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敗的房屋裡,空巢老人把錢塞給我,只要我相機裡的遺照

2020-12-17 卓智讀書

他們仿佛已經失去思維,眼神茫然地盯著遠方,一動不動地坐在輪椅上,一耗就是一個下午。

2014年,方強突然聯繫我,要我幫他一個忙。

我們約在一家火鍋店,講了些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的趣聞後,方強突然向我宣布,他辭職了,以後在老家發展。

誰也沒有想到方強會突然辭職回老家,讀大學的時候,他就是我們那群人中最優秀的,回這個小城市實在有些可惜。可他看起來並不沮喪,「我就想從小地方突破,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方強終於說到了找我的原因,「我聽說你在報社工作,比較了解農村的情況。周末開車帶我去村上拍遺照嗎,賺的錢我們五五開。」

我有些不敢相信,拍遺照賺錢,這麼不吉利的事,老人怎麼可能來參與?

雖然充滿擔憂,但在方強的勸說下,我還是加入了他的計劃。後來的每個周末,我開著車帶方強去城邊的農村擺攤拍遺照,他拍照修圖,我打雜推銷。

我們市位於四川東北,附近有很多村鎮由於山高地險,經濟發展相當落後。青壯年勞動力幾乎都去到外地打工,留在家裡的老人全靠種點薄田餬口。我曾去其中一個村子拍紀錄片,那個村因為年輕人太少,兒童也不多,村裡唯一的學校都停辦了,剩在村裡的幾乎都是老人。

我們每次的套路是打著「免費拍照」的旗號,先為老人熱情地拍照和修片,再洗出一張6寸的彩色照片給他拿在手裡看效果,如果他對照片滿意,我們再適時推出銷售套餐:現在只要洗一張12寸黑白照片,我們就額外贈送相框和這張6寸彩色照片,套餐一共30塊錢,不單獨售賣。

對常年孤身在家、年齡偏大的留守老人,我們的親熱話常常比較管用,只需要跟老人說把他拍得特別精神,平時可以自己收藏這個彩色的,也可以給外地的兒女收著,「兒女呀,一看見這個照片就知道要常回家看看」。思念兒女的老人聽到這裡,基本都願意掏錢。

而有些六十來歲、家中還有兒女伴著的老人,我們的推銷策略就要變上一變,從過去老人們提前備棺材的典故說起,鼓勵他要在最精神的年齡把自己的形象留存住,「百年後擺放在家中,後人看見您的形象也是春光滿面,既旺子孫又旺家宅!」

越是這樣凋敝落後的地方,村民的思想也就越傳統,有村民會提前準備自己的棺材,所以他們對於活著的時候就要備遺照這種事也能接受。

我們也常遇見看照片時還樂樂呵呵的,但一聽到要收錢就耍橫要掀桌子的老人,還有些村鎮的老人不多,我們跑一趟下來,還掙不夠油錢。更多的時候,我們會遇到根本拿不出錢來買照片的老人。

作者圖 | 村民的家門口

有一次,我們趁趕集到鎮上擺攤拍照,下午的時候,幾個中年男女推著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爺爺來拍遺像。據他們講,這位老爺爺患有很嚴重的支氣管炎,一年到頭咳個不停,已經昏厥了多次。他自感時日無多,看到鄰居拍的照片,就想也給自己拍上一張。

年老病衰的他無力行走,鄰居們便搭夥送他,後來有鄉親從鎮醫院借了個空閒輪椅,把他推了過來。

老人住的地方還沒有修路,他的幾位鄰居要從菜縫中穿過,再踏上一大截泥梯坎,才能到達村道,找到有摩託的鄉親,大夥才把老人送到鎮上,為了這一次拍照,村民們齊心完成了一場接力。

