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哲:那個摺疊時間的創新教父

2020-12-13 經濟觀察網

明者因時而變,知(智)者隨事而制;平安之道也。

2018戊戌年,三十而立的中國平安(601318.SH, 02318.HK)選擇以百億三村(村官、村醫、村教)建設工程之公益方式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

將主要精力花在「戰略和創新」的中國平安創始人馬明哲旨在求索未來;為平安的可持續商業模式儘可能「爭取」時間——最終他跑成一個連著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將來時。

這大概是馬明哲致敬中國改革開放的一種特殊禮儀;恍如創新信徒一般,其執掌下的平安知變、嬗變、求變、蝶變;連續17年受到市場輿論的尊敬與致敬。

與此同時,馬明哲亦致敬「來時路,感恩再出發」,他在2019年元旦致辭中說,平安前行的每一步都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息息相關。平安的今天,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得益於國泰民安的大好環境。飲水思源,我們一直以實際行動詮釋「回饋社會、建設國家」的企業使命。

隔著四十年的光陰,平安在深圳的歷史氤氳裡亦驀然清晰起來。

她的創立被原深圳蛇口開發區管委書記、香港招商局副董事長袁庚稱為「延續蛇口精神」。他坦言,作為挑戰舊有制度與傳統計劃經濟體制而誕生的企業,平安發展過程中的許多做法有些超前,但要給予寬容與理解。

12月18日的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大會上,改革開放試驗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袁庚被大會授予百位「改革先鋒」之一。

因為改革開放與特殊的土壤滋育,中國用40年走了發達經濟體200年走過的歷史;改革開放的產物——平安則用30年的時間,從13人的小舢板「走成」180萬人的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巨輪;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第29位。

濃縮的時間背後是,政府和自由市場的有效結合前提下,一個國家的砥礪奮進與崛起;以及將自身發展融於國家命運、踐行時代使命的優秀企業之支撐;包括熠熠生輝的企業家精神。

蛇口工業區的「時間匠人」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這是1981年3月,坐船由香港趕往蛇口之途中袁庚寫下的一句話。之後它被寫在一塊巨型三合板上,矗立在蛇口工業區。

1988年5月,平安保險公司開業慶典

被這句時代強音感召的蛇口人在工業區進行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改革試驗。人曰,中國改革看深圳,深圳改革看蛇口。那時,國貿大廈日進一層的「蛇口速度」傳遍全國,短短幾年完成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蛇口模式」家喻戶曉。而今或不遠的未來,可能會多一句:創新看平安。假以佐證的是,截至2018年9月30日,平安的科技專利申請數量累計8534項。多項科技實力於全球領先,人臉識別精準度達99.84%等。

從設想至實施,改革先鋒袁庚創辦蛇口工業區用時三個月;而馬明哲草創平安歷時近兩年,公司的設立幾經波折,伊始似不平安。

不過,馬明哲偶得的「平安」二字卻為公司的品牌塑造帶來了無限想像空間。

那是1987年11月,到香港參加當地某保險研討會的馬明哲,在收到的一疊名片中瞥見「香港太平」、「民安」,遂觸發靈感——「日後成立的保險公司就以『平安』命名」吧;之前的備選公司名字有「粵海」、「長城」、「泰山」等。

而大大小小的故事中,1985年年初,蛇口工業區勞動人事處派馬明哲參加一次重要的研討會可謂重要的歷史轉折點;甚至改寫了中國保險史。

會上,針對蛇口工業區實行的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方式,一位聯合國勞工署副署長提出「按照國際慣例,這筆錢由獨立的實體來管理。」副署長的意見很快被蛇口政府採納——招商局社會保險公司掛牌成立,全權接管蛇口工業區勞動人事處的社保相關職能。具體負責籌謀此事的正是馬明哲。

當時社保公司借鑑香港商業保險,將原來社保中的僱主責任險轉變為工傷險,由此入手開始辦理商業保險。但中國人民保險深圳特區分行副行長到蛇口時告訴馬明哲,工傷保險屬於商業保險範疇,社保公司無權經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蛇口支公司的異議書亦隨之而至;意思是社保公司辦商業保險要申請新執照。馬明哲於是趕緊著手去辦。

