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國藩家訓》想到的

2021-01-08 湘潭在線

近日,單位邀請了著名學者、曾國藩研究專家、讀山詩社社長劉安定來講授千古第一家訓——《曾國藩家訓》,意猶未盡之餘,特意買來此書仔細閱讀,讀後感觸頗多。

曾國藩是湘軍的創立者、統帥,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 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了「同治中興」,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種種言論影響深遠、澤被後人。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

曾國藩的一生,可以用「忠正」「堅忍」「謹慎」「智慧」來形容,從「八本」「八寶」「四字訣」到「曾氏三致祥」「曾氏三不信」「日課十二條」,再到 「四句遺囑」,曾國藩在修身、處世、為學、為官之路等各方面的心得,直到現在都值得我們去借鑑、去學習。

《曾國藩家訓》中寫道:「正人先正己,時刻不忘修身養德。」曾國藩說修身養德的關鍵是:誠、靜、謹、恆。誠為誠實、誠樸,為人表裡一致。靜,指的是心、氣、神、體都處於安靜放鬆的狀態。謹,主要指言語和行動上的謹慎,不打誑語,不講無根據之話,不做無勝算之事。恆,指的有恆心,生活有規律,做事有毅力。曾國藩認為「人但有恆,事無不成」,他一生「無一日不讀書」,自32歲寫下《日課十二條》的那夜起,每天都持之以恆的踐行著,一直到生命的最後歷程。這麼長時間的堅持,他自己總結就是一個字——恆。讀了《曾國藩家訓》後,我深受感染,我將從每天堅持讀書開始,磨練我的恆心和毅力,相信只要人有恆心,何事不成?

曾國藩一生追求中國傳統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在這四者之中,修身是基礎、是前提,也是根本。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一直都在不斷修正自己的心態,都想做到「制心一處,事無不辦」,但事實是「屢錯屢改」總是達不到我們想要的。讀了《曾國藩家訓》後,我找到了原因:我們之所以犯錯誤,大都與心態不正有關,凡事不見自己過,總見他人非;不思自己貪,總怒他人得。在這種心態下怎麼能做好事情,怎麼能端正心態呢?《曾國藩家訓》中寫道:「多見自己過,少見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卻防自己貪。」凡事多想想自己的過錯,不說別人的閒話,對別人擁有的不做非分之想,時刻提防自己的貪念,這才是我們端正心態的關鍵。

