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不吃其它地方的月餅,只吃這種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潮式朥餅

2020-12-17 生酮食譜

精美的餅食茶配,可以說是率先聞名全國的潮汕特色美食。1949年中秋節,京劇大師梅蘭芳就為上海一家潮式餅食店,寫下了「茶食泰鬥」的題詞。有一種在我們潮汕人生活中份量很重的餅食未被涉及,那就是中秋節吃的朥餅。在金平區一家著名的餅食企業中,就有潮式朥餅的非遺傳承人和非遺生產基地。

2018年元旦剛過不久,張伯英和他的核心團隊已經在研發今年中秋月餅的新口味了。張伯英是廣東榮誠食品有限公司的副廠長,每年中秋,經他和員工的手製作出來的潮式朥餅多達幾百萬塊,雖然銷量每一年都在增加,但張伯英希望通過增加新口味,吸引更多人來品嘗潮式朥餅。此前,他們已成功將傳統的潮汕涼果老香黃做成朥餅餡,今年,他們的目標之一是做出玫瑰花味的潮式朥餅。

新出一款合理的新口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張伯英喜歡挑戰新事物,否則,二十多年前他也不會學習潮式朥餅的製作。

1996年,張伯英來到汕頭,他決定學習潮式朥餅,於是找到潮式月餅的第二代傳人羅木亮,並拜他為師。羅木亮老先生,今年已八十二歲,自父輩開始,就一直從事潮式餅食的製作。六十多年來經他創製的潮式糕點就有兩三百個品種,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式糕點的傳承人。如今在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的二樓,就有他捐贈的60多個潮式糕點印模和早期的營業執照,這些見證過汕頭開埠史的老物件,有一些連張伯英都沒見過。

傳統的潮汕茶點在潮汕人的生活中仍佔據著重要地位,尤其是時年八節或是家裡辦喜事,人們都喜歡買些茶點回家招待客人或當成禮物贈送親友。於是,潮汕的餅食老師傅必須熟知潮汕各地風俗所需的餅食類型,雖然隨著時代變遷,這些木製印模和部分糕點已退出市場,但經典依然被留下來,正如潮式朥餅。而張伯英也從羅木亮老先生手中學到了潮式朥餅的製作工藝。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用「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的詩句來讚美月餅,由此可知宋代的月餅已經用酥油和糖來做餡了。豬油在潮汕地區被稱為朥,所以豬油唱主角的潮式月餅就被稱為朥餅。潮汕月餅用的豬油為什麼比其他地方多呢?很大原因是由於潮汕人愛喝工夫茶,茶喝多了容易茶醉,而豬油能解茶醉,所以作為茶配的朥餅就會加入較多的豬油。那麼張伯英師傅如何攻克油多餅難做的難點,潮式朥餅的製作工藝有哪些令人稱道的地方呢?

潮式朥餅屬於酥皮類餅食。當年,張伯英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才把這一工藝完全學到手。所有酥皮類餅食的關鍵都在於做出層次清晰的酥皮,靠的是中式傳統的包酥工藝,即是將兩種性質不同的麵團包在一次,而麵團糅合之後又層層隔離。這兩種麵團,一種是水油麵團,是用水、豬油和麵粉混合揉制而成的,另一種是幹油酥麵團,只用到油脂和麵粉來揉制。而包酥工藝又分成大包酥和小包酥。例如老婆餅的製作,用的就是大包酥工藝,將水油麵團按成中間稍厚,邊緣稍薄的圓片,把幹油酥放在中心,包住後,擀成長方形薄片。

如今大包酥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一張大的酥皮通過機器完成開酥、卷酥、包餡料等步驟,就能很快製作出成批量的餅食。而小包酥的油脂含量高、筋度低,所以目前還沒有辦法用機械生產。

有別於大包酥,潮式朥餅的小包酥工藝是得將水油麵團和幹油酥麵團分別揪成若干小塊,再以2:1的比例包起來。

包好的酥,用麵杖壓扁擀成小薄片,這個步驟叫做開酥,目的是讓裡面的皮和酥心均勻分層,這是包酥工藝裡面最重要、最考驗功夫的步驟。

開酥、卷酥、再擀成薄餅皮來包餡,餡料和皮嚴格按照6:4的比例包起來,蓋章,前後共十一道工序,每一塊都是手工製作,所以小包酥工藝做起來比大包酥更為複雜,精細,而這也是潮式朥餅區別於其他流派的餅皮工藝。

餅皮採用小包酥傳統工藝,烘焙採用雙面烘烤,這樣烤出來的朥餅香味才夠濃鬱。

秉承師傅手藝,張伯英不斷鑽研學習,最終精湛地掌握了潮式朥餅的獨特製作工藝,並與劉維維、張漢和兩位潮式糕點傳人一起致力推動潮式月餅的傳承與發展,他們所在的企業因此被廣東省文化廳評定為第一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示範基地。而張伯英在2014年,也被汕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認定為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式朥餅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張伯英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將潮式朥餅的工藝悉數傳授給徒弟們,希望培養出潮式朥餅下一代的接班人。

