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女孩是青春期男孩的「特權」?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看理想編輯部 看理想

前幾天,一段尷尬感溢出屏幕的直播片段登頂微博熱搜榜,16歲的男演員邊程在直播中頻繁打斷21歲的女演員任敏,說她長得不好看,不高,年紀大和腳臭。而他們倆剛剛在《清平樂》裡才合作出演了一對戀人。

大家對這段三分多鐘視頻的反應不盡相同。有些人直接給邊程貼上了「不尊重女性」、 「厭女」的標籤;有些人認為他是情商低,沒有禮貌;也有一些人認為邊程只是典型的青春期的男孩兒的樣子,愛開女生玩笑很正常。

事後邊程發了微博向任敏道歉,從性別和年齡的角度承認了錯誤:「作為男生對女孩子說出如此不尊重的話是萬萬不應該的」,「年齡不是我逃避錯誤的藉口」。

而任敏的微博裡雖然從年齡角度給邊程找了個臺階下,但能感覺到她內心還是心有餘悸。

但這件事的熱度並不只關於這兩個演員,而是在於邊程的行為讓許多女生回憶起了自己上學時也常常被男生這樣「調侃」,雖然男生自己會認為這只是開玩笑而已,但在女孩兒心中卻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蒼耳蒼蒼 :邊程直播有感!青春期的時候遇到這種男生真的對女生傷害太大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初中高中遇到過這種男生,就是明明自己也還可以起碼沒有很醜,但是他總是要來嘴你醜,時間長了就覺得自己真的很醜。

初冬 :我真的太能感同身受了,非常難過��。我大概一年級的時候就被男生罵妓女,因為我總是穿裙子,導致我長大後本能地抗拒穿裙子高跟鞋,現在衣櫃鞋櫃也沒幾件裙子高跟鞋,有的也沒穿過幾次。而且,有厭男心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如何和男生相處。

(節選自豆瓣網友評論)

今天我們就從性別和年齡的角度來聊一聊,為什麼大家對青春期男孩對行為有著如此深的恐懼和厭惡。「青春期」和「還未長大」是所有行為的藉口嗎?

01.

男生欺負女生=喜歡她?

男生喜歡惹女生生氣似乎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從小學的時候為了得到女生的關注去追打女生,到初高中的拽辮子、彈女生背後的內衣邊、以及各種嘴上的調侃和玩笑,都被認為是非常正常的男孩子的行為。

特別是自從2001年臺版《流星花園》爆紅,道明寺式「我欺負你是因為喜歡你」的追女生的方法成為了許多青少年們效仿的對象。以至於到20年後的今天,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影視劇或者網絡小說裡的某個男生開始針對或者欺負某個女生了,那麼他一定是喜歡上她了。

《悲傷逆流成河》裡受到校園暴力而吶喊的易遙,恰好也由任敏飾演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女生碰到的狀況卻並不是道明寺這種幼稚但帶著點可愛的求愛,而往往是讓她們無法忍受的惡毒的玩笑、嘲諷、攻擊甚至暴力。

女生的外貌是最常遭到男生攻擊的。豆瓣的一名網友寫道:「初中的時候比較胖,我前面的男生就經常語言攻擊我。我真的很怕她說話,他一說話就是諷刺我,什麼你退後一點啦,是不是因為你胖佔的位置多,真的很陰影,我現在想起他都覺得很可怕,簡直像魔咒一樣」。

更糟糕的是,由一個男生開始的攻擊常常變成一群男生的起鬨和嘲笑。另一名網友說:「我們初中班裡的惡臭男同學評選班裡四大恐龍,平時羞辱這幾個女生,就連老師上課提問點到這幾個女同學的名字,這幫男生都要竊笑。」

來源:《Legal High》

樂評人耳帝在微博上給出了少見的男性視角。他說邊程直播中對任敏說話的方式與他初中時一模一樣,「而且那個時候,一個班裡這樣說話的男生絕不是少數」。

這種現象也絕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去年,澳大利亞的頂尖男校St. Kevin’s College 的一群高中男生被拍到在公共運輸的電車上,用近乎嘶吼的聲調,並且驕傲的態度,唱起一首侮辱女性的歌。

