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鏡頭都看不穿川劇「變臉」背後的洪荒之力

2020-12-22 網易旅遊

(原標題:慢鏡頭都看不穿川劇「變臉」背後的洪荒之力)

新華社成都11月1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童方)一張張或紅或綠、或喜或悲的面孔,在同一個人身上瞬間變幻,給觀眾帶來極大的震撼,這就是川劇「變臉」的魅力。

川劇「變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惟一一項國家機密。作為一項神秘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的精彩之處在哪兒?成為「變臉」大師背後需要付出多少艱辛?新華社記者14日走進擁有中國乃至世界最高水平變臉技藝的四川省川劇院,為您揭示「變臉」臺前幕後的秘密。

  四川川劇院導演毛庭齊介紹戲服,展示川劇變臉面具。

慢鏡頭都看不穿

川劇「變臉」說到底是一種將中國傳統戲劇的服飾、身段、舞蹈、動作等和魔術技巧結合起來的一種藝術,演員經過長年的勤學苦練,將這門藝術演繹得爐火純青,連慢鏡頭都看不穿。

上世紀80年代,四川省川劇院的劇目《白蛇傳》前往歐洲演出,王道正老師的「變臉」引起了轟動,國外很多人都覺得很神奇,用很多攝像機對準王老師,回去後用慢鏡頭慢慢放,想要揭開變臉的秘密。

「儘管如此,他們也沒有看出來到底是怎麼變的。從歐洲回來後,四川省委宣傳部和文化廳就制定了「禁止洩密」的規定。」國家級一級演員、四川省川劇院導演毛庭齊講述了多年前的故事。

四川省川劇院營運總監白中華告訴記者,國內外許多觀眾都知道「變臉」有魔術技巧,但他們就是愛看「變臉」,反覆看,追著看。

「川劇 變臉 在國外非常受歡迎,演員們每年受邀出國幾十次,每到一處都得到當地各界人士的高度讚賞。2007年到法國演出,結束後觀眾集體起立鼓掌長達40分鐘,演員們反覆謝幕。到歐洲巡迴演出,好多觀眾看一遍不過癮,劇團走到哪個國家他們跟到哪個國家。」白中華說。

據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淳介紹,劇院目前有數十位男、女演員可以表演「變臉」,老中青三代都有,他們的變臉表演藝術具有極強的專業性、代表性和觀賞性。

「可以說全國的優秀變臉演員都在我們劇院,他們在2014APEC峰會歡迎晚宴、中國戲曲新年晚會、春節聯歡晚會等重要場合出色地完成了表演任務,更是多次受邀出國表演。」陳淳說。

「變臉」背後的洪荒之力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很多人覺得「變臉」變得越多、越快,就越好,但聽川劇院的老師講了才知道,原來「變臉」變得慢才是好演員。

「變臉不是變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變得 慢 更難。有的演員雖然變得快,但他的肢體語言告訴觀眾:他在扯、他在動機關。這對內行來說,就不能算變得好。真正好的變臉是讓觀眾看不到這種肢體動作。我更提倡讓變臉這門技巧更好地塑造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不提倡為變臉而變臉。」從事「變臉」藝術已經36年的毛庭齊說。

毛庭齊認為,「變臉」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需要紮實的川劇功底和純熟的變臉技巧,專業的「變臉」演員都必須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把「洪荒之力」都用盡了才能學到「變臉」的精髓。

「學習 變臉 ,就得靠勤學苦練,沒有十幾年功夫是不行的,天天都是枯燥的練功,能堅持下來的人很少。拿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有幾年,傳統戲曲走下坡路,沒有演出,也掙不到錢。但我實在喜愛這個,幾次轉行都半途而廢。沒有演出,我就一個人天天堅持練功,從早到晚,每天練十幾個小時。我有一件大靠(戲曲舞臺上扮演武將的戰服),真的就是從新練舊,最後穿破了。」毛庭齊說。

