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秦平:激活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復興精神動力

2020-12-14 北青網

今年是一代儒宗張載誕辰1000周年。張載是陝西眉縣人,所開創的關學學派自宋元明清至今已經延續了九百餘年。其關學要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橫渠四句」,更是被人們廣為傳頌。在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之際,陝西通過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關學思想研究優秀成果發布等系列活動,深入挖掘整理國內外關學研究成果,彰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上達則樂天,樂天則不怨;下學則治己,治己則不無尤。」作為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理學重要開創者、奠基者和代表人物,張載提出了「民胞物與」的理想和使命,使傳統哲學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在擔任雲巖縣令期間,他處理政事以「敦本善俗」為先,重視道德教化,更是政績卓然。作為張載開創的關中地區的理學,關學已經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關學所蘊含的重使命、崇道德、求實用、尚氣節、貴兼容的優秀精神,對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人格精神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事實上,從南宋至今,無數仁人志士也都把張載的「橫渠四句」作為遠大理想和政治抱負來追求,甚至作為中華民族的遠大理想和抱負而應用。關學所蘊含的「關學精神」,也已經成為了民族精神命脈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何依傍餘光裡,願被風流古至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絕不能抱殘守缺、復古守舊,必須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比如,張載創立的關學,就為我們進行人文素質、道德意識的提升提供了獨特的文化資源和精神啟示。必須發掘和弘揚張載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從中汲取推動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今天的中國,已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就應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也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激活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地增強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秦平)

責任編輯:趙桂金(EK003)

相關焦點

  • 激活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復興精神動力
    在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之際,陝西通過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關學思想研究優秀成果發布等系列活動,深入挖掘整理國內外關學研究成果,彰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上達則樂天,樂天則不怨;下學則治己,治己則不無尤。」作為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理學重要開創者、奠基者和代表人物,張載提出了「民胞物與」的理想和使命,使傳統哲學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 「地評線」秦平:喚醒文化記憶,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
    文章指出,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
  • 「地評線」秦平:汲取精神營養 增強「四個自信」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有助於我們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將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汲取精神營養,增強道路自信。旗幟引領方向,道路決定命運。僅用短短幾十年時間,中國就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成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 「地評線」秦平:堅定文化自信,構築強大中國力量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在「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 【地評線】秦平:讓英雄精神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內核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大力弘揚英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鬆、只爭朝夕加油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可以早日實現。(秦平)
  • 習近平: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多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
    因此,端午節絕不僅僅是吃幾個粽子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透過傳統文化感悟屈原身上的愛國情懷,踐行家國擔當。&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愛國精神始終是中國人最深沉的民族情感。
  • 葉志堅:弘揚福建優秀傳統文化 為人民提供豐富精神食糧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去加以貫徹落實,福建具備有利條件,因為福建擁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如以朱熹思想為核心的朱子文化,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福建文化的重要標識。通過不斷挖掘、弘揚朱子文化的豐富內涵,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食糧,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 用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
    激活經典、融入當下,以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當代讀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鮮明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針,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
  • 如何正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傳...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   談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一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必須釐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 抗戰精神: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李宗遠:當一個民族遭到外敵入侵的時候,必須有一個強大的精神動力來支撐這個民族的鬥爭。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撐,這個民族在強敵面前就會迅速垮下去。日軍侵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個時候,必須要喚起人們的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在強敵面前有著一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 ...傳統文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
    98年來,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汲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有益養分,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走出了一條令國人振奮、世界矚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推進理論創新
    原標題: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推進理論創新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既需要緊緊「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也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這是因為: 第一,傳統文化是土壤。
  • 中國歷史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優秀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這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
  • 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精神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精神動力在這場時尚秀中,張玲指導的兩個主題服裝作品流露出簡約、清新、平易、典雅的藝術氣息,營造出現代中國女性溫婉含蓄、知性優雅的時尚品位。很難想像,「鶴夢千秋」主題中模特所穿時尚感十足的白色喇叭褲的設計靈感,竟來自中國宋代女性的日常服裝。
  •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奮進力量
    其實,無論是對屈原捨身家國者犧牲的祭奠,還是對伍子胥忠誠者犧牲的緬懷,抑或是對曹娥孝悌者犧牲的敬重,歸根結底是告訴我們:兩千多年的端午節蘊含著特有的精神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  一位哲人曾說:構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脈,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脈的傳統文化,它是區別於這一民族與另一民族的永恆標誌,是支撐這個民族脊梁的精神。
  • 「地評線」天府網評:不斷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知行合一的力量
    <br><br>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陝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用以滋養初心、淬鍊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 紅色文化為中華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近百年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強大精神和偉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鮮明底色,凝聚著中華民族英勇頑強、艱苦奮鬥、愛國奉獻、自力更生等優秀精神品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中激勵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紅色故事承載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紀實,傳承著愛國主義精神  鑑往知來,不忘初心。
  • 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推進高校核心價值觀認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反映中華民族優秀民族特質和民族精神風貌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漫長的五千年文明發展史中形成了許多優秀的價值,這些價值決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時代張力,直到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價值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也是生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基礎和文化根基。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其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和重要組成的千年蘇學,自然也不能被忽視。而海南省是蘇東坡最後的精神家園,在東坡文化中,蘊含並展示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三個方面主要內容,即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