之後電視臺的深度調查發現,這所學校的男生常常在遇見附近學校的女生時,會進行各種挑逗、嘲諷和性騷擾。學校裡的女老師甚至都是他們招惹的對象。有認識這個學校男生的女生說,當一對一的時候,這些男生可能並沒有這麼討厭,但是當他們群體出現的時候,就會做出非常多厭女的行為。

社會學中認為,這種男生抱團對女生攻擊和嘲諷的行為是男性通過同性社交(Homosociality) 來維護和鞏固群體主導地位的重要方式。

當男生感知到這個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男性氣概是要求他們不流露出真感情,同時要表現出有競爭性和攻擊性,並且把女性物化為性對象時,他們便會利用社交的方式來貶低女性使她們處於更低的地位,以鞏固男性群體的主導地位。

但在國內許多家長和老師看來,這都只是男生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例如網上一篇流傳得很廣的《家有青春期男孩,父母千萬要注意》裡說:「青春期的男孩是會做一些蠢事的,這是一種天性」。

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的想法:男孩在青春期前一切都好好的,一到青春期,突然各種問題行為都會跑出來了,但等青春期一過,男孩就可以變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

似乎所有問題,都可以用「青春期」來解釋。

02.

都是荷爾蒙的錯?

狹義的青春期 (Puberty) 指從兒童到成年人過渡的性發育的幾年。由荷爾蒙分泌帶來的變聲、長體毛、性器官發育、性慾等的出現,都是常見的青春期標誌。有研究表明中國男生達到青春期生理變化的中位數約為13歲,可是個體間的差異可能多達四五年。

但人們常說的青春期卻不只是指性發育的幾年,而是指青少年時期(Adolescence)。雖然它也是從兒童到成年人的過渡時期,但並不隨著性發育完成而終結,它通常以心理和社會生活上步入成年人的生活而算作結束。

按時間長度來說,青少年時期明顯是長於青春期的。但人們卻常常用「青春期」來指代整個青少年時期,也就是從兒童到成年人過渡的整個時間段。

說到青少年時期,通常人們都聯想到的都是活力、積極、陽光。但如果說「他在青春期」,就和說某人正經歷更年期或者月經期一樣,指的是這個人出現各種行為和情緒的問題了。

這說明了社會文化的一個固有印象——這個時間段的青少年就是會出現各種問題,且首要原因是個體在這個年齡段發生的「自然」變化,特別是生理(荷爾蒙)的變化。

在這長達十年的時間裡,青少年產生的叛逆、戀愛、抑鬱、焦躁、暴力,等許多成年人不認同的行為和情緒,似乎都可以被貼上「青春期荷爾蒙」的標籤來解釋。

更重要的是,認定了這只是一個時期的問題,也就意味著認為這個時期過去後,所有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煙消雲散。就像任敏說的:「交給時間,會長大」。

可是如果一切都只是青春期荷爾蒙帶來的話,為什麼有的男生在十幾歲的時候也可以非常專注、善解人意、彬彬有禮,而有的男生卻焦躁不安、難以相處、出口傷人?

事實上,近些年心理學家也指出,荷爾蒙與青春期的行為和情緒問題之間並沒有直接因果關係。許多荷爾蒙水平非常高的青少年並沒有出現任何情緒和行為的問題,而大部分的普通青春期少年也並不會出現任何嚴重問題。

當然,青少年時期的行為及情緒變化,與荷爾蒙、大腦發育程度、對自我的認識等個人的成長改變多少都有些關係。但成年人常常忽略的是,社會對青少年的期待和要求、家長和老師對待他們的態度與方法,也是影響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的力量——有時甚至超過生理的因素。

而比起對生理變化的在意,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們是不是在用「青春期荷爾蒙」掩蓋青少年的問題和輕視他們的訴求?

