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丁克夫妻」距今已有四十年,步入晚年後,他們後悔嗎?

2020-12-18 J媽學堂

丁克這個詞是外來詞,是英文dink的縮寫。它的全稱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翻譯過來就是雙收入沒有孩子。這個詞最早從70年代末改革開放之初傳入我國,丁克的現象在我國80年代開始逐漸的興起。所以至今算來中國首批丁克夫妻距今已有四十年了,現在有六七十歲的年齡了,那麼當初他們對自己選擇丁克夫妻是否後悔呢?

前幾天帶著孩子在海邊玩的時候,遇到一位六七十歲,也是同樣從北京來的老夫婦。他們大概跟我父母年齡相仿,看到我的母親帶著孩子在沙灘上玩耍,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這位大媽不僅感慨當時年輕的時候任性。

年輕時,夫妻倆就想全世界自由地玩,所以兩個人不管各自家庭怎麼勸說,就是不要孩子。但是,等到步入晚年六七十歲了,看著周圍的同齡人都抱上了孫子,享受天倫之樂,他們也感覺生活當中好像缺了點什麼。

我問他們感覺後悔嗎?他們說後悔倒是沒有,只是有一些極愛遺憾,雖然沒有孩子,但是這些年卻也過得自由。以後至於什麼情況他們不敢說,只能早做打算,他們說自己以後應該會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把養老院選擇好,這樣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在中國選擇做丁克家庭是與我國的傳統生活觀念相背馳的,我國幾千年就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但是隨著個體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特別是女性追求獨立和自由的程度的加深,丁克家庭的數量也在逐年的攀升。而且大部分丁克家庭都是屬於中產階級,他們有著良好的教育水平,有著穩定的收入和生活條件,為了追求自我和自由,他們選擇放棄孩子。

那丁克家庭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丁克家庭的優點

丁克家庭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撫養孩子的壓力,出生到上大學,孩子的總開銷大概需要200萬人民幣,這還是僅僅給孩子提供一般的教育。可想而知這個數目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再加上中國傳統的育兒理念,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後,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所賺的工資都花在孩子成長教育支出中。

而丁克家庭,夫妻雙方收入穩定,沒有撫養孩子的生活壓力,生活自然就會輕鬆很多。

※ 丁克家庭的缺點

丁克家庭面臨最大的缺點就是要面臨晚年的孤獨甚至無助。雖然養兒能防老的傳統觀念並不能得到現在父母的認同,他們認為養孩子是為了有更完整的自己,是為了得到一次新的成長機會,但是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在晚年如果身邊有子女的陪伴和照顧是會充滿很多溫暖。而少了兒女,可能就是孤獨和無助。

我們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報導,有的老人沒有子女,晚年獨自生活,身體有病,臥床不起,甚至有的老人在家裡去世多日也無人知曉,這種晚年可謂很悽涼。

