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人的領導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實踐和時間驗證了是正確的,才會一步一步確立。偉大領袖毛主席亦然,毛主席被確立為黨內一把手經歷了四個階段,其中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第一階段就是紅軍反圍剿失敗後,開始長徵,博古等指揮失利,導致紅軍損兵折將。這期間通過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逐步確立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
第二階段雖然毛主席進入了黨中央最高領導決策核心,當時周總理是軍事指揮的總負責人,後提議毛主席為周總理的幫助者。1935年,為了統一軍事指揮權,成立了前敵司令部,朱老總為前敵司令員,毛主席為前敵政治委員。隨後又成立了毛主席,周總理,王稼祥的三人組。後幾大主力會師,又成立了毛主席,周總理,張國燾,賀龍等七人革命指揮小組,毛主席任主席。自此毛主席從周總理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到前敵司令部政治委員,從黨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到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不僅在實際上,而且在名義上,逐步確立了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
第三個階段,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八月,中共中央在陝西洛川組織會議,為在新形勢下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主席擔任主席,成為黨的最高軍事領導人。這時候共產國際派來王明支持中國共產黨革命工作,然而王明自恃欽差大臣的身份,飛揚跋扈,不尊重,不服從黨中央的領導。為了克服王明的錯誤路線,先後派出王稼祥,任弼時去國產國際,終於在得到國產國際領導人的支持理解和認可。1938年9月,在延安召開六屆六中全會擴大會議,克服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在共產國際的支持下確立了毛主席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
第四階段,為了肅清王明錯誤思想影響,共產黨在1942年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整風運動,自此中國共產黨的思想達到高度統一,為以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1945年4月,召開黨的七大,毛主席做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在黨的七屆一中全會上,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主席。黨的七大確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指針。至此,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在組織上、在思想上完全確立了。
這樣毛主席的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完全確立了起來。這不只是行動上領導著共產黨,還從思想上引導著中國人民打擊侵略者,掀翻三座壓迫大山,讓新中國在世界上重新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