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戶籍制度改革釋放紅利 放寬落戶限制促農民進城

2020-12-21 中安在線網站

  2017年10月20日上午,合肥市廬江縣公安局盛橋派出所民警將一本嶄新的戶口本和身份證,送到正在廬江縣第三人民醫院住院的盛橋鎮許橋村居民餘某手中,讓餘某和11歲孩子以後的生活及治療費用能夠得到救助有保障。十多年沒有戶口的餘某和醫護人員對這個意外之喜紛紛向民警點讚。

  餘某隻是今年來安徽公安機關解決的24萬餘名無戶口人員中最新的一名。今年,安徽省公安機關以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目標,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無戶口人員落戶三項重點改革任務上,著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的解決,狠抓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改革「雙落地」,放寬落戶限制,全力推動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裡」,確保措施落實到位無死角,政策全面覆蓋無盲區,實現非戶籍人口落戶城鎮更加便利、異地辦理身份證更為便捷、無戶口人員戶口解決渠道暢通高效。除了在去年全省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44萬人的基礎上又解決了24萬餘名無戶口人員的戶口問題,審核籤發居民身份證(異地)35.4萬個,辦理居住證154萬餘張,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了29.5%。

  放寬落戶限制促進農民進城

  在城區有合法穩定職業連續滿2年並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同時按照國家規定參加城鎮社會保險達到1年的人員,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可辦理落戶;在該市就業的人員,獲得縣級以上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稱號,在市級以上體育運動比賽或職業技能競賽取得成績前三名,具有中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者為其他緊缺人才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等,可在就業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合肥市多項放寬落戶條件、服務人才引進、鼓勵創業落戶的戶籍制度改革,有力促進了該市城鎮化發展,去年該市辦理各類遷入戶口同比上升了24.7%。

  全面放寬戶口遷移政策,推動非本地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是安徽戶籍制度改革的鮮明特點。今年,安徽省先後制定出臺《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施方案》《安徽省公安機關服務人民群眾規範戶政管理8項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調整完善戶口遷移政策,按城市規模的不同,進一步放寬落戶限制;針對來皖人才,制訂落戶政策;針對重點群體,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安徽省公安機關服務人民群眾規範戶政管理8項措施包括出生入戶不得設置任何限制條件、規範出具相關證明材料、進一步縮短派出所調查核實時限、全面清理政策不一致文件規定以及建立完善疑難戶口、身份證業務聯席會議制度等方面,明確要求,凡是與國務院、省政府文件精神不一致的,要堅決調整;凡是比國務院、省政府文件規定條件嚴格的必須修訂放寬;凡是對農業轉移人口特別是外來人口落戶設置「暗門檻」的,要堅決取消。

  「我們要求規範戶政管理8項措施,要傳達到每個戶政大廳和派出所等窗口服務單位,確保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實,對有令不行,推諉扯皮的,一經發現,堅決實行責任追究。」安徽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李建中說,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元旦講話中提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無戶口人員落戶三項公安工作,全省公安機關迅速行動抓落實,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進全省戶籍制度改革,解決當前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為了保障非本地戶籍人口合法權益,安徽省公安廳積極推動該省流動人口居住登記辦法的完善修訂,落實居住證制度,截至目前,全省登記流動人口506萬餘人,制發居住證154萬餘張。此外,安徽各地還以規範集體戶管理為抓手,掃清落戶障礙,積極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確保農業轉移人口等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人口落戶城鎮,推動城鎮化進程。

  身份證異地受理全覆蓋無盲區

  2015年12月7日下午4時許,在安徽省馬鞍山市打工的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居民高朝龍用了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就在馬鞍山市沙塘派出所成功補辦了一張居民身份證。就是從這次安徽江蘇兩省實行居民身份證異地互辦業務開始,這一便民利民的試水做法拉開了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的帷幕,成為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一件實事。

  安徽省公安機關按照「就近、便利」原則,超前啟動各縣(市)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工作。從2016年7月份開始,安徽全省1404個戶籍派出所(戶政大廳)實現了省內和跨省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全覆蓋、無盲區,比公安部在全國全面推行時間早了一年。安徽還進一步縮短異地辦證審核時限,省內異地辦證三個工作日內完成派出所(戶辦大廳)業務受理、縣(分)局審核籤發;全國異地辦證戶籍地縣(分)局五日內完成審核籤發工作。為此,安徽省公安廳建立了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證件制發專人生產調度、專線生產製作、專門倉儲分揀、專業郵寄送達的「四專」模式,創新工作方法,建設更加貼合實戰、集成度更高的「安徽省居民身份證管理平臺」,實現智能一站式辦結,切實提升異地辦證工作效率。