可是,遇到利益關係的改革著實不易,馬明哲在執照申請過程中,幾乎處處碰壁。

但生於抗美援朝時期,長在自然災害年代,經歷「文革」,當過知青的馬明哲,之所以能在1983年被「改革潮」吸引至深圳蛇口工業區,很大程度是因為其極富創業激情、堅韌不拔,認準目標後不屈服的個性特點。

2002年,滙豐入股平安

正如馬明哲在後來感悟其創業經驗時說「強烈的欲望和激情、正向思維、親歷親為追求完美」是世界上成功企業家的三個普遍特點。

或許,馬明哲沒有說出口的還有:極強的戰略意識與極致的時間匠人。至少這兩點在他身上得以體現;伊始,其言行中,這兩種特質就可見端倪。

在1988年4月21日的平安第一屆董事會上,由董事之一的馬明哲作報告,會議審議尚在襁褓中的公司重大事項。匯報中,馬明哲先談創辦的艱辛歷程,從1986年蛇口社會保險公司有意成立一家商業保險公司,到幾十次走訪深圳各部門摸索辦保險公司的門徑;從一年後被管理部門以「條件不成熟 ,不能開辦商業保險業務」為由駁回,到費盡波折二次申請依然受挫;到「闖進」中南海,再到屢次折返北京商洽得到基本同意;最後直到1988年3月被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

歷數創辦奔波之後,馬明哲不忘真誠感謝各方支持;更為重要的是,他還拿出了詳盡的市場調研與平安的短中長「三期」規劃。分析和規劃得到董事的認可,其達成一致意見:「開業頭一年不談什麼利潤,收支持平就算完成任務」。

如此,那就甩開膀子大幹吧。同年5月27日,僅十幾位員工的平安保險公司掛牌成立。

1988,戊辰年,改革開放十年,平安正式啟航。從此,摯著「3+2+DNA=N」模式的平安「攪活」了市場,為市場主體的生活與工作方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3+2+DNA(創新與危機感)=N」,即三個關鍵詞」與「兩把尺子」, 體制機制、文化人才、戰略執行。此外,還有「兩把魔尺」:績效導向與集團價值最大化。

從此,馬明哲的時間被烙上了「平安」二字。妻子說,「除了休息睡覺,明哲的時間都給了平安。」

是啊,「走過這麼多地方,還沒見過像馬總這樣勤奮、善於思考學習與善用時間的企業家。」平安集團聯席執行長陳心穎說。

平安集團原副總經理王利平回憶道,90年代在日本出差期間,馬明哲甚至利用等車的十幾分鐘,去「逛」電器商場——了解當時日本市場在熱賣什麼新技術產品,類似做市場調研。與其聊天,若講銀行或IT,以及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微表情等,馬總可能比專業人士講得還細緻。很多人都困惑——不知道馬總何時學的,為何腦中可以裝那麼多前沿領域的內容;馬總的時間效率明顯超出常人水平。「答案可能是『時間匠人』」。

特別之處是,這樣一位時間匠人領導下的平安從出生那天開始,就知道——「要成為改革的產物而非改革的對象」。這是她懂「你」、懂市場、懂科技趨勢的前提;十年一大步,三十年三大步,步步為營。這恰恰是時間與效率結成的果。

馬明哲曾說,平安以改革者試驗者的身份,先天承擔的使命就是探索新發展模式,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蛇口精神」賦予平安人特有的基因——「開拓進取、不怕挑戰、不畏艱難、勇於創新」。

