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火鍋店的一鍋牛腩煲,炭爐煲出牛腩的鮮甜,更有老廣州的味道

2020-12-18 小武談生活

說到傳統的味道,很多朋友可能會自然而然聯想到的,就是傳統美食的味道,鹹、甜、酸、辣等的風味。而其實在美食的味道背後,還是有一些地方,或者是說一個城市長久流傳下來的味道的。就像是一些傳統味道比較濃重的城市,也是可以在他們的美食中品味出來的。

而這樣的味道,通常大家都是會俗稱為是這座城市的老味道,像是老杭州的味道,老上海的味道,老廣州的味道一樣的。那你是否知道這其中的不同的城市的不同味道,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像是老廣州的味道,你知道是什麼樣子的嗎?

老廣州的味道,像是夜宵、像是煲、炭爐等的,很多食材,很多餐飲的器具搭配起來,確實就是象徵著這個地方的一種味道的。就像是在深圳的這家火鍋店一樣,一鍋牛腩煲,正是讓很多廣州地區的食客,吃出了滿滿的老廣州的味道的。

而像是這樣的牛腩煲,其實我們首先會聯想到的,不就是牛雜的嗎?而牛雜這種街頭小吃,確實就是廣州地區的一種特別有傳統風味的小吃呀。而食物用煲的方式,甚至是像這家店,用的炭爐煲出來的牛腩,不又是廣東地區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種烹製食材的方式嗎?

而炭爐,其實對於現在越來越現代化的烹製器具來說,這樣的一口鍋,加上一個炭爐,確實是會讓食客品味出一種懷舊的味道出來的。而這樣的一家火鍋店,炭爐煲出來的一鍋牛腩,不僅是有牛腩這種美食本身的鮮甜味道,更是有著老廣州的味道的。那你吃過牛腩煲嗎?是否能夠在其中吃出一個地方的傳統味道?

