壘起產業新高地——通化縣以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2020-12-10 吉林廣播網
分享

作為國內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組人胰島素生產基地,通化東寶生物製藥的生產工藝在發酵、表達、收率、純度、檢測等多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14億元,市場佔有率在25%左右,排全國第二名,打破了外企的壟斷。企業的轉型之路,正是通化縣科技創新領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大力證。

自主創新,科技強縣。通化白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基於整體觀的重要方劑現代研究關鍵技術的建立及其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東寶生物科技園建設項目」等5個項目入選省醫藥健康產業重點培育100項重大產業化項目,「苦碟子注射液」等5個品種被評為省醫藥健康產業100個大品種……這意味著通化縣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又邁出堅實一步。今年4月份,該縣規上企業單月實現工業總產值4.18億元,同比增長8%。

壘起產業新高地,通化縣牢記「創新」二字,以建設國家創新型縣為目標,驅動縣域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強化政策引導 營造良好科技進步環境

素有「人參之鄉」「中藥之鄉」美譽的通化縣,近年來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發展戰略,樹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發展戰略支撐」的發展理念,依託科技創新平臺,培植龍頭企業,大力實施旗艦型骨幹項目,著力打造醫藥健康、礦產、食品、精細化工四大產業,助力縣域經濟「加速跑」。

著眼於站位高、思路新、招法實,通化縣主動作為、積極爭取、深入調研,先後研究制定了《創新驅動實施方案》《關於加快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等16項政策,將「創新強縣」這一理念上升為全縣核心發展戰略,打造縣域發展新引擎、培育縣域發展新動能。

「只研究怎麼能行,不研究怎麼不行。」得知東寶集團人胰島素研發攻堅階段出現嚴重資金短缺時,全縣在財力十分緊張情況下,由縣財政擔保協調貸款1.7億元,使企業得以擺脫困境迅速發展。這是全縣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的一個縮影。

為持續加大政策和財政支持力度,近年來縣財政每年列支3000至4000萬元用於扶持企業科技創新。僅2018年,縣財政撥付科技專項資金5180萬元,佔財政支出比重達3.8%。近五年,縣財政撥付科技專項資金達3.2億元,帶動企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投入達7.3億元,產學研開發項目達26項。門冬胰島素、重組人源抗TNF-a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注射級重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注射用葡激酶、苦碟子注射液、幹細胞等10餘個項目填補國際國內空白。

直面各種發展挑戰,始終保持率先發展、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精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努力打造最優縣域發展環境。科技元素注入扶持,提升了項目建設質量,依託創新發展、轉型發展、集群發展,通化縣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在全省連續3年項目建設現場考核中位於前4名。

創新動能蓄勢待發,立足醫藥健康、礦產、食品、精細化工等支柱產業,不斷集聚發展新優勢,網際網路+、裝備製造、新材料、特色旅遊以及高端服務業等優勢產業正在興起。截至2018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2戶,納稅超千萬元企業達到7戶,科技創新成為全縣經濟振興發展的主引擎。

加大科技投入 產學研合作激發新動能

打造創新特色鮮明、創新活力充沛、區域經濟主導產業突出、特色產業明顯、結構格局合理、人才名品匯集、創新氛圍濃厚的創新型縣,通化縣藍本已繪就。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通化縣建立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增長機制,多渠道增加研發經費投入,促進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實現政府引導性投入穩步增長、企業主體性投入持續增長、社會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長的趨勢,確保科技經費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

有了引領發展的新動能,全縣「產、學、研」深度融合全面推進。實施「通化縣千人計劃」,不斷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健全人才培養、引進、評價、使用、流動、激勵機制,讓一流人才走向企業。邀請知名專家傳授前沿理論和經驗方法,造就一批在省、市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本土人才。加大高層次創新人才引進力度,成立通化縣人才開發基金會,用於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近年來,通化縣科研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冷春生博士帶領的人胰島素項目研發團隊、項煒教授帶領的重組人血白蛋白項目研發團隊等都成為國內知名的科研團隊,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推動縣域科技型企業創新上層次、上水平,通化縣注重品質提升、精品帶動、借智助力。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新型工業產業轉型工程,以引進高層次人才、高水平成果為重點,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引進域外資金推進縣域小微企業有成果無能力轉化實現合作,引進知名企業與縣域企業重組合併實現合作,形成科技成果集聚「窪地」。實施專利轉化戰略,增加專利申請量,穩定專利存量,增加專利授權量,提高發明專利比例,加速專利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雲南師範大學與通化縣政府、東明集團就「能源、環境與農業持續發展戰略」籤署政校企三方合作協議。發揮長三角地區和東北地區科技優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對接,通化縣與浙江省臨海市籤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共建「技術轉移分中心」、互建「科技、人才工作聯絡站」。通過「攜企入校」,通化縣先後與中科院、中醫研究院、同濟大學、吉林大學、天津中藥大學等幾十所科研院校緊密對接,引進上百項科技成果。2018年,新產品試生產20餘項,新產品產值率達13.8%,科技貢獻率達59%。

