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向老子虛心請教,原來老子的思想如此玄妙

2020-12-04 大鵬講生肖

本文章由去旅行看世界獨家發布,歡迎小夥伴們閱讀。本作者希望,自媒體帳號運營者以守法為基,以誠信為本,以崇德立身,合法合規的運營好,有序健康的發展。大家應該都知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老子是道家思想集大成者。按常理說,兩個人分別屬於兩大門派,本來不應該有交集。但令我們想不到的是,他們兩人曾經有過一次深刻的對話,是孔子向老子虛心求教。

孔子與老子的第1次會面,當時老子還在周王朝藏書室中做史官,孔子去向老子請教,老子一看到孔子便說道,所謂大智若愚,就是你只有去掉身上的嬌氣和欲望,才能夠有所成就。孔子問老子最近在讀什麼書?孔子說在看周易,說因為聽說聖人都在看這本書,所以他也跑去看了看。對於這樣的回答,老子感到非常疑惑。因為此時的老子還沒有領會到其中的精髓。孔子說此書的精髓是「宣揚仁義」,老子有著不同的看法。老子說,「什麼是仁義,你看那天鵝的羽毛不用每天洗就可以雪白,而那烏鴉的羽毛呢,不用染墨,就是烏黑烏黑的。天高地厚本來就是自然規律,修道就要遵循自然規律,像你這樣到處宣揚仁義,就像是敲鑼打鼓去找丟失的羊一樣,這是在破壞自然和天性」。

孔子說道,我研究了《易經》、《書經》等幾部著作,找了70多個國家,向他們講述我的主張,但是他們都不採用我的主張,看來人們太難說服了。老子坦然說道,你研究的,都是以前的舊東西,舊理論,你現在的國情不相符啊。這些舊的理論根本就不符合現在的實際情況。

孔子想了想,老子的思想境界,就像那祥龍一樣讓人話也說不出來,舌頭伸出來也縮不回去,不知道如何應對,弄得他心神不定。

老子的思想境界是真的高,他用人們善於理解的例子去解釋深奧的道理,他在周朝致力於修煉長生之道,與世無爭,效法自然合道術修煉,影響了很多人。兩人離別的時候,老子指著黃河說道,「你為何不能學習水的德性呢」?孔子不解問道,水的德性又是怎樣的呢?老子回答說,善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爭名逐利。說白了就是謙虛的德性。江河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遊的位置上成為百穀之王。天地之間最柔弱的東西莫過於水,因為它能夠穿透最堅硬的食物,水滴穿石。

可見柔能克剛弱能勝強。不見具體形狀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可知無言的教化和無為的益處更勝於有為。孔子恍然大悟說,「先生的話,使我茅塞頓開,天下之人都喜歡高高在上,只有水處的下方。天下的人都喜歡安逸,只有水處於艱險。天下的人都喜歡乾淨,只有水處在汙穢之中。水的處境是天下人厭惡的,所以沒有人能與之相爭,這就是最高境界的善。」

老子接著說。當你不與天下人相爭時,天下將沒有人能與你相爭,這就是效仿水的德行做事情。水接近於道,道無處不在,水無所不利,水避高趨下從不回流,善於利用地勢的起伏。默默無聞地滋潤著萬物,卻不求回報,這就是水至善之人的品格。他遇到圓形障礙,會繞其而行,遇到方形障礙,就折回而走,遇到堵塞就暫時停止,一旦出現決口,就浩蕩奔流,這就是水的信譽。老子告訴孔子說,你回去之後應該戒驕戒躁,要不然你人還沒到名聲就已經傳來,身體還沒行動,聲勢已經先行,張張揚揚就像老虎走在大街上,這樣誰還敢用你呢?孔子聽後恍然大悟。

