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譜好人才強縣「和音」 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01-10 四川新聞網自貢頻道

四川新聞網消息(吳文根)實現科學發展,人才是關鍵;推動轉型升級,人才是引擎。對於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期、融入「雙圈」機遇期、應對「虹吸」挑戰期的榮縣而言,求才之渴,拳拳見真情。

一年來,榮縣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立縣之本、強縣之基、創新之源,全面落實黨管人才原則,著力產業聚人才、平臺聚人才、發展聚人才,項目化、清單化、具體化明晰「三單」,壓緊壓實工作推進,貫通優化人才「引育留用」工作鏈條,深化「雙輪」驅動、「雙圈」融合、「雙創」引領,彈好人才強縣「和音」,引領縣域創新發展,為建設成渝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全省全域旅遊示範區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

「雙輪」驅動,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這一年,榮縣深刻把握人才成長規律,堅持培養與引進並重,開發和使用並舉,「雙輪驅動」做大增量、盤活存量,激活變量,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精準引才,做大增量。深入21個鎮(街)、92家規上企業、22個重點項目摸底調查,形成「一企(業)一策」重點人才需求 「地圖」。搶抓後疫情時代引才機遇,通過「知名高校行」、網上招聘、公眾號「內推」、「定向挖借」等方式,拓寬渠道搜尋引進人才。全年引進各類人才176名,同比增長270%。其中教育、衛生等專業人才30人,高端和急需緊缺人才48名。引進著名陶瓷藝術家劉勇團隊入駐工業園區,吳華生等12人榮昌陶藝專家入駐陶藝創意孵化基地。

精準育才,做強存量。訂單式「開小灶」開展陶產業轉型升級、現代工業專題培訓,培訓企業家人才及經營管理人才287人。舉辦「西部陶都杯」陶藝製作大賽,以賽代訓培育陶藝人才125人。整合縣委黨校、農廣校等師資、項目資源,開展黨建、產業、治理、致富「四類能人」培訓,培育「田秀才」「土專家」「手藝人」1100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認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218名。建成榮縣電商眾創孵化服務中心,開展線上線下電商培訓,培育抖音、淘寶主播、電商等人才200名。湧現出粉絲超2000萬的美食達人「蜀中桃子姐」等一批網紅。

管用結合,做優變量。建立「導師幫帶、培訓提能、調研報告、選拔使用」四項制度,確定「一對一」幫帶導師27名,選拔3名人才擔任事業副科。推行「崗編適度分離」,引導107名中高級人才在基層建功。創新 「縣管鎮(企、村)用」制度,派駐48名高端和急需緊缺人才到「三抓聯動」一線。落實返鄉下鄉創業「22條」,回引優秀農民工9536人。注重在急難險重一線考察幹部人才,36人獲省市脫貧攻堅、疫情防控表彰表揚。鍾永平獲「天府萬人計劃」天府名醫稱號。

「雙圈」融合,激活跨越發展新能動

這一年,榮縣深刻把握「雙圈」背景下區域競合的發展態勢,「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拓展人才協同「新版圖」「新路徑」「新格局」,激活跨越發展新動能。

峰會為「媒」,構建聚才以治新格局。高水平舉辦榮縣融入「雙城經濟圈」城鄉基層發展治理峰會。32名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等高校院所的專家學者參會。通過現場調研、訂單培訓、主旨演講、園桌會議等,構建「一線實戰+高端交鋒+定製套餐」的人才引育管用全鏈條,培塑基層治理骨幹300名,打造「王大爺說事工作室」等基層治理品牌27個。26家中省媒體熱度持續關注,《四川日報》要文版報導,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鄧勇給予高度評價。

站點為「哨」,拓展雙招雙引新版圖。創新組織架構、明確目標清單、搭建聯絡平臺,設立榮縣駐蓉人才工作服務站,借勢成渝榮縣籍優秀人才人脈優勢、資金優勢、研學優勢、管理優勢、信息渠道優勢,構建起接軌成渝「橋頭堡」,拓展雙招雙引新版圖。促成華西醫院遠程診療系統,高松油茶現代農業產業園、電商直播產業園等12個項目落戶榮縣。推動榮州錦城七子藝術作品展走進榮縣。

機制搭「臺」,探索人才協同新路徑。出臺《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選派幹部實踐鍛鍊管理辦法》;與成渝6個區縣籤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聯盟協議;與榮昌共建「雙榮陶業聯盟」、建成「重慶畜牧科學院——榮縣分院」等,構建起「人才共育、智庫共享、創新互鑑」多方協同新機制。選派5名幹部赴榮昌實踐鍛鍊,促成20個基層黨組織跨域結對共建,榮縣—潼南、榮昌雙向互培幹部人才275人,力促幹部人才講好「融合故事」。省政府等14個官方網站轉載《川渝七區縣成立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聯盟》,《四川日報》要聞版報導我縣「跨界」培養幹部工作。