新人傳承 製作萌萌噠動漫臉譜

已經是川劇院「老資格」的毛庭齊現在仍在上臺表演,但他精力已轉向了導演和帶新人上,目前活躍在四川省川劇院「變臉」舞臺上的年輕人很好地將「變臉」藝術從前輩手中傳承過來,羅明亮和楊韜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羅明亮和楊韜都是「80後」的青年演員,一男一女,一個帥,一個靚。兩人經常搭檔上臺表演「變臉」,羅明亮的表演「快、帥、絕」,楊韜的表演「靈動乖巧」,大受歡迎。

不管是「老資格」,還是「新臺柱」,除了表演之外,他們都在思考「變臉」藝術的創新。毛庭齊雖然已成為全國知名的變臉「大師」,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將川劇演出做得更盡善盡美、更多樣化,尤其對「變臉」有其獨特的創新表現。他的表演收放自如,快中帶慢,時快時慢,還可變鬍子。

因為經常受邀出國演出,兩位萌萌噠的「變臉」演員羅明亮和楊韜製作了機器貓、蜘蛛俠等動漫角色的臉譜,不僅拉近了與外國觀眾的距離,也得到了國內一大批年輕人的喜愛。

如今,川劇「變臉」這門傳統藝術在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努力下,變得越來越新穎,越來越好看。

