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戰役是平津戰役中最重要的城市攻堅戰,也是中共和傅作義在談判桌上的籌碼,勝利的意義並非簡單的攻下一座重城和殲滅了國民黨的十萬多軍隊。
自從遼瀋戰役結束後,面對國內劇變的形勢,傅作義就有了和中共和談的心思,而中共方面也一直在爭取傅作義。
1948年年底,傅作義苦心經營的華北大局在四野的猛烈攻勢下,丟失大片土地,部隊被野戰軍分割包圍在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幾個孤立點,首尾不相望。12月15日,傅作義派出代表和中共有了第一次實質性接觸。但因為雙方的條件相差太大,沒法談攏。
傅作義的條件是:保留軍隊,並以其在冀、察、綏三省的實力,與中共組建華北「聯合政府」。
劉亞樓於12月19日向傅作義傳達了中共中央的意見:華北國民黨部隊必須全部放下武器,不同意組成「聯合政府」,但可以給傅作義留兩個軍,以解決蔣系中央軍的高級軍官,然後宣布起義。
雙方的條件相差太大,傅作義開始部署準備打,贏了更好,輸了西可以從新保安撤退,東可以經過塘沽從海上撤退。
傅作義將軍
對於傅作義的打算,中共中央十分清楚。1948年12月22日,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攻克新保安,消滅國民黨華北王牌35軍;3天之後第三兵團解放張家口,徹底切斷了傅作義的西逃之路。
接著中央軍委指示四野攻下塘沽,切斷其海上退路,徹底將傅作義部滯留在華北地區。因為打下塘沽代價太大,所以在林總及其他領導的建議下,中央軍委同意調整部署,改攻打塘沽為圍打天津,因為圍住天津也能滯留敵人。
僅用了4天時間,四野34萬主力將天津圍的水洩不通,就在部隊準備發起進攻時,傅作義又派人來進行第二次談判,這一次傅作義是打算徹徹底底的和中共和談,以解決華北問題。
1949年1月9日上午雙方啟動了為期三天的談判,林彪代表中共方面傳達了中共中央的意見:平津國民黨守軍調出城外接受整編,只要傅作義可以做到轄下部隊一律解放化,轄下區域一律解放區化,那麼對於傅作義部的起義人員,共產黨一律既往不咎,釋放俘虜,並且適當的安排工作。要求傅作義務必於1月14日午夜之前給出答覆。
中共方面給出的條件比傅方代表預期的要寬鬆許多,傅方代表以為這樣的條件長官一定能籤字。不料,傅作義看到這次談判的紀要後,並沒有籤字。為什麼呢?因為傅作義覺得自己手裡還有一個籌碼,那就是天津。
傅作義心裡對天津的防禦很有信心,他認為解放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攻下重兵防守、城防堅固的天津城。對於傅作義拿天津做籌碼的算計,毛主席瞭然於胸,他電令四野天津戰役必須速戰速決。
劉亞樓立下軍令狀要在30個小時內拿下天津,傅作義對天津防禦很有信心,那麼攻防雙方的實力對比如何呢?
天津是華北重鎮,在日軍和國民黨長期的修繕下,防禦工事堅固,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防禦體系。防守天津的國民黨軍隊一共有13萬人,守將陳長捷。陳一直把傅作義當做大哥,不僅能打仗,還備受蔣介石的認可,能鎮得住天津城裡的中央軍。
陳長捷判斷,解放軍必然從天津北面而來,那裡沒有河流,容易大兵團運動,據此陳長捷將天津市分為三個放手去區。西北地區部署62軍防守,東北地區部署86軍防守,南部地區部署94軍43師防守,其餘部隊為總預備隊,在耀華中學附近集中布防。
當陳長捷的這一守城方案報送南京後,蔣介石連聲讚嘆說:好,好!各地的守軍將領如果都能像陳司令這樣,共產黨還能有什麼辦法。
陳長捷
天津戰役前敵總指揮劉亞樓,手裡有一個秘密武器,就是國民黨天津城防全圖。這張圖是參與城防設計的工程師(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員)親自畫的,上面向西標註了天津城防系統。還有一點,當時天津城內有數以千計的中共地下黨員,國民黨在城內的兵力調動等於是在劉亞樓的眼皮底下。
當時圍攻天津的四野主力部隊有34萬人,是國民黨守軍的近3倍。這就是劉亞樓敢立下軍令狀的原因。基於這些情況,劉亞樓設計出了只要有8個字的攻擊方案:東西對進,攔腰截斷!
從城防圖上看,陳長捷把防禦的重點放在北面,劉亞樓將計就計,調集數門重炮在天津城北試射,並派工兵大挖戰壕,勾著陳長捷源源不斷地把精兵派到城北。
與此同時,劉亞樓將主力集結在東西兩側,就等著命令下達。劉亞樓告訴指戰員們,先吃肉、後啃骨頭。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戰役前敵指揮所裡,劉亞樓緊緊的盯著手腕上的表,指針轉到了10點,劉亞樓一聲令下,集結在天津東西兩側的主力部隊發起總攻。10點是已經定好的總攻時間。
1月15日午後,解放軍一路打到了天津警備司令部的門口,陳長捷和手下一個軍長及司令部人員被俘虜。解放軍以傷亡2.3萬人的代價,全殲國民黨守軍13萬人,僅用了29個小時就拿下了天津城。
就在劉亞樓指揮部隊開始發起天津戰役的總攻時,傅作義第三次派出談判代表。羅榮桓政委見了傅方代表,直接了當的告訴他們:天津不用再談,談其他的。不一會兒,林總過來了,只說了四個字:不談天津。
傅方代表得知解放軍要在三天拿下天津後,心裡反而輕鬆了下來。在他們看來,別說三天,就是三十天也不可能打下來。就在15日下午,當傅方代表看到被俘虜的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時,頓時傻眼了。
天津解放後,塘沽的國民黨守軍乘船逃離,塘沽隨即解放。傅作義將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主張抗日救國。看到國民黨大勢已去,即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過水利部部長,對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