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強大動力

2021-01-19 國際在線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抗日戰爭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力量,成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強大動力。


愛國情懷匯聚抗日洪流


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中國,遭遇了西方列強的屢次侵犯,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屢戰屢敗,從未贏得過一場完全勝利的戰爭。曾經創造了世界先進文明的中國,淪落到了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地步。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妄圖從根本上摧毀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生死存亡之際,中華民族空前覺醒,中國的各種社會力量出現了空前團結的局面。前線戰士浴血奮戰、英勇殺敵;工人、農民參軍參戰或支援前線,開展各種形式的抗日救國鬥爭;知識分子和愛國青年英勇地站在了時代前列,以筆代槍或投筆從戎加入抗戰;全國各地的大中學生紛紛走上街頭,集會遊行,聲討日寇的侵略罪行。全國各界愛國人士也以不同方式參加抗日活動。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鬥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


中國國內各民族和廣大海外僑胞都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全國各少數民族與漢族人民一起積極抗日,著名的東北抗日聯軍中就有很多少數民族指戰員,如白族周保中和滿族趙尚志等。河北馬本齋領導的冀中回民支隊,給日本侵略者沉重打擊。抗戰期間,廣大海外僑胞懷著對中華民族解放的熱切期望,組織了各種救亡組織,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毅然回國奔赴抗日戰場。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成立了「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為動員和組織華僑參加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日本侵略者的野蠻侵略,中華兒女以為祖國和民族而戰的愛國情懷奔赴抗日戰場。


血戰到底展現英雄氣概


在抗戰初期,日本帝國主義自恃軍事實力大大超過中國。日本軍部多次揚言,一個月或兩個月頂多三個月打敗中國。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空前的民族危機喚起了中國人民空前的民族覺醒。面對亞洲頭號強國日本,中華民族不畏強敵,不怕犧牲,不論是敵後戰場還是正面戰場,在抗戰中都表現出了與日軍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給日本帝國主義沉重打擊,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挫敗了其迅速滅亡中國的戰略企圖。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軍民,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不畏強敵,不怕犧牲,以「小米加步槍」的劣勢裝備,與侵略者血戰到底。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取得了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對日作戰中的第一個勝利。八路軍120師在雁門關伏擊日軍,129師奇襲陽明堡機場,1940年進行百團大戰,新四軍在江南江北作戰,東北抗日聯軍在東北作戰,都給日軍以沉重打擊。解放區軍民廣泛開展各種伏擊戰、破襲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使日軍寢食不安。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楊靖宇,多天沒有飯吃,只吃樹皮、草根和棉絮,仍然堅持戰鬥,直到英勇犧牲。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為國捐軀時都只有37歲。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主力撤退,與日軍戰到力盡彈絕,最後毅然跳下懸崖。東北抗聯的8位女戰士被敵軍包圍,不甘被俘,集體投江,壯烈殉國。這些英雄壯舉,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誓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民族氣節。


在抗戰中,正面戰場的許多愛國官兵,以高度的愛國主義激情,英勇殺敵,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民族精神。中日雙方軍隊進行了多次會戰,如淞滬會戰、忻口會戰、臺兒莊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長沙會戰等,給日本侵略者以重大殺傷。國民革命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身先士卒,「盡忠報國」。在臺兒莊戰役中,堅守臺兒莊的勇士與敵展開巷戰,守衛滕縣的師長王銘章親自督戰死守,為國捐軀。淞滬戰役中,守衛寶山的500名官兵在姚子清營長率領下,與敵巷戰肉搏,全部壯烈殉國。守衛四行倉庫的800名官兵,為掩護主力撤退,孤軍奮戰四個晝夜,大部分壯烈犧牲。


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大家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不畏強敵、不怕犧牲。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用熱血和生命鑄成了中華民族打不爛、壓不垮的脊梁,展現了中國人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民族精神顯示偉大力量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得以維繫和凝聚的精神紐帶。梁啓超說,凡一國之能立於世界,「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後群乃結,國乃成」。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對於自己祖國摯愛的深厚情感,它表現為對祖國和家鄉的無限熱愛和深切眷戀,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責任和光榮奉獻。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亡,原因就在於中華民族有偉大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的強大動力。沒有民族精神的支撐,貧弱的中國不可能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在抗日戰爭中,大部分中國人是在受凍挨餓、長期得不到最低物質需求的條件下進行英勇鬥爭的。面對艱難困苦,中華兒女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勇往直前,始終保持必勝信念。艱難困苦不僅沒有壓垮中華民族,反而使中華民族在艱苦磨鍊中愈戰愈強。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古老的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開啟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鬥爭。