「雙創」引領,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這一年,榮縣深刻把握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大勢,突出「雙創」引領,在搭建創業載體平臺上持續用力,打造創新智造「新引擎」,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基地壘臺,集成創新。集成政策支撐和創新要素,推動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推進陶藝創新園、文創大師工作室、鄉土人才工作站建設,人才資源在產業、企業一線轉化為創新動能、發展勢能。「北稻南移」試種成功,研發土陶新產品23個,吳治超獲首屆中國四大名陶技能大賽銀獎。新申請發明專利數10件,新授權專利數578件。南方鍋爐、金歲方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對經濟貢獻率達55%。

賽事搭臺,賦能雙創。舉辦首屆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西部陶都杯」陶藝製作大賽,開展首屆優秀鄉土人才評選表揚活動。通過賽事搭臺,選樹 「創新創業明星」12名;評出6類優秀鄉土人才30名。徐強、朱楠被評為「鹽都創業菁英」,董譽霞被評為縣域經濟發展優秀個人。「春蘭雀舌」榮獲中國綠博會、四川茶博會金獎。我縣獨攬省第五屆農村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決賽自貢名額。

校地聯姻,築臺共創。高點位謀劃、高標準設計、高水平建設 「清華大學—榮縣鄉村振興工作站」 ,完成「一站三中心」(「工作站+黨群服務中心+創新中心+直銷體驗中心」)項目設計效果和擴初方案。建成中國人民大學「讀懂中國」「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榮縣實踐基地,中國人大學教授、博導宋友文掛職縣委黨校副校長。支持企業與高校合作開展科研攻關,明峰陶業成功創建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天然富鍶鹽」被省工信廳認定為國內首創,國內領先的新產品。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乘著「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推動南翼跨越、再造產業自貢區域戰略的東風,邁步第二個一百年奮鬥徵程,榮縣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人才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這裡正成為群英薈萃之地,智力引擎動能澎湃。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榮縣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重要歷史關口。新時代需要新擔當,新徵程要有新作為。榮縣將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 「榮州英才計劃」為統領,推動人才政策集成、人才服務集約、人才集聚成勢,把人才資源轉化為創新動能,為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跨越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打開「心門」,展現「服務大局」新作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價值取向和使命擔當。跳出就人才工作抓人才工作的「小圈子」,才能在大勢大局中找準人才工作定位、彰顯人才工作擔當。2021年,榮縣重點探索建立「人才工作流動驛站」,「主動服務、靠前服務」 主導產業重點企業,在重大工程、重大項目、中心工作中找準人才工作的定位。聚焦「事業、產業、企業」發展需求,編制「一企(業)一單」人才需求, 引育並舉、剛柔相濟,精準靶向發現人才挖掘人才、鍛造人才激勵人才,優化產業人才生態圈。深化「三評三述三清」制度,以黨委評、人才評、用人主體評 「三評」倒逼惜才敬才、親商愛商,以用人主體人才獲得感謀劃推動人才工作;以「述履職」「述問題」「述打算」三述督促責任落實,以「進帳清」「核帳清」「銷帳清」貫通曬帳驗效,推動人才工作落實落細落成。

破除「山門」,打造「才盡其用」新格局。作為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如何在日益白熱化的人才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破除「山門」,練好內功,打通人才流動和人才發揮作用的梗阻,營造人人皆可成長,人人盡展其才的環境,方可聚天下英才以致治。2021年,榮縣重點探索鄉村振興「一村一專員」制度,撬動鄉村人才選育管用,破解鄉村人才引不進、留不下、用不上的困境。全年計劃配置特色產業優勢村、集體經濟發展重點村人才專員30名。推行縣域編制統籌制度,暢通機關、事業、企業不同性質,縣鄉村不同層級人才流動渠道。全年計劃引導100名人才下沉「三個一線」,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將青春揮灑天地方遒間。探索重點產業領軍人才(團隊)直引機制、急需緊缺人才直推機制,研究出臺《柔性引才實施辦法》,激勵用人主體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投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延展產業「微笑曲線」。全年計劃引進10名領軍、領創、領智高層次人才。

「串門」相親,拓展「借梯登高」新業態。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人才工作的境界和格局,決定著人才工作的外向度,也決定了人才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引領力、貢獻率。2021年,榮縣重點精心辦好「智匯榮州」「逐夢榮州」系列活動,精準鎖定「雙一流」高校優秀大學畢業生等優質資源。全年計劃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00名。深化校地(企)合作,探索採取委託課題、參股入股、拎包入住等形式引進頂級人才(團隊),打造產業強縣升級版。年內擬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文創陶產品和陶瓷新材料,建成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點;與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大學高規格舉辦吳玉章精神論壇。在探索駐蓉人才工作站有效運行機制的基礎上,成立駐渝人才工作站,主動融入成渝城市群發展,積極承接成渝地區人才溢出,借勢「雙圈」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百年徵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人才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榮縣將永葆初心、牢記使命,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需求導向,構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優化人才發展新生態、開拓人才工作新路徑,厚植人才居安、業安、身安、心安的土壤,讓每一個來榮縣在榮縣發展的人才,只要有夢,便可飛翔!