就好像女生和男朋友因為相處不融洽吵架,可是男生認為她只是因為月經期荷爾蒙的變化導致情緒不好,還讓她多喝熱水,那麼問題會得到解決而女生的情緒能有所好轉嗎?

在更深一層的討論裡,有學者認為,「青春期問題少年」,其實是美國社會發明出來的形象。

將青少年和各種問題行為及情緒捆綁,是社會為了能夠控制這個已有相當獨立能力的社會群體而創作出來的敘事。把不符合社會秩序的行為打上「有問題」、 「不正常」的標籤,並給這些問題再找出生理的原因,便給規訓和控制這個群體提供了合理性。

03.

青春期,愈演愈惡劣的雙標

無論你認為雄性荷爾蒙的「天災」要為青春期男生的行為負上多少責任,都必須直視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對男生女生施行的雙重標準造成的「人禍」。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家長對男孩兒和女孩兒的期待和管教度差異越來越大。在中國,家長往往認為男孩女孩在嬰兒和兒童時期差別不大,可到了青春期,家長對男孩的出格行為和暴力傾向就出現了更高程度的包容甚至變相的鼓勵,但同時對女孩的各種行為約束卻要求越來越嚴格,自由度也相對男生低了很多。

例如關於男生招惹和欺負女生這件事,最能夠容忍這種行為的往往並不是這些受到欺負的女生本人,而是周圍的成年人。家長和老師總是會用各種理由,像「男生喜歡你才欺負你」或者「男生就是晚熟」,讓女生理解和忍讓。

似乎所有話語,穿上「開玩笑」的外衣都可以變得合理,來源:《告白》

但是這種理由只能讓受害的女生忍讓,而不能讓男生停止攻擊。因為它不僅給男生當下的行為找了個很好的臺階,還為未來的再犯找到了合理的藉口。

對家長和老師來說,給男生出格的行為貼上「男生就是這樣」的標籤,可以降低管教的標準,又何嘗不是減輕壓力和愧疚的方法呢?

更重要的是,面對男生的玩笑、攻擊、甚至暴力,家長和老師並不允許女生用以牙還牙的方式進行還擊。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因為一個女生被男生拽疼了辮子,然後她對男生進行還擊,一頓暴打,那麼家長和老師會用震驚的語氣責備這個女生說「你是女生啊,怎麼可以像男生一樣這麼暴力呢」?

青春期的男生還常常喜歡調侃女生的胸部,這對於在發育的女生來說是非常尷尬和害羞的事情。但如果女生也對男生的重要性徵部位進行調侃作為回擊呢?這恐怕就不單單會招來是責備了,這個女生甚至可能會被認為道德敗壞。

一方面,社會要求女生要溫柔、理解和忍耐;但另一方面,男生卻有了「青春期」和「性別」兩個完美的理由,為所欲為,並且把這樣的惡習帶到成年,輕則進化為讓女性討厭的「油膩的男人」,重則變成性暴力的加害者。

另一個會把男生往討人厭的方向引導的常見教育理念就是,不僅強調男生要非常的獨立和自我,還認為他們天生就不擅長情感溝通的表達;同時,教導女生天生就善解人意,鼓勵她們照顧他人的感受多過自己的需求。

如果男生天生就不擅長情感的理解和表達,那麼我們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從古至今的大文人、大導演、著名心理學家、外交家等等都是男性佔絕對主導。

但就從教育的角度上來說,無論男生是否天生擅長理解別人的情緒,如果後天一直放縱和鼓勵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去為他人著想,那麼也難怪男生在調侃和欺負女生的時候總有「我不管你覺不覺得好笑,反正我覺得好笑就行」的心態了。

可是,男生並不是天生就惡毒且自私自利的。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Niobe Way,通過6年間對數十名青少年男生跟蹤的研究《Deep Secrets》發現,十二三歲的男生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是非常敏感的。但在這個強調男性就是要陽剛、要佔有女性的文化中,他們必須漸漸隱藏自己的真實感情,表現出一副什麼都不在乎的樣子。