月餅按餅皮工藝的不同,可以分成糖漿皮和油酥皮兩種。糖漿皮主要存在於廣式月餅中,它是清末民初的時候借鑑西方的烘焙技藝而形成的,而油酥皮才是傳統的中國月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潮式朥餅不僅一直沿用油酥皮工藝,而且還是採用其中最為精細複雜的小包酥工藝,所以可以這樣說,潮式朥餅是最傳統、最精細的月餅了。近年來,傳統潮式朥餅在市面上越來越受歡迎,說明人們對傳統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認識,當然,這也離不開一代代潮式朥餅傳人的努力、堅守和弘揚。

相關焦點

  • 潮汕人的月餅——朥餅,這是何等古早味?
    潮汕人的月餅——朥餅 百年古法傳承家鄉味道 今天我們要講一種十分有名的特色小吃 這種小吃就是被稱為潮汕月餅的「朥餅」。
  • 中秋節潮汕不是吃粿品,是要吃月糕和潮式朥餅,你了解嗎
    潮汕小吃以各種粿品而聞名,有句食諺「時節食時粿」,如清明節有菜頭粿、甜粿,清明節有樸籽粿,端午節有梔粿,但一年中唯有中秋節不吃粿,而是食糕食餅。朥糕、月糕、書冊糕(雲片糕)、潮式朥餅、腐乳餅才是本季節主題曲。
  • 別只知道月餅,這個潮汕餅食,梅蘭芳都讚不絕口
    朥(láo)餅,潮式月餅的獨特品種之一,是廣東潮汕一帶的漢族傳統名餅食。潮式月餅現已成為全國聞名的五種風味系列餅食之一。(其餘四種分別為京式月餅,津式月餅,蘇式月餅和廣式月餅。) 朥餅分為皮和餡兩部分,皮是用豬油、麵粉、糖混合而成,餡是用綠豆沙、白糖、豬油組成,亦有以芝麻、黑豆沙為餡的。朥餅具有皮薄酥、餡香甜的特點。
  • 上百年歷史的特產,99%的潮汕人都吃過
    潮汕是一個盛產吃貨的地方這與當地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是分不開的而潮汕的特產也是潮汕飲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不管是外地的朋友還是遠在異鄉的潮汕遊子豬肉脯06豬肉脯,也叫豬肉乾,對純樸的潮汕人來說,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歲月之中的生活和記憶,永遠也難以忘懷。在古時,肉脯一度成為酒後茶餘的小食,伴隨著文人墨客的風雅氣度流傳於世。
  • 這15個地方特色月餅你都吃過嗎,月餅的分類有哪些?月餅知識漫談
    廣式月餅是目前最大的一類月餅,它起源於廣東及周邊地區,目前已流行於全國各地,其特點是皮薄、餡大,通常皮餡比為2:8,皮餡的油含量高於其它類,吃起來口感鬆軟、細滑,表面光澤突出,突出的代表是廣州蓮香樓及廣州酒家的白蓮蓉月餅。
  • 你知道朥餅的「朥」字有什麼密碼嗎?
    文:發哥/神洲愛家學堂 原創圖:來源網絡,若侵權請告知刪除汕頭亞青會&潮汕特色美食連載第26篇在我們這裡有句順口溜:海門出名烏糕囝,貴嶼出名浮朥餅。今天給朋友們分享的是潮汕特色名小吃:貴嶼浮朥餅。當然潮汕老字號的朥餅除了貴嶼朥餅,還有意溪大朥餅和蘇南朥餅等品種。潮州方言「朥」指的是豬油知道嗎?用豬油摻麵粉做餅皮包餡後,烤焙而熟的餅就叫做「朥餅」。
  • 潮汕傳統名點——朥餅,舌尖上的美味享受
    豬油在潮州稱為朥,而在製作朥餅的過程中,不論是制皮還是制餡,豬油都唱主角。在豬油的作用下,朥餅特別潤滑清甜,故人們把潮州本上製作的、具有濃鬱潮州鄉土特色的月餅稱為"朥餅"。潮州朥餅的皮由兩個部分組成:酥和皮。酥是麵粉和豬朥混和而成,皮則是用,精麵粉、豬朥、麥芽糖、適量的水做成的,朥餅的皮就是酥和皮揉合在一起做成的。
  • 8個中秋小知識、10大月餅「餅系」,你也許只知道第一個……
    關於中秋,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下面這8個小知識 你知道幾個? 特約攝影師 黃友平 攝 中秋節是 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有 多少個暱稱? 中秋節的命名來源於中國農曆,農曆中一年分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 英文裡統稱「mooncake」的月餅,在中國到底有多少種?
    白皮蘇式月餅蘇式月餅俗稱「白皮」,起源於上海、江浙及周邊地區,其主要的特點是餅皮疏鬆,餡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於其它類月餅目前也逐漸受到其它地區消費者的喜歡,其主要特點是餅皮疏鬆,餡料鹹甜適口,有獨特的滇式香味,主要產品是昆明吉慶祥生產的月餅。
  • 潮汕人過中秋就一個字:拜!
