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過後七夕將到,乞巧節為何定在七月初七?

2020-12-18 瀟湘晨報

8月22日,

農曆七月初四,

處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暑氣到了處暑節氣真的會止步嗎?

《處暑 請你多享一些福》

作者:宋青松

誦讀:金松

古人判斷一年中暑氣何時終結,主要是基於兩個時間點:

一是處暑,

二是末伏結束的時間。

如果這兩個時間點都已過,就可以確定暑氣真的要終止了。

明 郭詡《乞巧圖》

今年的三伏天,初伏始於7月16日,末伏終於8月24日,共40天,至8月25日便出伏。也就是說,處暑後兩天,三伏天便告結束。因此可以確定,涼爽的天氣即將到來,家裡的空調,也可以歇歇了。

巧合的是,今年出伏當日,正是七月初七,如果時光倒流至唐宋時期,這幾天家家戶戶正忙著迎接七夕節。

據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

「七夕前三五日,車馬盈市,羅綺滿街。旋折未開荷花,都人善假做雙頭蓮,取玩一時,提攜而歸,路人往往嗟愛。……兒童輩特地新妝,競誇鮮麗。」

七夕與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我國已流傳了兩千多年。自漢代開始,七夕便成為一個節日,且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又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女兒節」「七姐節」等。但是為何向織女乞巧這件事要在七月七日做呢?

清 郎世寧《七月乞巧》

因最早記載七夕習俗的《西京雜記》《四民月令》等文獻都沒有解釋其中原因,後人便紛紛猜測,大致有下面幾種說法。

說法一:

在古代,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星合稱「七曜」,而牽牛星是「七曜」運行的起始點。《漢書·天文志》說:「牽牛,日、月、五星所從起,歷數之元,三正之始。」而七夕是月逢七、日逢七,為日、月在數字上相會之日,於是便將牛郎織女相會之日也定在七夕。

點評:此說過於空泛,並不能解釋為何古人將七夕視為「女兒節」。

說法二:

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些「重日」列為吉慶日,認為這些日子是「天地交泰」「天人相通」之日。因「七」與「妻」諧音,且又與「吉」諧音,「七七」有「雙吉」之意,於是「七七」便成為與女性相關的節日。

點評:此說也不成立,七夕節的主要參與者是未婚少女,而非已為人妻者,用諧音去解釋「七七」純屬膚淺之見。

說法三:

在《天仙配》中,女主角「七仙女」。而「七仙女」在古代天文學上是指女宿扶筐七星。《宋史·天文志》說:「扶筐七星,盛桑之器,主勸蠶也。」雖然織女星與女宿扶筐七星並非同一星宿,但對於凡人來說,同樣與桑蠶紡織有關,兩者是可以混同的。正是因為掌管桑蠶紡織的女宿的星數為七,所以人們將七夕節視為女性的節日。

點評:此說也有些牽強附會。雖然女宿扶筐七星掌管桑蠶,與織女星有類似的象徵意義,但古人沒必要用女宿扶筐七星去取代與牽牛星隔「河」相望的織女星,且牛郎織女的故事與《天仙配》並非同一回事。

朱梅邨《秋夕》

實際上,七夕之「七」,

與織女星確有關係。

而數字上的「七」和「七七」,

與少女和女性也有深刻的聯繫。

《詩經·小雅·大東》有詩句云:「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意思是:「天上銀河雖寬廣,用作鏡子空有光。織女星座三隻角,一天七次移位忙。雖然來回移動忙,不能織出好花樣。」(程俊英譯)

