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養娃錢來養老」,我國首批丁克已60歲,晚年生活悽涼還是瀟灑

2020-12-11 好奇的萌娃控

文/好奇的萌娃控

「丁克」這個概念源於歐美國家,是指一些擁有生育能力,或被動或主動選擇不生孩子,是夫妻二人在完全自願下做出的決定,自此之後過上二人世界。

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而我國也有很多人早早就選擇做了丁克族,首批丁克已步入晚年生活,現已60歲,那麼他們的晚年生活究竟怎麼樣呢?

一:普通人出現老無所依狀況

李叔叔和劉阿姨年輕的時候是典型的北漂,沒錢沒權沒房子,為了不讓孩子跟著兩人一起受罪,也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四個老人,夫妻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做丁克,經過多年的打拼,兩人在北京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了錢也有了房,就是沒有孩子。

剛開始退休的時候,兩人覺得沒什麼影響,有錢又沒有限制,把別人當年用來養孩子的錢,全都攢起來養老,兩人世界各地的遊玩,也感覺挺好。

但是在一次旅遊中,李叔叔突發腦溢血,差一點撒手人寰,劉阿姨一個人在醫院裡跑前跑後,又要掛號又要照顧老伴,身體有些吃不消,這時想著要是有個一兒半女幫自己分擔一點該多好,而老兩口剛剛60多歲,還能自理能力,一旦年齡再大一點,生活會更悲涼,做丁克的結局可以用「老無所依」4個字來形容。

二:著名主持人康輝,覺得對不起母親

著名央視主持人康輝,睿智、機敏、紳士的形象深入人心,他與妻子十年如一日的恩愛也成為人們嚮往的神仙眷侶,但是最遺憾的應該就是沒有孩子,當年康輝和妻子一拍即合決定做丁克。

做了這個決定最反對的就是家裡的老人,康輝在書中曾寫到,如果能從來可能會想生一個孩子,不為別人就為了去母親的心願,康輝的母親在去世之前還一直念叨著想抱孫子。

三:著名導演爾冬陞選擇與別的女生生孩子

著名導演爾冬陞曾與第二任妻子選擇做丁克,但是卻在60歲的時候,與小24歲的女友生下了寶寶,曾經約定一起做丁克的男人,最終卻與別的女人生了孩子,而這也是大多數丁克夫妻女人的下場,自己人老珠黃不合適能生育了,男人卻覺得有個孩子也挺會好,然後出現家庭矛盾,吵架、離婚、再結婚、再生子。

分析:

所以說那些用別人養孩子的錢來養老的丁克,晚年大多都會後悔,晚年生活或許會物質生活充足,但是人到耄耋之年,對於錢財也不是那麼在乎,沒有兒女膝下承歡,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悽涼和孤獨。

考慮清楚3點再決定做「丁克」

一:家裡長輩的想法

像主持人康輝,當初就是在沒有徵求父母同意的情況下,選擇做丁克的,最終母親遺憾而終,成為了康輝後悔的主要原因,如果能重來他會遵從母親的想法,早早要一個孩子。

所以說選擇做丁克,看似是夫妻兩人之間的事,但也一定要遵從家裡長輩的意見,如果長輩不同意,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二:夫妻感情是否堅定

很多選擇做丁克的女人最終的結局都是被拋棄,男人與別的女人做了丁克,所以做丁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夫妻的感情夠不夠堅定,沒有一個孩子鞏固感情,過了熱戀期,感情會不會變質?

三:考慮好經濟和感情寄託哪個更重要

很多夫妻是因為經濟選擇做丁克的,但是人到耄耋之年好像錢財就不那麼重要了,感情沒有寄託更可悲,所以一定要捫心自問,自己是重錢財還是重感情寄託的人?