方強給他拍完照後,老爺爺拿著照片愛不釋手,他顫巍著從衣服裡掏出些碎票子,加幹加淨才10元7角,可憐極了。

老人的鄰居都在勸我們這次就少收點,當做好事。老人是個孤寡老人,兒女均已過世,他買遺照其實意義不大,根本沒地方放,鄰居們也都是想了卻他一個簡單的心願。

我早在心裡認同了鄰居的提議,一臉期待地望向方強,他卻緩慢而堅定地搖了搖頭,表示已經是最低價了,一分錢不能少。幾經交涉,最終還是鄰居們湊了30塊錢,從方強手中換來了套餐,看著老人坐在輪椅上滿足地抱著自己的照片,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回去的路上我一路都在對他發火,但他什麼話也沒說。臨下車前他突然告訴我,其實不止今天拍照的老爺爺很可憐,許多老年人都很可憐,如果今天我們因為同情開了先例,那之後我們這個生意就沒法做了,只能改做慈善,「世間的悲慘實在是太多了,我們是同情不過來的」。

我們接待過年齡最小的客人才9歲。當時他一過來,圍在我們攤上的老人們像是躲瘟疫一樣迅速散開了。我以為他是小孩子不懂事,看見大人拍照湊過來想拍著玩,正準備勸他離開,他爺爺從後面走了過來,開門見山地問我們是不是拍遺照的,小孩拍遺照能不能少點錢。

這個小男孩叫圓圓,自生下來便被父母遺棄在家鄉,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他的父母均和家裡失聯。5歲的時候,圓圓因調皮摔折了手,被送到醫院治療,醫生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圓圓在娘胎裡就感染了愛滋病。

文化不多的爺爺害怕被傳染,多次把圓圓送到鄉政府門口,叫政府找機構收治圓圓。後來,圓圓患有愛滋病的消息傳出去後,他們村裡家家避而遠之,再沒有小夥伴和圓圓一起玩了,也沒有學校敢接收他,在家中,爺爺和奶奶不敢和圓圓有任何肢體接觸,也不再和他同桌吃飯。

即使後來村裡進行了防艾科普,告訴大家正常的接觸並不會感染愛滋,還給圓圓安排了入學,從表面上來看事情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爺爺和圓圓一起出門仍是隔著老遠,他既害怕孫子又擔心孫子,「說不定圓圓還要走到我前面,想給他拍張遺照備在這裡,今後想起了還可以看一看」。

我們給圓圓拍了標準的遺照套餐,方強也依然堅持原則沒有給爺爺少錢。

只抽周末去拍照的話,方強的掙錢計劃進行得很緩慢,我也始終無法消化這些負面情緒,選擇了退出,他重新物色了一個人專職給他開車,基本每兩天就下一次鄉鎮,周邊鄉鎮都跑遍後又去其他市的鄉鎮跑,後來方強告訴我,他又自己買了輛幾萬塊錢的二手車。

和方強再見已經是半年後,當時我的朋友魏東在一家民營養老院做財務,他看到過我們下鄉為老人拍遺照的事,覺得他們養老院裡生離死別太過頻繁,不少親屬前來收拾物品時都很遺憾沒早早帶老人去拍張遺像,就提議我們去養老院裡給老人拍照。

我約了一個周末,陪同方強一起去的養老院。據魏東介紹,他們院裡有近兩百位老人,位置處市郊的一座山上,風景秀麗,空氣清新,適合老年人靜養。等到了目的地,我才發現這個所謂的養老院不過是一棟7層高的破舊老樓房,樓前樓後各有一個空壩子,樓前的壩子上停了七八輛車便被擠得滿滿當當,樓後的壩子裡堆著一些雜物,狹小又擁擠。

作者圖 | 村民殘破的家

方強和我把樓後的小壩子簡易收拾後,便支起幕布,掛起攝影燈,叫魏東安排老人依次來拍照。魏東先把身體狀況較好、可以完全自主行走的老人安排過來排隊,大概有四五十位。他們的身體雖然並無大礙,但大部分的精神狀態並不是特別好,看起來有點死板,拍出來的目光都較為呆滯,拍攝過程中,方強和魏東得不停地跟老人說話,調動他們的情緒,但收效不大。