在抗日戰爭中,民族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中國軍民共殲滅日軍154萬人以上,受降128萬人。此外,敵後戰場還消滅偽軍118萬人。在中國戰場損失的日軍,佔其損失總數的65%。中國被公認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之一。1945年4月,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的大國地位得到世界的認可。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換來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中顯示出強大的力量,使中華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正是靠這種精神與能力,中國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鑄就偉大的事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在抗日戰爭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精神寄託著民族的希望,昭示著國家的未來。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抗戰精神: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原標題:抗戰精神: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特邀嘉賓:李宗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黨組書記、館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深刻揭示了偉大的抗戰精神的內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 從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看弘揚民族精神
    築起中華民族新的長城  (一)  65年前,經過6年局部抗戰和8年全面抗戰,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自鴉片戰爭以來,華夏山河破碎,神州風雨飄搖,在痛苦中呻吟和反抗了一百多年,遭受了帝國主義肆意踐踏蹂躪的中華民族,終於取得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揚眉吐氣的全面徹底勝利。  今天,中華民族昂首挺立於世界的東方,和平的陽光照耀大地,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即便是席捲全球每個角落的經濟危機,也阻擋不住中華民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指引下邁向美好未來的鏗鏘步伐。
  • 抗戰精神是我輩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誌著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75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祖國日益強盛,人民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前,我們仍應當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不斷激發拼搏進取、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 抗戰勝利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
    自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頑強抗爭,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勝利來之不易,這勝利是無數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75年後,回望那段歷史,我們要向英勇的前輩們致敬!正是因為有他們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才有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我們要緬懷先烈的事跡,也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 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
    75年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徵程。」
  • 人民要論: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
    75年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徵程。」
  • 偉大民族精神是抗戰勝利決定因素
    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的抗戰正是在這把精神火炬的指引下,才走出獨自面對強敵的漫漫長夜,穿越全面抗戰的戰火硝煙,奪取徹底擊敗侵略者的完全勝利,創造出「戰爭史上的奇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 偉大民族精神是抗戰勝利決定因素
    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的抗戰正是在這把精神火炬的指引下,才走出獨自面對強敵的漫漫長夜,穿越全面抗戰的戰火硝煙,奪取徹底擊敗侵略者的完全勝利,創造出「戰爭史上的奇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
    75年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徵程。」
  • 牢記抗戰精神,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鬥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筆者以為,牢記抗戰精神,定能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巨大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而貫穿抗日戰爭始終的抗戰精神是引導勝利最重要的保證。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社會動員之廣泛,民族覺醒之深刻,戰鬥意志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 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回顧75年前的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由於民族意識在抗戰時期達到了新的覺醒,團結合作在抗戰時期達到了新的高度,愛國精神在抗戰時期達到了新的頂點,民族精神在抗戰時期得到了新的升華,民族復興在抗戰時期獲得新的希望。一言以蔽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 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 【地評線】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及至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不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而且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抵抗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由此成為近代中國歷史最為輝煌的篇章。回顧75年前的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由於民族意識在抗戰時期達到了新的覺醒,團結合作在抗戰時期達到了新的高度,愛國精神在抗戰時期達到了新的頂點,民族精神在抗戰時期得到了新的升華,民族復興在抗戰時期獲得新的希望。
  • 專家分析中國抗戰取得勝利的原因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的旗幟在抗戰的血與火中高高飄揚   今年是日本戰敗投降,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中國抗戰勝利,是近代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點。
  • 抗戰勝利開闢民族復興光明前景
    14年抗戰,中國人民歷盡艱辛、毀家紓難,最終戰勝了侵略者,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一偉大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是近代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徹底洗刷了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自此,再也沒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肆虐。中華民族浴火重生,從最危險的境地中站了起來,踏上了民族復興的新徵程。偉大的抗戰啟示我們,建立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護佑和平發展的堅強柱石。
  • 「地評線」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回顧75年前的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由於民族意識在抗戰時期達到了新的覺醒,團結合作在抗戰時期達到了新的高度,愛國精神在抗戰時期達到了新的頂點,民族精神在抗戰時期得到了新的升華,民族復興在抗戰時期獲得新的希望。一言以蔽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 「紀念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抗戰精神』專題研討會...
    深入學習抗戰精神,對於把握新時代下的改革開放和疫情下紛繁複雜的世界大勢,可以起到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重要作用。  劉靖北提出,我們要從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中學習寶貴的精神財富。一是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鬥爭精神。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於鬥爭,敢於勝利,體現了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大無畏的鬥爭精神。
  •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法寶
    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鬥爭中,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努力建立和擴大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成為戰勝敵人的重要法寶。
  • 長徵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10月16日,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青少年走進中央蘇區」系列活動在江西省于都縣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偉大長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崇高理想鑄就堅定信念 紅軍能夠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勝利完成長徵,靠的是什麼?
  • 從民族復興的歷史視野審視抗戰勝利的重大意義
    2020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