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七到,牛郎織女會「鵲橋」!七夕節的傳統民俗知多少?

2020-12-07 逍遙子的書香視界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相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在古代,人們對七夕的重視程度很高,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乞巧活動都很隆重,且各地流行的內容花樣多。千百年來,生活在中國各地的普通民眾圍繞著這一節日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漢族民俗活動。又到七夕節,你的朋友圈被各種秀恩愛行為佔領了嗎?很多人都會在七夕忙著約會,但你的過節方式可能不對。民俗專家說,古人過七夕也就是乞巧節的花樣可多了,比如五彩絲穿九尾針、喜蛛應巧、拜織女等。下面,逍遙子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古人的七夕民俗,來看看你都知道多少?

1、祭月拜織女

作為古老的漢族節日,先人於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種乞求繁衍生息意願的反映,蓋因月之盈長暗喻了長生與興旺。夏曆之尚七習俗孑遺下來,發展成為生長、長生的標誌,而七月七更是長生又長生,故此這一日被稱為"人日"。《漢書》稱漢武帝七月初七生於漪蘭殿,誕於人日這一天必然有著種族繁榮、子民昌盛的吉兆。 傳統文化裡,愛情基本上都要和婚育相連。在七夕的節日風俗裡,這兩件事的關聯是很自然的。

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

2、乞巧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可以說,乞巧之習俗本是來源於七夕的愛情婚育文化,而後發展成為最主要的七夕節俗遊藝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還發展出了許多"流派":

(1)穿針乞巧

《荊楚歲時記》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家人婦女結彩樓,穿七孔針。"記載最早見於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2)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3)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小小蛛網,歷代驗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古時七夕會讓女孩子捉住一隻蜘蛛,關在一個盆裡一夜。第二天早上,這隻蜘蛛會在盆裡結網,如果這蛛網是圓形的,那就說明這個女孩是個「巧姑娘」。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民俗形式叫「蛛網乞巧」。比如: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

3、蘭夜鬥巧

起源於漢朝宮廷的遊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遊戲就叫做"鬥巧"。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4、做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擀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而現在則多是用模子刻出來的,如蓮蓬、桃子、老虎、獅子、貓咪、猴子、大公雞、小豬、鳴蟬等。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不少人家還將乞巧果以紅線繩串起來,下頭綴上一點彩色穗子,掛在牆壁間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為裝飾品或是零食。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5、吃巧食

七夕節有吃巧食的風俗。各種巧食做成後,都要陳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像要請天上的織女來品評。然後大家一面觀賞著遙遠的夜空,一面吃著各種巧食,認為這樣會使人變得靈巧。巧食的內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樣的面點,其中多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各地風俗不一。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有些地方七巧節過兩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表達了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

6、天河夜話

七夕節俗中最神秘的大概要算"夜半無人,天河私語"了。七夕蘭夜,許多少女會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有的地方是葡萄架)下,傳說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在社會風氣開放的時代,也有情人們攜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聽天河私語的。

7、種生求子

種生求子也是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8、拜魁星

七夕女兒祝織女,男士廟中拜魁星。佑我科舉登榜首,供神豬頭代三牲。清代風俗,七月七日,婦女忙於拜織女,而男子則忙於屠狗祭魁星,魁星為點取狀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舉高中,官運亨通。清鄭大樞《竹枝詞·七夕》詩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待何時。』錢琦《竹枝詞·拜文昌》詩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裡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鬥,天上人間各自忙。』當地人稱織女為『七娘』;文昌又稱文曲星,掌管文運之神。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還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說法,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現在各地的 魁星樓 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為現代社會競爭更加激烈,家長個個望子成龍,學子無不企盼金榜題名,於是 都來 拜魁星,每個魁星樓都有當地歷年高考文、理 狀元 榜。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 魁星樓 」或「 魁星閣 」,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