相關焦點

  • 產業強縣——石家莊縣域經濟發展一線行
    產業強縣——石家莊縣域經濟發展一線行  新興產業在這裡「落地生金」  ——正定推進產業迭代升級加快轉型發展探訪近日,在位於正定高新區的河北常山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內,工人正在加緊生產。  作為正定縣生物醫藥產業中的龍頭企業,河北常山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產業鏈之路上高歌猛進,是當地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正定縣堅持以產業為基礎、以創新為支撐,一項項援企惠企政策如和煦春風,使縣域工業呈現出了高質量、穩增長的良好態勢。截至去年底,全縣規上企業突破了150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2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697家。
  • 壘起產業新高地——通化縣以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企業的轉型之路,正是通化縣科技創新領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大力證。自主創新,科技強縣。壘起產業新高地,通化縣牢記「創新」二字,以建設國家創新型縣為目標,驅動縣域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著眼於站位高、思路新、招法實,通化縣主動作為、積極爭取、深入調研,先後研究制定了《創新驅動實施方案》《關於加快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等16項政策,將「創新強縣」這一理念上升為全縣核心發展戰略,打造縣域發展新引擎、培育縣域發展新動能。「只研究怎麼能行,不研究怎麼不行。」
  • 新安縣拔尖人才支招縣域經濟發展
    7日,新安縣召開第十二批拔尖人才座談會,來自科技、教育、文藝、衛生、企業、農村等領域的45名拔尖人才齊聚一堂,立足行業實際,圍繞縣域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座談會上,拔尖人才們結合年初工作目標和「3+1」內幫外聯活動,介紹了各自工作經驗和體會,並就如何發揮人才引領示範作用對2021年工作進行謀劃。該縣人才辦充分肯定了拔尖人才努力拼搏、克服困難、奮勇當先的精神,並勉勵拔尖人才再接再厲,為助推新安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  此次座談會共收集意見建議38條。(崔瑩瑩 王小偉)
  • 寶雞: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2017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寶雞市各縣緊扣「追趕超越」目標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統籌推進特色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高目標引領,高強度推進,高效率落實,寶雞市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 張佔倉:以專利高質量引領經濟發展高質量
    張佔倉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領力量,近年來我省專利發明與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以此為新的起點,還要乘勢而上,從提升發明創新能力、加快轉化應用、加大研發投入等方面入手,推動智慧財產權工作再上新臺階
  • 瀋陽市法庫縣:「轉」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規模型向效益型轉變,從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法庫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突出「抓發展和優環境」兩大主題,全力驅動陶瓷建材、通用航空、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文化旅遊「3+1」重點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強縣富民。
  •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龍馬潭路徑
    ,全力推進「六大攻堅行動」,以加快建設瀘州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先行區為目標,奮力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高水平開放先鋒區,縣域經濟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以四川省主城區第一名的成績,榮獲2018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強區。大美龍馬潭。
  • 平頂山市郟縣:著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際在線
    郟縣歷史文化厚重,文物古蹟眾多,有三蘇祠和墓、郟縣文廟、山陝會館和臨灃寨4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郟縣山清水秀,物產資源豐富,民風淳樸,宜居宜業,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郟縣紅牛之鄉、中國鑄鐵鍋之都、中國美食之鄉的殊榮。
  • 「筠商學院」成立 四川筠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提速
    人民網成都8月24日電 今日,「筠商學院」在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成立,這是四川省筠連縣聯合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著力打造的面向縣域經濟人才培育孵化平臺和區域產業協同平臺。筠連縣委書記、縣長劉朝平表示,這是筠連縣委落實中央、省市人才戰略的生動實踐,將「人才飛地」延伸到了成都,標誌著筠連縣在人才強縣發展戰略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筠商學院是中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與筠連縣跨區域協作,創新籌建的一個集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商學平臺、人才社區和雲端大學。為何要成立筠商學院?
  • 六大關鍵詞 讀懂浙江縣域經濟排頭兵發展背後的秘密
    新老更迭的背後,也印證著浙江新的經濟業態和發展方向。此外,作為浙江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鄞州、慈谿、義烏、諸暨、濱江等地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年終答卷。這一串串數字裡,暗含了哪些新動力、蘊藏了哪些新內涵?浙江新聞客戶端帶你解讀浙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背後的關鍵詞。