(原標題:慢鏡頭都看不穿 川劇「變臉」背後的洪荒之力)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川劇的變臉,你都了解多少?
    異鄉人似乎不管是在哪裡看到川劇,都能想到蜀都。是了,沒錯。川劇就是成都人的驕傲,成都的都粹,大中華的國粹。早已走出蓉城的川劇,也早已在全世界各地都開始閃耀著光芒。戲劇裡的聲臺形表,一向都非常嚴格,嚴格到苛刻的地步。因為如果沒有練到一定程度,就當不起臺子,上不得臺。學戲劇基本都是從小練起。有多少川劇人,從懷揣著小小夢想望著臺子發呆,想過自己如何才能當得起劇臺子,能站的上去。就有多少戲劇人,平復著心中的澎湃,終於在戲臺上唱出了平生第一調。
  • 川劇人對變臉洩密「變臉」(視線)(圖)
    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看完川劇後曾叮囑過,變臉是國家機密,不能隨便洩露。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將川劇變臉藝術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唯一一項國家機密。  然而,隨著變臉越來越市場化,變臉秘訣也隨之揭開。一些川劇藝人把收費授徒當成表演外的賺錢方式,「不收行外徒弟」、「傳男不傳女」等行規陸續被打破。
  • 戲曲 川劇臉譜變臉
    此外,川劇臉譜歷史上都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承,師傅怎樣畫臉譜,口傳身教於徒弟。師傅對自己所繪臉譜爛熟於心,徒弟聽之學之繪之,也慢慢爛熟於心並可有改變。演出完畢後,臉上一擦一摸乾乾淨淨,臉譜全然成了演員吸引觀眾的一個法寶。既是口傳心授,又是制勝法寶,所以川劇臉譜歷史上就缺少紙面的圖像記錄。
  • 四川中學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揭秘變臉玄機:極細絲線系在哪
    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變臉 小編的話:以後看川劇不用去戲院了,看變臉也不用去飯店了!10月28日,「四川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5000名學生在操場上齊跳川劇操。老師說「蜀戲面臨傳承的生態危機,為了讓小孩不忘記這個藝術瑰寶,與綿陽市非遺中心創編融合川劇動作的川劇操」。小編認為,愛之護之而賦活之,敬之傳之而更新之,文化傳承是一場永不落幕、從不散場的熱鬧好戲,可於其中雀躍歡騰,也是一段初心不改、 堅守不渝的負重之旅,需要我們砥礪前行!
  • 走進神秘的川劇變臉
    今有川劇變臉千變萬化,神秘莫測。巴蜀四川,向來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峻,氣候溼熱,因此也是奇珍異獸經常出沒之地。傳說最初,人們是為了嚇跑野獸,用顏料塗抹面部,扮作猙獰之態用來防身。隨著風俗的潛移默化逐漸演變成了富有紀念意義的臉譜,每逢豐收佳節便以此為儀式慶祝民間節日。
  • 川劇變臉:變臉在全國各地的飯館流行,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說起變臉,我想大家並不陌生,除了在電視上看變臉表演之外,我相信在生活中,大多數人也都有過現場觀看變臉的經歷。近年來,稍微有檔次一點的飯店,都會請師傅表演變臉,讓客戶們在品嘗美食的同時,又欣賞了一波變臉表演,每每變臉表演完之後,整個飯店都是掌聲如雷,無論是對於飯店還是對於觀眾,都是賺足了面子。
  • 川劇變臉被私傳國外(組圖)
    晨報廣東專訊中國戲劇界唯一的國家二級機密川劇「變臉」絕技,目前正被個別貪圖錢財的演員私下向國外傳授,「變臉」現已流傳到日本、新加坡、德國等地。  今年已68歲的川劇「變臉王」王道正透露,1987年夏天,他隨四川省川劇院在日本東京表演川劇變臉,一度引起轟動。日本藝人表示願意一次性出資5萬美元買走變臉秘密被他當場予以拒絕。2000年,劉德華想拜師學習川劇變臉的新聞爆出後,變臉再次被炒熱。事隔兩年多,王道正再次到日本,竟發現日本已有藝人學會了變臉且在公開場合表演。
  • 大學生川劇變臉破吉尼斯紀錄 5秒超速變臉12次比翻書還快
    在大街上,穿著長裙的人跟穿棉襖的人遇到,都不知道該怎麼打招呼!不過比天氣變化更快的,是小王老婆那張臉,前一秒還在生氣,怎麼哄都不管用。後一秒,「看看我買的新衣服好看嗎?」,臉上樂開花,小王要是敢說一個不字,下一秒又變臉了!的確,我們女人變臉是按秒算的,不過有個小夥變臉卻是按毫秒算的,他5秒能變12張臉,比女人厲害多了!這速度,堪比川劇變臉啊。
  • 川劇變臉在臺有了傳承人
    「臺灣人將川劇變臉當作一門特殊技藝,我要讓它在臺灣傳承發展下去。」她說。1996年,成都川劇院演員陶秀華為愛嫁來臺灣。按照臺灣地區相關規定,大陸配偶沒有拿到身份證前,是不能工作的。所以來臺後,陶秀華不僅需要適應新環境,還要適應無工作、無表演的生活。好強的她從未放棄舞臺夢,在臺灣拿到身份證後,馬上重新站上舞臺。
  • 魔術、川劇變臉讓觀眾驚喜不斷
    掃碼看在前不久舉行的「和信銷品茂杯」少兒才藝大賽中,他為大家帶來魔術、川劇變臉表演,最終獲得一等獎。 李釔辰在海選中身穿西裝,拿著魔術師的黑箱子;決賽現場,他身著戲服、戴著臉譜;多變的表演風格給觀眾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看著李釔辰在舞臺上閃閃發亮,背後的付出讓人難以想像。川劇變臉是中國戲曲藝術獨有的絕技,被譽為中國的國寶。