  安徽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常務副總隊長劉志平說,在全面推進身份證異地受理工作之初,就要求除「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因相貌特徵發生較大變化難以確認身份證」等兩種情形外,省內異地辦證不得擅自提高門檻,安徽戶籍居民已辦理帶指紋居民身份證且現場核驗通過的無需提供證明材料,無法現場核驗指紋的需提供能證明本人身份的材料。

  據統計,僅今年1至7月份,安徽公安機關就受理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19.8萬個,居民身份證異地審核籤發35.4萬個,很好地解決了群眾燃眉之急。

  暢通無戶口人員戶口解決渠道

  「俺媳婦20多年沒戶口,我以為就這樣了,沒想到派出所民警左一趟右一趟調查了解、採血比對,為她辦理了戶口,國家各項扶貧政策也能享受了。」亳州市渦陽縣臨湖鎮齊營村村民崔某一提到,被稱為「黑戶人」的妻子有了戶口,就喜滋滋的。

  作為安徽省無戶口人員的重點地區之一,亳州市把解決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問題納入黨政中心工作,作為民生工程進行推動,將無戶口人員摸排登記與精準扶貧工作緊密結合,全面摸排、清理整頓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工作。自去年以來,亳州市累計摸排無戶籍人員16577人,其中2404名無戶口人員為貧困人口,現已全部完成戶口登記。

  亳州市解決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問題的力度,可以說是安徽省解決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問題的縮影。為規範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針對無戶口人員落戶過程中存在的有關難題,安徽省政府出臺相關意見為深入開展無戶口人員落戶工作提供政策制度支撐,省公安廳與民政、司法、衛計委等部門聯合部署,逐一打通出具《出生醫學證明》、DNA親權鑑定、撫養公證、收養、拐賣人口排除等環節存在的問題,並建立完善疑難戶口、身份證業務聯席會議制度,妥善解決疑難問題,把方便留給群眾,基本實現了無戶口人員入戶無障礙。

  在去年全省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44萬人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安徽公安機關又解決了24萬餘名無戶口人員的戶口問題,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和人民群眾的認可。