你主觀意願上願意做丁克嗎?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我是一個萌娃控,和我一起關注兒童心理,一起解讀成長的那些煩惱,如果你在我的文章中找到了共鳴,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註:(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用養孩子的錢來養老」,我國首批丁克已年邁60,現狀過得如何?
    現在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財力,導致有些人不願意去承受這些壓力而選擇丁克,而我國首批丁克已年邁60。 「用養孩子的錢來養老」,現狀過得如何?
  • 「用養娃的錢來養老」丁克一族的晚年生活真的瀟灑嗎?對比才知道
    對於「養兒防老」這個傳統思想,在中國的新一代思想中早不再是唯一,隨之而來的是新概念:丁克家庭。所謂的丁克家庭就是指夫妻二人相伴一生,不會養育任何子女。「用養娃的錢,來養老」也是丁克家庭的選擇丁克一族的原因。但是,作為相比起不同家庭來說,丁克家庭的晚年生活真的如想像中那麼「瀟灑」嗎?經濟壓力不同作為普通家庭,從生育後代那一刻起,所需要花費的費用就是絡繹不絕的。
  • 中國首批「丁克」步入晚年,無子無孫的他們後悔了嗎?答案很現實
    丁克,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的人,那樣的家庭,也被稱為丁克家族。西方國家的人思想比較開放,嚮往自由,都想活得瀟灑,於是上世紀50年代,歐洲人最先開始了丁克生活。他們年輕時認為孩子是對自己人生的禁錮,更是失去自由的方法之一,如果夫妻二人觀點相同,丁克便成了他們生活的選擇。改革開放之後,大概在80年代,丁克思想開始傳入中國,中國的第一批丁克家族就此誕生。如今40年過去了,我國首批丁克步入晚年,無子無孫的他們後悔了嗎?答案很現實。我鄰居李大伯和王大媽就是一對丁克夫妻。兩人都是大學畢業,後來一起做了老師。
  • 首批女丁克晚年唏噓:為啥沒有後悔藥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對女人來說本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可是隨著我國的逐步開放,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丁克」概念,讓不少夫妻選擇了不生育子女。丁克對於女性而言,意味著一輩子不會當母親,她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晚年光景又會如何呢?一輩子不當媽是啥感受?
  • 中國首批「丁克夫妻」距今已有四十年,步入晚年後,他們後悔嗎?
    所以至今算來中國首批丁克夫妻距今已有四十年了,現在有六七十歲的年齡了,那麼當初他們對自己選擇丁克夫妻是否後悔呢?前幾天帶著孩子在海邊玩的時候,遇到一位六七十歲,也是同樣從北京來的老夫婦。他們大概跟我父母年齡相仿,看到我的母親帶著孩子在沙灘上玩耍,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這位大媽不僅感慨當時年輕的時候任性。
  • 我國首批「丁克族」已經退休,他們晚年生活咋樣,過來人:很殘酷
    其實早在80年代就有一批"思想先進"的年輕人與家庭做抗爭,他們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而放棄了生孩子,如今第一批丁克的人也已經步入晚年,現在過的如何?01我國首批"丁克族"已經退休,他們晚年生活咋樣?那麼作為首批"丁克族"現在的老餘也已經馬上退休了,他們如今的生活咋樣呢?面對採訪,老餘很無奈地說到:現實太殘酷了!老餘表示他和愛人現在經濟狀況還是不錯的,但是身體方面卻大毛病小毛病不斷。愛人去年剛剛做了心臟手術,雖說術後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是生活質量差了很多。
  • 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一輩子不生孩子是什麼體驗?揪心!
    在丁克家庭中,如果男性不能夠很堅定的自己選擇,重新選擇自己的生育的話,對女性也是一種很大的打擊!王女生就是第一批丁克中的一員,當時在丁克理念剛剛興起的時候,王女士就和自己的丈夫就決定了不生孩子,決定了額做丁克族的一員,再做決定之後,這些年來背負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父母的不理解,同齡人的歧視,甚至說和家人冷戰,生活也不是很順心!
  • 首批80後「丁克家庭」即將步入晚年,他們無兒女,如今靠啥生活?
    丁克人群用自己的觀念試圖說服指責他們想法的人群,但是顯然並沒有什麼用,一句「不生孩子你老了怎麼辦?誰來給你們兩個人養老送終?」便可將丁克人群打得措手不及、啞口無言。傳統觀念和丁克觀念的碰撞所產生的火花往往都是燎原之勢,雙方都無法說服對方,發展到後來,這種因為觀念差別導致的辯論越演越烈,甚至出現了侮辱性詞彙形容對方的情況。
  • 「丁克年輕瀟灑,晚年死了沒人埋」事實真是如此?現實可能不一樣
    一、有人說丁克是自私的表現,你認同嗎49歲的老張,每次帶著老婆回家探親,總是會遭到鄉裡人的吐槽。要知道,老張可是當年村子裡考出去的第一個名牌大學生,在大城市有車有房有好工作,可偏偏就是不生娃,這點大家無論如何都想不出答案。
  • 做丁克不會後悔嗎?45歲的他們從丁克到生娃,到底還是敗給了現實
    45歲高齡決定放棄丁克生娃,還好都來得及,兩人順利生下寶寶 說到丁克明星,有很多,比如梁朝偉夫婦、周潤發、還有央視的康輝等等,謝蘭夫妻倆結婚15年,也一直保持丁克狀態,當初的《大宅門》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了謝蘭。
  • 20年後丁克家庭進入晚年,一輩子不生娃爽還是不爽?答案耐人尋味
