漸,便又急著想要從這座婚姻的圍城中逃離出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悲劇,縱觀方鴻漸的婚姻,他與妻子並沒有以愛作為基礎,雙方又缺少相互的理解,兩人守護著脆弱的自尊,一次次的觸及雙方的底線,最後兩敗俱傷。
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圍城,只有經營不好的婚姻,才是圍城。
因此,只有夫妻雙方有相扶相助、相互理解和包容的情感,才是婚姻的最大境界,也只有這樣,才能逃脫婚姻困境。
2、 事業困境
書中的主人公方漸鴻,輾轉換了三份工作,但是沒有任何一份工作能夠讓他實現自我價值,甚至沒有任何一份能夠讓他衣食無憂。
方漸鴻起初在老嶽父家開的銀行工作,說是去上班,實際上是整日渾渾噩噩,後來時局動蕩,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了新創辦的三閭大學任教。
原本他以為在這裡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教育青年們改造自己的國家,可是沒有想到在學校裡處處受到排擠,最終受到同事檢舉被學校解聘。
之後,他回到上海,經好友推薦去了一家報社,原本以為自己在這裡能夠從零開始,從精神上開發民智,可是誰成想,他最後負責的是《家庭與婦女》和《文化與藝術》兩本刊物。
方漸鴻的一生都沒有逃出事業的困境,看似從一座城裡掙扎著出來,但是最終只能陷於另一座城的禁錮。
每一個人都要在事業中尋找自我價值。有的人喜歡在在一個崗位上終其一生,而有的人想要體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崗位,有或許是因為被逼無奈,因此總是會不停的換工作。
這就好比把人生比作"打井",如果堅持在一個地方來打,那麼出水的機率就更大一些。可是若把人生比作"採蜜",那在不同的花朵上採,才能採出更甜美的蜜來。
因此,對於事業中的困境,關鍵是看我們怎麼定位自己的人生,當你確定了事業的方向之後,就要兢兢業業的工作,而不要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渾渾噩噩,混吃混合,這樣,永遠都會被困在事業的困境中。
困境是自己創造的
說到人生中的這兩種困境,其實並不是外界所加給我們,而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這兩座圍城是我們每個一人的心理困境,有時我們之所以會身陷各種"圍城",大多數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力量太微弱。
如果我們想要"進城",又或是"出城",這種突破來源於自我內心的力量,面對生活的成功與失敗,我們不能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懦弱、缺乏原則、玩世不恭,而是要想辦法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這樣才能使自己有能力去牴觸與反抗那些被"圍"起來的生活。
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激情去替代失望,踏上徵程,拼搏奮進之後才能獲得人生的"碩果"!這也是《圍城》所暗藏著的逃脫人生"圍城"的路徑。
《圍城》全書沒有述說人性,卻無時無刻不在刻畫著人性的自私、利己,虛榮,如果我們無法看透生活的本質,無法看清那些深藏在內心的人性,無論身處何處,都感覺身處在密不透風的圍城中。
因此想要走出生活中的各種"圍城"和困境,讀一讀《圍城》這一本書是一個不二的選擇。讀《圍城》不能像讀一般小說那樣只注重情節而忽視語言。《圍城》裡面的精言妙語是這部小說的最成功之處,也是最值得賞析的地方。
《圍城》中存在三種妙喻:一是真實的寫景寫事物的形象比喻,讀來令人舒暢,感覺恰到好處;二是抽象的思維和感覺運用具體的物象來比喻,讀來讓人覺得新奇、玄妙;三是利用喻體和本體在價值等級上的強烈反差邏輯性,達到對人物和事跡的嘲諷,使作品更顯詼諧、幽默。
如果你沒有讀過這一本書,建議你讀一讀,相信在你讀完之後,會對人生有更多的感悟,在婚姻和事業,乃至人生的各個方面彎路,成就自己的偉大人生。
現在這本《圍城》僅需39元,一頓飯的錢就可以讓你走出婚姻和事業的圍城,何樂而不為?
點擊以下連結就可以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