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訓的故事

2020-12-20 歷史繼承者

曾國藩的遺囑對其子孫後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其子曾紀澤在曾國藩死後才承蔭出仕,從事外交;曾紀鴻一生鑽研數學;孫子曾廣鈞中進士後,終老翰林;曾孫、玄孫輩中大都出國留學,曾氏後代子孫沒有一個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極少有人出仕。曾家後裔恪遵先祖遺言,遠離爾虞我詐鈎心鬥角的政界、軍界,潔身自好,大隱於世,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願。

曾國藩家訓:三個地方看一個家庭的興敗

曾國藩家訓第一看:

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

曾國藩家訓第二看:

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

曾國藩家訓第三看:

看後代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暢遊史海,可以看到"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很難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卻代有英才層出不窮,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一代代傑出人物。探尋曾氏家族長盛不衰的奧秘,曾國藩家訓裡留給後代的"四條遺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曾國藩家訓四條遺囑:

一是慎獨則心裡平靜

自我修養的道理,沒有比養心更難得了。心裡既然知道有善惡,卻不能儘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惡,這是自己的表現。內心是不是自欺,別人無從知道。孟子所說的上無愧於天,下無疚於心,所謂養心一定要清心寡欲。所以能夠慎獨的人自我反省時不感到愧疚,可以面對天地,和鬼神對質,絕對不會有行為無悔恨而心卻退縮的時候。

人假如沒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對天地便神色泰然,這樣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這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是最好的藥方,修身養性的第一件大事。

二是主敬則身體強健

在內專一純淨,在外整齊嚴肅,這是敬的工夫;出門如同看見貴賓,對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樣崇敬,這是敬的氣象;自我修養以讓百姓平安,忠實恭順而使天下太平,這是敬的校驗。聰明智慧,都是從這些敬中產生的。

莊重寧靜則一天比一天強,安閒敬縱則越來越懶惰,都是自然的徵兆驗效。如果不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麼身體的強健,還有什麼令人懷疑的呢?

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

讀書學習,粗淺地知道了大義所在,就有使後知後覺的人覺悟起來的責任。孔子教育人,莫大於求仁,而其中最要緊的,莫過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這幾句話。人有誰不願意自立自達,如果能夠使人自立自達,就可以和萬物爭輝了。人有不高高興興地歸附的嗎?

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

如果一個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飲食,與他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當,則看到的人會贊同他,鬼神也會加以稱許,認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倘若農夫織婦終年勤勞,才能收穫數擔糧食數尺布,而富貴人家終日安逸享樂,不做一事,卻每餐必是美味佳餚,穿必錦衣繡袍,高枕而眠,一呼百應,這是天下最不幸的事,鬼神也是不贊同的。這樣怎麼能長久呢?古代的聖君賢相,無時無刻不以勤勞自勉,為自己打算,則必須操習技藝,磨鍊筋骨,在困境中奮力前行,殫心竭慮,而後可以增加智慧增長見識。

曾國藩家訓:曾國藩不願子孫為大官

如何治家,歷來是人們議論甚多的一個話題。家訓,對於今人來說,是個比較專業的說法。但在古時,卻是常用詞,因為「人必有家,家必有訓」。家訓指家庭或家族內部父祖輩對子孫後代的垂誡、訓示,更是儒家知識分子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教育後輩的家庭教育讀物。古人家風的形成,更多靠的是長輩與子孫的身體力行,而不是背誦「家訓」。

曾國藩(曾國藩家訓)如何教育「官二代」

晚清名臣曾國藩對後代的教育也相當重視。鹹豐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九日,他寫信給九歲的兒子曾紀鴻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教育九歲的兒子要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這樣的期許較之一般的儉樸教育顯得境界更高。

而後,曾大人直接教育兒子如何做:「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讀書與做人,實質是相容並包的。通觀曾國藩的一生,其言傳身教對於曾氏家族的兒孫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續發展都奠定了紮實基礎,值得今人借鑑。

