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得主談文學作品影視化:一部好小說難拍好電影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張楠騫 攝

中新網廣州8月11日電 (索有為 張楠騫 宋睿曦)茅盾文學獎得主劉斯奮8月11日攜新書《白門柳》(點評本)在2018南國書香節上與讀者見面,新書合著點評人譚運長一同出席分享會。

作為《白門柳》的點評本,本書由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文藝評論期刊主編譚運長在每章章末進行評點。譚運長在此前還曾撰寫過《劉斯奮評傳》。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白門柳》講述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區南京一帶在知識分子身上發生的人和事,劉斯奮解釋稱,「白門柳」一詞源於中國古代詩歌,書名中的「白門」是指南京,「柳」取折柳送別之意,意指明末清初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下名士名妓的生離死別。作為第一部以知識分子為體裁的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闡述在明末清初時期民主思想如何在知識分子和思想家身上萌發出來。

劉斯奮主張以故事性形式表述思想性內涵。他表示,《白門柳》並非如傳統富有傳奇色彩的小說一般僅以曲折的情節吸引讀者,而是以各階層人物的命運、各種社會現狀、各種文化現象為框架,從古代人物的價值觀念和是非取捨和社會禮儀風俗入手進行展示的。

劉斯奮稱,《白門柳》的創作是致力於將中華傳統的思想轉化為藝術形象,以嚴謹嚴肅的態度還原歷史的原貌。

談及《白門柳》對於中華文化和歷史的呈現時,劉斯奮認為歷史小說是對經史子集的補充;譚運長也表示,歷史學上的描述是概念的邏輯的,而小說是從理性到感性的全面的呈現。

劉斯奮就文學作品影視化作出回應。「電視劇電影是一個行當,而小說又是一個行當。」他說,「電影電視劇是一個通俗的傳播樣式,內容需要包容廣大觀眾;而小說等文字作品不僅需要敘述情節還需兼顧文字的優美和思想的深刻,一部好的小說很難拍出好的電影。」(完)