加快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推進產學研合作和企業孵化。通化縣先後建設長白山中藥材種源基地公共服務平臺、長白山藥用真菌深層發酵生產加工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長白山藥谷中小企業新藥開發共享服務平臺4個平臺。振國藥業、華夏藥業、宏信研磨材、青山實業、通天酒業、吉通藥業、通石化7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東寶藥業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東寶科技園被認定為省級生物醫藥中試中心。

完善平臺功能 推動創新支撐作用發揮

經過多年持續打造,通化縣先後湧現出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服務平臺。目前,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戶、科技小巨人企業11戶、國家醫藥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戶;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5個,省級中試中心1個,資源共享服務平臺5個;省級重大技術研發團隊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2個;企業技術攻關戰略聯盟1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

「點面」結合,提升研發平臺科技創新能力。以創新發展、提質轉型為「點」,突出集群、創新、智慧、綠色發展方向,著力完善功能規劃布局,提升集群競爭優勢,促進服務功能升級。以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產業集聚區上規模、上水平、上層次為「面」,提高吸引力、競爭力、帶動力,實現由規模擴張向量質並重轉變、要素高強度投入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粗放消耗型向綠色集約型轉變,形成可借鑑的創新發展模式和經驗。

在醫藥健康產業加速進入新一輪發展機遇期,通化縣確立「突破傳統格局,引領健康需求,形成示範效應,確定領先地位」的戰略導向,突出醫藥健康製造業和醫藥健康服務業兩大發展主線,縣財政持續三年投入資金900萬元扶持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及品種大幅提升,加快了國家火炬通化縣中藥特色產業基地、吉林省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人參產業園、人參產業科技企業孵化器、醫藥物流中心、長白山藥谷道地中藥材仿生栽培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

科技引領發展,創新平臺支撐全縣醫藥支柱產業新一輪提升。推進中藥現代化,加快中藥材有效成分提取及深度開發、中藥新藥創製、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與產業化。做優生物製藥產業,加快疫苗、蛋白質新品種創製與開發、基因工程新藥創製,推動重組人胰島素系列產品升級換代。做大化學藥產業,加快化學製劑的創製、化學藥大品種二次開發與產業化、新型製劑開發。發展壯大保健食品與用品產業,推進高附加值保健食品用品開發、營養素補充劑和生物技術保健食品開發、營養性食品開發。加快發展醫藥商貿與流通業,分類扶持流通企業發展,發展連鎖經營,推動現代醫藥商業信息化建設,加快醫藥流通領域的物聯網系統建設。

通化縣堅持科技創新,培育產業新動能,加快推進縣域經濟擴量升級和產業提質增效,在富民強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途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相關焦點

