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君主,統治一方,掌握生殺大權,維護國家穩定與安危。可正因為君主權力極大,甚至達到了可以「任意妄為」的地步,因此,歷史上有很多荒淫無道的暴君,他們或喜歡濫殺無辜,或沉溺於酒色,都不理朝政國家,只顧自己貪圖享樂。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為了臨幸宮婦,開創了一種獨特的方式——羊車望幸,來幫自己每日挑選妃子,這樣花式選妃,著實令人咂舌。那麼到底有多麼荒唐呢?
開國皇帝大多都以前代皇帝滅亡的故事來警醒自己,不會像前代皇帝一樣荒淫無道,因此歷史上許多開國皇帝都十分賢明,一心只想穩固自己的江山,不會在享樂的事情上過多操心。晉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也是如此,司馬氏篡曹氏政權,統一三國,建立晉朝,勵精圖治。不理會當時文人們提倡的黃老之學,而是躬身治理國家,統一三國後,不斷化解原來遺留的各種矛盾。在他統治初期,人民生活安定,百姓富足,在歷史上被稱為「太康之治」。
作為開國皇帝,幕後還有一名強勢的皇后幫助他出謀劃策,逐漸穩固了統治的基礎,各行各業蒸蒸日上。但是在皇后去世之後,他仿佛變了一個人,不僅開始怠慢政治,並且開始貪圖安逸,難道他前期的勵精圖治只是為了後期安逸享樂而放棄朝政嗎?
從司馬炎後期的種種作為完全可以看出,前期他的努力為後期的荒淫奠定了根基。司馬炎在皇后崩逝後,不僅開始大肆選取秀女妃子進宮侍寢。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司馬炎在收復吳國以後將當時掌權者的後宮佳麗約五千人全部收編到自己的宮中,將後宮妃子看作戰利品一般對待。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司馬炎竟然下令,全國上下沒有結婚的女性不可以隨意結婚,要等到他挑選完可以侍寢的女性以後才可以成婚。這項規定一出,司馬炎好色的本性展現在民眾的面前,讓當時的老百姓深感詫異。雖然在古代君王能夠在天下大選秀女,而許多女孩和她們的父母也都期盼著自己的女兒可以成功被選作妃子,從此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但從未有過帝王像司馬炎一樣禁止民間成婚來選秀女。
在古代一個國家強弱的主要表現在本國人口是否強大,而司馬炎這條暫緩人口增長數量的規定,也恰如其分的表現了他的昏庸,民間婚嫁被限制,那麼出生的人口數量一定會在一定時期內有所減少,這直接威脅到了國家的社稷安危,司馬炎只為自己享樂卻將國家安危置於不顧。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極為類似。
羊車望幸,是臣子希望得到寵信或者是重視的意思。這個成語的出處就出自於司馬炎,司馬炎大選秀女加上從吳國搶來宮婦約5000人,他的後宮佳麗已經不止三千,而有一萬之多。一萬人放在我們現在都有一個小村鎮的規模,那麼多的宮婦別說認識,恐怕司馬炎有的見都沒見過,當時也沒有「綠頭牌」的存在,就算是有一萬多個女子想要看也看不完。
司馬炎沒有想將這些女子放出皇宮任期婚嫁,而是想出了一個古怪甚至說有些荒誕的方法,就是羊車望幸。具體就是司馬炎在傍晚時分就騎上由三或四頭羊驅使的羊車,在宮婦的居所裡轉悠,一旦羊車停在那個宮婦的門口今晚就決定寵幸誰。現在聽來還是覺得匪夷所思,但在當時一些宮婦為了被司馬炎臨幸,會故意在自己的宮門口撒上一些草料,竹葉等來吸引羊車的停駐,司馬炎對這種行為不加讚賞,也不進行批評,還有一種樂在其中的感覺。
早在司馬炎之前有一位昏庸的皇帝,兩人的做法可以說是如出一轍。他就是搶佔自己兒媳楊玉環的李隆基,李隆基和司馬炎一樣,後宮佳麗頗多,為了決定臨幸那個妃子甚至和司馬炎一樣想出了很多奇怪的方法來決定。
「蝶螢香」三種臨幸方式和司馬炎頗為相似,蝶幸主要是在春日之時,妃子門口有鮮花盛開,誰宮門口的鮮花吸引的蝴蝶最多就決定臨幸誰。而夏日鮮花開始落敗,李隆基又想出一個方法,就是讓妃子們抓螢火蟲,夜晚後宮不許點燈,誰宮裡的螢火蟲最亮就去誰那裡。而香幸是在冬天的時候李隆基將所有妃子召集在一起,持一枚包有香囊的箭射向妃子,香囊落在誰身上,誰就成為今夜臨幸的妃子。不得不說李隆基的方法和司馬炎十分的相似,當然也間接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而司馬炎的荒淫則為晉朝後來的穩定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一名荒淫的皇帝在任何朝代,都會為這個王朝的崩壞助力。對於司馬炎,羊車望幸,他是樂在其中,卻不知道讓全天下的黎明百姓暫時受了委屈。對於李隆基,自己沉溺於美色無法自拔,卻不知道讓反叛的武將們有機可乘。
國富足,君主歡娛,無可厚非,但歷史告訴我們懂得自省和節制的君主才能讓自己的統治深得民心,讓天下長久的在自己的手中。「吾日三省吾身」是老子給我們留下的大智慧,更是歷史告訴我們用之有度,時常反省的重要性。知道君主這樣花式選妃一笑而過之後,更要記住其中的教訓與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