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為中華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2020-12-05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上海師範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林

  16日下午,在湖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前往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參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近百年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強大精神和偉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鮮明底色,凝聚著中華民族英勇頑強、艱苦奮鬥、愛國奉獻、自力更生等優秀精神品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中激勵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紅色故事承載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紀實,傳承著愛國主義精神

  鑑往知來,不忘初心。「半條被子的溫暖」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近百年來不畏困苦、勇於奉獻的革命精神。這些紅色故事所展示的革命精神來源於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的集中體現,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愛國主義傳統。

  紅色故事中展示出的中華民族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源於中華民族在長期地反抗侵略、壓迫、分裂的鬥爭中,不斷形成的一種代表全民族共同利益與理想追求的心理狀態:即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到中共七大的召開;從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到進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到邁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國共產黨人熔鑄起不朽的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

  紅色故事承載著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通過紅色故事的傳播,中華民族不斷肯定的、積極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建立起了自主意識,將紅色故事精神同全民族的利益和命運聯繫起來,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聯繫起來,建立了新時代的愛國主義觀。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我們要在全社會積極廣泛開展紅色故事和紅色歷史教育,這既是加強中華民族理想信念教育的題中之義,更是適應時代需要、提升黨的使命擔當意識、中華民族愛國精神培養與養成的重要手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紅色文化增強中華民族復興的文化自信,提振了中國道路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代歷史巨變中,傳承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是我們黨政治能力建設的體現,也是最重要的執政能力、執政本領之一。要真正把握好黨的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迫切需要將紅色文化融入黨的方向、陣地與隊伍建設中,用紅色文化豐富主流意識形態領域影響力、公信力、引導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紅色文化熔鑄起的文化自信力量,是日益強大的中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全球化的文化選擇,是我們黨永葆發展活力、中國道路方向正確的需要,不僅關乎黨的事業發展旗幟導向,更關乎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紅色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傳承發展,提升了中國道路選擇的辨別力,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指引正確方向。紅色文化所弘揚的理想信念,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提供了歷史參考。紅色文化所蘊含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與新時代黨中央的道路方向一脈相承,紅色文化為文化自覺、認同、自信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紅色基因孕育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著民族文化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紅色基因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這份初心使命裡,凝聚在近百年革命奮鬥的歷史進程中,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紅色基因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傳承,促進了中華民族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這一偉大創舉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紅色基因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傳承,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鮮亮底色,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獨特特色,用鮮明的民族文化精神,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命運。

  一個民族的文化所展現出的是這個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堅守,凝聚著特色民族文化精神。紅色基因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它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進性、時代性和鮮明的民族性。紅色基因凝聚起的中華民族精神,集中展示為發揚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這與紅色文化的歷史形成與發展同源同根。在新時代的偉大徵程上,始終發揚紅色基因民族文化精神,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社會先進發展方向,是中國夢成為傳播當代紅色文化價值的時代載體。

  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大批共產黨人在這片熱土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我們要不忘初心,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 責編:鄭芳芳 ]