是否做丁克家庭其實是每對夫妻自己的選擇,就像世界所有的事物一樣有其兩面性,優點和劣勢並存。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到晚年夫妻雙方都應該坦然接受,因為這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批「丁克」步入晚年,無子無孫的他們後悔了嗎?答案很現實
    他們年輕時認為孩子是對自己人生的禁錮,更是失去自由的方法之一,如果夫妻二人觀點相同,丁克便成了他們生活的選擇。改革開放之後,大概在80年代,丁克思想開始傳入中國,中國的第一批丁克家族就此誕生。如今40年過去了,我國首批丁克步入晚年,無子無孫的他們後悔了嗎?答案很現實。我鄰居李大伯和王大媽就是一對丁克夫妻。兩人都是大學畢業,後來一起做了老師。
  • 第一批丁克家庭距今已經40年,他們的現狀如何?結局大多令人感慨
    而選擇丁克的夫妻則是將更多的重心向自己偏移。用他們的話說:他們不需要對別人負責,只需要對自己負責。我國第一批選擇丁克的家庭距今已經有40年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如今已經步入晚年。這些人的現狀如何?真的能夠安享晚年嗎?他們對於丁克的看法有沒有發生改變呢?
  • 首批丁克夫妻,30年過去了,如今晚年過成什麼樣了?現狀令人唏噓
    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丁克,最早在歐美盛行,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傳入國內,起初只有極少部分人能接受"丁克",後來這種夫妻雙方有著雙收入,不打算生孩子的生活方式,逐漸在高知家庭中流行。
  • 首批女丁克晚年唏噓:為啥沒有後悔藥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對女人來說本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可是隨著我國的逐步開放,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丁克」概念,讓不少夫妻選擇了不生育子女。丁克對於女性而言,意味著一輩子不會當母親,她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晚年光景又會如何呢?一輩子不當媽是啥感受?
  • 首批80後「丁克家庭」即將步入晚年,他們無兒女,如今靠啥生活?
    0180年代,曾出現了第一批丁克人群,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受過相應的高等教育、家境良好、思想開放、追求自由的年輕人。有一句話叫做「不自由毋寧死」,他們的身上充滿著瀟灑氣息,認為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外界的聲音不足聽於耳。
  • 首批丁克族步入老年,他們後悔了嗎?
    首批丁克族步入老年,他們後悔了嗎?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為一直為孩子操心,從孩子的衣食住行,到畢業找工作、找對象,父母都非常關心。所以很多孩子在20歲出頭就會面臨爸媽的各種"催婚",但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都非常大,他們也不是不談戀愛和結婚,而是沒有精力和時間,更重要的是沒有金錢來支撐。
  • 「拿養娃錢來養老」,我國首批丁克已60歲,晚年生活悽涼還是瀟灑
    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而我國也有很多人早早就選擇做了丁克族,首批丁克已步入晚年生活,現已60歲,那麼他們的晚年生活究竟怎麼樣呢?但是在一次旅遊中,李叔叔突發腦溢血,差一點撒手人寰,劉阿姨一個人在醫院裡跑前跑後,又要掛號又要照顧老伴,身體有些吃不消,這時想著要是有個一兒半女幫自己分擔一點該多好,而老兩口剛剛60多歲,還能自理能力,一旦年齡再大一點,生活會更悲涼,做丁克的結局可以用「老無所依」4個字來形容。
  • 我國首批「丁克族」已經退休,他們晚年生活咋樣,過來人:很殘酷
    其實早在80年代就有一批"思想先進"的年輕人與家庭做抗爭,他們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而放棄了生孩子,如今第一批丁克的人也已經步入晚年,現在過的如何?01我國首批"丁克族"已經退休,他們晚年生活咋樣?因為這件事,當年他們和父母鬧翻了,兩個人幾乎被整個家族的人批判自私,甚至連老餘的愛人都被懷疑"不能生"。然而他們並沒有理會外界的評論,而是繼續過著浪漫的生活。那麼作為首批"丁克族"現在的老餘也已經馬上退休了,他們如今的生活咋樣呢?
  • 那些選擇「丁克」的夫妻,30年後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很現實
    而現在很多人發現沒有孩子的生活也很好,幸福指數會更高,所以有些人並不是因為無法生育而選擇做丁克,而是為了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過丁克一族受到了很多的非議,有些人認為丁克一族沒有責任心,等他們老了之後會後悔;也有些人認為這些人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令人敬佩,晚年會更幸福。
  • 30年前第一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沒有後代的他們,後悔了嗎