相關焦點

  • 即將降溫,廣州懷舊炭爐煲推介!
    廣州冷空氣即將殺到,一降溫老廣們就會想起「打煲」,而其中最具老廣情懷的實屬原汁原味炭爐煲,熱烘烘的炭火味與食材美味相融合得天衣無縫。小編推薦廣州這幾家炭爐鍋,沒有高級的環境,大家齊齊圍著炭爐而坐享受最接地氣的暖意滋味,包你直呼過癮。
  • 吃開封:初生牛腩不怕虎!咕嚕咕嚕的炭爐牛雜煲來咯
    在廣東,有一種靈魂美食叫做牛雜,而牛雜煲,則是被眾多老廣爭相品嘗的爆火美食!而且,虎記牛腩牛雜煲是店裡的招牌,還有金獎牛雜煲和秘制牛腩煲供應,想吃哪個點哪個~虎記牛腩牛雜煲這份虎記牛腩牛雜煲重裝上陣。相信我,開蓋第一口,一定要先吃牛腩,肥瘦相間的外表,軟糯中帶著韌勁,一口一塊牛氣十足。吃過它,其它都是毛毛雨啦。更驚喜的是,這一煲牛雜食材全部由廣州統一配送,不論從口感還是品質,讓你在開封也能吃到這麼專業的牛雜煲!
  • 紅燒蘿蔔牛腩煲,多種醬料成就了濃鬱的醬香,牛腩軟糯,蘿蔔解膩
    歡迎來到百家號楠哥美食,我們今天講述的紅燒蘿蔔牛腩煲紅燒蘿蔔牛腩煲,多種醬料成就了濃鬱的醬香,牛腩軟糯,蘿蔔解膩!廣東人往往能從毫不相干的食材中挖掘出奇妙的搭配,創造出獨特風味的美食佳餚,紅蘿蔔牛腩煲也是這樣一道廣東的名菜。
  • 在做番茄牛腩時,先將牛腩這樣處理一遍,會更有味道噢!
    我們在燉各種肉的時候,肯定都希望最後得到的是味道濃鬱的成品。而讓菜餚味道濃鬱都有些什麼辦法呢?一是選擇適當的食材,同樣是牛腩,肉多的一定會比肉少的味道要濃鬱。所以燉湯的時候要選擇肉多的牛腩,否則本身肉味就有限,分散到湯裡之後就會覺得很寡淡。
  • 這家雞煲,銀川人記憶中的老味道
    小宇/主編/攝影老味道給人的念想。總是因為時間沉澱愈發濃鬱。多年前,我們還沒吃過太多珍饈美味,第一次吃到新廣州黎師傅雞煲,在那個永康巷熟悉的位子,和同樣青澀的夥伴們,一起聚餐,一口入喉,當時心中只有一個感嘆:真的太好吃了!聽起來多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 一碗清湯牛腩面-吃出滿滿幸福感
    一鍋美味的清湯牛腩,精髓在於湯頭鮮香四溢,不放過多的香料,突出牛肉的肉香味,牛肉筋軟爽滑,肉香濃鬱,今天用個非常方便的配方,做出一鍋鮮香四溢的清湯牛腩,寒冷的冬日裡來碗暖暖的清湯牛腩面,從胃暖到身,鮮香味沁心脾 ,瞬間滿滿的幸福感。
  • 有味道的牛腩面做法竅門
    牛腩面的關鍵就在於牛腩的烹煮,牛腩蘿蔔不僅可以搭配米飯,還可以倒入米飯中,絕對美味可口,現在我們就一起看下牛腩面的做法吧。4.翻炒出香味後放入牛腩翻炒,再放入八角和香葉,再倒入酒,放入鹽5.倒入少許清水燜煮一會就可以放入柱候醬,倒入少許醬油翻炒均勻6.再燜一會後翻炒均勻,然後將牛腩倒入高壓鍋中,倒入清水7.燜煮20分鐘左右,然後將姜和幹辣椒翻炒出香味
  • 家常清水煮牛腩怎麼樣更好吃?看大廚出手,湯都喝光!
    可除了牛肉,經常出去吃飯,吃牛肉火鍋的時候,是不是總覺得牛腩不夠吃?那就自己在家學學這一道主菜,牛腩煲白蘿蔔,既原汁原味,又能大口吃肉!現在在廣州,牛腩的價格在40塊錢左右一斤,如果是兩個人吃,買1斤就夠了,白蘿蔔準備一根。如果喜歡八角、桂皮這些味道,也可以放一些進去。看個人口味,我比較喜歡吃原味。
  • 適合擺攤的暴利小吃,香噴誘人的牛腩煲,出攤3小時,搶購一空
    本章節講述的街頭暴利小食是【美味牛腩煲】。暴利街頭小吃,並不僅僅在街頭小巷中常見,在菜市場也有很多讓人想不到的驚喜,小鹿本地菜市場,就有一攤獨家售賣牛雜牛腩煲的街邊小攤,滷香味十足,牛腩有勁,按份按斤賣均可,但價格卻低得離譜!
  • 《萬能牛腩》配方,解密酒店「牛腩」好吃的秘密,挑選牛腩方法
    牛腩可以做很多菜品,但是每次製作,費時費力,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那麼好今天就來給大家提更兩款,牛腩的原始做法,學會之後輕鬆解決所有的牛腩菜品,居家必備,學習起來吧!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2.就是要我們用手去感覺,如果這塊牛腩看起來有很多的水而且顏色也不正常過紅或者顏色過淡,那就有可能是不太新鮮了,所以買牛肉一定要眼看手感受。另外牛腩還有藥補功效,比如說身體比較虛,氣血不足的人群吃牛腩都有很好的食補作用。
  • 銀川這家雞煲,飯點等位