  • 2019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考核結果發布:31個縣市區被通報表揚
    四川在線記者 羅之颺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表揚2019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市、區)、先進縣(市、區)和進步縣(市、區)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公布2019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分類考核結果,對瀘州市龍馬潭區和西昌市等
  • 內江市東興區上榜四川2019年度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名單
    8月27日,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印發《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揚2019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市、區)、先進縣(市、區)和進步縣(市、區)的通報》(川委[2020]575號,以下簡稱通報), 根據縣域經濟發展分類考核結果,省委、 省政府決定,對瀘州市龍馬潭區、成都市雙流區和西昌市等
  • 長泰縣再次榮膺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稱號
    11月30日,2019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經濟發展「十佳」縣(市)榜單正式發布,長泰縣作為山區小縣,已從連續12年穩居「十佳」的縣份再度躋身經濟實力「十強」縣。據了解,此次2019年度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市的評價指標體系在總量、均量、質量和生態均佔有一定的權重,長泰縣儘管在總量上不佔優勢,但是由於近幾年持續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及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出了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的良好發展態勢,先後榮膺全國文明縣城、國家生態縣等「國字號」金字招牌,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 河南賦予9個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市)部分省轄市級經濟...
    我省縣域面積佔比近九成、常住人口佔比超七成、經濟總量佔比超六成,在全省發展大局中舉足輕重。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河南視察,提出了縣域治理「三起來」的重大要求,即「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如何落實縣域治理「三起來」?
  • 高質量發展,星沙之策
    這一年,長沙縣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績,交出了優異的答卷。這背後,凝聚著長沙縣人改革創新、敢於擔當、主動作為、勇攀高峰的智慧和汗水。魅力星沙。長沙縣攝影家協會王深虎 攝勇擔當,善作為,砥礪奮進開新局匠心獨運丹青手,萬裡山河起宏圖。
  • 縣域高質量發展,當塗何以當先?
    原標題:縣域高質量發展,當塗何以當先?在「綜合實力、綠色發展、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五大榜單中,當塗縣今年首次全部入圍,尤其在「投資潛力」榜單中,排名第28位。奮力爭當安徽縣域高質量發展領跑者,在全國百強縣中爭先進位一直是當塗縣的發展目標。高質量發展一馬當先,當塗是如何做到的?
  • 追趕超越實現工業發展新突破的扶風縣域工業園區
    據了解,目前該縣工業經濟發展初步形成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加工、食品工業、紡織服裝、高端裝備製造、家居包裝、環保建材七個產業格局,促進了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和規模壯大,加速了工業產業集群化的形成和發展。扶風縣委副書記、縣長齊軍建認為,扶風縣以有效的舉措和具體的行動,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著力培育和打造產業集群,將奮力實現追趕超越和高質量發展。而在扶風縣科技工業強區建設進程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是貫穿始終的理念。
  • 【十四五開新局】商丘市以科技創新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商丘新聞網訊 我市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著力推動完善科技與經濟融合的體制機制,把科技創新作為縣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助力和支撐,取得了顯著成果。   在民權縣高新區的阿詩丹頓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線上的機器人用機械手自動衝壓、搬動端蓋,這是企業今年一月份新上馬的第三條全自動衝壓生產線。
  • 德惠市:服務長春,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鳳凰行天下之德惠市在我國,省會城市一般在全省屬於政治與經濟中心地位,作為省會城市的管轄縣域城市,往往可以借力城區經濟發展帶動本地縣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德惠市克服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等不利因素影響,立足縣域經濟特點,依託長春市整體發展規劃,適時融入長春市發展,充分發揮地理區位優勢,縣域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8年度縣域經濟振興發展優勝單位,全省縣域經濟爭先晉位優勝單位,全省縣域經濟考評第五位等等。
  • 縣域盛會|大咖「論道」,助力縣醫院高質量發展活動
    賦能縣域 『縣』在出發助力縣醫院高質量發展活動—寧鄉站在寧鄉市人民醫院盛大開幕此次會議由中國縣域衛生、縣域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劉亮致歡迎辭寧鄉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劉亮首先代表醫院向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媒體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指出,寧醫舉辦「賦能縣域 『縣』在出發,助力縣醫院高質量發展」大會的目的,旨在與各縣醫院優秀管理者交流分享醫院創新管理經驗,探索縣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進而充分發揮「龍頭」引領作用,高位助推縣鄉村醫療衛生三級網絡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