這種歷史先天性,使得平安天生「不安份」與「不一樣」;其也是馬明哲樂見其成的事。「馬總就希望平安與別人不一樣。」王利平說。

 「一直在創業 從沒想過重新選擇」

「往前看,莫回頭。」這亦是袁庚當年說過的一句話。

馬明哲可能就是這樣的人,其幾乎從不考慮重新選擇人生的問題,在他的字典裡,沒有「後悔」二字,只要目標對了,就向前走,並義無反顧地去執行。

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順利回歸A股市場,創全球最大保險公司IPO

或許也由於一直在創業。很難想像,總用初心做事的人會選擇重頭再來,因為總處在創新與重啟模式之中,沒有時間與機會去後悔。

「平安永遠在創業。」馬明哲在「關於公司精神的內部談話」中表示。他說,如果有一天,我們失去了進攻的勇氣,失去了挑戰困難的決心,這個平安就不平安了。

結果呢?按照平安總經理任匯川的話說,平安這30年不僅發展速度極快,質量也極高。近年,平安的利潤年化平均增速達29%,稅收貢獻的年化增長速度是32%。每1000個中國人裡約1.1個人在平安工作,每10個中國人有1.1個人是平安的客戶。

此外,過去的2018年,平安納稅超1000億元;且以實際行動服務實體經濟——提供資金總額逾千億的支持,幫助優質民營企業紓困解難。

更因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馬明哲在平安集團30周年司慶上說。他對於自己的定位是「平安創立100年時,時任CEO談起歷史時會說,我們最早的CEO叫馬明哲,那傢伙幹得還不錯」。

其實,何止是「幹得不錯」,現在的數據與事實似乎已經讓世界刮目相看了。

在分析師眼中,中國天生就是網際網路「原住民」聚集地,金融科技的發展在中國更具先天性土壤;而豐富的應用場景亦有助於技術的迭代更新。平安堪稱先進的科技公司!讓同行或競爭者望塵莫及的是,其一,平安每年百億的創新投入;其二,廣袤的市場空間;其三,已在世界遙遙領先的科技成果。

「獨角獸」平安好醫生在港交所掛牌那天,與管理團隊同時亮相的馬明哲笑得很是燦爛。但與平安好醫生CEO王濤一併敲鑼的那瞬,馬明哲的神情又頗顯莊嚴。或許因為,棰子落下的那刻,既是全球AI醫療科技第一股的誕生,亦是平安科技轉型的一種儀式。

類似大象般的轉型談何容易?「自上而下的戰略布局、文化與靈活的機制、執行力」陳心穎告訴經濟觀察報平安轉型之秘。「平安雖然體量很大,但不斷的改進令其整體協調性比較好。既有國企的穩健,又有民企的靈活。」業界評價。這就像被譽為「科技控」的馬明哲一樣,發端於傳統金融,但得道於科技融合,既沉穩又靈敏,果敢、敢為天下先。

可見一斑的是,三個十年中,每一階段平安都有創開先河的故事。在第一個十年的「現代保險和搭建機制」階段,平安於1994年率先引入個人壽險營銷體系,開創中國個人壽險業務先河。

「探索綜合金融」是平安第二個十年的主線。其標誌性事件諸如,2004、2007,H股A股IPO。2006年5月,中國平安全國運營管理中心在上海張江投入運營,成為亞洲最大的集中運營平臺。

第三個十年,主線由「探索綜合金融」升級為「探索金融+科技」。其典型大事如,2012年陸金所成立,平安開始布局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業務。2017年,中國平安市值突破萬億人民幣,創歷史新高,位居全球保險集團第一,全球金融集團前十。

在第三個十年,平安悄然埋下了「獨角獸樂園」的伏筆。它既是一種「因與果」的水到渠成,也是平安「把握國家政策動向,跟隨國家的戰略發展,且超前布局」的時代使然。

平安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說,30年來,平安從傳統金融走向「資本+科技」的雙驅動,「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提供商」則是平安的未來願景。

現在的平安用「金融+科技」去驅動去賦能這個未來。為此,迎來戰略轉型關鍵之年的平安還更新了集團品牌標識,將「金融+科技」更加清晰地定義為公司的核心主業。馬明哲曾說「贏科技者贏未來」。其「贏未來」的策略是,拿來主義之外,企業管理、商業模式、傳統金融、金融生態圈,包括公益事業等都融入了創新因子,包括思維模式都導入了科技元素。