    但是,你若拿著研究神明崇拜的古籍舊本去找潮汕95後,試圖與他們探討祭祀文化,尋找人們心中信仰的根源,卻不一定能得到預想中的回音。此時只需要換個說法:「中秋快到了,你家有啥習俗嗎?」潮汕人就心領神會:「哦,拜嘛!」
  • 中秋節,潮汕人是這樣拜月娘的……
    中秋節,潮汕人是這樣拜月娘的…… 關於拜月娘的貢品 潮汕人也是頗有講究 水果時蔬有柚子、石榴、林擒、菠蘿、葡萄、芋頭等
  • 中國月餅地圖詳解:東西南北月餅各不相同
    雲腿月餅雲腿月餅也叫滇式月餅。相傳,明末清初,退居昆明的永曆皇帝終日憂愁,不思茶飯。相傳,早在300多年的清朝,鮮花餅由一位制餅師傅創造,由於鮮花餅具有花香沁心、甜而不膩、養顏美容的特點,而廣為流傳。雲南人善於製作鮮花餅,作為雲南特色「伴手禮」名片,雲南當地烘焙品牌大都有銷售。在雲南,排著長隊等待購買新鮮上市的鮮花月餅早已成為司空見慣的景象。成都:茶月餅
  • 「中秋不吃拖羅餅,嘗盡百味也枉然」,跟鄭達老師一起了解什麼是拖...
    「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拖羅餅粵西流傳一句美譽詩詞:「中秋不吃拖羅餅,嘗盡百味也枉然」。有一種「名牌月餅」,餅色香味美,外觀色澤金黃,形如明月,食之不膩,不熱不燥,齒頰留香。用於拜月,送禮或嘆茶,都屬上品,大方得體。它,就是「拖羅餅」。
  • 八月十五吃兔子咯,不對是吃月餅咯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同時存在,並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至於月餅這個名詞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 中秋將近,月餅黨的狂歡來了!有些種類的月餅,你一定不知道
    一旁的楊貴妃為了討皇帝歡心,望了望天上的明月,便回答道:「那就把它叫做月餅吧。」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流傳開來。月餅流傳至今已有千年,如今種類繁多,不同地方的月餅形態、口味、內餡各異。按產地分類,有京式、廣式、蘇式、臺式、滇式、港式、潮式等等。下面來看看這些不同種類的月餅究竟是什麼樣子吧!
  • 傳統潮汕朥餅「線上直播+線下聯動」香飄海內外
    賞月、喝潮汕工夫茶,品嘗別具特色的潮汕朥餅等傳統過節方式至今在潮汕地區相傳。2020年傳統的潮汕朥餅結合網上銷售、直播,香飄海內外,成為聯結海內外潮汕人的親情紐帶。「明天就是中秋節了,雖然因疫情影響沒回家鄉,在外一直念叨家鄉的朥餅,沒想到現在可以通過網課直播學習做朥餅。」美籍潮汕鄉親張湘蘭30日對記者說,她通過直播平臺,學做這種家鄉特色餅食。
  • 廣東各地市知名月餅品牌130強,精心整理只為您過個幸福中秋節
    廣東知名月餅品牌130強,精心整理只為您過個幸福中秋節,您還知道哪些好吃的月餅店?哪些口味的月餅好吃?麗登餅業申報的「化州拖羅餅製作技藝」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麗登餅業為該項目省級保護單位和省級傳承人單位。
  • 吃月餅也要上稅?月餅的名字是楊貴妃取的?今晚的談資有了!
    於是出了一堆「黑暗料理」腐乳月餅螺螄粉月餅韭菜雞蛋月餅麻辣小龍蝦月餅……不知道有沒有人敢開發鯡魚罐頭味的月餅可能會被打死……冷知識之非遺的月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大食品中2008年安琪廣式月餅製作技藝被確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式月餅皮薄餡豐,滋潤柔軟餅面圖案花紋浮凸玲瓏
  • 一輪圓月天涯共此時,月下的人,你吃過幾種?
    朥,潮汕方言指豬油。朥餅,既是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烤焙熟的餅。做朥餅的工序不繁雜、考究、精細。豬油,定是要本地豬炸出的,味道才正。豬油的作用下的朥餅,潤滑清甜,朥餅以其餡料不同,分為綠豆沙朥餅、雙烹朥餅、烏豆沙朥餅和水晶朥餅等。 潮州當地有一個習俗,中秋是配著功大茶吃朥餅的。
  • 中秋節為何一定要吃月餅?網友:我吃的不是月餅,我吃的是文化!
    每次將近中秋節,各種各樣的月餅擺滿大街小巷的大小商店,中秋節吃月餅的活動深入人心,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中秋節之所以吃月餅,是因為這是文化傳統。在古代,月餅是一個讓人無比喜愛的食物,中秋吃月餅這一習俗流傳後世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