而且為了證明自己的陽剛之氣,還要時不時調戲女生,表達出想要佔有她們的欲望。他們非常明白,自己必須要符合社會對男子漢氣概的期待才不會被看不起,可是在他們變成那樣的男人的過程中,內心是非常不安、掙扎和痛苦的。他們甚至會羨慕女生,因為「這樣就不用表現得沒有感情了」。

來源:《3年A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

青春期的男生並不一定都很糟糕。幫助他們從小尊重女性和懂得如何正確表達情感,是家長和學校應該重視的事情。

無論如何,讓他們本人知道尊重異性的重要性,才是關鍵。

參考資料:

1.Bird, S. R. (1996). Welcome to the men's club: Homosociality and the maintenance of hegemonic masculinity. Gender & society, 10(2), 120-132.

2.Sun, Y., Tao, F., Su, P. Y., & China Puberty Research Collaboration. (2012). National estimates of pubertal milestones among urban and rural Chinese boys. Annals of human biology, 39(6), 461-467.

3.Dahl, R. E. (2004). Adolescent brain development: a period of vulnerabilities and opportunities. Keynote addres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021(1), 1-22.

4.Arnett, J. J. (1999). Adolescent storm and stress, reconsidered. American psychologist, 54(5), 317.

5.Baxter, K. (2011). The modern age: Turn-of-the-century American culture and the invention of adolescence.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6.Hill, J. P., & Lynch, M. E. (1983). The intensification of gender-related role expectations during early adolescence. In Girls at puberty (pp. 201-228). Springer, Boston, MA.

7.Yang, R., Li, X., Way, N., Zhang, C., Yoshikawa, H., Chen, X., & Deng, H. Beliefs about being a girl or boy in China: Developmental and cohort changes over time in mothers』 perspectives. Paper symposium presentation at 2019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Biennial Meeting. Baltimore, USA.