本作者希望,自媒體帳號運營者不造謠,不傳謠,不散布不良信息,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堅守法律道德,嚴格行為自律。編輯:大鵬講生肖/作者:楊宇坤 本文為百家號作者獨家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孔子向老子請教了什麼?
    是我國有名的思想大家、教育大家、哲學大家,因為老子擔任過管理書籍的官職,所以他在學習了前朝人的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獨成一派的道家思想,因此老子被認為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從漢代開始,每一代的皇帝都會去老子所在的廟祭拜老子。可見,老子的生平活著的時候,威望是很大的,不然不會從漢代開始,會讓每一代的皇帝都去祭拜。因為,古代的皇帝,代表的是龍,龍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的,除非遇到能讓他所尊敬和崇拜的人,而老子恰恰就是那個人。 孔子向老子請教了什麼?
  • 前518年,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老子送他兩句話,對後世影響很大
    而在出發之前,孔子就曾向弟子表示此行主要目的是拜望那裡「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的老子,請教學問。老子傳道依《孔子家語·觀周》記載,在這次赴周學習的過程中,孔子師徒向東周守藏室之史老聃和大夫萇弘請教禮樂,並實地考察舉行禮樂的場所
  • 儒家創始人孔子,為何對老子如此欽佩,竟稱「真吾師也」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 從孔子和老子論道,一窺老子的思想
    談起孔子此人,那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尤其是他創造的儒家思想,直到今天依然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同時孔子也是所有老師的典範,這主要就和他創辦私學有關了。但是即便是孔子這麼厲害的人物,他也有老師,這個老師就是老子。這樣想來卻有些不可思議了,畢竟老子創造了道家,孔子是儒家。
  • 孔子與老子的思想誰的更勝一籌?
    孔子和老子在當時曾經會晤過一次,兩人對彼此的觀點和有興趣的問題互相交流,孔子走了很遠,老子還站在那裡久久凝視,「曲高和寡」,兩人的靈魂深處都是孤獨的!兩人見面相互請教老子主要觀點是「無為而治」,而孔子的主要觀點是「中庸之道」,如果非要做一個對比或者一決高下,只能用
  • 比較老子、孔子思想的異同
    孔子見老子圖 (東漢畫像磚)  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司馬遷說:「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那麼該怎麼看待二者思想的異同呢?  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受到重視  老子長期擔任周朝圖書管理的史官,官不大,但學問大,最多是圖書館館長吧,這使他有條件閱讀大量別人看不到的各種圖書典籍,主要是老子的天才與勤奮,使他通曉政治、歷史、禮樂、天文、地理、人倫等,老子既是中國也是世界的第一位哲學家。孔子曾經兩次拜見老子,向老子請教道和禮,孔子回來告訴他的弟子們說:老子像一條龍!
  • 孔子向老子尊師的故事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裡,孔子說:老子是一條龍,你怎麼看?
    全網追蹤】孔子雖不是老子的學生,但做為後生的孔子還是很尊敬老子的,也尊稱為之「老師」。話說有一次,孔子決定前去拜訪老子,虛心請教道經,於是孔子來到老子的寒舍,二人寒噓一會,老子就向孔子講訴了:「道生一,一生二……」,還有很多他畢生所悟的道的精髓。臨別時,老子告誡孔子,做人要謙虛,不可違背天地萬物之根本。
  • 孔子的老師是老子,老子解決了孔子哪些困惑你知道嗎
    孔子的老師是老子,老子解決了孔子哪些困惑你知道嗎老子聽見了孔子如此說,就對孔子講:「道不是有形的物質,它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如果道是一種可以觸摸可以隨身攜帶的物品,那早就會有人呈現給當今世上最尊貴的君王了,亦或是送給了自己最親近的人,然後每個人都會一次又一次的傳遞給他人,可惜道不是。
  • 時年34歲的孔子向老子請教相關學問,老子只回了一句話?
    在我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孔子和老子是兩位具有代表性和開創性的人物。作為儒家與道家學說創始人,他們都生活在春秋晚期,基本同處一個時代,諸多文獻和考古資料都證實孔子曾多次向老子問禮。第一次有年代可考的是孔子17歲時問禮於老子,即魯昭公七年(前 535 年) ,地點在魯國的巷黨。
