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國神社>獲柏林電影節入場券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環球在線消息:備受關注的旅日中國導演李纓的大型紀錄電影《靖國神社》日前獲柏林國際電影節主席盛情邀請,將參展2007年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一部尚未正式完成的影片製作期間就得到電影節主席的親自邀請,這在大型國際電影節上尚不多見。

據悉,《靖國神社》的製作計劃及部分樣片今年4月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一經披露,立即受到國內國際方面的廣泛關注。東京國際電影節負責人馬上邀請參展,認為影片紀錄了「日本人都不了解的靖國神社」。 8月15日,中央電視臺金牌欄目「東方時空」推出白巖松介紹李纓及其電影《靖國神社》的45分鐘大型特別節目。8月21日至25日,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欄目(每期35分鐘)連續5天播出《靖國神社大透視》。9月17日,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節目推出王志對李纓的專訪;10月,韓國釜山電影節對影片計劃頒發了亞洲紀錄片聯盟東盛亞洲基金獎和柯達電影基金獎,認為「靖國神社是日本中國韓國和臺灣對戰爭有著痛苦記憶的人們最敏感的一個癥結,該影片直接面對這樣一個備受爭議的主題,將會給人們帶來更多深層次的思考和探討。」11月,甚至日本文化廳藝術文化振興基金也決定對這部正在製作中的電影予以發行獎勵和資助。現在,由亞洲最重要的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策劃人正連手推動此片,計劃爭取於2007年8月在中日韓三國院線同時發行放映。

「靖國神社」由明治天皇創立於明治二年(1868年),祭祀著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歷次戰爭中為天皇而死的兩百四十六萬六千多名「英靈」,而其中在日本殖民時代作為日本軍人的兩萬七千多名臺灣人和兩萬兩千多名朝鮮(韓國)人也被作為日本的<護國之神>供奉於此。從2001年日本首相小泉的參拜風波以來,靖國神社問題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話題。隨著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國家抗議聲音的加劇,靖國神社開始嚴禁任何組織、個人到神社內開展『有損英靈名譽』的拍攝活動。事實上,因為直接觸及天皇及日本的戰爭責任問題,即使在日本本國,至今也沒有一部真正關于靖國神社的電影,由此可見這個題材是一個令人何等難以觸碰的禁區。

影片《靖國神社》早在1997年就由旅日中國導演李纓和製片人張怡共同創辦的日本龍影公司開始了獨立拍攝製作。為了揭開籠罩在「靖國神社」表面的層層神秘面紗,李纓導演嘔心瀝血,耗用整整8年多的時間,克服了難以想像的重重困難, 空前的拍攝紀錄並整理了長達180個小時的有關靖國神社的大量珍貴影像素材。而這些影像素材又大量屬於絕版,成為了無以取代的歷史見證。在李纓的鏡頭中,靖國神社既是日本天皇的戰爭祭壇,又是日本一個表情最為複雜的舞臺。從明治時代到昭和到現在,它都是日本<大和魂>的精神堡壘,戰爭與和平,生與死,殖民主義與愛國主義,名譽與恥辱,宗教與政治,右翼與左翼,不斷在這裡交鋒喊。

李纓的電影多為打破紀錄片與故事片類型界限的作品,其混合紀錄片與劇情片風格的處女作電影《2H》即在1999年柏林電影節獲得過最佳亞洲電影獎,其後劇情片《飛呀飛》(2001年)和紀錄電影《味》(2003年)均正式入圍柏林電影節,其獨特的新現實主義的真實電影風格受到國際電影界的廣泛關注。他的另一部剛剛完成的中日合拍真實電影故事片《蒙娜麗莎》據悉亦與《靖國神社》同時受到柏林電影節主席的高度評價。

目前,李纓正在全力以赴趕製《靖國神社》,他坦言「希望製作出一部能夠揭示隱藏在靖國神社的靈魂深處的『美與殘酷』的真相的影片」。但是,由於題材的高度敏感性,八年多來,這部電影的製作實質上一直由李纓的龍影公司獨力支撐。現在步履維艱的李纓對記者表示,在這關鍵時候,希望能夠順利獲得中國有關機構和企業的「聯合製作」。他說: 「《靖國神社》所反映的戰爭與和平問題也是當今世界的普遍性問題。我相信,假如能以『中日共同製作』的方式,共同將這部已經引起國際矚目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這樣一個國際大舞臺上推出,並將之作為亞洲的一個共同切入點,在亞洲共同推動相關歷史研究,無論從哪一個方面的意義上來說,都會極大的有利於促進日本和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相互了解,促進彼此跨過靖國神社這個無法迴避的障礙,共同邁向真正友好的未來世界。」

