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歷來是各持己見,紛爭不已

2020-09-17 菜葉解惑

說到千古一帝秦始皇,我們立刻就就想到了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災難性的浩劫,先秦以前珍貴的書籍毀於一旦,對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關於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個事件,史學家們歷來是各持己見,紛爭不已。

有的說焚書坑儒讓中國的文化倒退,有的說因此鞏固了君權一統。到民國時期,還出現了「疑古派」的觀點:焚書坑儒事件不存在。

但根據正統文獻《史記》以及出土文物來看,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確實存在。只不過「焚書」與「坑儒」並非一起發生的,焚書在前,坑儒在後。

任何一項變改,實際都是利益再洗牌,必然有得利的一方,肯定也有失去利益的一方,何況是秦始皇轟轟烈烈,改天換地的變改。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始皇一統天下後,為避免前朝弊端,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但在當時,始皇推行「郡縣制」時,遭到了主張復古的知識分子的反對。以博士齊人淳于越為首,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恢復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對此加以駁斥,向皇帝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除《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保留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焚燒《詩》、《書》等;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這就是「焚書」。

由此可見,秦始皇焚書的目的是為了順利推行「郡縣制」,但李斯的建議過於粗暴,秦始皇的決策也顯得過於大刀闊斧。焚書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損失。

焚書的第二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不是焚書的直接繼續,而是由於一些方士、儒生誹謗秦始皇引起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初衷不僅僅是看到了儒家的弊端,實質是認為:不僅僅是儒家思想幹擾統一思想,一切與中央集權不統一的思想都要使其統一起來。

施行「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他的這種暴力行為雖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秦朝的統治,但其實這般嚴苛與暴虐也加速了王朝的滅亡。

毛澤東1964年6月24日,在接見外賓時說:"孔夫子是有些好處的。我們應該講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夫子偉大的多。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

作為歷史上主張分裂的儒家,被焚書、被坑儒(實際上不是坑儒,是坑諸生),有問題嘛?在我看來,執意分裂中國的,都應該被判處死刑。不管是諸生、還是儒生,殺了是理所當然的。