以公益為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在實踐中,平安由「三村建設工程」升級的「三村智慧扶貧工程」已在全國13個省或自治區逐步落地,發放扶貧資金逾100億元,主承銷全國單筆金額最大企業扶貧債;援建掛牌或升級村衛生所近400個,培訓村醫超5000人;援建掛牌或升級鄉村學校逾1000所,培訓逾萬民鄉村教師,網際網路「空中課堂」惠及十餘萬師生。

「通過整合平安的金融、科技資源,變『輸血』為「造血」,實現貧有所助、病有所醫、學有所教。」馬明哲在元旦致辭中說。

另外,就在12月20日,全國首家以電子社保卡為載體的電子時間銀行在青島正式啟用。該電子銀行平臺以平安醫保科技的「城市一帳通」 APP為獨家技術平臺,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為志願服務搭建「時間交換」平臺,志願者將服務時間記入以電子社保卡為載體的時間銀行,當自己或家人朋友需要幫助時,可以支取個人帳戶裡的時間,獲得他人提供的志願服務。

有了科技的加持,加之先天的蛇口創新基因,以及秉承特有的成長哲學邏輯;馬明哲管理團隊領導下的平安終成今日模樣:渾身長滿靈敏觸角,提供有溫度金融服務的暖心科技巨獸。

「平安的創新教父」

明哲智也,平安是福。

從另一維度看,一直創業也因為一直在創新。為了讓平安時刻「保新」,馬明哲聘請了「首席創新官」;其任務是了解國際上的新技術新工具等,進而給平安帶來新的合作夥伴與合作方式。但說起平安的創新之源,可能非明哲莫屬,其不啻是平安的創新教父。

「令人不解的是,與任何領域的『達人』談話,馬總都會精準GET那個點,『拿』回來就執行。」王利平說。人曰:這是平安之幸之福。

2017年5月,馬明哲重回平安第一所希望小學--安徽六安平安希望小學支教

陳心穎直言,馬總有一句名言:「去年的馬明哲,領導不了今年的平安。」平安每進入一個新領域,他都是第一個進去研究的人。與此同時,平安這位領航人熟諳「人」之道:不同時期用不同的人;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的股東;始終先人一步。

12月14日,平安宣布設立聯席CEO集體決策機制,聘任李源祥、謝永林、陳心穎擔任聯席CEO,分別統籌管理個人、公司、科技業務。至此,平安轉型 「金融+生態」方向下,「個人業務+公司業務+科技業務」三大事業群及架構得以明確。

事實上,馬明哲知道,要成為一家永續經營的百年老店,平安的發展不能依賴於個人的品牌和作用,而應是整個團隊的力量。其未來的責任是不斷完善和加強平安的團隊、文化、制度,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臺,無論自己何時退出,平安都會像一艘有自動發展力的航空母艦,勇往直前。

聯席CEO是否暗示馬明哲布局「接班人」呢?似乎暫無答案,但目標方向明確。

學者秦朔評價馬明哲,其考慮的不會是某個具體的領導人,而是一種機制,通過機制篩選出能讓平安利益最大化的領導人,或者領導人群體。在他看來,馬明哲是一位用靈魂入股了平安、將企業家精神和職業經理人的專業素質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商業領袖。

而機制可能是平安的創新之基石。馬明哲自詡是負責0至1的人。此過程中,也會廣泛聽取來自在各領域有專長的諮詢機構建議;包括平安也有創新投資基金;「像平安這樣高頻深入全面使用諮詢機構的公司還是不多啊。」有人說。

至於1至N的過程,馬明哲或平安則想方設法去找行業最優秀的人才來擔綱執行。在平安高管眼中,馬明哲是一個創造性思維的人,零被打破之後,他們就去抓壹的落實。

陳心穎坦言,如果說過去30年,平安打造的國際領先綜合金融集團是「河東」,那麼,站在新起點上,平安要走向「河西」——一個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