  • 揭秘:川劇「變臉」為何從來不揭秘?
    有報導說,變臉藝人最快的速度就能達到,270分之一秒就能變出一張臉,或威武正氣,或猙獰可怖,或滑稽逗樂,任觀者如何凝神定睛也看不出絲毫破綻,看過之後,無不驚嘆。田漢在上個世紀40年代初看後說:「四川戲關於變臉之類具有特長,不知何故。」變臉之於川劇,有如噴火之於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
  • 學習川劇變臉,讓我懂得了持之以恆
    紅牌樓小學五年級(三)班陸星竹指導教師李紅在四年級暑假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四川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通過資料,我知道變臉在明代就有了,以前,人們用顏料把臉抹得十分恐怖,以此來嚇跑猛獸。
  • 中國範兒|川劇變臉:喜怒哀樂一張臉
    中國範兒 | 川劇變臉:喜怒哀樂一張臉成都,自先秦(舊石器時期--公元前221年)以來就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文化重鎮。川劇,是四川成都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其中的一項絕技「變臉」,更是讓許多人為之讚嘆。在遍地的戲園裡、茶館裡,喝著蓋碗茶,聽川戲,看變臉,是成都人品味文化的獨特方式。相傳,「變臉」最初出現,是古代人類為了生存想出來的辦法。面對野獸,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嚇唬這些兇猛的入侵者。後來,川劇把「變臉」搬上舞臺,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 中國神奇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
    我們了解過中國的傳統的京劇臉譜藝術,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比臉譜更神奇的中國傳統藝術,川劇變臉。川劇是中國的傳統戲劇之一,流行於民間,深受人們喜愛的表演之一。如果你現在去四川的話,依然可以看到這項民間藝術。
  • 川劇舞臺組照:除了變臉 川劇中還有這些有趣的角色
    川劇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彈戲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隨著時間的變遷,傳統川劇受多種現代藝術演出形式的衝擊。喜愛川劇的年輕人無論是觀眾還是從業人員,都大大減少。
  • 視頻|復排版經典川劇《變臉》到底怎樣?彩排對公眾開放,首批觀眾...
    李光直和李德正是高中時的好友,如今已經退休,看了幾十年的戲曲,他們從朋友那得知《變臉》的帶妝彩排消息,趕緊來劇院看彩排。「就算時間流逝,魏明倫老師的戲果然還是那麼經典,不管是劇情內容,還是表達方式,放到現在也還是具有突破性的。」李光直說道,自己一邊看一遍覺得非常感動,編劇和演員非常細膩地把水上漂的人物詮釋地接地氣,有人情味:「水上漂也有偏見,也有老舊的思想,但卻是一個熱心腸的人。」
  • 中國的川劇變臉是怎麼做到的?(改)
    那天,懶羊耐不住肚子裡對熱辣辣的渴望,去了趟當地的川菜館:館子裡,音樂一直在重複播放著跟懶羊年紀不符的曲子,臺上大茶壺茶藝表演和變臉陸續進行著。懶羊確是很好奇----川劇變臉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通常我們了解到的變臉都是跟川劇相關,但是,變臉只是川劇的一種絕活而已。作為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在唱腔、服飾及樂器和曲牌等上都極具特色。相傳,變臉是古人為了直面兇禽猛獸時能生存下來,所以把自己的臉勾畫成不同的形態。
  • 聾啞女高春霞學習「川劇變臉」 一個動作苦練8個月
    原標題:哈市聾啞女高春霞學習「川劇變臉」 苦練八個月只為一次成功的「回首」導讀:高春霞看電視時,曾多次看到過川劇變臉這一絕活,她對這項技藝羨慕不已,越看越喜歡。每次家人想換臺看別的節目時,她都不讓,直到變臉節目播完。
  • 川劇變臉「洩密」在我國引起激烈爭論
    新華網成都6月9日電(記者苑堅 白潔)我國將在本月10日迎來首個「文化遺產日」,但屬於中國「國家二級機密」的川劇變臉「洩密」事件本周卻在我國引起激烈爭論。  有「變臉王」之稱的川劇演員王道正日前透露,屬於「國家二級機密」的川劇「變臉」藝術遭「洩密」,個別演員私自對外傳授川劇「變臉」,甚至已流傳到國外。
  • 川劇「變臉」大師專訪:比洩密更嚴重的是穿幫
    接受記者採訪時,王道正否認川劇藝術界設立拜師壁壘阻止變臉絕技外傳。相反,他認為任何一門藝術的生命力都有賴於普及化,川劇和變臉也不例外。「川劇和變臉藝術是屬於全中國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我們歡迎國內其他戲曲劇種甚至外國戲劇借鑑和吸收川劇和變臉藝術,但前提是為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