相關焦點

  • 茅盾文學獎作品《這邊風景》將影視化改編
    近幾年,「內容為王」回歸國內文娛市場,讓當下的市場對品質好內容的渴求越來越強烈,似乎誰掌握了好內容,在未來開發中就能搶佔更多先機。11月26日,北京一未文化舉行「好故事·向未來」2020年內容趨勢大會,向文娛行業傳遞出對好內容的全新理念。
  • 這些茅盾文學獎作品你看過幾部?
    這幾本茅盾文學獎作品你都看過嗎?茅盾文學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須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儘管仍有頗多爭議,但茅盾文學獎依然不失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自2011年起,由於李嘉誠先生的贊助,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從5萬提升到50萬,成為中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
  • 茅盾文學獎看重思想性 文學須對現實負責
    徐懷中也成為茅獎最年長的獲獎者(超過了2015年獲獎的王蒙);徐則臣與2000年獲獎的阿來一起,成為史上第二年輕的茅盾文學獎得主(僅次於第一屆的古華)。  不過,在不少評委眼中,「70後」作家獲獎很正常,茅盾寫出《蝕》《子夜》《農村三部曲》這些作品時也不過才三十餘歲。尤其最近這些年,「70後」作家已經成為中國文壇的中堅力量,文壇代際的更替也是遲早的事。
  • 茅盾文學獎值得一讀的五部作品,每一部都值得一讀再讀!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最高的文學獎,同時也是以我國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命名的這麼一個文學獎,1981年茅盾把自己25萬元稿費捐贈出來,設立了這個文學獎,目地就是鼓勵那些文學作者,以此來繁榮中國的文學事業;1982年的在中國作協的努力下,開始頒發了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的作者不僅可以獲得一筆獎金
  • 讓孩子更懂得文學,茅盾文學獎值得一讀的10部作品!
    茅盾文學獎是我國最高的文學獎,代表著當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大多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應當說都是值得一讀,為了讓孩子更懂文學,在這裡為大家推薦茅盾文學獎最值得一讀的10部作品,一定能夠提升孩子的鑑賞能力。茅盾文學獎每四年頒發一次,從1982年到現在,已經走過了30幾個年頭,一共頒發了9屆,剛開始時,獎金只有區區的幾千塊錢,2011年香港的李嘉誠又捐贈了500萬元,於是這個獎,也一舉成為了最高的文學獎,那麼在這9屆中,可以說產生了很多非常不錯的作品。那麼下面就為大家推薦茅盾文學獎值得一讀的10部作品。
  • 網絡小說無緣茅盾文學獎 7部作品全被淘汰
    網絡小說無緣茅盾文學獎  核心提示  近日,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經過三輪遴選,網絡作品最終無緣茅盾文學獎。  作為一種新型的小說體裁,最近幾年,網絡小說發展迅速,擁有大批的閱讀者。本屆茅盾文學獎共有7部網絡小說送選,第一輪後僅剩《遍地狼煙》,其後也慘遭淘汰。
  • 茅盾文學獎作品影視改編二三事
    其中,在劇集版圖方面,又一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IP《繁花》將被改編成電視劇。這部作品由金宇澄創作,重點描寫了20世紀60年代-90年代間上海人的生活,據介紹,《繁花》劇版的籌備事宜將與之前已確定的電影版共同啟動,並由導演王家衛進行整體開發,預計將在2020年拍攝,這也成為王家衛的首部電視劇作品。
  • 這六部茅盾文學獎作品,你可能看過,但你未必讀過
    8月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在北京揭曉,梁曉聲的《人世間》等5部長篇小說獲得該項殊榮。說起茅盾文學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在中國文學界,茅盾文學獎一直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可以說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選一次,目前已經舉辦了十屆,獲獎作品共有四十餘部。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稱讚不已,高曉松看後落淚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稱讚不已,高曉松看後落淚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麥家一提起麥家,大多數人肯定會想到口碑炸裂的電視劇《暗算》,還有大腕雲集獲獎無數的電影《風聲》。
  • 那些茅盾文學獎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你都曉得幾個?
    那些茅盾文學獎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你都曉得幾個?茅盾文學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其中許多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吧!
  • 文學出版與影視改編是強大助推器(從茅盾文學獎看長篇小說創作②)
    出版界更容易取得兩個效益  文學期刊與出版社為長篇小說發表提供了優質平臺,文學編輯的督促、鼓勵和助力對作家更是必不可少。  近年來,《人民文學》雜誌推出了一系列在文壇產生重要影響力的精品力作。今年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牽風記》和《主角》都首發在《人民文學》上。
  • 茅盾文學獎《人生海海》為什麼好?高曉松看後落淚,莫言極力稱讚
    茅盾文學獎得主,果然能挑戰常人不敢落筆之處,解密人性的荒唐與高尚!這是文學大家對看過《人生海海》後,直接說出的對作者麥家的評價。也許大家還不太了解這個人,只是接觸過《人生海海》這本書。那今天隨硬核老爸了解了解這個人,再讀讀這本書,也許會有更多感觸。提起麥家,大多數人肯定會想到口碑炸裂的電視劇《暗算》,還有大腕雲集獲獎無數的電影《風聲》。
  • 莫言可得10次茅盾文學獎?餘華:90%的茅獎作品,不如他最差一部
    當然評價最高的還是餘華,對於莫言的作品,餘華的評價是:作家都是以自己的良心寫作,莫言也是這樣。他20年來都一直堅持獨立寫作,網上的批評對他不公平。從文學的標準來看,莫言起碼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學獎了。因為90%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 茅盾文學獎揭秘:獎金可在三線城市付首付,一部450萬字難看完
    當然,他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1981年4月,人們根據茅盾先生的遺願,用他捐獻出來的25萬元稿費,設立了茅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旨在推出和褒獎長篇小說作家和作品,當時規定每三年評選一次,後發展為每四年一次,參評作品需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茅盾文學獎」是中國第 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項,更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
  • 五位安徽籍作家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作品公示
    原標題:五位安徽籍作家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作品公示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日前在中國作家網公示,記者發現,共有5位安徽籍作家的5部作品入圍參評,其中2部由省作協推薦。省作協主席許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安徽作家入圍「茅獎」仍需冷靜對待。
  • 【禁區年譜】茅盾文學獎突破了哪些禁忌?
    《芙蓉鎮》的遭遇與此類同,最後挽救了這部電影的,是茅盾文學獎。謝晉找到中宣部的幾個領導交涉,他搬出的理由就是,《芙蓉鎮》的原著是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的得主:「當時巴老(巴金)還在呢,這是經過他首肯的」。幾個領導把電影對比著原著又看了幾遍,給出了終評:「謝晉導的這部片是忠於原著的」。《芙蓉鎮》才算通行於世。①也就是說,並不是電影局領導覺得《芙蓉鎮》可以上映,而是因為電影版與小說版的《芙蓉鎮》在內容上一致。
  • 茅盾文學獎有遺珠之憾
    東方網10月24日消息:茅盾文學獎的評選結果出來了:《抉擇》作為一部貼近現實的作品早就被人看好;《塵埃落定》和《長恨歌》這兩部入圍作品也是很早就引人注目;但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的獲獎則出乎許多人的意料,無疑是這屆茅盾文學獎評選中脫韁而出的一匹黑馬。
  • 李洱直播首秀 分享茅盾文學獎得主的「獨家書單」
    半島記者  孟秀麗  2020年4月17日下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李洱,攜其長篇小說《應物兄》做客人民文學出版社,在抖音平臺上進行了他個人的首次直播。本次直播不僅是他個人的直播首秀,更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在抖音平臺上進行的第一次直播,對探索文學交流和推廣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直播活動有近萬人觀看,留言互動十分熱烈融洽。李洱談茅獎作品《應物兄》  《應物兄》是李洱於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從問世至今備受讀者喜愛。在本次直播中,李洱就有關《應物兄》的諸多方面與觀眾進行了深入交流。
  • 茅盾文學獎四部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茅盾文學獎作為目前國內最高的文學獎項,自從1981茅盾先生將自己的25萬作為獎金所設立的這麼一個獎項,茅盾文學獎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需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儘管仍有頗多爭議,但茅盾文學獎依然不失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
  • 茅盾文學獎4部值得一讀的作品,每一部都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茅盾文學獎那是國內最高的文學獎,這個獎也是以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所命名的一個獎,1982年茅盾先生自知病將不起,於是將自己所得的25萬元稿費,全部捐贈給了作家協會,為得就是鼓勵,長篇小說的創作;所以人們就以茅盾命名所設立了這麼一個獎項,可以這個獎,那是有著極高的含金量;如果一個作家,能夠獲得這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