曾國藩的修身自省之法是記日記和寫家書,他認為修身的最高境界為慎獨和研己。「慎獨則心安」,這是曾國藩留給後人的四句遺囑之一,簡單的5個字卻仍給如今的我們以深刻啟迪。對於全體黨員幹部來說,修身要努力做到慎獨慎微,勤於自省,並心存敬畏,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永遠不忘根本、不忘初衷、不忘使命,始終把握好權力的使用,做好自己,守好自己,奉獻自己,方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尊敬。而自己身為一名基層的紀檢幹部,更是要努力做到慎獨慎微,時刻反省自己,常懷感恩之心,常懷敬畏之心,自覺堅定良好的工作作風,以做到「忠誠、乾淨、擔當」。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家訓的故事
    曾國藩家訓:三個地方看一個家庭的興敗曾國藩家訓第一看: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曾國藩家訓第二看:>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曾國藩家訓第三看:看後代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 《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好家訓真的很重要
    小時候笨得連一首詩都背不出來的平民百姓子弟,卻靠自律克服了懶惰和平庸,最終成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儘管他是一名備受關注和爭議的人物,毀譽參半。但如果拋開他在政治上功過是非的爭議不說,有一點卻是不論對他褒還是貶的人,都一致極為推崇他的家訓智慧。
  • 林乾談曾國藩家訓:曾國荃也曾受不了曾國藩的嚴厲
    曾國藩家訓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有何意義?曾國藩家訓有著怎樣的故事和歷史?曾氏後人現在身在何處,又有何成就?「曾國藩家書講的雖都是家庭日常之事,但其中有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尤其是科學育兒的方式方法,值得當下父母深入領會,活學活用。」近日,百家講壇主講人、清史及曾國藩研究專家林乾,攜手北京大學出版社等,以曾國藩家訓為題開講,探討傳統家訓對當代教育的啟示。
  •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
    ——北大社書評人 曲曉 書評03 成功的一個側面 這部《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就從家訓的角度闡述曾國藩治家的成功經驗和對世人的有益啟示。
  • 八本:曾國藩最著名的一條家訓
    -----曾國藩八本家訓解讀:看古書要考究文字、語言的由來和含義,這樣才可能融會貫通,熟練掌握,應用時才能得心應手 ;作詩和寫文章要講究平仄聲調,讀起來才能朗朗上口;服侍父母不僅僅是衣食無憂,更重要是開心、高興;養生要少生氣、少憤怒、保持平和心態;說話要分場合地點,了解利害關係,說出的話要入情入理
  • 曾國藩的家訓 「 四字八句 」訣
    家風由家訓家規而來。家風就像樹的根系,河的源頭,深遠地影響著家庭的每個成員和家族的興衰。曾國藩是中國晚清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這一切成就,與曾國藩的成長環境特別是他的家風分不開。
  • 親清學堂第十八課 | 曾國藩家訓的現代啟示
    12月26日,親清學堂第十八課開課,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專家、著名清史及曾國藩研究專家林乾以《曾國藩家訓的現代啟示》為題,通過視頻形式作了專題講座。吳昊等縣領導與我縣黨政領導幹部和重點骨幹企業家代表共同收聽收看。
  • 曾國藩八字家訓,深藏曾氏家族興盛密碼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後人評價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歷史上數得著的侯門望族,歷經百餘年而長盛不衰,曾氏家族人才輩出,這和曾國藩的家教家訓有著密切的關係。清鹹豐十年(1860年)閏三月二十九日,曾國藩給其在家的四弟曾國潢寫信,信中寫道,他曾經與九弟曾國荃論治家之道,一切以其祖父曾星岡為法,大約有八個字訣。
  • 曾國藩家訓的的四個核心思想
    曾國藩是影響近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人物。是「同治中興」的股肱之臣。沒有曾國藩,可能清政府很早就被太平天國推翻了。而曾國藩在家族發展、子女教育等方面,也很有建樹。同治九年,曾國藩指導兒子曾紀澤撰寫《曾氏家訓》。在《曾紀澤日記》第80頁有記載:繕家訓,二更後繕畢,約千七百餘字。雖然字數不是很多,但是確實曾氏思想的精華所在。曾紀澤自己概括為四個核心思想。
  • 曾國藩家訓影響六代子孫
    1859年,戎馬中的曾國藩給兒子寫下家書:「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1870年,是年六十歲、功成名就的曾國藩總結自己一生的處世經驗,寫了著名的家訓「日課四條」,即: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這四條,慎獨是根本。曾夢佳,曾國藩第六代「慶」字輩嫡傳後人,一位柔中有剛的中年女法官。
  • 曾國藩十六字家訓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但其對子女的教育卻留給後人很多可借鑑的內容。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以儉持家。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
  • 曾國藩家訓智慧:不論譽之者、讞之者都極為推崇
    學習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業之道,都成為中國古代家訓的關注點,這正是中國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  記者:《曾國藩家訓》對後世的影響為什麼會這麼大?您是從哪些方面來對它進行評說的?  酈波:有人稱《曾國藩家訓》為「千古家訓之首」,是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的。因為若從狹義的角度看,《曾國藩家訓》於家規禮法所涉並不為深,甚至《曾國藩家訓》一書的成書也尚存不為人知的懸疑。
  • 「曾國藩家訓家規」汪東明金石書畫展常德舉行
    「中華好傳統,湖湘好家風」《曾國藩家訓家規》汪東明金石書畫展在湖南常德舉行。汪東明創作的有關曾國藩家訓家規家書精華內容的篆刻作品。此次展覽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紅網常德5月17訊(通訊員勒歡時刻新聞記者湯紅輝)17日,「中華好傳統,湖湘好家風」《曾國藩家訓家規》汪東明金石書畫展在湖南常德的友阿常德國際廣場文化長廊舉行,市民們饒有興趣地欣賞長廊牆壁上掛滿的金石書畫篆刻作品。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曾國藩囑咐這個弟弟,要好好讀《父子宰相家訓》,說,「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認為這是修身齊家的典範。由此可見,曾國藩對家風和家訓的重視。事實證明,曾國藩對於家族子弟的教導是正確的,後世子弟無一人是「逆子」,世代皆為有志之士就是最好的證明。
  • 曾國藩用來警醒自己和後代的三字家訓:奢、逸、驕
    曾國藩這個名字想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是我國晚清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同時也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後世學者普遍認為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傳統文化的化身,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的領導者,是中國近代化的開創者。
  • 揭秘曾國藩家族人才輩出的「天機」,曾國藩家訓的密碼藏在這
    曾國藩對家族的興盛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要求子孫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修身立德,他把祖父的治家「八訣」逐漸豐富為「八本三致祥」家規體系。在曾氏家風浸潤下,曾氏後裔人才輩出。曾國藩從小受祖父影響最大,尤其是曾氏家族的教子六字訣:「勤、孝、儉、仁、恆、謙」讓他銘記一生。就在這六字中,曾國藩最看重「勤」,每個人都有其惰性。
  • 曾國藩家訓:為人處世,牢記這3條,人生大有可為
    在這些之外,曾國藩更被曾氏一門後人視為楷模,而他留下的家訓、家規也對曾氏家族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據統計,曾家在業界有名望的優秀人才有240多人,出現了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傑出人物。很多人心目中的曾國潘,形象多以"權謀"居之,其實曾國藩的核心影響力是"修身自律""至誠至真"的思想理念。
  • 國內最大型曾國藩家訓、家規專題印屏在常德展出
    啟動儀式現場現場展出的作品現場作畫引來眾多市民觀看市民觀看展覽紅網常德站5月17日訊(記者鄭江暉胡月)一個個溫潤可人的玉石印章,一枚枚鮮紅精緻的印拓……5月17日上午,《曾國藩家訓家規》汪東明金石書畫巡展常德站正式啟動。
  • 曾國藩遺囑裡的家訓
    曾國藩受命到天津處理案件之前,自認為事件複雜,根本無法圓滿解決,自己恐怕「兇多吉少」,於是給子女留下了一封遺書。曾國藩在遺書中說:「餘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他為子女留下了四條做人的原則,分別是「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 走進曾國藩家訓,面對李鴻章的三次背叛師門,曾國藩選擇了這樣做
    對於曾國藩,熱愛歷史的朋友都不會陌生。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曾國藩家訓:自立立人,自達達人。李鴻章是曾國藩的最得意門生,而要詮釋曾國藩的「自立立人,自達達人」的思想內容,就需要提到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師生情。之後父親推薦他去曾國藩那裡學習,他就成為了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投入曾國藩的門下後,便跟老師曾國藩一起編書,此時曾國藩是翰林院的大學士,負責編寫一套書籍。而就在這個編書的期間,曾國藩發現了李鴻章的才華,並且認可李鴻章日後一定是一位大人物,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