織女星共有三星,每個時辰移動一次位置,從早到晚(卯時到酉時)就移動七次,因此稱為「七襄」,故織女星確與七數有關。

在《周易》象數中,七為兌卦,為西方、秋天、少女的象徵。七月入秋,七月初七為重七之日,如將此日定為人間少女向織女乞巧的節日,是順理成章之事。

此外,古代素來有「女七男八」之說。

所謂「女七男八」,

是指女子每隔7年,

男子每隔8年,

生理上會發生一次很明顯的變化。

《黃帝內經》說:「女不過盡七七。」女子從7歲到49歲,是生命力從旺盛到衰弱的過程,49歲後,便「形壞而無子」。故「七七」與女性密切相關,這個數字不僅是女性的生理周期,同時也是人類生殖繁衍的象徵,故以「七七」為女性的節日,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而七夕習俗中的少女乞巧、兒童穿新裝、賣「磨喝樂」(泥塑兒童像,又名「泥孩兒」)等,正是古代「七七」理念和生殖崇拜的反映。

傅抱石《七夕》

【來源:大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14年七夕節在8月2日 農曆七月初七星期六
    2014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2014年七夕節在8月2日 農曆七月初七星期六 ,這一天也叫情人節,也叫乞巧節。2015年七夕情人節為公曆2015年8月20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也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 七月七日是情人節嗎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有少女節寓意
    眾所周知,每年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的乞巧節,是古代女子特別喜歡的一個節日。演變至今成了男女朋友之間必過的節日,有網友好奇,中國沒有情人節,所以七月七是不是中國的情人節呢?    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是中國的情人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陰曆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中國女孩們要穿針乞巧。
  • 七夕也是乞巧節 七夕節為什麼叫乞巧節 七夕傳統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農曆七月初七到,牛郎織女會「鵲橋」!七夕節的傳統民俗知多少?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相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 七夕的七個冷知識:「乞巧節」如何「乞巧」
    冷知識一:七夕為何又叫「女兒節」?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時間是農曆七月初七。資料圖:中國傳統七夕節臨近之際,江西省婺源篁嶺以「乞巧」為主題,回歸傳統節慶本意舉辦「鵲橋相會」、「牛郎溪邊會織女」等活動迎接七夕。
  • 七夕節的來歷是什麼?為何又稱之為乞巧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這一天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對於情人節這一說法,一些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乞巧,所以是真正的女兒節。還有人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白頭偕老的情感,不是表達婚前的情人或者是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不同的感情。將七夕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並不妥當。那麼七夕節究竟從何而來?它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呢?七夕節被人們認為是情人節,源於牛郎織女鵲橋會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織女下凡遊玩時,和人間的牛郎相愛之後決定留在人間,和牛郎過平凡幸福的生活。
  • 為何七夕節沒能成為中國的「情人節」?只因乞巧習俗具有這些意義
    不過還好,大概在每年的八月上旬,仍有一個傳統佳節可以讓成年人放鬆一下心靈,這就是「七夕節」。七夕節的起源和日期確定其實在漢朝之前,七夕節是沒有固定時間的,因為那時七夕還不是作為一個節日出現,而是人們對九天星辰的崇拜。這最早可以追溯到炎黃帝時期,當時人們在從事耕種生活時,都是按照天上的星辰變化而操作的。
  • 「乞巧節」如何「乞巧」?
    如今,七夕往往被視作「中國情人節」。說起來,從古至今,它也確實是個無比浪漫的節日,包括愛情主題在內,其內涵遠比許多人了解的還要廣泛。冷知識一:七夕為何又叫「女兒節」?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時間是農曆七月初七。這個節日還有許多名字。
  • 農曆七月初七——圖解中國古代「七夕」!
    "七夕」,即農曆七月初七,民間相傳是牛郎織女從鵲橋渡過天河相會的日子,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在百姓心中織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初七當晚,女子,特別是未出閣的女子要向織女「乞巧」,以求也能擁有一顆聰慧的心,擁有一雙靈巧的手。人們紀念七夕這一天、在七夕這一天祈願,往往也都圍繞著「心靈」、「手巧」這兩個主題,並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紀念形式和民俗活動。
  • 七夕節為何被大家認為是情人節?上元節與七夕節有何聯繫
    因為七月流火的緣故,其實那時候已經快到秋季了,織女在這個時候便著手準備秋冬服裝,所以才來的這麼一個節日。世界多數國家的情人節都被定在春季,歐美以2月14日為準,而中國則以正月十五日為準,這不是隨便找的日子,而是人類對繩命寄予美好盼望的日子。