每年百億科研投入,數萬名科技人員,持續疊加的技術專利,豐富的應用場景等可以支撐夢想嗎?夢想還是要有,萬一實現了呢?何況平安有位摺疊時間的掌舵者。「勤奮+危機感+遠見+創新」是業界給馬明哲貼上的個性標籤。

誠如平安人說,馬總三十年如一日,幾乎每天都工作15個小時以上,永遠帶著強烈的危機感推動創新。在平安高管看來,馬總是非常理性且有危機意識的人,一方面一直關心市場變化,眼光長遠,一方面有著自我變革的勇氣,例如2008年,危機感越來越強,他曾多次告誡平安上下,「Tomorrow will never come(不要幻想明天)」,2010年,他又在內部說:網際網路浪潮下,金融產業是「Change or Die(非變即死)」。

「馬總還是一個科技迷,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尤其對人工智慧、區塊鏈和雲計算等新科技很有研究。他一直在關心最新的科技動向,以及哪些新的技術和模式可以用在平安。」陳心穎說。

「每個周末都會收到馬總的長郵件,習以為常了。」一位平安高管說,「深夜有時也會有長郵件,他白天會議多,包括拜訪等,晚上對一些問題的深度思考形成文字與我們交流。」

這些高管平時要處理很多工作郵件,在周末一定有來自馬明哲的長郵件。郵件內容或是他對某個概念啟發的心得體會,或是看到世界創新成果,與大家分享:這些事情對平安有何意義,平安可以做什麼等。

據此,盛瑞生感慨:馬總經常講,如果只看今天,那平安就沒有明天,他的危機意識特別強,時刻在看行業不同發展的新方向是什麼。而之所以「盯」上科技,並非因為風口,而是看經營企業的核心邏輯---基於其是否創造價值的原則。

「市場為何給科技型企業高估值,因為代表未來,馬明哲永遠在看未來,於是看到科技對人類發展歷史產生的顛覆性作用與影響。他每天都在思考未來平安的發展模式,能否抓住趨勢潮流,快速進去,且抓住這些機會並快速領先。」資深業界人士評價。

當然,「馬明哲也看今天成熟的業務,但看今天的角度也是站在未來的角度去看;更多還是看未來。」上述資深人士說。

而國內外宏觀形勢劇變的今天,馬明哲是否會焦慮呢?

包括時時發作的危機感是一種焦慮嗎?盛瑞生未正面回答,他說,不管今天怎樣,在馬總看來,中國崛起是不爭的事實,背後有一批偉大的企業,平安希望是其中之一。他的人生夢想是——帶領平安成為中國崛起過程中的一個代表,自己是這其中的重要一員。

那個幹得不錯的傢伙、效率歷史維度下,那個摺疊時間的平安創始人就這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致敬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致敬來時路,感恩再出發

