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在肯德基,一個香辣雞腿堡16.5元,一對烤翅11元;在華萊士,一個香辣雞腿堡8元,一對烤翅7元,促銷時一份套餐不到15元。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比起肯德基、麥當勞,華萊士才是真正陪伴自己長大的「洋快餐」。
這一由蒼南兩兄弟華懷餘、華懷慶創辦的快餐品牌,國內門店數量已經超過肯德基,近日更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披露了公開轉讓說明書,表態正在衝刺新三板。記者獨家專訪到華萊士董事長華懷餘與公司董事凌淑冰,了解華萊士如何在洋快餐領域實現逆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西式快餐連鎖店之一。
從校門口門店到年入5億元
從福州師範大學門口的一家餐廳,到全國連鎖企業,如今的「華萊士」已成為福建省著名商標。據鳳凰財經報導,截至2014年1月,華萊士已擁有4800家連鎖店,比2013年底肯德基在中國的4600多家連鎖店還要多兩百家,並躋身亞洲最大的快餐連鎖企業之列。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bis World在2013年1月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華萊士以每天新開三家門店的速度迅速擴張,堪比麥當勞和中國國內連鎖餐飲同行德克士(Dicos)。股轉系統最新公示的《福建省華萊士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經過華萊士的諮詢指導在國內開設快餐店,每開設一家店,公司收取一萬元的諮詢服務費。公告披露,2013年、2014年、2015年1—7月,華萊士的諮詢服務收入分別為456.60萬元、336.12萬元、60.98萬元。這就意味著,近幾年來,華萊士每年都增加三四百家連鎖店。
而這幾百萬元的諮詢服務費,在華萊士的年收入中僅佔不到1%。在華萊士,炸薯條、漢堡、烤雞翅、雞米花等餐品的價格,僅是肯德基、麥當勞同類餐點的40% —50%,靠「平價銷售」的策略,華萊士的年收入已超5億元。根據公開轉讓說明書,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7月,華萊士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6.7億、5.14億和2.82億元。
打造中國式「平價漢堡」
華萊士衝刺新三板的消息一出,引起業內關注。這家被鳳凰網、騰訊財經、界面新聞稱為「山寨肯德基」的企業,讓不少人頗感好奇。
「食品行業是良心產業,其實我們也是盡力做好而已。」華萊士聯合創始人、董事長華懷餘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好壞的聲音都聽過不少,但「儘量都不去解釋,清者自清」。根據公開轉讓說明書,華懷餘目前持有華萊士32%的股份,和同樣持有32%公司股份的凌淑冰共同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凌淑冰正是其弟華懷慶的妻子,目前擔任華萊士董事。
華懷餘和華懷慶兩兄弟分別於1968年、1970年出生於溫州蒼南的一個務農之家。當上世紀90年代,肯德基、麥當勞進入中國,在一線城市遍地開花時,善於捕捉商機的華懷慶看到了二三線城市老百姓對「洋快餐」的渴望。於是他和哥哥華懷餘一起湊足8萬元,模仿肯德基、麥當勞,於2001年1月8日創建「華萊士」。
但很快,兩人發現照葫蘆畫瓢的模式行不通,儘管食品單價高,但銷量卻很少。華氏兄弟決定推出「特價123」促銷——即可樂1元、雞腿2元、漢堡3元。「賠本賺吆喝」的舉動令華萊士收穫了翻倍的營業額,也讓兩兄弟意識到,漢堡、炸雞產品本身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市場,但80%的普通市民消費力有限。