相關焦點

  • 中行「復興壹號」為科技企業發展注入「紅色動力」
    近日,中國銀行廣州珠江支行為廣州某加速器園區上線「復興壹號」智慧黨建平臺,極大便利了該園區內近20多家企業黨支部的管理工作。該加速器園區是政府主導建設的一個現代化科學工業園區,地處廣州知識密集區,自園區創建以來,一直十分重視黨建工作。「復興壹號太給力了!」
  • 弘揚紅色文化激發精神動力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需要興盛文化作為支撐。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和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最生動的象徵,是激勵中華兒女戮力同心、不懈奮鬥的動力源泉,需要進行大力傳播與弘揚,在新時代文化傳播環境下,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號召力、影響力,需要加大資源整改、創新展現形式,以此厚植紅色文化的傳播土壤。
  • 抗戰精神: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原標題:抗戰精神: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特邀嘉賓:李宗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黨組書記、館長以楊靖宇、趙尚志、左權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為奪取抗戰勝利付出了寶貴生命,充分發揮了中華民族先鋒隊先鋒模範作用。我們繼承發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就是要讓廣大黨員幹部感悟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救國為民的初心使命。   繼承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凝聚起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記者:中國人民在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 激活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復興精神動力
    在擔任雲巖縣令期間,他處理政事以「敦本善俗」為先,重視道德教化,更是政績卓然。作為張載開創的關中地區的理學,關學已經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關學所蘊含的重使命、崇道德、求實用、尚氣節、貴兼容的優秀精神,對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人格精神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 【地評線】秦平:激活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復興精神動力
    在擔任雲巖縣令期間,他處理政事以「敦本善俗」為先,重視道德教化,更是政績卓然。作為張載開創的關中地區的理學,關學已經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關學所蘊含的重使命、崇道德、求實用、尚氣節、貴兼容的優秀精神,對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人格精神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 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
    5000多年來,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國故事」一次又一次感天動地,「中國精神」一次又一次激情燃燒。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國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中國風雨無阻、高歌前進的動力!
  • 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 用紅色文化涵養艱苦奮鬥精神
    習近平同志強調,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特別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崇尚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基因。在逐夢新時代的偉大徵程中,大力弘揚紅色文化,不斷從中汲取矢志不渝、艱苦奮鬥的精神動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勤勞勇敢、奉獻犧牲、團結協作、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
  • 從抗疫精神領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密碼
    這次抗疫充分昭示:中華民族不僅是一個敢於應戰的民族,而且是一個雖歷經磨難卻百折不撓的民族。  穿過歷史長河回望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程,我們不難找到戰爭、饑荒的痛苦回憶,也不難找到洪水、乾旱、地震、瘟疫等災難性記憶,但中華民族從未被壓垮。
  •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構成與特徵
    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可以共同依託、願意共同傳承、樂於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由共同的文化根基、共同的時代精神和共同的價值目標所構成。
  • 人民日報治理之道:讓紅色文化成為強大發展動力
    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河北省安平縣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學習革命歷史、弘揚優良革命傳統,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提振自律自強、奮發有為的精氣神,讓紅色文化成為廣大幹部群眾團結一心、幹事成事的強大精神動力。
  • 【學習心得】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
    迢迢復興路,熠熠民族魂。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體現。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139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這篇講話,讓我感悟很深。我國古代在天文曆法、數學、農學、醫學、地理學等眾多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足以說明,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 長徵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徵程上深情凝望,我們發現,長徵,正以其穿越時空的永恆魅力,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著精神養分和價值遵循。長徵沒有終點,長徵依然在路上。本版刊發的這組文章,從理論視角發掘長徵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現實意義、回顧共產黨依靠組織制度建設日漸成熟的發展歷程,希望為我們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徵路提供啟迪。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不是,他們是打破「神學一統天下」的局面,通過挖掘歷史文化精粹,實現古為今用,而「照亮此前一千年」。與此同時,引進其他民族創造的文明成果,為我所用,比如伊斯蘭文化中的科學成果。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創造了大量新的文明成果,保證復興運動中不斷有大量新質注入。
  • 關於中華民族精神的思考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做的是工業強國夢,主要任務是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做的是「小康社會夢」,主要任務是把貧困的中國建設成小康的中國。現在,我們做的是「民族復興夢」,主要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繁榮、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發揚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對於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不負所托,爭做時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中華英雄精神傳承文化研究會紅色教育基地在北京居之福掛牌!
    中國報導訊(方志堅 報導 通訊員 陳玉芳)11月30日,中華英雄精神傳承文化研究會紅色教育基地在北京居之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掛牌,並同步舉行了「我給老人添個菜」致敬英雄主題聯歡會。中華英雄精神傳承文化研究會總顧問孔祥秀,中華英雄精神傳承文化研究會會長劉建軍,中華英雄精神傳承文化研究會高級顧問李國丙、南文政,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主席馬永安等出席活動。
  • 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強,精神力量也就越大,民族也就越團結,共同奮鬥的力量也就越強大。
  • 為「西藏登山精神」注入時代內涵
    「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首次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被確立為發展目標。同時,報告又明確指出在當代更要重視「傳承紅色基因」。「西藏登山精神」是繼「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最具代表性三大西藏紅色精神之一。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 湯建軍:紅色精神凝聚和煥發復興偉力
    (《紅色印記》宣傳海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這些紅色印記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人民立場,勇敢的正義擔當、不怕犧牲,高尚的家國情懷、作風家風,這些革命文化的核心要素,不僅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源頭,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要素。有省社科院的青年學者說,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人們內心深處崇奉內斂、謙遜的君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