  歐陽曉紅/文

相關焦點

  • 「鬥牛士」馬明哲
    唯獨馬明哲說,你們不要,給我,我來做。他專門乘船到香港拜見袁庚,懇請他為構想中的保險公司寫一封推薦信。袁庚最終也同意了。跟許多偉大的企業相似,平安的創辦完全是個偶然,是由馬明哲的激情和理想主義所驅動的。花了將近700天時間,多次跑到北京遊說,馬明哲終於搞定了平安的保險牌照。1988年,中國平安在蛇口誕生。
  • 平安三十而立,解碼馬明哲的成功之道
    從0到1:永遠在創業有段時間,坊間傳聞馬明哲早年給袁庚當過司機。作為當時蛇口改革開放的當家人,袁庚像蛇口的「神」,而馬明哲從湛江調動到工業區勞動人事處,從一名普通幹部做起,基本上只能在報紙和電視上看到他。
  • 馬明哲辭任中國平安CEO 繼續發揮核心領導作用
    【財新網】(記者 吳雨儉)不到一年時間,中國平安( 601318.SH /02318.HK,下稱平安)陸續完成了集團核心高管的人事變換。創始人馬明哲也在執掌公司32年後卸下CEO職務,但仍擔任董事長。  「馬董將繼續發揮在平安的核心領導作用。」
  • 馬明哲:從司機到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
    「馬明哲不是人,是神。」保險圈子裡的人說「馬明哲不是人,是神。」一位國內保險公司的董事長稱馬明哲是其「偶像」,他說:「我最佩服的人是平安的董事長馬明哲,我想的事他肯定想到了前面,我沒有想到的事他也想到了。他做事總是具有前瞻性。」
  • 馬明哲:壽險的根基――追求「細心」與「毅力」的「工匠精神」
    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和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分別在致信和講話中,加以強調:基於改革年的大背景,此次平安人壽高峰會高度聚焦壽險改革。馬明哲指出,壽險改革,改到深處是文化!他殷殷叮囑隊伍「不忘愛與責任的初心,而實現初心與使命的根基,在於追求細心與毅力的工匠精神。」  10月17日,2020中國平安個人客戶經理暨高峰英雄會在井岡山落下帷幕。
  • 中國平安領導班子再調整 董事長馬明哲職務是否有變?
    在此次調整後,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的職務和職責是否有變化?在平安內部,孫建一、任匯川、謝永林等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副董事長任匯川:馬明哲董事長將繼續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對於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的職務和職責,任匯川表示,馬明哲董事長在平安的戰略迭代升級、商業模式創新、金融及醫療科技創新、人才梯隊培養、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 從司機到首富,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傳奇人生!
    馬明哲命運的轉機,發生在1983年他的一次平常的工作調動中。 1983年夏,馬明哲被調動到深圳市蛇口工業區工作,就職於該地的勞動人事處。在那個年代,汽車在中國是少有的專供領導們出行的工具。由於會開車,馬明哲就被選中擔任當時的蛇口工業區總經理袁庚的專職司機,併兼任蛇口工業區勞動人事處車隊的隊長。
  • 平安發起正風肅紀專項行動 馬明哲御將不怕山頭主義
    中國平安創始人、董事長馬明哲希望做到,確保中國平安這輛高速行駛的列車始終在通往「百年老店」的正確軌道上。比三季度業績更受市場關注的,是中國平安董監高的調整。10月24日,中國平安第十一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和第九屆監事會第七次會議在上海召開。
  • 馬明哲悼念袁庚:袁老是「蛇口的神」,未有榮幸擔任其司機
    馬明哲悼念袁庚:袁老是「蛇口的神」,未有榮幸擔任其司機 澎湃新聞記者 徐庭芳 2016-01-31 17:29 來源:澎湃新聞
  • 馬明哲卸任平安集團CEO 姚波補齊聯席CEO「三人組」
    馬明哲卸下平安CEO  「執行官」在平安內部是一個分量很重的角色,這也是馬明哲首次卸任如此重要的職務。  平安方面表示,「鑑於當前公司的決策體制、運行機制完備,人才梯隊完整成熟,經多年實踐證明現行模式行之有效,公司董事會經審慎考慮,同意馬明哲個人提出的辭去執行長職務的請求。」
  • 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脫貧攻堅注重實效,設KPI實現鞏固扶貧成果與...
    2021年伊始,中國平安脫貧攻堅階段(2018-2020)三村工程暨志願者表彰大會上,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致辭中分享了平安集團投身脫貧攻堅事業的初衷、成果和未來規劃。馬明哲表示,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風險疊加、不平凡的一年,但就在這一年,我們國家向世界展示了一項重大勝利: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深圳表彰「40年40人」,馬化騰、馬明哲、王傳福等上榜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0月1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發布《關於表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的決定》,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40位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進行表彰。