  • 孔子曾求學於老子,孔子從老子學到了什麼?
    老子對孔子的教誨,讓孔子對老子的崇拜,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老子是楚國人,他創立了道家學說,後來更被尊稱為中國道教的始祖,中華民族偉大的思想家。在世界文化史上,老子也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孔子對老子仰慕已久,很早就計劃去拜見,向他請教關於禮的問題。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萬事俱備,孔子就差錢了。幸好孔子開辦的私人學校,有兩個有錢有勢的「官二代」,他們是魯國執政孟僖(xī)子的兒子,一個叫孟懿(yì)子,另一個叫南宮敬叔。
  • 老子道家思想與孔子儒家思想,你更接受哪家?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分別是什麼?孔子與孔子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漢畫像石中的歷史故事——孔子見老子
    孔子見老子圖為畫像石的主要題材之一,據統計,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圖》總數大約有 30 幅,其分布地點相當廣泛,而且隨著各地區考古發掘工作的進行,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圖》仍在不斷地被發現之中。
  • 春秋名士孔子,不恥下問虛心求教,以孔聖之名為後世所知
    ,肯虛心的向自己名聲低的人去請教,去拜他們為師,這樣的態度是真的很讓人為止敬佩的。小編來講一下這個學者,這個偉人,他就是春秋時期的孔子,他在這個時期,提出了很多的政治思想,經濟思想和許多的道德思想,其中的"仁""禮"思想更為傳播,發揚為政以德,以禮和德來作為治國之道,更為後世所流傳,而且孔子這個人也是有很大的名聲的,但是就是這麼多的貢獻下,孔子沒有去選擇放棄學習,甚至感覺到自己了不起了,沒有必要在進行學習的動機了,而是一直依舊在努力的去學習
  • 老子說錯把孔子當老子吳克群赴孔廟負荊請罪(組圖)
    人民網娛樂頻道訊吳克群的最新單曲《老子說》4月26日推出,最近在電視上強力放送的《老子說》MV一播出就引起歌迷熱烈討論,大力稱讚他不計形象的kuso搞笑演出。而對於之前在MV拍攝時,美術指導誤將孔子當老子的烏龍事件,4月25日吳克群也特別到孔廟向至聖先師負荊請罪,希望孔子大人不計小人過,並保佑他發片順利,新單曲大賣。
  • 孔子向老子學習又是怎麼回事呢?
    社會上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但是很少知道老子是個怎樣的人,裡不太知道孔子向老子問過禮!那麼孔子限中的老子又是怎樣的呢?孔子三十多歲後,在社會上已經有些影響了,但是他很謙虛好學。當時老子名聲很大,孔子決定去拜見老子,向他請數禮的問題。於是孔子一路上想像老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風塵僕僕地從魯國山東曲阜來到周王都。
  • 當年孔子曾經問道於老子,老子說了什麼?
    據考證,老子出生於公元前571年,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老子比孔子大了二十歲。孔子是在公元前523年拜訪老子的。那一年孔子風華正茂28歲,老子人到中年48歲。孔子仰慕老子的學問,就帶了一個弟子去請教老子。
  • 入周問禮——老子孔子會晤之謎
    但站在這裡看碑,卻發現了問題,「孔子入周問禮樂至此」,到底向誰問禮?立碑人沒有說。其實是向老子問禮。故意省去「老子」不提,啥意思?  這是謎,得揭開。  那就得看看,是誰立的碑?哦!看明白了: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河南府尹張漢、洛陽縣令郭朝鼎立的碑。原來兩人發現這裡有「老子故宅」後,就利用職務之便,在此修了座文廟,並在廟前立碑。
  • 孔子為啥處處不受人待見,而老子卻讓人倒屣而迎
    孔子,祖籍在西周公爵諸侯國宋國。被譽為「萬世師表」。老子在那個時代雖然也小有名氣,但也受到了很多冷眼。甚至可以說他周遊列國的部分原因也是受到冷遇。孔子先後有過從衛國,陳國等諸侯國落荒而逃的經歷。途中差點喪命,被人嘲笑猶如喪家之犬。
  • 為什麼孔子帶著一隻大雁拜會老子,老子到底給孔子說了什麼
    在老子為周朝管理圖書資料、當史官的時候,孔子曾經去拜會他。當時,老子不僅比孔子年齡大,而且學問也比孔子淵博,名聲也很高,但他聽說孔子要來見他,仍然十分謙虛地套了車,親自趕著到郊區迎接。孔子也趕著車。老子笑了,說:「誰是老師,誰是弟子,這不是絕對的。在我懂得多的時候,我是老師;在懂得多的時候,你是老師。所以,我是老師,你也是老師;我是學生,你也是學生。」孔子在老子那裡住了一些日子,每天向老子請教、研討問題。他從孔子那裡學到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