有一位老人聽說是給他拍遺照後,竟抽抽噎噎地哭了起來,怎麼也勸不住,我扶著他走到一邊去穩定情緒,他緊緊地拉住我的手,叫我把他兒子叫來,說他已經大半年沒看見他了,想見他一面。

我告訴他,一會就去給他兒子打電話,還問他兒子對他好嗎,他又不停地點頭說他兒子很孝順,以前在家還經常給他洗腳做按摩,實在是工作太忙才把他送來養老的,雖然沒有空過來,但常常給他打電話,過了一會兒,他又叫我不要叫他兒子來,別耽誤兒子工作,說完就坐電梯上樓了,留下我愣愣地站在原地。

給身體狀況好的老人拍照進度比較快,到了後來,來拍照的老人就得坐在輪椅上被護工一個個推出來了,這些老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又更差了一些。有的喪失了語言機能,有的是身體偏癱,還有的患有老年痴呆,腦袋一直耷拉在肩膀上流著口水。

其中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半身不遂,左手掌萎縮得特別小。她又同時患有老年痴呆,大概是對自己小小的左手特別好奇,拍照過程中一直在低頭把玩左手,不肯看鏡頭。我走過去握住她的雙手,發現她的手特別的冰涼,便輕輕撩開她的袖子想看她是不是衣服穿少了。

一湊近她衣袖,一股難聞的黴酸味撲面而來,我看見她的手臂起了一層皮,上面還布滿了泛白的抓痕,我捲起她的袖子,想給她抹一點潤手霜,但袖子卷了兩下之後便往上翻不動了,我稍一用力,只聽見輕輕的一聲「呲」,袖子上竟然出現了血跡。原來老太太不知道什麼時候把自己的手臂給抓破了,傷口因為出血黏在了衣服上,這會兒露出來的時候傷口已經化膿了。

我站在原地手足無措,魏東趕緊安排了一位護工推著老太太去處理傷口,又過來安慰我,讓我們先歇息一下,吃過午飯再繼續工作。

他們養老院的夥食還算不錯,可我一點也沒有胃口,忍不住質問魏東為什麼養老院的護工這麼疏忽,連老太太有傷都不知道,更何況這位老太太看起來至少有半年沒洗過澡了。

魏東的臉一下子脹得通紅,他並沒有急著反駁我,想了好一會,他還是決定對我坦白:「不是半年,已經兩年沒洗過澡了」。

魏東十分平靜,他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年輕人,才來的時候也會因為許多事情不舒服,想能夠進行一些改革措施讓養老院的老人頤養天年。然而現實是很複雜的,他作為財務,清楚地明白如果要提供足夠的服務,養老院需要花費的運營成本是他們目前無法負擔的。

作為民營養老院,他們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和所需要的護理情況,對所有入院的老人按2000-4500的區間進行收費,聽起來收費不低,但如果每年沒有招到足夠的老人,虧本都是可能的。

魏東告訴我們,在日常的一切支出中,最大的一筆開銷來是護工的工資。養老院的護工非常難招,表面的高薪對應的是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護工每天從一睜眼就要開始給老人換衣洗臉、餵飯餵藥、把屎把尿。面對一些不聽指揮、固執暴躁的老人,護工的處理也難免毛躁一些,由於護工實在太不好招了,養老院在堅持「零虐待」的原則下,對護工的粗心和拖沓行為都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任態度,只是偶爾批評兩句。

「就拿你說的這位我們不給她洗澡的老太太來說吧,」魏東點起一支煙,「她年齡大了本來體弱,現在又得了老年痴呆不認識人,我們一怕給她洗澡的過程遇到她反抗導致各種問題,二怕她受涼感冒引發各種併發症,只能偶爾給她用清水簡易地擦擦。」