此後,華萊士開始迅速調整企業戰略,在產品、服務、管理標準上,依舊向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大牌學習,但他們用「中國製造」的生產設備和規模經濟來壓低成本。在門店選址上,主動避開租金昂貴的核心商圈和一級路段,擯棄兒童樂園,選擇社區和二級路段,逐漸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平價漢堡」經營模式。
>>>記者手記
不是做手機的都叫「山寨蘋果」
世界上很多創新都是從模仿開始。
麥當勞無法評論肯德基是山寨,可口可樂也不能說百事是山寨。同樣的,你也不能給華萊士扣上任何品牌的山寨帽子。
這家同樣販售漢堡和炸雞的快餐連鎖企業,財務報表顯示,其超過95%的利潤來源於對餐飲企業原材料的供應,它所構建的不只是全國布局近五千家的門店,更是在做一個標準化、透明化、完整的餐飲平臺供應鏈。
控制成本、建立成熟的商業模式、制定行業品質標準,這就是許多溫州企業取得成功的共通之處,正泰、森馬無不如此。成功本沒有標準,溫州人做的多了也就有了標準。
>>>對話
如今,華萊士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西式快餐連鎖店之一,品牌效應甚至讓市場上出現了「華萊土」這樣的模仿者。
「華萊士相較於肯德基、麥當勞,有什麼優點?」知乎網上的這條提問,得到272位網友的長評回答,1163條關注,16426次瀏覽和每條評論數百的贊同數。華萊士在發展15年後為什麼選擇衝刺資本市場?對未來又有怎樣的發展目標?記者通過獨家對話華萊士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凌淑冰,得到了解答。
記:對於外界評價華萊士為「山寨肯德基」,您怎麼看?
凌:大家對華萊士的印象可能停留在跟肯德基、麥當勞一樣賣漢堡和炸雞,只是價格便宜很多。實際上,華萊士與肯德基一樣,也與百事、泰森公司等世界500強有合作。但華萊士不只有終端門店,更主要的是我們建立起一整套標準化的供應體系,把「平價漢堡」、「合作聯營」、「產業整合」三者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商業模式,打造一個開放式的餐飲平臺。將來你在其他的餐飲店,也同樣可以吃到華萊士供應的原料。
記:從2001年華萊士在校門口開出第一家門店,到如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連鎖西式快餐店之一,有什麼成功秘訣?
凌:華萊士並不是第一家做本土快餐的,能夠生存下來並越做越好,靠的不只是便宜。如何做到價廉質優,是我們一直在追求和堅持的。便宜的背後,其實是產業整合的結果。我們用標準、統一的運營模式,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能夠擴大採購量、降低進貨成本,同時壓縮毛利潤,通過「平價漢堡」提升終端門店的市場競爭力,穩定供需關係,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記:相比其他洋快餐品牌,華萊士的加盟門檻比較低,這是什麼原因?
凌:就像溫州人不管企業大小,人人都想當老闆,我們也希望能幫更多人完成創業夢想。尤其是做小餐飲,沒有人力和財力,又不能藉助品牌效應,面對不斷高漲的房租和人工,如果毫無優勢,幾乎很難成功。既然有人想做終端,我們就做好上遊。諮詢費雖然低,但餐飲原料供應才是我們的主營方向。我們希望創業者不管是加盟華萊士,還是做自己的餐飲品牌,都能合作聯營,爭取資源共享,達成共贏。
記:此次華萊士為何想衝刺資本市場?
凌:頭十年,我們做的主要是搶佔市場;後十年,我們想的更多的是去創造企業的價值。傳統的餐飲行業都面臨盈利能力逐步下跌的問題,即使是麥當勞這樣的快餐巨頭也在做增設咖啡店,自助漢堡機等嘗試。我們也必須與時俱進,觸網、對接資本市場都是企業轉型的方式之一,目標都是推動健康餐飲、健康消費的企業文化。
記:成功登陸新三板後,華萊士是否會成為「漢堡第一股」?
凌:實際上華萊士旗下有很多模塊,都是分模塊運營的。這次準備上板的,其實是我們的食品貿易公司,和品牌快餐店還是不一樣的,主要是控制終端門店食品原料、設備等的採購渠道。未來我們希望把這塊業務做大,建成合理的供應商體系和更及時有效的物流配送體系,讓終端餐飲的價格可以更透明化,也把華萊士打造成為食品物資原料採購平臺中的標杆企業。 記者劉海丹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