  • 【十四五開新局】商丘市以科技創新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商丘新聞網訊 我市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著力推動完善科技與經濟融合的體制機制,把科技創新作為縣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助力和支撐,取得了顯著成果。   在民權縣高新區的阿詩丹頓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線上的機器人用機械手自動衝壓、搬動端蓋,這是企業今年一月份新上馬的第三條全自動衝壓生產線。
  • 贛州經開區創新驅動助力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激發「第一動力」 演繹「點石成金」——贛州經開區創新驅動助力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稀土被譽為現代工業「維生素」。稀土元素加入其他材料後,可大幅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贛州是全球稀土的主產區。
  • 李江濤:科技創新驅動助力深圳綠色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成為深圳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深圳需進一步優化結構,尤其是在推進綠色產業群建設,產業向低碳生態化轉型方面,探索如何發揮區位優勢、創新驅動,解決關鍵技術難題,配合全省實施「一核一帶一區」協同戰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加強深港合作,發揮對粵港澳大灣區區域輻射引領功能。  曾幾何時,我們對歷史上曾經經歷的一場真理標準大討論還歷歷在目,各種爭辯聲仿佛還環繞在我們耳邊。
  • 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四論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中國江蘇網訊 創新是驅動發展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勇於創新,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這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和實現路徑。
  • 產業強縣——石家莊縣域經濟發展一線行
    河北日報通訊員 武志偉攝近日,在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常山雲數據中心內,科技人員正在對數據機房進行監控排查、數據分析。河北日報通訊員 武志偉攝  近年來,正定縣堅持以產業為基礎、以創新為支撐,一項項援企惠企政策如和煦春風,使縣域工業呈現出了高質量、穩增長的良好態勢。
  • 浙江三門融入長三角 科技創新賦能縣域高質量發展
    這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企業在創新轉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對此,三門縣找準方位,放眼長三角,融入長三角,把科技創新擺上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加以謀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源泉」,讓「彎道超車」成為三門的「最佳實踐」。
  • 瀋陽市法庫縣:「轉」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然而,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特別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形勢下,法庫傳統產業出現發展不平衡、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縣域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尤其是作為縣域經濟頂梁柱的陶瓷產業,多年「規模大、效益低、輕環保、缺品牌」的粗放型發展已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一些陶瓷企業出現了產品積壓,有的甚至已陷於停產,而通航產業依然處於「有規模,沒效益」的窘境,農業也存在品牌不夠集中等問題。不轉就沒有出路,更跟不上新時代的發展步伐。
  • 河南省鹿邑縣市場監管局發揮職能優勢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三起來」把舵領航 高質量花開滿園河南省鹿邑縣市場監管局發揮職能優勢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楊新才 本報記者 孫中傑近年來,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市場監管局以「三起來」(2014年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調研指導時提出的「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
  • 平頂山:科技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我市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優化創新環境,大力營造創新生態,全力推進「四個一批」建設,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為民生福祉的改善提供了科技支撐。
  • 南方日報評論員: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要準確領會高質量發展高地的定位,全力支持深圳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發展
    在國際技術主權之爭愈演愈烈的新發展格局下,西方發達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和進行的技術封鎖使我國的技術趕超與創新型國家建設之路正面臨嚴峻挑戰。「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實現產業升級與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型期,產業的協調發展和結構的提升將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表徵,而產業素質與效率的提升又體現為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產品質量的提高。
  • 榮縣:譜好人才強縣「和音」 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榮縣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立縣之本、強縣之基、創新之源,全面落實黨管人才原則,著力產業聚人才、平臺聚人才、發展聚人才,項目化、清單化、具體化明晰「三單」,壓緊壓實工作推進,貫通優化人才「引育留用」工作鏈條,深化「雙輪」驅動、「雙圈」融合、「雙創」引領,彈好人才強縣「和音」,引領縣域創新發展,為建設成渝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全省全域旅遊示範區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
  • 羅小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以科技創新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
    12月22日,副省長羅小雲來到新餘市調研科技創新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依靠科技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助推新餘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新會區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探索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認真落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和省、市有關會議精神,總結全區2019年科技創新工作,表彰一批科技創新先進單位,研究布置2020年相關工作。會議指出,2019年,新會區狠抓科創載體、營造科創環境、強化科創政策,奏響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樂章,做到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創新資源加速集聚,創新成果亮點突出,新會區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至359家,規模創歷史新高,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85家。
  • 郭廣生、任曉剛: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作用
    【郭廣生、任曉剛: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作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郭廣生、北京科技戰略決策諮詢中心(北科智庫)專家任曉剛指出,在推動科技創新時必須樹立科學理念、把握時代脈搏,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作用。第一,以實現創新發展為目標推動科技創新。
  • 城雲科技 創新動能驅動產業升級發展
    來自前沿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與企業家們在會上分享了眾多創新主題演講,為尋蹤行業沿革與未來機會,探討商業發展成就美好生活與未來趨勢提供相應的革新思路與見解。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原司長周長益、《比較》研究部主管、經濟觀察報專欄作家陳永偉、經觀傳媒副總裁、《經濟觀察報》副總編輯、《現代廣告》雜誌總編輯郭宏超、從宏觀角度對創新環境和趨勢帶來闡述。
  • 馬鞍山:聚力打造人才高地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目前,全國各地掀起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熱潮,紛紛在轉換發展動能,著力創新驅動。與此相呼應,各地也掀起了一波波「搶才大戰」。縱觀發展態勢,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創新驅動實質上依靠的是人才驅動。
  • 科技驅動高質量發展 格蘭仕入選人民日報2020中國創新企業優秀案例
    在疫情的背景之下,格蘭仕仍穩住了向上發展的步伐,科技驅動高質量發展功不可沒。  建工業4.0基地,刷新中國製造新速度  面對全球智能製造化浪潮,廣東順德作為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大力發展智能製造產業,形成了十分良好的科技創業土壤。在擴大招聘的同時,格蘭仕一個個重大項目也在迅速增資擴產。
  • 以科技創新驅動新時代富美新南平建設
    推動茶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29日,第二十屆福建省科協年會「中國烏龍茶產業(建甌)高峰論壇」舉辦,來自中國農技協、茶葉學會、茶企等2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烏龍茶領域關注的熱點、難點、創新點進行專題研討,共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科技創新成濱海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其中,自今日起推出的「自主創新濱海調研行」專欄作為活動的開篇,將圍繞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的「實現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核心產業競爭力處於國內第一方陣,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遠景目標展開報導,全方位展現具有「濱城」特色的自主創新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