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長徵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10月16日,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青少年走進中央蘇區」系列活動在江西省于都縣舉行。王濰攝/光明圖片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

編者按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留下了偉大的精神財富,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徵程上深情凝望,我們發現,長徵,正以其穿越時空的永恆魅力,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著精神養分和價值遵循。長徵沒有終點,長徵依然在路上。本版刊發的這組文章,從理論視角發掘長徵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現實意義、回顧共產黨依靠組織制度建設日漸成熟的發展歷程,希望為我們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徵路提供啟迪。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勇紅軍,以崇高理想鑄就堅定信念,不怕犧牲克服千難萬險,挑戰極限創造人類奇蹟,最終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鑄就了偉大的長徵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偉大長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崇高理想鑄就堅定信念

紅軍能夠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勝利完成長徵,靠的是什麼?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在於紅軍擁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紅軍是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他們的理想和目標是戰勝內外敵人,解放中國人民,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這種崇高的理想鑄就了堅定的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信念,鑄就了為革命無所畏懼和一往無前的必勝信念。崇高理想鑄就的堅定信念,是紅軍長徵勝利的力量源泉。在長徵中,紅軍面對高山峽谷、大江大河、雪山草地,缺衣少食,槍彈匱乏,吃的是草根樹皮,穿的是破衣爛褲,四周敵軍圍追堵截,頭上敵機狂轟濫炸。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他們奇蹟般完成了長徵。在長徵中,紅軍經常與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殊死戰鬥。中央紅軍在四渡赤水河的戰鬥中,黨中央和毛澤東命令紅九軍團牽制敵軍主力,掩護主力部隊西進雲南。紅九軍團官兵們不懼危險,毫無怨言,以對黨無比堅定的信念,信心百倍地投入戰鬥,不僅掩護主力紅軍完成了戰略轉移的關鍵一步,而且自己也順利跳出敵人包圍圈,於兩個月後與主力紅軍會師。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廣大紅軍官兵創造出驚天動地的英雄業績。沒有崇高理想鑄就的堅定信念,沒有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沒有鋼鐵般的革命意志,要想完成紅軍長徵勝利的壯舉是不可想像的。

不怕犧牲克服千難萬險

一支軍隊連死都不怕,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紅軍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長徵的——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上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幾乎每天都有遭遇戰。可謂處處艱難,步步驚心,稍有不慎,隨時可能全軍覆沒。但是,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英勇的紅軍發揚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子彈打光了,手榴彈投光了,就拼刺刀,石塊扔光了,就進行肉搏,血戰到底,直到最後勝利。紅軍在長徵中經歷了600餘次戰役戰鬥,在給予敵人沉重打擊的同時,自己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其中,紅一方面軍在長徵開始時有8.6萬人,到達陝北時只剩下7000多人。最為慘烈的湘江戰役,擔任後衛的紅五軍團的第34師和紅三軍團的第18團的廣大官兵,以與陣地共存亡的無比勇氣,死死阻擊尾追的敵人,掩護主力紅軍過江,結果大部壯烈犧牲。紅軍每前進一公裡,就有幾位甚至十幾位同志倒下,十數萬英雄犧牲在長徵途中。漫漫徵途灑滿了紅軍將士的鮮血,萬水千山掩埋著長徵英雄的忠骨。毫不誇張地說,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勝利是廣大紅軍戰士不怕犧牲,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在長徵中,紅軍還面對大自然的嚴峻挑戰。廣大紅軍官兵將天當房,將地當床,頂著寒風,冒著雨雪,風餐露宿,忍飢挨餓,野菜充飢,篝火禦寒,甚至吃草根樹皮,經受了超越常人極限的千辛萬苦。紅一方面軍的長徵歷時1年,縱橫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裡;紅二方面軍的長徵歷時近1年,轉戰8個省,行程二萬裡;紅四方面軍的長徵歷時19個月,迂迴轉戰4個省;紅25軍的長徵歷時10個月,行程近萬裡。紅軍以百折不撓和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最終完成了長徵。「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是紅軍進行艱苦卓絕的長徵的真實寫照。「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紅軍在長徵中不怕犧牲克服千難萬險的精神,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文化之中,成為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