9、天河淚

江浙一帶,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相關焦點

  • 離七夕還有一個月,傳統民俗裡,怎樣開始為牛郎織女搭鵲橋?
    如今,時間來到了農曆六月,很快我們就會迎來六月初六「天貺節」。離七月初七,七夕節,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七夕節,因為自古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而聞名天下,成為中國傳統情人節。七夕鵲橋,傳說是鳥神受牛郎織女的真摯情感感動,派來喜鵲搭成的橋。民間也會效仿傳說,建造出「人間鵲橋」這是燚燚在公園走過的人間鵲橋喜鵲,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是報喜的吉鳥。
  • 2014年七夕節在8月2日 農曆七月初七星期六
    2014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2014年七夕節在8月2日 農曆七月初七星期六 ,這一天也叫情人節,也叫乞巧節。2015年七夕情人節為公曆2015年8月20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也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 除了秀恩愛,七夕節還有以下傳統民俗活動,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
    今日人間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今天是農曆的七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七夕節正式到來。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七夕節是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所以現在又將七月七日稱作中國版的情人節。當然在民間還有七巧日、乞巧節和女兒節等叫法,是傳統的民間節日。七夕節是怎麼來的?
  • 七夕節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傳說永流傳
    七夕節乞巧,這個節日源於漢代,沿襲至今就成了我國傳統的情人節,關於七夕還有很多浪漫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你一定聽說過吧。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 七夕節的來歷是什麼?為何又稱之為乞巧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這一天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對於情人節這一說法,一些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乞巧,所以是真正的女兒節。還有人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白頭偕老的情感,不是表達婚前的情人或者是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不同的感情。將七夕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並不妥當。那麼七夕節究竟從何而來?它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呢?七夕節被人們認為是情人節,源於牛郎織女鵲橋會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織女下凡遊玩時,和人間的牛郎相愛之後決定留在人間,和牛郎過平凡幸福的生活。
  • 七夕小錦囊之:七夕別名知多少?約會前先來漲漲姿勢吧
    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馬上就是七夕了,牛郎織女就要鵲橋相會了。作為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七夕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深受人們的喜愛。七夕鵲橋會那麼七夕自古以來,都有多少稱呼呢?七夕七,指七月初七;夕,指晚上。
  • 七月初七,勿想惡事!你知道「七夕」的文化內核嗎?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這個傳統節日在年輕一代人心中都有著非常深刻的烙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個節日被不少人賦予了新的色彩,那便是中國的情人節。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 農曆七月初七——圖解中國古代「七夕」!
    "七夕」,即農曆七月初七,民間相傳是牛郎織女從鵲橋渡過天河相會的日子,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在百姓心中織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初七當晚,女子,特別是未出閣的女子要向織女「乞巧」,以求也能擁有一顆聰慧的心,擁有一雙靈巧的手。人們紀念七夕這一天、在七夕這一天祈願,往往也都圍繞著「心靈」、「手巧」這兩個主題,並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紀念形式和民俗活動。
  • 七夕2019年是幾月幾日 七夕節具體時間七夕的起源簡介
    七夕時間:2019年08月07日,農曆七月初七,星期三。  七夕的來源簡介: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
    七夕節·也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牛郎與織女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七夕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也是一個男女相親的節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2019年七夕是幾月幾日_七夕節具體時間_七夕的起源簡介
    七夕時間:2019年08月07日,農曆七月初七,星期三。   七夕的來源簡介: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2018年七夕是幾月幾號?今年七夕是哪一天
    2018年七夕情人節是8月17號,星期五,農曆七月初七  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七夕節是我國有悠久傳統的民族節日,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七娘會、仙緣會、雙七節、香橋會、仙橋會、天緣會、巧節會等。
  • 七夕節2019年是幾月幾號?2019七夕情人節詳細時間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七夕節最新資訊 > 正文 七夕節2019年是幾月幾號?2019 七夕情人節詳細時間】2019 年 08 月 07 日,農曆七月初七,星期三。七夕的來源簡介: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 2018年七夕節是幾月幾日_2018七夕情人節是哪天
    2018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呢?一年的七夕又要到了,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噢,也是一個虐狗節,那麼2018年七夕是星期幾呢?下面就和小編來來了解下吧,順便祝大家七夕節日快樂哦!
  • 七夕節的由來,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源發地曾是人民銀行前身的駐地
    七夕節的由來七月初七的七夕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傳統節日,節日起源於古人的時間數字與自然天象崇拜。七月初七又是一個「重日」(古代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我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七月七被作為一個重要的日子來慶祝。在作為節日之初,並無紀念牛郎織女鵲橋會的含義,出於對節日的崇拜與祝福,後來的人們又創造出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故事,賦予了它美好的蘊意。
  • 己亥豬年農曆七月初七|七夕娘酒今日開釀,神聖、敬畏、赤誠!
    今日己亥年(豬年),農曆七月初七,一大早釀酒車間開始忙碌起來,釀酒師們取七夕水,開始蒸飯,一年一釀的七夕娘酒,今晨開釀,入壇發酵,神聖、敬畏、赤誠。而後的一切,全都交予時光醞釀,靜候那一碗醇香的開釀頭酒。
  • 農曆七月七,七夕節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雙七」「香日」「星期」「巧夕」「女節」「蘭夜」「小兒節」「穿針節」等,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 七夕節送什麼禮物,七月初七情人節祝福語教程
    西方國家有情人節,而我們中國也有情人節相信大家也對這個節日並不陌生了,那就是七月初七情人節即七夕節,而七夕節也同時是來源於牛郎與織女的一個傳說七夕禮物推薦_給男朋友/女朋友送什麼禮物巧克力,玫瑰花,手鍊和腳鏈,水晶燈,布偶寵物七夕祝福語1、相思苦,愛意濃
  • 何為「七夕節」,七夕節是怎麼由來的?七夕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牛公牛婆日、七夕祭、雙七、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