撰文:楊芮

編輯:蘇小七

原標題:《不尊重女孩是青春期男孩的「特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17歲青春期女孩:父母重男輕女,討厭、模仿男性,不適應女性角色
    在父母影響下,女孩子便認為「男孩優於女孩」,最終導致女孩子不願接受自己的女性角色,這種表現可以稱為「男性傾慕」。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對女性角色可能更加厭惡,表現比較男性化。她們喜歡模仿男孩子行為,甚至惡劣行為,比如吸菸、喝酒、說粗話等。這種行為目的之一便是吸引男孩子的目光。如果女孩子對男孩子的厭惡感進一步升級,可能發展為同性戀或者擁有不正常的「鼓掌」行為。
  • 男孩讓著女孩,就是高情商?男孩的情商,不該靠「讓」來養成
    的位置,他需要讓著女孩,需要保護對方,但是卻忘了男孩也需要被保護、被尊重、被理解,也忽略了女孩也有成為「強者」的權利。但是,不論怎麼說,男孩在身體、力氣方面,確實要比女孩更強。因為這種「強」,如果發生肢體衝突,女孩確實更容易受到傷害。面對這種情況,父母不該是要求男孩謙讓、禮讓,而是讓男孩學會「尊重」。怎樣讓孩子去尊重女孩呢?
  • 《山楂樹之戀》:女孩青春期的「初戀」,足以讓人肝腸寸斷
    而女孩青春期的初戀的感覺,像極了這個味道。青春期女孩的初戀:大白兔糖一樣的甜靜秋好奇地跟著小女孩歡歡去地質勘探隊叫「老三」孫建新吃飯,靜秋應該一路都在幻想這個男生是什麼模樣吧。無論是哪一個年代,青春期的女孩內心肯定是湧動的。
  • 女孩和男孩發育規律不一樣,初潮後這些應對,能幫女孩再長10公分
    眾所周知,在青春期前,孩子身高長得很快,而到了青春期後,反而增長速度緩慢下來。面對孩子身高的停滯生長,許多家長都表示焦慮不已,擔心孩子的身高成為硬傷。其實,男孩和女孩的生長規律不同,要助力孩子長高,家長也要區別男生、女生的「生理性長高信號」。
  • 男孩女孩的發展差異有多大?別不信,從嬰兒時期他們就不一樣了
    圖片源自網絡【男孩女孩的發展差異】男孩和女孩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性激素和社會化兩方面。1、激素方面的原因男孩會產生較多的雄性激素,女孩則產生較多雌性激素。由於激素水平的不均衡,致使男女之間的性發育出現差別。同時,雖然男孩與女孩都要受家庭、朋友、老師乃至社會的影響,但其受到的影響程度卻存在差異。
  • 12歲男孩從3歲開始就認為自己是女孩,一直穿女孩衣服留長髮
    就像文中要講到的這個小男孩,生出時是男孩,但從小就想變成女孩。別看他小小年紀,但從3歲起他就想成為一個女孩,所以從小到現在他都留著長發,穿著女孩的衣服。 為了變成女孩,Ash的成長之路也是十分艱難,7歲上小學時,母親給他穿男孩的校服,但他死活都不穿,也不想上學
  • 男孩女孩跆拳道比試,小男孩甘心「挨揍」,網友:好男不跟女鬥
    在最近的一次跆拳道比試中就發生了很有趣的一幕,這次進行比試的是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小女孩接連放大招,而小男孩卻甘心「挨揍」,笑翻了一眾網友。 老師感覺孩子們已經掌握了很多基本功,現在可以分組比試了,不過今天的一場比試讓老師有點不淡定了。上場的是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老師宣布比試開始時,小女孩的氣勢就直線上升,兩條不安分的小腿接連發起攻擊,很顯然這個女娃是比較擅長腿上功夫的。
  • 青春期女孩第二性徵發育特點
    青春期女孩第二性徵發育中,乳房的發育最早。緊接著是陰毛、腋毛的發育。陰毛出現的年齡多數與乳房開始發育時間相近。腋毛開始出現,一 般在陰毛髮育的半年到一年後,極少數女孩兒可早於乳房發育。
  • 青春期男孩因尿血就醫 體內竟「藏」縫衣針(圖)
    青春期男孩因尿血就醫 體內竟「藏」縫衣針醫生提醒:家長多關注青春期孩子的行為,給予正確的引導近日,瀋陽一12歲男孩小林(化名)因尿血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讓醫生嚇了一跳,男孩的尿道裡竟然「藏」有一根縫衣針。
  • 青春期孩子叛逆怎麼辦?男女表現大不同,家長分性別教育更有效
    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們並不知道,他們正在度過人生中最美好而青澀的一個重要時期。很多家長都會因為擔心孩子早戀而幹涉或者是阻止他們和異性相處,但是往往適得其反,於是家長們將這歸結為孩子叛逆。從青春期開始,男孩和女孩都在荷爾蒙的影響之下,生長迅速,聲音變化大,生理方面出現明顯發育。
  • 家有青春期兒子的你,是否看過他手臂上的傷痕
    除了學習壓力的驟增,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話題,青春期。青春期的神獸們,令人不解的迷惑行為太多了。今天我們先來說一說,男孩子身上的傷痕。小謝家就在本地一個不錯的初中旁邊,不止一次看到幾個女孩圍著一個男孩又追又打,注意,不是開玩笑地打,招式很辣,連掐再抓,待男孩抱頭蹲在角落後,還要再踹上兩腳。一開始,小謝以為是校園霸凌的現場,趕忙想上前勸阻一下。
  • 女孩發育規律和男孩一樣嗎?初潮後做好這些事,起碼再長10公分
