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和世界農業強國差距在哪,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2020-12-11 小匡見科技

今年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施虐,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上提到,2020年新增飢餓人數至少8300萬,加上世界格局動蕩,全球的糧食產量不會太樂觀,我國國家領導人也做出相關工作指示,「珍惜糧食,杜絕浪費」。

我國今年的糧食收成也有不錯的表現,但是糧食進口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國目前可以說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不能說是農業強國,那麼我國和世界公認的農業強國美國相比在農業方面存在多大的差距,美國的農業強在哪裡?我國的農業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

農業差距

在國家統計局的網站2019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的14億人口中,鄉村人口是5.5億,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相對20年前的鄉村人口數有大幅度減少,比較美國相關方面的數據,美國的農業人口是350萬,卻養活了3.3億人,而且還是世界第一的糧食出口大國,也就是說美國用1-2%的農業人口,養活了全美國的人。

我國的糧食總產量雖然高,綜合水平和美國相比的確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要說的是有客觀原因,比如氣候,地勢,美國平原相比我國要多,我國基本地貌都是山地,丘陵或者山區,大型農業設備無法操作,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我國的農業科技化水平(機械化,信息化,標準化)太低。

美國縮影的優勢

而相比美國的一個伊利諾州農場面積達8000畝,但整農場只有幾個人工作,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都非常高,農場主會聘請農業相關的服務公司給土地做土壤分析,合適種哪種作物,還能實時獲得農場範圍內的氣象數據,結合氣象決定播種,施肥,收割等相關操作,會根據各方面的數據結合市場的分析決定明年種哪種作物,整體農業做得非常專業。

我國未來農業發展方向

我國很多地方因為地形原因只能用比較小的農業機械,更應該推廣農業的科技水平,我國目前在人工智慧,5G,網際網路發展上如火如荼,也確定了農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的清晰即無人化。

傳統的農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目前的農業也出現了人口逐漸老齡化的趨勢,人工成本也在攀升,過去的風吹日曬,看天吃飯的農業願意從事的人也是越來越少,無人化就是以後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無人化的農業也不是一蹴而就,要分幾個階段,一階段就是傳統農業,二階段就是機械化農業,三階段就是自動化農業,四階段肯定就是無人化農業,向比較美國已經處在第三階段的農業,我國目前農業階段分布不均,有些地方可以處在第三階段,也有相當一部分農業還處於第一或第二階段,也有一部分在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邁進。

未來的無人農場會是什麼樣子呢?

簡單說就是從選種,播種,施肥,病蟲害處理,收割,運輸一系列流程,都是人在雲端控制,現場不需要人或者說只要少量的人做相關輔助工作,農場配備一整套測控系統,土壤信息,氣象信息,水質信息,作物生長信息等參數都需要全方位監測,現場各種機械比如各種機器人參數設定好都能實現遠程控制,人在家就可以控制整個農場,監測作物的生長狀態,這就是以後科技發展給未來農業帶來的改變。

