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慢鏡頭都看不穿川劇「變臉」背後的洪荒之力)
新華社成都11月1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童方)一張張或紅或綠、或喜或悲的面孔,在同一個人身上瞬間變幻,給觀眾帶來極大的震撼,這就是川劇「變臉」的魅力。
川劇「變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惟一一項國家機密。作為一項神秘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的精彩之處在哪兒?成為「變臉」大師背後需要付出多少艱辛?新華社記者14日走進擁有中國乃至世界最高水平變臉技藝的四川省川劇院,為您揭示「變臉」臺前幕後的秘密。
慢鏡頭都看不穿
川劇「變臉」說到底是一種將中國傳統戲劇的服飾、身段、舞蹈、動作等和魔術技巧結合起來的一種藝術,演員經過長年的勤學苦練,將這門藝術演繹得爐火純青,連慢鏡頭都看不穿。
上世紀80年代,四川省川劇院的劇目《白蛇傳》前往歐洲演出,王道正老師的「變臉」引起了轟動,國外很多人都覺得很神奇,用很多攝像機對準王老師,回去後用慢鏡頭慢慢放,想要揭開變臉的秘密。
「儘管如此,他們也沒有看出來到底是怎麼變的。從歐洲回來後,四川省委宣傳部和文化廳就制定了「禁止洩密」的規定。」國家級一級演員、四川省川劇院導演毛庭齊講述了多年前的故事。
四川省川劇院營運總監白中華告訴記者,國內外許多觀眾都知道「變臉」有魔術技巧,但他們就是愛看「變臉」,反覆看,追著看。
「川劇 變臉 在國外非常受歡迎,演員們每年受邀出國幾十次,每到一處都得到當地各界人士的高度讚賞。2007年到法國演出,結束後觀眾集體起立鼓掌長達40分鐘,演員們反覆謝幕。到歐洲巡迴演出,好多觀眾看一遍不過癮,劇團走到哪個國家他們跟到哪個國家。」白中華說。
據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淳介紹,劇院目前有數十位男、女演員可以表演「變臉」,老中青三代都有,他們的變臉表演藝術具有極強的專業性、代表性和觀賞性。
「可以說全國的優秀變臉演員都在我們劇院,他們在2014APEC峰會歡迎晚宴、中國戲曲新年晚會、春節聯歡晚會等重要場合出色地完成了表演任務,更是多次受邀出國表演。」陳淳說。
「變臉」背後的洪荒之力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很多人覺得「變臉」變得越多、越快,就越好,但聽川劇院的老師講了才知道,原來「變臉」變得慢才是好演員。
「變臉不是變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變得 慢 更難。有的演員雖然變得快,但他的肢體語言告訴觀眾:他在扯、他在動機關。這對內行來說,就不能算變得好。真正好的變臉是讓觀眾看不到這種肢體動作。我更提倡讓變臉這門技巧更好地塑造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不提倡為變臉而變臉。」從事「變臉」藝術已經36年的毛庭齊說。
毛庭齊認為,「變臉」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需要紮實的川劇功底和純熟的變臉技巧,專業的「變臉」演員都必須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把「洪荒之力」都用盡了才能學到「變臉」的精髓。
「學習 變臉 ,就得靠勤學苦練,沒有十幾年功夫是不行的,天天都是枯燥的練功,能堅持下來的人很少。拿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有幾年,傳統戲曲走下坡路,沒有演出,也掙不到錢。但我實在喜愛這個,幾次轉行都半途而廢。沒有演出,我就一個人天天堅持練功,從早到晚,每天練十幾個小時。我有一件大靠(戲曲舞臺上扮演武將的戰服),真的就是從新練舊,最後穿破了。」毛庭齊說。
新人傳承 製作萌萌噠動漫臉譜
已經是川劇院「老資格」的毛庭齊現在仍在上臺表演,但他精力已轉向了導演和帶新人上,目前活躍在四川省川劇院「變臉」舞臺上的年輕人很好地將「變臉」藝術從前輩手中傳承過來,羅明亮和楊韜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羅明亮和楊韜都是「80後」的青年演員,一男一女,一個帥,一個靚。兩人經常搭檔上臺表演「變臉」,羅明亮的表演「快、帥、絕」,楊韜的表演「靈動乖巧」,大受歡迎。
不管是「老資格」,還是「新臺柱」,除了表演之外,他們都在思考「變臉」藝術的創新。毛庭齊雖然已成為全國知名的變臉「大師」,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將川劇演出做得更盡善盡美、更多樣化,尤其對「變臉」有其獨特的創新表現。他的表演收放自如,快中帶慢,時快時慢,還可變鬍子。
因為經常受邀出國演出,兩位萌萌噠的「變臉」演員羅明亮和楊韜製作了機器貓、蜘蛛俠等動漫角色的臉譜,不僅拉近了與外國觀眾的距離,也得到了國內一大批年輕人的喜愛。
如今,川劇「變臉」這門傳統藝術在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努力下,變得越來越新穎,越來越好看。
(原標題:慢鏡頭都看不穿 川劇「變臉」背後的洪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