挑戰極限創造人類奇蹟

長徵是向人類生命極限挑戰的一次偉大實踐。在長徵中,英勇的紅軍創造了戰爭史上的許多奇蹟。中央紅軍第1師第1團的17名勇士強渡大渡河。紅2師4團的官兵一天之中強行軍240裡,22名勇士以血戰到底和克敵制勝的革命精神飛奪瀘定橋。中央紅軍一共翻過18座有名的大山,其中5座終年積雪,渡過了24條有名的江河,穿過了荒無人煙的大草地,最終到達了陝北,完成了戰略的大轉移。中央紅軍在368天的長徵中,行程二萬五千裡,平均每天行軍約70華裡。一支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僅靠兩條腿走路,又身帶輜重的大軍,在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長時間行軍能達到這樣的速度,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研究長徵的外國人不得不承認:20世紀中「沒有什麼比長徵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長徵所創造的奇蹟和所表現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經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受到國內外的高度讚揚。

紅軍具有敢於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精神。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皚皚白雪,茫茫草地,都不能阻止英勇的紅軍。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領導下,一路上克服千難萬險。他們聲東擊西,忽南忽北,避實就虛,縱橫穿插在敵人重兵集團之間,在高山河流之間調動敵人,取得了勇渡烏江天險、四渡赤水河、威逼貴陽、兵臨昆明、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穿越雪山草地等重要勝利,真是克服千難萬險,創造人間奇蹟。毛澤東說:「長徵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長徵的勝利,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攻堅克難和克敵制勝的勝利。