  • 馬明哲為扶貧站臺當「平安四寶」推銷員,中國平安特色扶貧模式結...
    「平安四寶」豐收的背後,離不開平安駐村扶貧幹部的汗水澆灌和平安特色扶貧模式的創新實踐。 據了解,自2016年以來,中國平安及旗下全國各地機構共接受精準扶貧任務近300項,投入資金超過3000萬元。 藉助不斷完善服務網絡、優化保險產品、加大險資投資力度、深耕智力扶貧等舉措,走出一條具有平安特色的扶貧濟困之路。
  • 上聯:「馬化騰馬雲馬明哲,三馬同槽」,下聯太經典了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對對聯事實上也是我國歷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十分有趣的上聯,大家請看,上聯:「馬化騰馬雲馬明哲,三馬同槽」。是的,這個上聯看著十分的簡單,但是想要給出經典的下聯還是很難的,其實在歷史上,三馬同槽講的可不只是馬騰、馬超跟馬岱,其最主要的就是在講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而在今天,許多網友將馬化騰、馬雲、馬明哲定義為三馬同槽。面對這樣有趣的上聯,筆者肯定是要試對一下的,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中國商界「三馬」,除了馬化騰、馬明哲,為何馬雲「挨罵」最少?
    阿里馬雲、平安馬明哲、騰訊馬化騰,相信這三個人大家都不陌生,儘管馬明哲的名氣沒有其他兩人大,但是馬明哲的吸金能力絲毫不低於其他兩人。眾所周知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賺錢能力,但是殊不知最賺錢的其實是馬明哲。中國平安在近日發布了2019年的全年業績報告,中國平安在2019年仍舊遙遙領先一眾同行,公司全年歸屬於母公司的營運利潤高達1329.55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18.1%。
  • 馬明哲元旦致辭:平安三十而立 開啟百億「三村建設工程」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蕾)「掌門人」馬明哲每年的元旦內部致辭,已經成了中國平安宣告來年新戰略的標誌性講話,也被視為外界管窺這家金融巨頭未來戰略構思的主要途徑。  中國證券網從相關渠道獲悉,在12月29日中國平安晨會上,馬明哲以「銘記初心,與您同行」為題,在集團內部發表了2018年元旦致辭,表露了「中國平安而立之年踏上新徵程的強大使命感」。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馬明哲的致辭中,將更多的筆墨聚焦在了「精準扶貧」,這也是中國平安2018年的關鍵詞。
  • 工業設計的本質探索,「時間摺疊」的南轅北轍?
    既然設計的本質有可能是「時間摺疊」,那麼它大概就分為兩種:快生活和慢生活!自從2018帶走了很多傳奇人物之後,2019也開始憋大招了。但我們今天的主題卻不是羅振宇,也不是河森堡,更不是《羅輯思維》又或者是《進擊的智人》,而是「時間摺疊」。時間摺疊,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郝景芳把空間、把北京摺疊拿到了雨果獎;三體人把質子二維展開蝕刻之後高維摺疊得到了智子;這一次河森堡把時間摺疊遇到了進擊的智人。
  • 陳寧、馬化騰、馬明哲等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經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准,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深圳經濟特區作出突出貢獻的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進行表彰。經層層推薦、徵求意見、綜合評審、統籌考慮,確定了陳寧等40人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表彰人選。其他入選人物包括馬化騰、馬明哲、馬蔚華等。
  • 《教父》:麥克告訴你,教父是怎樣煉成的
    《教父》劇照《教父》一開場,老教父柯裡昂已垂垂老矣。我們只看到他的雍容華貴、體面大度、呼風喚雨和無所不能,但沒有人知道老教父叱吒風雲的生平。這似乎是一個遺憾!但是《教父》通過麥克——老教父最器重的小兒子,告訴了我們,「教父」這個稱謂,需要具備哪些優秀的品質,以及在驚濤駭浪中,如何波瀾不驚地去贏得成功。
  • 保險巨頭們的醫療冒險:陳東升與馬明哲「背道而馳」
    而長陳東升兩歲的馬明哲,在醫療上同樣壓下了巨大的籌碼。 據說,馬明哲在十幾年前就有了醫網、藥網、信息網三網融合的設想,而十多年後平安好醫生的成立成了實現這一切的抓手。 平安好醫生是在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背景下成立的,完美契合了平安當時日益明確的金融+科技整體戰略。更令人驚訝的是,儘管線上模式飽受非議,但平安好醫生絲毫不為所動,在瘋狂燒錢的道路上根本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