兩千多年來,無論朝代怎麼改換,體制上基本上沿用了秦始皇開始的中央集權統治,中華民族歷史上多次分久必合,首功歸祖龍贏政。如沒有"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今天我們生活的中國大陸,分裂演變成幾個或十幾個國家也未可知。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到底是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歷史上有很多人都在批判秦始皇''焚書坑儒'',難道秦始皇焚書坑儒真的做錯了嗎?秦始皇焚書坑儒不一定就全都是錯的,凡事都有個因果,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他不可能說一時頭腦發熱,然後就下令焚書坑儒了吧。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誘發原因是公元前213年,在秦朝都城鹹陽皇宮裡面的一次宴會上引起的,當時有一個叫做淳于越的博士在宴會上指責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建議的郡縣制制度。淳于越認為自周朝以來,天下八百多年都是實現的分封制度,現在秦朝不搞分封制卻弄個什麼郡縣制,這是不符合傳統的,淳于越還頌古非今來諷刺秦朝的郡縣制。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過程 秦始皇在政治、經濟上實行的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還在統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諸子為王的問題上發生了一場爭論。以丞相王綰為首的一批官吏,請求秦始皇將諸子分封於佔領不久的燕、齊、楚故地為王。認為這樣有利於鞏固秦的統治。但廷尉李斯則堅持反對態度。認為,春秋戰國諸侯之所以紛爭,完全是西周分封製造成的惡果。
  • 「焚書坑儒」是真實,還是秦始皇被「背黑鍋」?
    對於「焚書坑儒」這一歷史典故,大家都不陌生,基本都了解一二,那他到底有沒「坑儒」?這一問題還沒有定論。我在查閱歷史資料,自己判斷之後,我覺得,焚書是確有其事,坑儒則不實。 焚書坑儒這一事件,是發在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還原歷史的真實事件
    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秦始皇嬴政登位稱帝,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這個稱謂。統一六國後,秦始皇頒布了很多政策,實行三公九卿,廢除分封制,以郡縣制代替,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可以說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目的都是一個,統一天下思想,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力。這背後,也還有儒、法之爭,有對其他學派的打壓。只是秦始皇做得更暴虐,漢武帝做得「溫柔」一些,可歷朝歷代都有文字獄,死的人也不少,說不上誰比誰就「高尚」了。
  •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汙點是焚書坑儒,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千古一帝」稱號的皇帝,秦始皇一生為中華民族作出了許多貢獻:統一中國,開疆拓土,統一度量衡,修築靈渠、長城等利在千秋的工程……但是,人無完人,秦始皇身上也有汙點。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汙點就是焚書坑儒。
  • 秦始皇焚書坑儒被罵2000年,為什麼要這麼作,有哪一些意義?
    焚書坑儒歷來是被文人罵慘的一個事,甚至,焚書坑儒這個事情成為秦始皇為數不多的罪狀之一。這四個字,就包含了兩個重罪:禁錮文化、濫殺讀書人。前一個是文字獄的典型案例,後一個是殘暴不仁的證據。鑑於此,無論如何,秦始皇這一點是洗不白了。這四個字也被作為暴秦的罪證,一句天下苦秦久矣,更加顯露了秦始皇的黑點。
  • 秦始皇:是暴君嗎?為什麼焚書坑儒?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施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築萬裡長城;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夢想長生,焚書坑儒讓後世為秦始皇冠上了暴君的頭銜。可是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焚書坑儒的真相又是什麼?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提到秦始皇,我們必然認為他是一個殘暴的皇帝,而焚書坑儒則成為他世代都無法消除的汙點。但是我對這件事情歷來持一種不同的觀點。因為歷史是一幫掌握筆桿子的文人(大儒或儒生)寫的,秦始皇或許都蒙在鼓裡,所以到底是秦始皇坑了文人,還是文人坑了秦始皇,這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是什麼讓他們做出如此的決斷?
    秦漢時期有兩個偉大的帝王,一個是統一六國結束紛爭的秦始皇,另外一個則是將大漢王朝推向鼎盛的漢武帝。這兩個皇帝都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秦始皇可以說奠定了中國2000年的封建王朝的基本架構,很多思想和機構影響至今,而漢武帝則再次實現了秦朝對南方的統治,同時將西域各國納入統治範圍。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真的就是「棄禮義,任刑法」嗎?