「那她的家屬呢,家屬就這樣遺棄她了嗎?」

「這談不上遺棄吧,畢竟這老太太一個月3000的護理費家屬可沒斷過呀,」魏東笑了起來,「家屬也有自己的事,誰能好好的年紀不上班專職在家伺候老人啊,不出門掙錢了拿什麼來維持老人的生活呢,問問方強,他見得多,那些真正被子女遺棄還一身病的老人活得怎麼樣?」

作者圖|村民殘破的家

我望向方強,他低著頭不說話。

我沒有心情再繼續接下來的拍攝,任性地把攤子丟給了方強一人來處理。我走上樓,去這些老人的房間,能活動的老人情況還好一些,有的坐在床上看電視,有的去別的老年人房裡串門聊天,還有的還能聚起來打打小牌。而全癱的老人只能在床上筆直地躺著,就眼睛還能四處轉轉,大多時間他們都選擇閉上雙眼。

為了防止更多的老人出現褥瘡,護工們會幫助能略微活動的老人坐上輪椅,他們仿佛已經失去思維,眼神茫然地盯著遠方,一動不動地坐在輪椅上,一耗就是一個下午。

魏東說這叫「放空」,是養老院裡最常見的生活。在這裡,活著真的只能是活著。

拍完最後一個老人,我們和方強開車返回市區。在夜色下告別的時候,方強突然告訴我,他不願再給人拍遺照了。

-END-

作者唐曉芙,報社記者

編輯 | 趙普通

相關焦點

  • 被騙50萬的空巢老人|百家故事
    小時候,我幾乎沒見過姥姥悲傷或者難過,與我單獨在一起時,姥姥更多的是歡笑。那時,夏天路過姥姥家老房子外的人會經常看到一老一小坐在樹蔭下乘涼,小孩時不時圍著大樹跑跳,老人扇著扇子笑,小孩跑熱了坐回樹下,一老一小繼續乘涼。如今,上了年紀的姥姥變得多愁善感,經常落淚,例如看一些電視裡的紀錄片、英雄事跡都會落淚。
  • 被電信詐騙的空巢老人,回顧起自己的一生,我們能看到什麼?
    我去旁邊小店買東西時,看到那個小攤子周圍圍滿了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只要填一下姓名、電話號碼和身份證號碼,就可以免費領一箱牛奶。毫無疑問,圍在周圍的全是老年人。我和其中一個老奶奶說,「你不要被騙了,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身份證號碼怎麼可以隨便給別人呢」。
  • 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將達570萬 空巢老人最怕精神空巢
    「她大約七十歲的樣子,一個女兒,結婚成家,平時上班在松江大學城,一個月能回來看一兩次,多數情況下,老人一個人住在那裡。」小鄭說,因為他常年在那裡送水,熟悉了,老人有時候會找他做點小事,比如按照她的要求,挪一挪沙發,搬一搬家具,下樓時替她把生活垃圾帶下去。但是,更多的時候,老人是想把他留下來多講講話。  「我在給她換水桶的時候,她都會抓緊時間跟我說話。
  • 詐騙、盜竊農村空巢老人「壓箱錢」
    專盯農村空巢老年人「下手」經調查,該男子名叫崔某全,曾有多次詐騙、盜竊、賭博等違法犯罪前科。2018年9月出獄後,又先後竄至林頭、小良、霞洞等鎮5次針對農村空巢老年人實施詐騙、盜竊犯罪,所得贓款均是老年人的「血汗錢」「養老錢」,共計49200元。
  • 空巢老人精神贍養有法可依 實際情況複雜難如人意
    新法的實施為解決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然而法官表示執行尚有一定難度。另外,隨著大批青壯年外出務工,「空巢老人」數量急劇增加。而對於在外地打工的青年人,很難從單位獲得探親假,回家看父母。為讓空巢老人能在社區養老,北京朝陽門街道設置了「助老員」職位,從目前情況來看,助老員已取得一定的社會效果。
  • 中秋到「空巢」危機凸顯 五成空巢老人孤獨難忍