相關焦點

  •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落戶限制進一步放寬,多重好處慢慢顯現!
    在我國城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以下的城市有很多,目前這類城市依舊有很多落戶限制條件,而此次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要做到全面取消這些落戶限制條件。
  • 全面放開放寬!我省戶籍制度改革新政出臺!
    全面放開放寬!我省戶籍制度改革新政出臺! 10月21日,記者自吉林市公安局了解到,日前,省公安廳會同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出臺《吉林省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 央視財經評論丨戶籍制度改革再加力!放寬落戶,撬動哪些新活力?
    國家發改委4月8日對外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重點任務》提出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 大城市戶籍制度改革 背後有何深遠影響?
    到了2014年,國家出臺《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戶籍改革進入深水區。  同一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解決「三個1億人」的目標: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實現這「三個1億人」目標的期限是2020年。
  • 山東深化城鄉戶籍制度改革 暢通農民變市民、市民變農民雙向渠道
    中國文化傳媒網訊(記者 張新悅)戶籍制度改革事關人民群眾切身權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1月8日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此次山東深化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大、措施實。
  • 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山東發文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據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30日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要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暢通入鄉返鄉落戶渠道。
  • 山東發文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1日訊 12月3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通知。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實行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居民凡在城鎮居住或就業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均可自主選擇落戶,取消其他前置條件和附加限制。健全城鎮社區(單位)集體戶制度,戶口登記在社區(單位)集體戶且具有家庭成員關係的人員,公安機關可依申請為其頒發家庭居民戶口簿。暢通入鄉返鄉落戶渠道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等城鎮人員入鄉返鄉就業創業,符合當地人民政府規定落戶條件的,可在原籍或就業創業地落戶。
  • 好消息:2020年戶籍制度改革,有效加快推動勞動力市場化配置
    近幾年、南昌、石家莊等城市陸續實現零門檻落戶的大城市,而且像在河南等一些省份,省會之外的其他地級市也基本都解除了落戶限制。過去一兩年的人才爭奪中,即便是那些規模較大的一二線城市,也普遍調低了落戶門檻,比如瀋陽、西安等地。
  • 戶籍改革吹響「衝鋒號」 常住人口100萬至300萬城市落戶限制將全面...
    今年初,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還向記者表示,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會同公安部等部門,緊緊圍繞推動1億人落戶目標,強化對戶籍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政策推進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對存在戶改政策不符合國家要求、落戶政策執行不到位、落戶通道不暢、落戶進展遲滯等突出問題的地區和城市開展督導整改,切實抓好已經在城鎮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工作,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取得明顯進展。
  • 消除城鄉戶籍壁壘 都市圈發展催生新型戶籍制度改革
    都市圈發展催生新型戶籍制度改革  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加快消除城鄉戶籍壁壘  □ 本報記者 杜 曉 本報實習生 單文怡  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 戶籍制度改革三周年觀察:邁出實質性「三大步」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郝二召」可以在工作地「落地生根」,這離不開始於三年前的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  2014年7月24日,國務院正式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國版意見」),並敦促各省區市「抓緊出臺本地區具體可操作的戶籍制度改革措施」。
  • 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進一步放寬放開重點城市落戶政策
    2020年06月30日 08:53: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福建省公安廳、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印發《關於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若干措施》(簡稱《措施》)其中第三條措施指出,進一步放寬放開重點城市落戶政策。
  • ...落戶限制!宜城則城,宜鄉則鄉!山東部署新一輪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為促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山東省政府部署新一輪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暢通城鄉戶口雙向流動渠道,最大限度滿足城鄉居民自主選擇定居的意願。此次改革以合法居住或合法就業為條件,實施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 商河實現城鎮落戶「零門檻」,無固定職業、住所也可落戶
    3月6日,濟南市商河縣舉辦《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化進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商河將取消原有「穩定住所、穩定就業」社保繳納、居住、租住落戶條件限制,實現城鎮落戶「零門檻」,構建起居民「有意就能遷、戶口隨人走」的自由流動新格局。
  • 關於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的通知
    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地區綜合承載能力,放寬落戶條件,逐步取消落戶限制。--堅持突出重點。切實做好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群落戶工作。--堅持統籌推進。不斷擴大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養老服務、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健全完善戶籍制度改革相關配套政策。
  • 山東創新戶籍制度改革 探索實施城鄉雙向流動制度
    山東省公安廳治安總隊總隊長劉偉在發布會上介紹,山東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進行了創新,主要創新點是改變了過去農村人口單一的「鄉—城」單向流動模式,按照「宜城則城、宜鄉則鄉」原則,探索實施城鄉雙向流動制度。一方面,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取消其他前置條件和附加限制;另一方面,允許符合當地人民政府規定條件的入鄉返鄉創業就業的高校學生、退伍軍人,以及擁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原進城落戶農村人口回原籍或就業創業地落戶,促進人口雙向流動,合理分布。主要改革內容可概括為「1234」。「1」即實施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最大限度滿足城鄉居民自主選擇居住地的美好嚮往。
  • 赤水20餘個配套政策服務戶籍制度改革
    近日,記者從赤水市公安局治安大隊獲悉,「十三五」以來,赤水市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關於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強化政策支撐,保障原農村人口的合法權益,服務到位,積極引導農業人口轉移落戶城鎮,紮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 落戶限制全面放開,中國戶籍制度即將迎來巨變
    最核心的內容就是: 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 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 南方日報:三大利好助推戶籍制度改革取得突破
    如果在政策設計上不能突出保護農業戶籍人口的既得利益,則戶籍改革的阻力會增加,農業人口入戶城鎮的意願將大幅降低,甚至可能發生逆轉。而將他們的利益訴求綜合考慮,無疑是此輪改革的亮點,也是排除改革阻力的必要舉措。今年初中央出臺的《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 ...成都市社科院原副院長陳家澤: 「十四五」戶籍制度改革,是推動...
    農村補短板才能推動城鎮化率提升 《21世紀》:「十四五」時期,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陳家澤:戶籍制度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其目的都是為了釋放人口紅利,提高勞動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