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49篇》君子有三戒:色、鬥、得

2020-12-21 悟學十八子

《悟學.第249篇》論語. 季氏第十六.新解讀(七)

悟學.十八子 20200501

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項禁戒:年少的時候,血氣尚未穩定(身心尚未發育健全),要戒忌對女色的迷戀;到了壯年,血氣方剛(旺盛剛烈),要戒忌與人爭鬥(好勇鬥狠);到了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忌貪得無厭。」

君子有三戒

【唐以前古注】皇疏:「君子自戒其事有三,故曰有三戒也。,一戒也少,謂三十以前也,爾時血氣猶自薄少,不可過欲,過欲則為自損,故戒之也。

二戒也壯,謂三十以上也,禮,三十壯而為室,故不復戒色也,但年齒已壯,血氣方剛,性力雄猛者無所與讓,好為鬥爭,故戒之也。

三戒也老,謂年五十以上也,年五十始衰,無復鬥爭之勢,而戒之在得也。得,貪得也。老人好貪,故戒之也。老人所以好貪者,夫年少象春夏,春夏為陽,陽法主施,故少年明怡也。年老象秋冬,秋冬為陰,陰體歛藏,故老耆好歛聚,多貪也。」

梅蘭竹菊四君子圖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50篇……

相關焦點

  • 古代君子有三戒,呂布三戒全犯,劉備犯了兩戒,曹操犯了幾戒?
    縱觀後漢三國梟雄,其盛其衰都有跡可循:道家有五葷三厭之戒,儒家也有君子三戒,對一代梟雄來說,戒不戒五葷三厭無傷大雅,但是犯了君子三戒,卻只有死路一條。五葷三厭這個名詞,很多人都是看了《西遊記》裡的豬八戒才知道的,但事實上五葷三厭是道家之戒,不知道怎麼傳到了西域,卻變成了別人制定的守則。
  • 《悟學.第222篇》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悟學.第222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譯文】孔子說:「君子矜持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合群而不結黨營私。」君子以道相聚,聚則為群,群則似黨。群居所以切磋成德,非於私也。」
  • 《悟學.第194篇》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悟學.第194篇》論語. 憲問第十四.新解讀(二十)悟學.十八子 20200419 亥-子1423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譯文】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通達財利。」下達,謂達於財利,所以與君子反也。」
  • 《悟學.第119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悟學.第120篇》論語. 鄉黨第十.新解讀(四)悟學.十八子 20200404亥-子106 君子不以紺(gàn)緅(zōu)飾,紅紫不以為褻服。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譯文】君子不用天青色、黑紅色鑲邊,不用緋色、紫色的布料做便服。夏天穿粗的或細的葛布單衣,但一定要套上外衣才外出。黑衣配黑色的羊皮裘,白衣配白鹿皮裘,黃衣配黃狐皮裘。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長一些,右邊的袖子短一些。
  • 《悟學.第74篇》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
    《悟學.第74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八)悟學.十八子 20200224 亥-子7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而言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 《悟學.第107篇》韞匵而藏,待賈而沽
    《悟學.第107篇》論語. 子罕第九.新解讀(十)悟學.十八子 20200326 亥-子論語.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譯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門徒去作孔子的家臣(預備後事),後來病情好轉,他說:「很久了呀,仲由這樣弄虛作假。我明明沒有家臣,卻偏偏要裝作有家臣,我騙誰呢?我騙上天嗎?
  • 《悟學.第171篇》泰而不驕
    《悟學.第171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二十)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君子謀道楊伯峻先生譯:孔子說:「在君子底下工作很容易,討他的歡喜卻難。
  • 《悟學.第223篇》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悟學.第223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因為言談而舉用人,不因為人而排斥其言談。」楊伯峻譯:孔子說:「君子不因為人家一句話(說得好)便提拔他,不因為他是壞人而鄙棄他的好話。」
  • 《悟學.第197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悟學.第197篇》論語. 憲問第十四.新解讀(二十三)悟學.十八子 20200419 亥-子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曾子說:「君子考慮問題,從來不超出自己的職位範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集解】孔曰:「不越其職。」
  • 孔子:三樂三戒,三畏九思,教你做個聰明人