    昨天(11日),記者從中國老年心理關愛研究中心示範基地獲悉,該中心對南京400戶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58.29%的空巢老人「感到很孤獨」,36.78%的人「覺得活著沒意思」,更有70.83%的人出現了「失眠」等不良反應。
  • 屋大人少,最耗「陽氣」,空巢老人最受害,風水學禁忌須知
    其實家庭住房不是越大越好,住宅風水學裡有明確規定。風水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無數的能人異士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 、推測、實踐考究出來的文化知識。《陽宅禁忌》、《陽宅十書》等書籍裡都提到房屋建築方面的禁忌:屋大人少,是兇屋,損陽氣。
  • 生活在春秋戰國的那些空巢老人們
    資料圖春秋戰國時代有沒有空巢老人,其實是有的。那時候戰亂不斷,或有子女死於戰火,或有子女遷徙四方,年老者既難於上陣殺敵,又不能長途奔走,於是其中就有很多老者,依然守在故裡。國家要養貴族中的老人,也要養庶民中的老人,「老有所養」這個事,天子諸侯們從來不敢忽視。在孟子的觀點中,對這些空巢老人還進行過分類,有四種說法,即為「鰥寡孤獨」,所謂「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這些老人可謂是空巢老人中的最慘者。
  • 李環環:為空巢老人撐起一片豔陽天
    你伴我長大,我陪你老去,趁養育我的親人仍在,我用年華託起你的夕陽紅。   5月18日,又是一個周末,家住鄆城縣鄆州街道辦事處李河口村的李義昌、劉美臣夫婦,又迎來了他們家的「特殊親人」李環環。在一處不起眼的小院裡,打掃衛生,整理衣物,支起爐子燒烤、帶著老人嘗試他們從未吃過的烤串……李環環一下子忙碌開來,片片愛心和滴滴真情都融在老人的滿足又爽朗的笑聲中。
  • 論空巢老人背後的故事
    一時間,很多人申討這類騙子公司,因為很多人家的老人都深受其害,這類公司經常會組織活動,吃飯,旅遊,騙老年人買保健品。騙子公司利用了老人怕死這一致命弱點,鼓吹保健品奇效,使得不少老人上當受騙。茜姐想說的是,騙子固然可恨,但老人買保健品背後,更多地折射出現如今獨守「空巢」的空巢老人背後的心酸。新聞裡81歲因意外去世的老人,買了5年,滿屋子的保健品,兒女居然不知道,想必平時也是極少回家看看。
  • 洋貨不及天倫樂 僑界空巢老人生活孤單寂寞難遣
    據稱,當地的中國銀行裡儲蓄的歐元幾乎都來自這個村。他們都選擇把錢、禮物等寄送回國。  整個槐塘村隨處可見歐式的別墅,院子裡甚至還有遊泳池和車庫。家裡的家具極為講究,洋牌子家用電器也很多,沒有懂外語的村民,只能自己摸索著使用。  勤儉了半輩子的老人身上也能穿金戴銀,甚至使用自己根本看不懂說明書的護膚品。留守在村子的其他村民也已習慣使用洋酒和西班牙火腿來招待客人。
  • 空巢變築巢:小區裡的別樣母親節
    王月琴老人拿著手中剛完工的手繪布袋開心地向記者展示。5月13日上午,在母親節到來之際,綠城社工服務站走進華林都市家園,在小區廣場舉行了一場「愛心手繪共度母親節暨關愛空巢老人」活動,為轄區空巢老人「築巢」。「311類家庭」即由3名志願者(一對親子志願者+一個社區近鄰黨員志願者)組成一個幫扶小組與1戶空巢老人共同組建成為1個類家庭。
  • 【戰疫故事】空巢老人家安上貼心小喇叭
    沒過多久,就從擴音器裡傳來包戶幹部張春華的聲音:「朱阿姨,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  「請幫我買兩棵娃娃菜、一把芹菜和一公斤辣椒!」朱巧玲說。  「好嘞,我馬上就到!」掛掉電話,張春華快速向社區便民蔬菜直銷點走去。