血脈永續實現復興夢想

自80年前紅軍長徵勝利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進行了新的長徵,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今天,我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這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長徵。在新長徵的徵途上,長徵精神仍然是中國人民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依靠全國人民團結奮鬥、攻堅克難。長徵的勝利,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是各路紅軍信念堅定、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在困難和危險時刻,許多部隊為了全局,自願作出局部犧牲,許多幹部戰士為了戰友,奮不顧身,英勇衝鋒。正是這種高度的全局觀念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正是這種艱苦奮鬥和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才使紅軍完成了舉世聞名的長徵。在實現中國夢的徵途上,仍然特別需要這種精神。當今時代,與紅軍長徵時所面臨的環境與條件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仍面臨嚴重的困難,西方發達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方面給我們強大的壓力;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目標仍然面臨千難萬險;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和問題。克服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像當年紅軍那樣,具有崇高理想,堅定信念,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精神。因此,在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中,我們必須大力倡導與弘揚長徵精神,讓長徵精神成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長徵永遠在路上。我們今天紀念長徵,緬懷先烈,就是要不忘初心,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路。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我們必須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讓革命事業薪盡火傳、血脈永續。只要我們發揚長徵精神,繼續保持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系教育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 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在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推進「四個河南」建設新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要大力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讓河南更出彩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堅定的理想信念是紅旗渠精神形成的根本前提和靈魂所在。人生如屋,信仰如柱。
  • 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 讀懂新時代的長徵精神
    近日,國家領導人赴江西考察調研,有一項行程是向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長徵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偉大奇蹟,是中國革命發展史上的裡程碑。紅軍在長徵途中表現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力量。
  •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國...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論述中國精神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強調要把中國精神作為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 弘揚偉大長徵精神 走好今天的長徵路
    記者:習總書記強調:「偉大長徵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其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是對長徵精神定位的新表述,對此您怎麼理解?
  • 新時代弘揚長徵精神意義何在?
    長徵是在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空前危機、抗日救國成為中華民族最現實最緊迫任務的情況下發生的,將中國革命引到勝利發展前進的嶄新道路上,其特有的偉力不但極大推動了中國革命歷史進程,而且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任何一個時代都其時代烙印的民族精神。對於中華民族來說,21 世紀是中華民族爭取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的崛起和騰飛的世紀。
  • 南方時論:銘記紅軍豐功偉績 弘揚偉大長徵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這個偉大壯舉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紅軍長徵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
  • 抗戰精神是我輩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誌著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75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祖國日益強盛,人民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前,我們仍應當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不斷激發拼搏進取、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 長徵精神的內涵是什麼
    ,是一座讓中國人民世代銘記的歷史豐碑。長徵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蹟。&nbsp&nbsp&nbsp&nbsp是怎樣的精神力量支撐,讓衣衫襤褸的紅軍戰士跨急流、登雪山、穿草地、突封鎖,粉碎了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最終實現勝利會師?
  • 抗戰精神: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原標題:抗戰精神: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特邀嘉賓:李宗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黨組書記、館長   李宗遠:當一個民族遭到外敵入侵的時候,必須有一個強大的精神動力來支撐這個民族的鬥爭。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撐,這個民族在強敵面前就會迅速垮下去。日軍侵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個時候,必須要喚起人們的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在強敵面前有著一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 中國夢呼喚中國精神
    實現中國夢,不僅要求我們具備強大的物質基礎,也要求我們具備強大的精神力量。這個精神力量,就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求生存、圖發展、謀振興中形成的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 深刻把握長徵精神的豐富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回顧了長徵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強調「偉大長徵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
  • 張家港:凝聚譜寫中國夢張家港篇章強大精神動力
    >——2014年張家港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2014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迎難而上勇爭先,創新有為求發展,各項工作在更高平臺上取得新突破,繼續在蘇州、江蘇乃至全國同級保持領先水平,為推進港城現代化建設、譜寫中國夢張家港篇章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有力的思想保證
  • 弘揚長徵精神--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
    同年11月至1953年11月,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紅六軍團(後合編為紅二方面軍)也相繼從鄂豫皖,川陝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撤離,開始長徵。長徵中,黨和紅軍以堅定不移的信念,頑強不屈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英勇無畏的氣概,戰勝了數十萬國民黨的尾追堵截
  • 品讀《七律·長徵》傳承長徵精神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對大會進行現場直播,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絡電視臺、中國網等對大會進行同步直播。這是黨和人民以特有的方式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凸顯紅軍長徵精神這一紅色基因已經深度融合於中國世世代代的骨髓,在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更加銘記在心永世不忘,更加自覺珍惜、主動繼承和弘揚,更加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 道德力量 實現中國夢的中流砥柱
    中國夢,這一響亮的口號,振奮人心,激起廣泛熱情。一段時間,一些人談論中國夢,更多的是講國家強大,人民富足。其實,中國夢的含義可能要豐富得多。國慶前夕,政務倍加繁忙之際,總書記仍抽出寶貴時間,親切會見新當選的全國道德模範並與他們熱情交談,從此可以看出,在總書記對中國社會未來的宏偉構想中,良好的價值觀和道德風尚,也佔據了重要位置。   如果沒有道德作為社會美好的根基,作為國富民強的基礎,那麼中國夢只是一句口號。
  • 中國夢的本質與實現路徑
    中國夢是發展、尊嚴、幸福之夢中國夢是國家發展夢,不是霸權夢。近代以來,中國曾經積貧積弱,一度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每個中國人想起那段歷史都會感到心痛」(習近平語)。所以中國人普遍希望這個國家有朝一日能既富又強。
  • 讀書丨一部系統性整體性研究紅軍長徵精神的佳作——評李單晶...
    該書作者正是帶著當今中國社會民眾如何理解和認同長徵精神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實證研究,從實踐層面回答了長徵精神永不過時,同時強調不斷將長徵精神融入當代實踐,推動長徵路線申遺,將長徵精神內化、人格化,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從問題出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問題推動研究,這是本書的一大特點。
  • 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強大動力
    在抗日戰爭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力量,成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強大動力。愛國情懷匯聚抗日洪流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中國,遭遇了西方列強的屢次侵犯,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屢戰屢敗,從未贏得過一場完全勝利的戰爭。
  • 學習心得:傳承長徵精神開啟詩與遠方的新徵程
    80年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寫下《紅星照耀中國》一書,暢銷英美,成為當時西方世界了解中國長徵與中國革命的重要媒介;讀過此書的索爾茲伯裡曾在75歲時到訪中國並重走長徵路,於二十世紀末寫下《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他在序言中寫道:「本世紀中沒有什麼比長徵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