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由去旅行看世界獨家發布,歡迎小夥伴們閱讀。本作者希望,自媒體帳號運營者以守法為基,以誠信為本,以崇德立身,合法合規的運營好,有序健康的發展。大家應該都知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老子是道家思想集大成者。按常理說,兩個人分別屬於兩大門派,本來不應該有交集。但令我們想不到的是,他們兩人曾經有過一次深刻的對話,是孔子向老子虛心求教。
孔子與老子的第1次會面,當時老子還在周王朝藏書室中做史官,孔子去向老子請教,老子一看到孔子便說道,所謂大智若愚,就是你只有去掉身上的嬌氣和欲望,才能夠有所成就。孔子問老子最近在讀什麼書?孔子說在看周易,說因為聽說聖人都在看這本書,所以他也跑去看了看。對於這樣的回答,老子感到非常疑惑。因為此時的老子還沒有領會到其中的精髓。孔子說此書的精髓是「宣揚仁義」,老子有著不同的看法。老子說,「什麼是仁義,你看那天鵝的羽毛不用每天洗就可以雪白,而那烏鴉的羽毛呢,不用染墨,就是烏黑烏黑的。天高地厚本來就是自然規律,修道就要遵循自然規律,像你這樣到處宣揚仁義,就像是敲鑼打鼓去找丟失的羊一樣,這是在破壞自然和天性」。
孔子說道,我研究了《易經》、《書經》等幾部著作,找了70多個國家,向他們講述我的主張,但是他們都不採用我的主張,看來人們太難說服了。老子坦然說道,你研究的,都是以前的舊東西,舊理論,你現在的國情不相符啊。這些舊的理論根本就不符合現在的實際情況。
孔子想了想,老子的思想境界,就像那祥龍一樣讓人話也說不出來,舌頭伸出來也縮不回去,不知道如何應對,弄得他心神不定。
老子的思想境界是真的高,他用人們善於理解的例子去解釋深奧的道理,他在周朝致力於修煉長生之道,與世無爭,效法自然合道術修煉,影響了很多人。兩人離別的時候,老子指著黃河說道,「你為何不能學習水的德性呢」?孔子不解問道,水的德性又是怎樣的呢?老子回答說,善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爭名逐利。說白了就是謙虛的德性。江河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遊的位置上成為百穀之王。天地之間最柔弱的東西莫過於水,因為它能夠穿透最堅硬的食物,水滴穿石。
可見柔能克剛弱能勝強。不見具體形狀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可知無言的教化和無為的益處更勝於有為。孔子恍然大悟說,「先生的話,使我茅塞頓開,天下之人都喜歡高高在上,只有水處的下方。天下的人都喜歡安逸,只有水處於艱險。天下的人都喜歡乾淨,只有水處在汙穢之中。水的處境是天下人厭惡的,所以沒有人能與之相爭,這就是最高境界的善。」
老子接著說。當你不與天下人相爭時,天下將沒有人能與你相爭,這就是效仿水的德行做事情。水接近於道,道無處不在,水無所不利,水避高趨下從不回流,善於利用地勢的起伏。默默無聞地滋潤著萬物,卻不求回報,這就是水至善之人的品格。他遇到圓形障礙,會繞其而行,遇到方形障礙,就折回而走,遇到堵塞就暫時停止,一旦出現決口,就浩蕩奔流,這就是水的信譽。老子告訴孔子說,你回去之後應該戒驕戒躁,要不然你人還沒到名聲就已經傳來,身體還沒行動,聲勢已經先行,張張揚揚就像老虎走在大街上,這樣誰還敢用你呢?孔子聽後恍然大悟。
本作者希望,自媒體帳號運營者不造謠,不傳謠,不散布不良信息,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堅守法律道德,嚴格行為自律。編輯:大鵬講生肖/作者:楊宇坤 本文為百家號作者獨家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