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5日下午3時,天津戰役勝利結束,天津宣告解放。圖為人民解放軍進入市區。 |
為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城,天津地下黨組織千方百計搞到了國民黨軍事《防禦工事要圖》,使人民解放軍得以準確摧毀敵人的防禦工事。這是地下黨獲得的《防禦工事要圖》。 |
衝破黎明前的黑暗
中共地下組織戰鬥在天津解放前夕(圖)
前不久熱播的電視劇《潛伏》,劇中描寫天津地下黨員潛伏在國民黨內部開展對敵鬥爭的故事,引起廣大觀眾的興趣。劇中主角雖不是某一位地下黨員的原型,但卻表現了地下黨員戰鬥在敵人心臟的英勇鬥爭。
在天津這片熱土上,鐫刻著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壯烈犧牲的地下黨員——中共天津市委(當時簡稱「天津地委」)第一任書記於方舟、第二任書記李季達,天津團市委書記江震寰和抗日將領吉鴻昌等諸多先烈的英名。他們犧牲時或年不過而立,或新婚燕爾,或未留子嗣,或舍富貴棄親情,但他們「不為利回,不為武屈;從容就義,慷慨捐軀」為人民而戰鬥,為民族而獻身的崇高精神,令後代感懷,讓世代敬仰。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他們的犧牲激勵著更多的地下黨員繼續前進;呼喚起更多的人為正義而鬥爭,為理想而獻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取得勝利、新中國即將誕生的前夜,戰鬥在天津的地下黨員在聽不到槍聲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殊死的搏鬥,用機智和勇敢衝破黎明前的黑暗,留下了諸多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天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之一平津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次關鍵的城市攻堅戰。在解放天津的戰役中,為了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把一個完整的天津交給人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多次明確指示,能和平解放就不用戰爭,非打不可也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戰爭損失。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地下黨員和群眾積極分子,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解放戰爭後期,天津地下黨員有一千多人,他們隸屬不同的上級黨委,潛伏在國民黨軍警憲特機關、政府部門和文教新聞、公用交通、工礦企業、商業貿易系統,以及自由職業等。地下黨員堅守著「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入虎穴鬥頑敵臨危不懼,利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搜集軍事、政治、經濟、社會等重要情報;瓦解敵人內部、策反上層人士;組織群眾護廠護校。
配合解放軍 解放天津
搜集情報是地下黨迎接天津解放的重要任務。解放天津這座中國北方最大的工商業港口城市,無論是解放軍攻城,還是戰後接管,都迫切需要地下黨提供詳盡而全面的市內情況。平津戰役開始前,為配合東北解放大軍進關作戰,凡在天津有潛伏關係的黨委都直接或間接地開展了情報搜集工作。平津戰役前的1947年3月至12月和1948年6月後,國民黨守軍曾兩度構築天津城防工事,並吹噓是「固若金湯」的城防體系。天津戰役的勝算在於擊毀守軍城防工事,獲取完整的城防圖成為關鍵。為完成這項艱巨任務,地下黨通過多條線索,組織黨員投入戰鬥。據不完全統計,為獲取天津城防圖和塘沽城防圖,就有20多名地下黨員投入其中。他們足智多謀、機敏幹練,捨生忘死周旋敵穴之中。1948年5月,中共冀東區黨委部署地下黨員搜集天津情報,百餘日即搜集情報85份,其中有反映守敵兵力分布和工事位置的《天津敵軍點線陣地詳圖》。1948年6月,中共華北局城市工作部向市內地下黨組織部署搜集天津城防圖任務後,隱蔽在國民黨天津市工務局城防第一區工程處的地下黨員麥璇琨,利用工作之便親手繪製一張全面反映城防工事的圖紙交給了組織。同時隱蔽在該局建築科的地下黨員張克誠,利用工作之便不僅得到城防公路詳圖,準確標出公路兩側的碉堡位置和數量,還機智地搞到了《城防工事布置總圖》。1948年秋,打入國民黨特務組織的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社會部地下黨員王維,以其特殊身份先後幾次參加國民黨天津市軍、警、憲聯席會議,掌握了敵人內部的工作範圍、管轄分工、城防布局、兵力配備等多種重要情報,經過密寫後,由地下交通員接連送往解放區。解放軍華北軍區情報部門通過地下黨關係,獲取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制發的《天津城防要圖》和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到任後加強城防構築的工事地帶、碉堡抗力、外壕深度與蓄水量、地雷鋪設區等情況。1948年11月下旬,東北解放大軍陸續入關。為了直接收集天津守敵的最新情況,中共東北局冀察熱遼分局社會部通過打入敵人內部獲取了最新的《天津城防要圖》,及時報送解放軍平津戰役總前委。為了配合解放軍東取塘沽,「北系」地下黨負責人沙小泉指示地下黨員曾常寧,利用其父曾延毅的社會關係拿到了重要情報。中共冀東區天津工委書記於文等人根據上級指示冒險出城,向劉亞樓當面匯報搜集天津和塘沽的軍事情況,得到劉亞樓的稱讚。特別是華北局城工部派地下黨員李介人與時任國民黨第十七兵團司令和津塘防守司令侯鏡如聯繫,使平津戰役總前委得到了平津國民黨守軍布防圖、天津防守圖等十分重要的軍事情報。侯鏡如是中共早期地下黨員,由於黨的機關遭敵人破壞與組織失去聯繫,後通過其外甥李介人與地下黨組織恢復聯繫。侯鏡如以其特殊的身份,為平津解放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