  • 乞巧節是幾月幾日農曆 七夕乞巧節過後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節的時間具體是幾月幾日呢?在中國乞巧節過後是哪個傳統節日呢?乞巧節是幾月幾日農曆  農曆七月初七  農曆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 七夕乞巧節的傳說,三天不說話,美夢成真
    農曆的七月初七,被稱作是中國的情人節,這個故事說的牛郎織女天河想見。因為二人此前做的錯事,所以上天懲罰他們,只許每年想見一次。這就是「七夕」的來源之一的傳說了。另一個七夕節的民間叫法,叫做是「乞巧節」。這個傳說不像牛郎織女天河會那樣浪漫了。更多的是未婚少女的閨中秘密了。
  • 七夕指南|乞巧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明天就是八月中情侶最期待的日子了——七夕節!」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也是中國傳統表達愛意的節日,傳說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互表愛意,那麼七夕的由來有多少人知道呢?七巧還是乞巧「七夕」又稱七巧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姐誕....定於我國農曆七月七日,七夕節最開始是由古人對星宿的崇拜誕生的,但隨後由於牛郎織女愛情傳說被廣泛流傳,從而給這個日子添加了許多的愛情色彩,隨後,更是被直接定義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就是現在的「七夕」了。
  • 七月初七,勿想惡事!你知道「七夕」的文化內核嗎?
    在中國古代,農曆七月初七日夜晚,氣候溫暖,草木留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也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最唯美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看重的日子。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每逢此節,女子們穿針乞巧,好不熱鬧。《風俗記》中載有:「七夕,牛郎織女當渡河,使鵲為橋。」的浪漫故事。
  • 七月初七,閩南人這樣過七夕!從古至今的老風俗:敬拜「七娘媽」
    七月初七,閩南人這樣過七夕!從古至今的老風俗:敬拜「七娘媽」七夕馬上就來了,在這個充滿浪漫神話色彩的愛情節日裡,在我國各地都有不少獨特的習俗,今天小編想說的是閩南七夕節的習俗與傳說。喜鵲也不知道是急了呢,還是記性不好,嘴鈍舌笨的,居然將七天一相會誤報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會,導致七仙女與董永這對苦命鴛鴦一年只能見一次面。雖然喜鵲報錯訊,但傳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天命不可違,也只能將錯就錯了,最後天帝只能罰喜鵲每年「七夕」為牛郎織女搭橋,幫助他們相見。直到現在,閩南地區還保留著「客鳥(喜鵲)報錯喜」的俗諺。
  • 七月初七——道德臘+魁星節
    ,既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乞巧節」,還是道教重要的五齋祭日之一,稱為道德臘,五臘之一。《雲笈七籤》卷三七: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此五臘日並宜修齋,並祭祀先祖。此日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其五帝攢會之日,此日酆都北陰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
  • 傳統七夕過法:穿針引線賽乞巧
    新華網長春8月12日電(張德鈺、趙夢卓)8月13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當鮮花、禮物、西餐成為不少情侶歡度佳節的方式時,民俗專家表示,傳統過法是「穿針引線賽乞巧」。  七夕節是中國八大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也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更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 七夕節是幾月幾日?2018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星期幾
    七夕是幾月幾日呢?2018年七夕牛郎織女來相會的情人節是什麼時候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七夕情人節時間及七夕活動習俗,預祝大家七夕節日快樂哦!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 「詩詞鑑賞」七夕節裡乞巧詩,乞巧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到了,你以為七夕是情人節?那你就錯了!七夕,又稱乞巧節,東晉葛洪在《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是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唐朝和凝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到了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宋金時《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七月初七當晚,女子,特別是未出閣的女子要向織女「乞巧」,以求也能擁有一顆聰慧的心,擁有一雙靈巧的手。
  • 何為「七夕節」,七夕節是怎麼由來的?七夕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收錄於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