編輯:富文佳 來源:新浪娛樂

相關焦點

  • 紀錄片《靖國神社》英國上映 導演籲日本正視歷史
    李纓導演與數百名英國觀眾就「戰爭與和平」的主題進行交流,英國觀眾則通過這部影片對靖國神社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  《靖國神社》是第一部以靖國神社為主角、直面靖國神社歷史的紀實電影,記錄發生在靖國神社的種種參拜現象和衝突故事,從多方視角呈現其矛盾性和複雜性。這部影片2008年在日本上映,並在柏林電影節、釜山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展映,獲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人道獎。
  • 紀錄片《靖國神社》在日本部分影院遭停映
    紀錄片《靖國神社》海報。新華網專稿:以靖國神社為題材,由中國導演李纓執導的紀錄片《靖國神社》在日本舉行了國會議員看片會,但部分影院還停止上映該片。日本電影界擔心這一動向可能侵犯日本的言論自由。日本電影戲劇工會聯合會向文化廳等部門發出了質問函。
  • 紀錄片《靖國神社》在釜山國際電影節上受關注
    新華網消息:由中國電影製片人李纓耗時10年製作的紀錄片《靖國神社》,近日成為了釜山國際電影節上大家關注的焦點,據悉,該紀錄片在釜山上映時,出現了爆棚的盛況。    《靖國神社》內容圍繞著靖國神社引發的爭議展開。
  • 中國導演拍靖國神社紀錄片屢遭日本右翼恐嚇
    中國導演李纓指導,受日本官方資助,耗時10年拍攝的紀錄片《靖國神社》 ,在第58屆柏林電影節上公映了3天,引起巨大反響。但《環球時報》記者從該片劇組得到消息,李纓導演稱,「我們受到日本右翼的恐嚇也愈演愈烈」,「但更多的人給了我們鼓勵和幫助」。
  • 旅日華裔導演李纓十年力作《靖國神社》英國首映
    人民網倫敦12月13日電(記者 黃培昭)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由旅日華裔導演李纓執導,近年來在國際社會備受關注的影片《靖國神社》於12月12日(星期五)下午,在英國倫敦的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舉行了英國首映禮。李纓導演與到場的200餘名英國觀眾就「戰爭」與「和平」這一主題,展開了積極交流。
  • 電影<靖國神社> 在美被貼"反日"標籤引爭議(圖)
    不過,看到自己導演的紀錄片《靖國神社》從韓國釜山電影節走到了美國聖丹斯電影節,接下來的2月還將走進柏林電影節,李纓又甚為欣慰。    美國觀眾反響很好     在本屆為期11天的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靖國神社》是唯一代表中國大陸地區進入競賽單元的影片,也是中國電影人進入聖丹斯電影節的首部紀錄片。它將與其他15部影片一起角逐「世界電影紀錄片」。     1月18日,《靖國神社》在聖丹斯電影節舉行了首場展映。不少美國觀眾看後感嘆不已。
  • 中國導演拍靖國神社 未上映遭日本網友攻擊(圖)
    這篇報導稱此片為「中日合作」,但據記者了解,這部名為《靖國神社》的紀錄片由日本文化廳資助,由在日生活多年的中國導演李纓執導。此片不久前在韓國釜山參加電影節時,曾引起了廣泛關注,韓國影評人說:這是第一部以紀錄片形式挑戰「參拜」問題的影片,它不僅僅是在羅列不同觀點,更通過對刀和天皇這兩個象徵符號的探索,剖析了「參拜」在日本人潛意識裡的意義。
  • 共同社:《靖國神社》在日本部分遭停映(圖)
    新華網專稿:以靖國神社為題材,由中國導演李纓執導的紀錄片《靖國神社》在日本舉行了國會議員看片會,但部分影院還停止上映該片。日本電影界擔心這一動向可能侵犯日本的言論自由。日本電影戲劇工會聯合會向文化廳等部門發出了質問函。
  • 紀錄片《靖國神社》在日本部分影院遭停映(圖)
    紀錄片《靖國神社》在日本部分影院遭停映(圖) 2008年03月31日 16:29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紀錄片《靖國神社》海報。
  • 靖國神社有什麼「鬼」
    近日,日本168名國會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又一次造成各國的強烈外交反響。靖國神社到底是什麼?為何會成為眾矢之的?    麥克阿瑟為何沒燒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位於日本東京都市中心的千代田區九段,總面積10萬多平方米,是1869年明治天皇為祭祀在戊辰內戰中陣亡的3500多名官兵而創建的,時稱「東京招魂社」。1879年,明治天皇將其更名為「靖國神社」。    「靖國」取義於中國古籍《左氏春秋》「吾以靖國也」,意為「鎮護國家,使國家永保安寧」。