    大多數女孩的初潮發生在12-16歲之間,很多家長擔心女兒初潮以後就不長個了,因為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確實會長得很慢。龍鳳胎兄妹,妹妹個頭超過哥哥,只因一件生活細節「初潮之後是否還能長高?」這不是一道「是或不是」的簡答題,三兩句說不清楚。如果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家長們就要先明白孩子在青春期生長和成熟的規律。一般來講,男孩和女孩的生長規律是不同的,大家發現了嗎?
  • 「男孩就該讓著女孩」對嗎?會出現2大問題,家長別不在意
    在年齡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男孩就一定要讓著女孩嗎?這天在公園裡,一位母親正帶著兒子蕩鞦韆,男孩坐在鞦韆上玩得非常開心,而母親則站在一旁玩手機,時不時地會抬頭看一眼兒子。為了滿足女兒的心願,這位媽媽主動走過來和男孩的母親商量,對此男孩的母親也沒有多說什麼,走到男孩身前便想把他從鞦韆上抱下來。男孩對此有些抗拒,母親兒子的表現非常不滿,直接對他說道:你是男孩子,讓著女孩是應該的。
  • 男孩青春期身高一年飆升15cm,醫生:正常,父母做的這件事功勞大
    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若干個發育高峰期期,青春期便是其中之一。14歲男孩身高一年飆升15釐米,醫生卻說:這很正常,父母的功勞很大!寧寧剛上初中的時候,因為個子矮一直坐在第一排,可是一年讀下來,寧寧居然坐到了班級的最後一排。寧寧以老師和同學肉眼可見的速度長高,這著實讓大家感到意外。
  • 自慰、性騷擾、談戀愛,青春期那些令家長慌亂的行為,你知道嗎?
    性,一個青春期必須要面對的話題,卻成為了成年人口中嚴加防範、諱莫如深的行為。有的人在青春期初嘗愛情的酸澀,有的人躲避在無人的角落自我摸索著性的奧秘,有的人用血與淚為青春祭奠。那麼,青春期的性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作為家長又能為青春期的孩子做哪些準備呢?談到性,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 14歲男孩熬夜玩遊戲,父親裝監控監視,孩子憤怒報警!
    男孩委屈地跟民警說出緣由:有時候熬夜晚,我爸就要裝監控控制我。 一旁爸爸聽了孩子的話後反駁:我監控你什麼了?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人?我不可以監控你?因為我人不在家,我們倆(爸爸媽媽)都在外面做生意,(裝監控是)提示你,起提示作用的。
  • 青春期男孩有時遺精正常嗎_搜狗立知_媒體合作_太平洋親子網
    青春期男孩有時遺精正常嗎2020-11-26 10:45:2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青春期對於男生和女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青春期正是男生女生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而且在這時間內,很多男生會發現有遺精的現象,遺精通常是指男性身體內的分泌物排出體外,那麼青春期男孩有時遺精正常嗎?
  • 《怦然心動》:為什麼男孩最終能愛上女孩?
    《怦然心動》裡的女孩朱莉,正是這樣一朵彩虹。為什麼這段早戀裡,女孩能大大咧咧地表達愛,男孩卻一直糾結閃避?為什麼男孩曾經鄙視女孩,最後主動表達愛意?二.母親:在男孩心裡播下善良的種子影片中,促成男孩轉變的核心人物當然是外公。然而,其實母親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她看似只是照顧生活、戲份不多的「小透明」,其實同樣是男孩成長的另一條暗線?為什麼男孩的母親會大大方方地借給女孩母親吸塵器?
  • 青春期的本能焦慮:禁慾與戀愛
    曾經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坐在我面前,她已經年滿十八歲,一臉的單純,乾淨,透亮得一塵不染,引起我強烈的憐惜之感。她告訴我父母對她要求很嚴格,尤其在與異性同學接觸上,一塊橡皮也不可以借。從初中開始父親告訴她,儘量不要接觸他們,別被佔了便宜。
  • 9歲女孩性早熟胸圍接近少女 醫生:跳不跳拉丁舞?
    一起跳舞的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因為這樣的接觸發生性早熟嗎? 羅曉明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女孩子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因為她們的青春期開始得早,懂事得早,所以也需要更多的關照。」 父母不光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暴露一些身體部位,「秀恩愛」都要慎重一點。 尤其是離異家庭,如果一方家長有了另一半,對孩子的刺激會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斯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去年出了一本著作《Age of Opportunity》(中譯《青春期大腦決定孩子的一生》)中提到:「家庭壓力會導致性早熟。在這一點上,女孩比男孩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