    但是秦始皇為什麼要下令「焚書坑儒」呢?結果他們不好好學習陛下的法令,卻要去學習古人,就建議廢除百家。秦始皇就說,好。 然後就開始了「焚書坑儒」。以至於他們這樣的觀念對後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就算是現在的不少著作都是說秦始皇焚書其目的在於滅絕儒學,專用刑法。但是,這樣的觀點就對嗎?筆者並不覺得,原因有二:其一,從前面的史料記載可知,「焚書坑儒」是由丞相李斯提出來的,而李斯他自己就是師從荀子,等於說他自己就是半個儒家弟子,所以他需要滅絕儒學嗎?而李斯又為什麼要提這樣的建議呢?
  •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與明清的「文字獄」,為什麼結局大相逕庭?
    秦始皇是一個絕頂厲害的人物。想想春秋戰國時期,幾百個諸侯國互相制衡,最終形成「五霸」和「七雄」的格局。能徵戰六國,結束社會的動蕩,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奠定者,是何等的英雄氣概!然而,成就力與破壞力是成正比的。秦始皇統一後,建長城、建寢陵、焚書坑儒、車同軌書同文、造兵馬俑等,導致1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的光景就滅亡了。其中的焚書坑儒頗有韻味。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焚書坑儒對秦以及後世造成了哪些影響?
    不但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還進行了「焚書坑儒」,目的是要將其統治的天下延續萬年。 焚書坑儒到底對秦的統治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盧生、侯生原本受命給秦始皇研髮長生不死藥。秦法規定,說到必須做到,否則要治罪。 那些術士們哪有令人長生不老的本事啊,所謂的煉取丹藥,不過是在中藥的煎制過程中出現的一點點化學反應,怎麼可能讓人長生不老呢。
  • 秦始皇「焚書坑儒」真相
    焚諸子百家之莠垢,坑騙人欺世之術儒 後世很多人一提及秦始皇,便想到「焚書坑儒」,並將其當作秦始皇殘暴,毀壞歷史、文化之所謂依據,不知真正準確史實
  • 秦始皇都統一天下了,為什麼要焚書坑儒還想統一思想?
    歷史上有名的人數不勝數,要說影響最大的人,秦始皇嬴政算一個。秦始皇一統中國,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第一個君主帝國。他不僅統一了國家,還統一了文字,統一了貨幣,統一了度量,有利於中國幾千年的發展。然而他也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焚書坑儒。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真的是無奈之舉嗎?
    秦王嬴政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提起秦始皇,很多人都會想到「焚書孔儒」。也是我們歷史課本上讀到過的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歷史汙點。 「焚書坑儒」作為秦始皇身上的汙點之一,秦始皇為何要「焚書坑儒」呢?其實從根源上講,主要源於秦滅六國之後六國與秦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及六國階層對中央集權制的反對,秦始皇在嘗試化解矛盾失敗之後,最終採取了激烈手段。問題根源,在天下一統後的劇烈衝突,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全面推行中央集權統治,如此一來卻導致國內衝突加劇,主要有三點原因:
  • 秦始皇為什麼要對手無寸鐵的儒生下手?—「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焚書坑儒」一詞,最早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現代很多人認為「焚書」與「坑儒」是同一時段發生的事件,其實在秦始皇統治時期,這兩件事是分開的。李斯反對的原因是,春秋戰國時期,正是眾諸侯之間不和,頻頻爆發紛爭,戰火不斷,就是因為分封各地諸侯作亂的惡果。李斯主張廢除諸侯「分封制」,採用「郡縣制」,才可以從根本上免除這種不安定的動亂。最終,舌戰的群臣沒有結果,此事暫時擱置了下來。八年後的公元前213年,在鹹陽秦宮舉行的宴會上,期間又由於採用「分封制」還是「郡縣制」引發了大爭論。
  •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至今被「痛罵」,其實歷史上的焚書坑儒沒錯
    最終用了十年時間掃平六國,用了三年時間收復南方百越,此時39歲的秦始皇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秦朝。從此結束了戰國紛爭的局面,百姓從此過了上一個相對和平的生活。之後秦始皇開展了一項項的舉措,改善民生,軍事、政治格局。也為中國之後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礎。
  • 自尋死路——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秦始皇的一個親信李斯升為左丞相,名義上,左丞相的地位居於右丞相馮去疾之下,但馮去疾是個牆頭草式人物,只會和稀泥,沒有什麼固定政見,從未發表過任何個人觀點。秦始皇專門選擇馮去疾做右丞相,是因為他坐在右丞相位置上只是一個擺設,真正執政的人物是李斯,馮去疾不會妨礙他。也是在前214年左右,嬴政的另一個親信蒙恬被任命為幾十萬秦軍的統領,出徵匈奴,秦始皇對軍隊的掌控加強了。
  • 秦始皇為什麼會焚書坑儒?這些真相歷史老師不會說
    文|武品文史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化浩劫有秦朝的「焚書坑儒」,明清二朝的文字獄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秦始皇為什麼會焚書坑儒。可是作為始皇帝,秦始皇嬴政所面臨的艱難險阻是任何一個後輩皇帝都不能感同身受的,甚至可以說「焚書坑儒」是他不得已而為之。僅僅在秦始皇一統山河後的第八個年頭,曾經的六國貴族們聯手策劃的一場驚天大陰謀慢慢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