  • 李纓《靖國神社》票房新高 笑稱膽小沒拍AV
    [核心提示]《靖國神社》第一部以「靖國神社」作為主角的紀錄片,曾被日本右翼視作「反日電影」。它創了日本紀錄片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並獲多項國際大獎。它的導演,是中國人李纓。   李纓:選擇,常常與骨氣相關  《靖國神社》導演出版《神魂顛倒日本國》 接受專訪——  《靖國神社》,世界上第一部以「靖國神社」作為主角的紀錄片,曾被日本右翼視作「反日電影」,但卻創造了日本紀錄片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並獲多項國際大獎。
  • 靖國神社參拜
    日,正在歐洲訪問的安倍向 靖國神社獻的祭品,這是他第三次向 靖國神社獻類似祭品。安倍在歐「遙拜」 靖國神社 兩年3獻祭品1次 參拜---17日,正在歐洲訪問的安倍向 靖國神社獻的祭品,這是他第三次向 靖國神社獻類似祭品。
  • 《靖國神社》導演:日本人對靖國神社感情糾結
    對於日本人來說,靖國神社只是一座收容了246萬日本靈魂的普通神社嗎?  李纓很想走近靖國神社,解開這個在他心裡糾結了幾十年的結。  2008年,由一個中國人拍攝的紀錄片《靖國神社》在日本公映,引起軒然大波。而它的導演就是旅日22年、曾經在中央電視臺做紀錄片導演的李纓。  但《靖國神社》的公映並未讓李纓找到解開這段歷史糾葛的鑰匙,他於近期又出版新書《神魂顛倒日本國》,作為《靖國神社》的「續集」。
  • 靖國的神社
    「靖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的「吾以靖國也」,意為使國家安定。於1879年改名為靖國神社,供奉著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家屬。其中包含了日本侵華戰爭中死去的日本兵和軍官,如東條英機,廣田弘毅等戰犯。
  • 靖國神社是什麼
    (靖國神社真相·之一)靖國神社是什麼    新華網東京8月14日電(記者楊汀)對幾代亞洲人而言,「靖國神社」實在是一個能輕易攪起萬千情緒的特殊名詞。    在中韓等亞洲國家民眾眼中,它就是日本右翼和保守勢力否認侵略歷史、美化醜惡戰爭的代名詞。
  • 李纓:「靖國神社問題,是戰爭後遺症」
    在各大國際電影節獲獎無數,但這算不算日本電影的榮譽,日本人心存異議。  其實,圍繞著它要不要在日本公映,日本國內早就炸了窩。一些右翼揚言要在影院放炸彈,但許多影院最後仍然堅持放映,以至於成為日本電影史上唯一需要通過安檢放映的電影。  《靖國神社》最終獲得2008年日本電影觀眾聯盟特別大獎。其授獎詞如是說:導演的視點切入了時代的本質,取得了確切的結果。
  • 靖國神社是什麼?
    從日本政客嘴中,又總能聽到參拜靖國神社「祭拜捐軀英靈,無關歷史態度」等種種說辭。黑白鏡像之間,靖國神社究竟是什麼?走進這個日本「無冕」國家級神社這個獨特存在,感受到的,是一種荒謬的諷刺意味,和隨之而來無邊的壓抑氛圍。軍旗之下的招魂社靖國神社在日本是何等地位?
  • 李纓:從日本內部觀察靖國神社
    10年後的1879年正式更名為「靖國神社」。迄今為止已有246萬多個在歷次戰爭中戰死的軍人被招為「英靈」供奉於此,其中8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他們的名字精確到個人。同時靖國神社也供奉了一些人類歷史上惡貫滿盈、臭名昭著的人物,比如中國人熟悉的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主要決策者之一東條英機,南京大屠殺主要罪犯松井石根等等。
  • 在日華人導演拍攝 《靖國神社》引發日輿論地震
    中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左)在靖國神社內採訪在日華人導演李櫻(右)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日本《新華時報》報導,由在日華人導演李櫻拍攝的電影《靖國神社》在日本的上映宣傳剛剛拉開帷幕
  • 走近靖國神社
    而靖國神社的不同之處在於,裡面供奉著自明治維新時代以來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大多數是在中國抗日戰爭(1937-1945)及太平洋戰爭(1941-1945)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及三萬名臺灣高砂義勇軍等日本兵。話不多說,伴著濛濛細雨,走近靖國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