    於是在有關政策以及個人生育觀的影響之下,丁克家庭就此應運而生,當然這也是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產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原因之一。當時部分年輕人最先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同時也是走在思想最前沿的先驅,他們抗住來自社會與父母的壓力,從而成為丁克一員。
  • 楊麗萍為舞蹈選擇丁克,引網友爭議,如今年過花甲的她,後悔了嗎
    可是,也有不少網友會提出這樣的疑問,選擇不結婚不生孩子,楊麗萍老師到了如今的年齡後悔了嗎? 不過當大家看到她個人平臺上說出的一段話語時,也都有了答案,楊麗萍老師說:"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息是美好的,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謝謝大家的理解和愛,望我們都能自在,如我"。
  • 做丁克不會後悔嗎?45歲的他們從丁克到生娃,到底還是敗給了現實
    隨著年輕人生活和經濟壓力越來越大,丁克家庭也越來越普遍。很多夫妻都說:既然給不了孩子更好的生活,就不要讓她們來到世間受苦。 丁克家庭從原來被大家抨擊到現在平靜接受,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生活的無奈。 做丁克真的不會後悔嗎?
  • 第一批「丁克」家庭30年,沒有孩子的人生,晚年情況讓人唏噓
    有的夫妻嚮往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有的夫妻因為一方身體條件不允許,有的夫妻覺得養孩子生活負擔太重......基於各種原因,選擇不生育。如今30年過去,第一批丁克已步入晚年,他們究竟過得怎樣?是過著羨煞旁人的自由生活,還是悔不當初?
  • 「年輕時輕鬆,老了就知道苦了」,晚年丁克家庭,現狀真是如此?
    他們覺得自己努力一輩子,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很好了,不必為了孩子而忙碌奔波。這樣的人我們也把它稱作丁克,現在在國內的第一批丁克家庭也進入了晚年,很多人也想知道哪些丁克家庭現在後悔了嗎?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些丁克家庭的現狀。
  • 丁克二十年,四十五歲時,我突然後悔了
    如果你覺得養孩子是一種負擔,孩子的存在束縛了你對自由的嚮往,那麼你能確定在以後的時間裡面,你永遠不後悔嗎?關於這個問題,大家還是不要這麼快回答比較好,畢竟人生長著呢,也許你現在覺得你永遠都不會後悔,因為你不需要孩子,可事實上這只是你當下的想法罷了,誰知道再過幾十年你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
  • 20年後丁克家庭進入晚年,一輩子不生娃爽還是不爽?答案耐人尋味
    這在計劃生育的八十年代的中國,可以說是普遍不被接受的行為,但如今,「丁克」卻似乎成為了社會的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成為「丁克」,對於他們來說,自然是有「爽」的方面,也有「苦」的方面:1.沒有子女,生活更自由對於很多丁克家庭來說,這對他們可是非常「爽」的一方面。沒有帶孩子,養育孩子的壓力,夫妻之間更有閒暇時間去放鬆,約會。
  • 中國「首批丁克」已退休,沒有兒孫繞膝的餘生,情況非常現實
    但隨著社會進步,我國也產生了一些不願意育兒的家庭,中國「首批丁克」已退休,沒有兒孫繞膝的餘生,情況非常現實,那麼他們現在是否會為當年的決定後悔呢?二、只要夫妻同心不育兒也能擁有幸福家庭不僅僅是舞蹈家楊麗萍女士,在娛樂圈也有傅麗莉和丈夫孫淳也是丁克家庭,但是兩人是被迫丁克。而二人的婚姻關係並沒有因此而產生破裂,後來他們還一起養有一隻名為「卡米拉」的可愛法鬥並以它作為兩人的孩子一般對待。
  • 「用養孩子的錢來養老」,我國首批丁克已年邁60,現狀過得如何?
    生兒育女將孩子撫養長大是父母的義務,孩子將來也應當贍養父母,這也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思想。隨著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很多觀念跟以往大有不同。現在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財力,導致有些人不願意去承受這些壓力而選擇丁克,而我國首批丁克已年邁60。
  • 「若能重來,我一定要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終究後悔了
    但是選擇丁克真的不會後悔嗎?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家庭的演變,思想的變化,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成不變的,那些曾經選擇丁克的人,後來想法有沒有發生改變?儘管家裡人都默認了夫妻兩個不要孩子的打算,可是做父母的,有哪個不想抱抱到孫子孫女。對此康輝也是感到非常遺憾,表示:「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孩子!」,從這句話當中可以看出他是真的後悔了。丁克不是簡單一句話,背後要捨棄的也有很多!
  • 當年信誓旦旦要丁克的男性名人們,怎麼到頭來都後悔了呢?
    作為央視一哥的康輝,在25歲結婚的時候,他正處於事業上升的階段,所以就和妻子商量好不要孩子,而22年後,作為丁克一族的康輝,時至今日卻在節目上說自己有些後悔當年草率的決定,他還在自己的自傳《平分》中寫道:「如果可以從頭來過,我一定早點滿足母親的願望,讓她多膝下一個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