  • 「關愛老人,從心出發」 2018天草關愛空巢老人公益活動
    「我現在對物質和榮譽都看得很淡。就希望不要有什麼災難,偶爾跟朋友喝喝茶吹吹水,有社工義工來跟我聊聊天,我就很滿足了!」今年已經100歲的黃洪老人,年輕時參加過抗日戰爭,現居於金沙洲的保障房,鰥居至今。
  • 空巢老人住在這樣的大山裡,一住就是幾十年,看看你能呆得住嗎?
    空巢老人住在這樣的大山裡,一住就是幾十年,看看你能呆得住嗎?2020年12月9日,鞏義市區溫度不到5度,康小康民俗風情團隊依舊3個人出發,來到大山上探望了幾位空巢老人,他們都沒有老伴了,自己一個人生活,兒女都已經成家,因為孫子孫女上學不方便的原因,都搬離了大山,出去城裡生活,大山裡只好留下他們這些留守老人。
  • 新安晚報讀者陪空巢老人提前過大年 貼春聯包餃子呱蛋
    志願者為黃漢芹老人表演黃梅戲。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上周日上午9 點半,本報「陪空巢老人拉家常」活動拉開帷幕。他們是在看到本報活動後打電話報名參加的,特意過來陪四戶空巢老人提前過大年。報名讀者年齡最大83歲參加活動的空巢老人有四位,除了本報報導過的黃漢芹老人,還有75 歲的孫美華,77 歲的許雲霞以及76 歲的蔡善炎。孫美華老人年輕時離婚後沒有再婚,也沒有子女,一直獨自生活。老太太熱愛生活且很有才華,書法和繪畫都很出色,經常給社區活動寫字畫畫。
  • 電視劇將辛亥革命先烈遺照變成匪首遺像
    "劇中匪首像我祖先"    事情還得從2007年9月17日說起。    那日上午,在長沙某公司任會計的禹憲接到弟弟從益陽打來的電話。在電話裡,弟弟告訴他一個很令人吃驚的消息:"我們的曾祖父禹之謨的遺照出現在一家電視臺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英雄虎膽》中,但身份竟然成了土匪頭子何老大!"
  • 那些活著的時候拍遺照的老年人
    可他看起來並不沮喪,「我就想從小地方突破,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方強終於說到了找我的原因,「我聽說你在報社工作,比較了解農村的情況。周末開車帶我去村上拍遺照嗎,賺的錢我們五五開。」我有些不敢相信,拍遺照賺錢,這麼不吉利的事,老人怎麼可能來參與?雖然充滿擔憂,但在方強的勸說下,我還是加入了他的計劃。
  • 潯陽區白水湖街道琵琶亭社區慰問空巢老人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龍婧報導:「五月五日午,贈我一隻艾」,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為使轄區內空巢老人能夠過上一個溫馨愉悅的節日。儘管外面風雨交加,也阻擋不住我們慰問空巢老人的熱心。6月23日上午,潯陽區白水湖街道琵琶亭社區走訪了轄區內的空巢老人。
  • 空巢老人凌晨家中上吊 鄰居小夥聞聲爬窗相救
    1 驚險: 空巢老人凌晨上吊自殺 據了解,救人小夥名叫餘建生,今年38歲,在信州區供電公司工作。4月1日晚7時許,記者來到餘建生家。餘建生告訴記者,被救老人姓胡,今年83歲,就住在他家隔壁,有一個老保姆在照顧老人。事發前幾天,老人病情加重了很多。餘建生說,胡大爺是看著他長大的老鄰居,他和老人的關係一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