    《論語.季氏篇》中孔子說了三友、三樂、三愆、三戒、三畏、九思,教我們為人處世的要點。悟到了,做到了,你肯定是個聰明人,你的人生不會過得太失敗!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與人交談、接觸要善於察言觀色,切忌急躁、虛偽。
  • 《悟學.第64篇》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悟學.第64篇》論語. 雍也第六.新解讀(十)悟學.十八子 20200213 亥-子625 子曰:「觚(gu)不觚,觚哉!觚哉!」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譯文】 宰我問道:「假如告訴仁者說:『井裡有個人啊!』他會跳下去嗎?」孔子說:「為什麼會那樣做呢?君子會去救人,卻不會自己陷進去;(君子)可能會被欺騙,但不可能被愚弄。」【集注】 劉聘君曰,「有仁之仁當作人」,今從之。從,謂隨之於井而救之也。
  • 《悟學.第218篇》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悟學.第218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五)悟學.十八子 20200425 亥-子1518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譯文】孔子說:「君子把義作為根本,依禮而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靠誠信來實現,這就是君子啊!」
  • 《悟學.第245篇》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悟學.第245篇》論語. 季氏第十六.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 202000501163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但不要以為國家大事才有如此現象,其實每個階層都有,任何人負了重責時,都會有這種可能。以一個公司來說,你是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分公司的經理就是你的藩鎮;凡是左右親近的人,就可能是宦官;至於外戚,更是每個人都有;再說女禍,今日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發生桃色問題,所謂緋聞案,此起彼落。不要以為這幾個名詞只是歷史名稱而已。
  • 《悟學.第113篇》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悟學.第113篇》論語. 子罕第九.新解讀(十六)悟學.十八子 20200330 亥-子928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孔子認為,人是要有骨氣的。作為有遠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樣,不會隨波逐流,而且能夠經受各種各樣的嚴峻考驗。「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 君子有三戒:少年要戒色,成年人做到後兩戒,人生會有所不同
    《易經》中說曾說過,君子有三戒,想要成為一名高尚的人,大家得學會適當地戒掉誘惑,他一針見血地明確指出了人性的弱點,那大家看一看具體是怎麼戒呢?是這麼說的:「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悟學.第210篇》卷而懷之
    《悟學.第210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23 亥-子157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國家有道就出來任職,國家無道就(辭退官職)把自己的主張收藏在心裡。」
  • 《悟學.第263篇》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悟學.第263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七)悟學.十八子 20200503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孔子答曰:有如此所說也,我昔者有此君子不入於不善國之言也。孔子既然之而更廣述我從來所言非一,或雲君子不入不善之國,亦云君子入不善之國,故君子入不善之國而不為害。經為之設二譬:譬天下至堅之物,磨之不薄;至白之物,染之不黑。是我昔亦有此二言,汝今那唯憶不入而不憶亦入乎。
  • 《悟學.第十篇》知人善人
    《悟學.第十篇》知人善人悟學.十八子 20191227 子時「知人善任「:知人是前提,善任是目的。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史記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
  • 《悟學.第304篇》子遊與子夏隔空論戰
    《悟學.第304篇》論語.子張第十九.新解讀(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5091912 子遊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唯聖人有始有終,學能不倦,故可先學大道耳,自非聖人,則不可不先從小起也。」引張憑曰:「人性不同也,先習者或早懈,晚學者或後倦,當邀功於歲終,不可以一限也。譬諸草木,或春花而夙落,或秋榮而早實,君子之道,亦有遲速焉。唯聖人始終如一,可謂永無先後之異也。」
  • 孔子《論語》:在人生的三個階段,做到君子三戒,即可圓滿人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把自己人生經驗歸結出來這三大準則,在今日看來不只是修養成君子的條件,也是很好的養生之道。在當時條件下,一般人的壽命還不到五十歲,但孔子正是憑藉這三點,享受到七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