    不能接受低配養娃隨著經濟發展,對於物質上的要求是越來越高。對於養育孩子的吃穿用度以及教育的培育,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很多年輕父母覺得自己無法提供給孩子一個高標準的家庭環境,被動決定成為「丁克」。2.不想為人父母生養孩子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會增加很大的壓力的。很多夫妻決定不生小孩,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輕鬆一些,閒暇時也更有時間去放鬆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只照顧小孩。
  • 第一批「丁克」家庭30年,沒有孩子的人生,晚年情況讓人唏噓
    有的夫妻嚮往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有的夫妻因為一方身體條件不允許,有的夫妻覺得養孩子生活負擔太重......基於各種原因,選擇不生育。如今30年過去,第一批丁克已步入晚年,他們究竟過得怎樣?是過著羨煞旁人的自由生活,還是悔不當初?
  • 丁克,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到底是極度自私,還是活的太明白
    但是,在不贊同這種生活方式的人眼裡,「丁克」始終屬於不孝、自私、不負責任,以及生理上有嚴重問題的群體。他(她)們理應遭到反對者惡意「歧視」和「質疑」,甚至是白眼和辱罵。而在「丁克」看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沒做好準備、也沒經過同意,就輕易把娃帶到世間,或者為了「養兒防老」而生兒育女的人才更自私。
  • 「姑姑,房子留給我吧,將來我給您養老!」丁克夫妻難以抉擇
    在我們的印象中,丁克夫妻是很有魄力的一群人,沒有孩子的「拖累」,生活自由自在,享受著二人世界的甜蜜,可以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日子過得瀟灑浪漫。但現實生活中,丁克家庭雖然沒有孩子,仍舊會面臨和普通家庭一樣的困窘,尤其在財產分配的問題上,他們比其他家庭更頭疼。
  • 人到晚年才明白:不想悽涼沒人養,就要提前留下這三條「後路」
    鄰居林大媽,今年69歲了,老伴前幾年去世了。現在她總說自己沒福氣,養了三個子女,晚年沒有一個孝順的。倒不是他們對老母親多不好,而是都沒有時間和條件接林大媽去自己家裡養老。比如,大女兒說,她現在47歲了,兒子要結婚,她馬上要當奶奶了,到時候要照顧孫子,根本沒空管自己的老母親。
  • 「你們沒孩子,以後財產都是我的」侄子一句話丁克夫妻第二年生娃
    但是,就是這樣一對夫妻,今年卻忽然打破丁克誓言,生了孩子。原來,去年有一次他們邀請小侄子來家裡玩。 雖然,夫妻倆也知道,孩子從小被他們父母管得比較驕橫霸道,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才六七歲的孩子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這說明,他兄弟一家沒少在家裡說這樣的話,所以孩子才學到了,想到這裡,夫妻倆覺得細思極恐,也很心寒。於是,第二年就生了娃,因為他們雖然打算過把財產留給小侄子,但一直被人惦記的感覺很不爽。與其這樣,還不如留給自己的孩子。
  • 中國「首批丁克」已退休,沒有兒孫繞膝的餘生,情況非常現實
    但隨著社會進步,我國也產生了一些不願意育兒的家庭,中國「首批丁克」已退休,沒有兒孫繞膝的餘生,情況非常現實,那麼他們現在是否會為當年的決定後悔呢?也有公司曾對我國家庭做過大規模的社會調查,最終也得到了驚人的數據顯示我國大中城市的丁克家庭數目已經高達60萬左右。這一群體中不乏有著名的藝術家楊麗萍女士,甚至有許多人曾在網絡上攻擊她的不育觀念,表示她的婚姻生活因為沒有孕育兒女而十分失敗。這一事件後來被人們熱議,女性養育兒女的自由也被人們廣泛討論。
  • 88歲老人親身經歷:「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
    文/格格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位88歲的老奶奶,她叫吳勝明。老人家人老心不老,活得通透又睿智。面對鏡頭,她說出了這樣一番肺腑之言:「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有了錢要珍惜錢,沒有錢要想辦法去掙錢,活得才有尊嚴。
  • 首批丁克夫妻,30年過去了,如今晚年過成什麼樣了?現狀令人唏噓
    現如今,三十年過去了,首批丁克夫妻也早已步入晚年生活,他們的現狀又如何呢?過的幸福嗎?有沒有開始後悔?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中,有一對老夫妻的晚年生活,很值得我們深思。「我家宋老師身體不好,他這個病國外能治,要是實在看不好,這錢花在他身上,我也心安了,我們家的事,我說了算。」「我家美廷是小孩脾氣一根筋,我的病治不好了,把這個錢留下來給她買個電梯房、給她養老,家裡的事我說了算。」
  • 「別老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既不帶娃不出錢: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在我國有一句話叫做"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父母有撫養子女長大成人的義務,同樣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責任。但是現在很多老年人不僅要養自己的孩子,還要養孩子的孩子,這自然會讓他們有所不滿,紛紛想要逃離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