相關焦點

  • 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歷程及未來趨勢
    摘 要:現代農業產業園是現階段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較成熟的一種現代農業園區類型,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本文以現代農業園區為基礎,通過梳理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借鑑國外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經驗,提出了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園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期為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提供參考。
  • 來自世界第一農業強國的啟示:我們不學美國,我們只玩未來農業!
    每當人們提到世界上農業發達的國家,大多數人首先就會想到美國、巴西、德國和日本以及讓人嘖嘖稱奇的以色列。然而有一個國家就非常低調,那就是位於歐洲北部的瑰麗之城荷蘭,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荷蘭農產品的出口額就已經達到了1135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列居世界第二。
  • 盤點|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像得不一樣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農業大國,但還算不上農業強國。如今排名世界前列的農業強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們想從另一個小切面看看這些強國究竟強在哪兒?或許有些不太主流的觀點,正是我們真正能夠學習的地方。美國機械化的背後是「地區專門化」至少從農業產值上而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第一強國。他們以不到3%的農業人口,養活了全國3億多民眾,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農業之所以發達,得益於其高度科技化機械化帶來的農業效率。
  • 功能農業:未來高端食品的發展方向?
    在大健康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業也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後,功能農業被認為是第三個發展階段,農產品的市場結構和消費需求將發生重要變化。功能農產品讓農產品中的營養物質從「富含」變為「定向含有」,被認為是未來高端食品的發展方向。
  • 農業發展的理想方向——有機農業
    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根據本國的國情和有機農業的側重點不同,對有機農業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在大部分人的意識中有機農業就是不使用化肥,農藥使用有機肥種出的產品。我國有機農業定義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 目前,哪國的農業最發達呢,我國農業是不是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呢?
    未來農業發展將轉移到主要依靠科技發展的軌道上來,也將對目前先進農業生產力的各種要素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農機市場為例,由於國產農業機械在高端農機生產領域的落後,國內大規模化種植不得不進口價格高昂的外國農機,這必然增加我國農產品成本,減少新增財富。
  • 大而不強,中國農業與美國差距在哪裡?科技化將是必由之路
    今年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糧食產量相比上一年下降了不少,與此同時飢餓人數將達到8300萬,甚至可能達到1.3億,加之世界動蕩,糧食產量不容樂觀,雖然我國今年的糧食收成還不錯,但是糧食進口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社會上呼籲要杜絕浪費、珍惜糧食。
  • 人口沒有我國一個省的荷蘭,卻是世界農業強國?為啥那麼牛?
    其實,最厲害的還是它的農業。從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看,荷蘭雖是個小國,卻是世界農業之大國乃至強國。從世界農業的視野來看,荷蘭是農產品淨出口額的「世界冠軍」,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農業奇蹟」。荷蘭是一個地處於歐洲的小國,國土面積共有4萬多平方千米,還沒有我國的江蘇省一半大,全國人口也僅僅1600萬人,卻餵飽世界,靠啥而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一直無法趕上荷蘭,那荷蘭農業的成功經驗是什麼?
  • 中國的農業與荷蘭差距
    第二,差異主要在:機械化和工廠化,大田農業是回歸自然的。來之前,認為在國內,溫室大棚都已經是很高端的,但是到這邊,全部都是玻璃溫室大棚。 經濟作物和大田作物農業的兩極分化將是我國未來的方向。 但是,同時對我國設施農業也更加有信心了。 我認為,中國農業也一定會走到荷蘭這一步,是設施部分的差距,那麼重要的就是思想觀念,如果沒有轉變,那用再好的設施,都可能虧本。
  • 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生態和有機農業
    生態農業通常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 「數」說農業|數字農業 智引未來——寫在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
    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新華網等單位主辦的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將於12日在廣州舉行,政府領導,國內外院士、專家,企業嘉賓等將齊聚一堂,觀點交鋒、智慧碰撞,研判數字農業建設新形勢,尋求農業現代化進程新突破,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 農業農村部部長:未來有機肥替代化肥是方向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0年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工作要點》中明確指出:要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深入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行動,保持化肥使用量負增長。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發展有機肥是形勢需要也是發展的必然。有機肥替代化肥是未來方向。
  • 5年內,中國農業發展五大趨勢,未來的創業方向,你看好嗎?
    作為農業大國,中國始終把農業發展放在首位。但是,我國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發生改變,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低下,集約化、可持續發展進度緩慢,種種壓力日積月累,使農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那麼,在未來,中國農業究竟會呈現哪些發展趨勢與方向呢?
  • 我國農業氣候資源區劃現狀及發展
    ■本期嘉賓: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所長、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劉晶淼  ■採訪人:本報通訊員 周恩澤 何軍  氣候資源是自然資源中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熱、水、空氣等能量和物質,對農業生產類型、種植制度、布局結構、生產潛力、發展遠景以及農、林、牧產品的數量、質量和分布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 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這8個方向都是機遇
    我國是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農業大國,中國農業在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幾年來,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農業的發展,國家在農業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了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未來的農業將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想要知道未來的農村會有哪些變化和趨勢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看產業數據比較,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最落後的其實是農業
    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但我國還是是發展中國家,幾十年來一直以追趕發達國家為目標,人均GDP還在世界平均線上,和發達國家差距到底在哪?以前我們一直在關注工業、服務業上的差距。
  • 莊園經濟:未來農業發展新趨勢
    侯滿平  現代農業莊園是集農業生產、農產品消費和度假休閒旅遊於一體的場所。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村土地政策的放開,一些商業資本開始轉向農村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同時中產階級的崛起提升了對農業休閒旅遊品質的要求。
  •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曝光!中國的排名和令人意外!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農業大國,但還算不上農業強國。如今排名世界前列的農業強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們想從另一個小切面看看這些強國究竟強在哪兒?或許有些不太主流的觀點,正是我們真正能夠學習的地方。1、美國機械化的背後是「地區專門化」至少從農業產值上而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第一強國。
  • 許智宏院士暢談中國農業發展的現狀與農業科技的未來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當前,大國競爭加劇、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面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我國糧食安全如何保障?許智宏院士從全球的糧油生產態勢、中國的農業發展現狀、中國農業科技的未來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未來農業科技發展提出了獨到見解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他提到,我國作物產量的年增產率較低,解決糧食剛性需求任重道遠。
  • 農業4.0時代!淺談智慧農業發展趨勢和面臨的挑戰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發展智慧化農業,是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也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目前我國智慧農業還處在起步階段,距離智慧農業的成熟和蓬勃發展至少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所以推進智慧農業是一項長期性且艱巨性的工程,需要政商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