相關焦點

  • 《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好家訓真的很重要
    小時候笨得連一首詩都背不出來的平民百姓子弟,卻靠自律克服了懶惰和平庸,最終成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儘管他是一名備受關注和爭議的人物,毀譽參半。但如果拋開他在政治上功過是非的爭議不說,有一點卻是不論對他褒還是貶的人,都一致極為推崇他的家訓智慧。
  • 從《曾國藩家訓》想到的
    近日,單位邀請了著名學者、曾國藩研究專家、讀山詩社社長劉安定來講授千古第一家訓——《曾國藩家訓》,意猶未盡之餘,特意買來此書仔細閱讀,讀後感觸頗多。曾國藩是湘軍的創立者、統帥,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 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了「同治中興」,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種種言論影響深遠、澤被後人。
  • 林乾談曾國藩家訓:曾國荃也曾受不了曾國藩的嚴厲
    曾國藩家訓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有何意義?曾國藩家訓有著怎樣的故事和歷史?曾氏後人現在身在何處,又有何成就?「曾國藩家書講的雖都是家庭日常之事,但其中有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尤其是科學育兒的方式方法,值得當下父母深入領會,活學活用。」近日,百家講壇主講人、清史及曾國藩研究專家林乾,攜手北京大學出版社等,以曾國藩家訓為題開講,探討傳統家訓對當代教育的啟示。
  •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
    ——北大社書評人 曲曉 書評03 成功的一個側面 這部《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就從家訓的角度闡述曾國藩治家的成功經驗和對世人的有益啟示。
  • 八本:曾國藩最著名的一條家訓
    -----曾國藩八本家訓解讀:看古書要考究文字、語言的由來和含義,這樣才可能融會貫通,熟練掌握,應用時才能得心應手 ;作詩和寫文章要講究平仄聲調,讀起來才能朗朗上口;服侍父母不僅僅是衣食無憂,更重要是開心、高興;養生要少生氣、少憤怒、保持平和心態;說話要分場合地點,了解利害關係,說出的話要入情入理
  • 曾國藩的家訓 「 四字八句 」訣
    家風由家訓家規而來。家風就像樹的根系,河的源頭,深遠地影響著家庭的每個成員和家族的興衰。曾國藩是中國晚清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這一切成就,與曾國藩的成長環境特別是他的家風分不開。
  • 親清學堂第十八課 | 曾國藩家訓的現代啟示
    12月26日,親清學堂第十八課開課,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專家、著名清史及曾國藩研究專家林乾以《曾國藩家訓的現代啟示》為題,通過視頻形式作了專題講座。吳昊等縣領導與我縣黨政領導幹部和重點骨幹企業家代表共同收聽收看。
  • 曾國藩家訓的的四個核心思想
    曾國藩是影響近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人物。是「同治中興」的股肱之臣。沒有曾國藩,可能清政府很早就被太平天國推翻了。而曾國藩在家族發展、子女教育等方面,也很有建樹。同治九年,曾國藩指導兒子曾紀澤撰寫《曾氏家訓》。在《曾紀澤日記》第80頁有記載:繕家訓,二更後繕畢,約千七百餘字。雖然字數不是很多,但是確實曾氏思想的精華所在。曾紀澤自己概括為四個核心思想。
  • 曾國藩八字家訓,深藏曾氏家族興盛密碼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後人評價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歷史上數得著的侯門望族,歷經百餘年而長盛不衰,曾氏家族人才輩出,這和曾國藩的家教家訓有著密切的關係。清鹹豐十年(1860年)閏三月二十九日,曾國藩給其在家的四弟曾國潢寫信,信中寫道,他曾經與九弟曾國荃論治家之道,一切以其祖父曾星岡為法,大約有八個字訣。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曾國藩曾經多次與其弟曾國潢提及「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間,時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張英,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佔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信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
  • 曾國藩家訓影響六代子孫