    眉頭從好奇疑惑的五味雜陳到停滯,伴隨著咀嚼再到逐漸舒展,這口老味道讓思緒也早已回到多年前...對面坐著一起吃黎師傅雞煲的人或許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人,但是幸好...老味道還在,如今對面的人雖然不是當年學生時代在老巷子陪自己「吃雞」的人,但也是這些年伴自己度過最艱難漫長日子最合拍的那個人。
  • 牛腩好吃有訣竅,教你這種牛腩面的特色做法,簡單美味,超級開胃
    牛肉是很多人都喜歡的肉類,尤其是牛腩啊,男女老幼都很喜歡。說到到牛腩,很多吃貨朋友都會垂涎四尺吧,這種鮮嫩不柴,口感極佳的牛肉有個特徵,就是帶有筋、肉、油花帶肥,這樣的結構決定了它的口感和普通的牛肉大不相同,相比普通牛肉,牛腩的牛肉香味更濃鬱,而口感也更豐富!
  • 牛腩好吃有訣竅,教你5種牛腩的特色吃法,每種都簡單美味又下飯
    這期的美食教程呢,天健美食坊就準備給大家分享幾種牛腩的特色吃法,喜歡吃牛腩的朋友們就趕緊圍觀吧,喜歡美食的朋友們也別忘了給我點個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分享不一樣的美食教程,相信總有一道會是你想學的菜餚噠!
  • 「荔灣·長壽路B口」新鮮足量的牛腩,料多到溢出來的牛雜煲!暖冬...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貪吃,ID:tcsc0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品香鵝濃香四溢的牛雜煲一煲裡藏著滿滿的料鮮香濃鬱的湯底#01# 美味已就位,吃貨請準備 # 天氣寒冷怎能少了一鍋熱騰騰的牛雜鍋呢
  • 廣式牛腩粉的做法,湯底濃鬱味道好,學會可以去擺地攤了
    牛腩粉牛腩粉在廣東最為常見,不論是早餐還是宵夜都較為受歡迎,而一份廣式的牛腩粉應該怎樣做?怎樣做得好吃?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湯底和牛腩的做法,兩樣達到美味做出來的牛腩粉味道才香濃,其中缺一不可,下面給大家分享廣式牛腩粉的做法。
  • 這份牛腩煲,西華路出品〡老店新活力·菜單變遷
    就請跟隨我們的鏡頭,在一張張菜單中,在一個個老店新二代身上,去尋找熟悉的味道,去品味幾十年歲月變遷下,老店如何煥發新活力。.   西華路東起人民北路,西至廣三鐵路邊,在古代,這裡是從駟馬湧(古河道)登岸進入廣州的地方;現在,它是廣州街坊心中的美食街。  陳健安從小在西華路生活,他對這條街巷上的粥粉面、甜品小吃如數家珍,「平價、好食到舐舐脷,只要帶著幾十元,就可以從街頭吃到街尾」。  當然在他心中,最美味的還是媽媽珍姨創建的珍珍小食店。
  • 絕密配方,不用任何調料,讓你做出一碗超美味清湯牛腩面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廣式清湯牛腩,首先我們需要準備做清湯腩的食材:黃芪八克,玉竹十五克,淮山三十克,黨參三根,沙參五根,帶皮老薑十克,黃豆一百克,黃豆經過長時間煮製會變得清甜,甘草三片,甘草是清湯的關鍵,可以起到回甘的作用,果皮五克,當歸兩克,當歸的香氣比較霸道,不能太多,洗淨新鮮的黃牛腩三斤,牛肋骨五斤,一塊牛腩有四個部位,行話稱為坑腩、爽腩、腩底、腩角
  • 筍刺身、筍絲羹、鹽焗筍、牛腩燜筍…禪城人也太會吃筍了吧
    禪城張槎沙口筍,有「國筍」之稱。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偕夫人訪問中國,周恩來總理特別設國宴招待,張槎沙口筍就被作為國宴菜餚招呼尼克森夫婦。此後,張槎沙口筍聲名鵲起,被譽為「佛山第一筍」或「國筍」。沙口筍菜式百變多樣,筍刺身、筍絲羹、雙筍煲、牛腩燜筍……不同的烹飪方法,能品出筍的不同風味!
  • 寒風中「滾滾下」的牛腩鍋
    這幾天恨不能縮頭進被窩的天氣,更讓人羨慕北方的供暖服務了,中山人過冬,除了一身的正氣,就全剩「抖」了。這個時候,如果來一個熱氣騰騰的「鍋」,那該多好呀 ~ ~ ~   牛腩鍋(醬香,中鍋)
  • 紅燒牛腩,滷汁稠濃,鮮香不膩,慢火燉出好味道
    紅燒牛腩原料:牛腩、土豆、白蘿蔔、香菇。做法步驟:第1步、土豆去皮切2釐米塊狀。第3步、牛腩切2釐米塊狀,冷水下鍋去血水後撈出!第4步、鍋中下油,量稍多一點!第5步、油熱時下入土豆,炸至金黃後撈出。第6步、金黃的土豆,炸了的土豆下鍋後不易粘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