    1859年,戎馬中的曾國藩給兒子寫下家書:「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1870年,是年六十歲、功成名就的曾國藩總結自己一生的處世經驗,寫了著名的家訓「日課四條」,即: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這四條,慎獨是根本。曾夢佳,曾國藩第六代「慶」字輩嫡傳後人,一位柔中有剛的中年女法官。
  • 曾國藩十六字家訓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但其對子女的教育卻留給後人很多可借鑑的內容。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以儉持家。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
  • 曾國藩家訓智慧:不論譽之者、讞之者都極為推崇
    學習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業之道,都成為中國古代家訓的關注點,這正是中國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  記者:《曾國藩家訓》對後世的影響為什麼會這麼大?您是從哪些方面來對它進行評說的?  酈波:有人稱《曾國藩家訓》為「千古家訓之首」,是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的。因為若從狹義的角度看,《曾國藩家訓》於家規禮法所涉並不為深,甚至《曾國藩家訓》一書的成書也尚存不為人知的懸疑。
  • 「曾國藩家訓家規」汪東明金石書畫展常德舉行
    「中華好傳統,湖湘好家風」《曾國藩家訓家規》汪東明金石書畫展在湖南常德舉行。汪東明創作的有關曾國藩家訓家規家書精華內容的篆刻作品。此次展覽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紅網常德5月17訊(通訊員勒歡時刻新聞記者湯紅輝)17日,「中華好傳統,湖湘好家風」《曾國藩家訓家規》汪東明金石書畫展在湖南常德的友阿常德國際廣場文化長廊舉行,市民們饒有興趣地欣賞長廊牆壁上掛滿的金石書畫篆刻作品。
  • 曾國藩「慶」字輩嫡傳後人感恩祖先家訓影響六代子孫
    從今天起,本報向您徵集您家和您身邊的家風家訓故事,您有什麼好家風好家訓,請曬出來與我們分享。聯繫方式:請撥打長沙晚報熱線96333、@長沙晚報官方微博(新浪)或關注長沙晚報微信(cswbweixin)。  1859年,戎馬中的曾國藩給兒子寫下家書:「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 揭秘曾國藩家族人才輩出的「天機」,曾國藩家訓的密碼藏在這
    曾國藩對家族的興盛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要求子孫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修身立德,他把祖父的治家「八訣」逐漸豐富為「八本三致祥」家規體系。在曾氏家風浸潤下,曾氏後裔人才輩出。曾國藩從小受祖父影響最大,尤其是曾氏家族的教子六字訣:「勤、孝、儉、仁、恆、謙」讓他銘記一生。就在這六字中,曾國藩最看重「勤」,每個人都有其惰性。
  • 曾國藩後代沒一個敗家子,個個皆才俊,其家訓僅這3條就很受用
    不但逃過了「富不過3代」的魔咒,並且曾氏家族的家訓還一代代地傳承,不斷地激勵著後人奮發圖強。曾國藩後代之所以都能夠成為青年才俊,這都得益於曾氏家族的家訓,大致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供各位父母學習。曾國藩曾有言: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好物吝惜之心,此事最之難事。一個人的品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他的為人與所能到達的社會高度,曾國藩把誠實擺在第一位是希望孩子們都能誠實做人,踏實做事。誠實是立人之本,是獲得成功的基礎,也是關鍵。
  • 曾國藩家訓:為人處世,牢記這3條,人生大有可為
    在這些之外,曾國藩更被曾氏一門後人視為楷模,而他留下的家訓、家規也對曾氏家族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據統計,曾家在業界有名望的優秀人才有240多人,出現了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傑出人物。很多人心目中的曾國潘,形象多以"權謀"居之,其實曾國藩的核心影響力是"修身自律""至誠至真"的思想理念。
  • 曾國藩:勤勉守恆終能成就功業,謹記家訓方能光耀門楣
    在曾國藩的老家,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鹹豐初年,曾國藩的大家庭還未分居的時候,家中為建新宅黃金堂,與鄰居為一牆之隔的地界發生爭執,及至要打官司到湘鄉縣府。曾國潢將這一情況寫信告訴了在京師做官的曾國藩。
  • 國內最大型曾國藩家訓、家規專題印屏在常德展出
    啟動儀式現場現場展出的作品現場作畫引來眾多市民觀看市民觀看展覽紅網常德站5月17日訊(記者鄭江暉胡月)一個個溫潤可人的玉石印章,一枚枚鮮紅精緻的印拓……5月17日上午,《曾國藩家訓家規》汪東明金石書畫巡展常德站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