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龍泉,大舍古村。
地處安仁鎮天平山的東南麓,海拔575米,一個山間靜美古樸的村落。
村莊座落於半山腰,村裡屋舍儼然、村道縱橫,梯田和林木分布於村前屋後,村右邊三棵800年的古樹,枝繁葉茂,仿佛在向人們敘述著大舍村的歷史滄桑。
大舍村以連姓居多,尊驪連氏為始祖,郡望上黨。北宋元豐年間,原居閩北建寧的始遷祖連武公因避盜欲徙居未果去世後,其夫人李氏率二子昭公、漆公遷徙至此奠居,至今已近千年。
大舍村歷史上倡禮重教,名人輩出,其中進士三人,拔貢兩人,而最為有名的——連元,南宋大舍村人。公元 1205 年進士,由橫州知州推舉至三衢知府,任內連元訪貧問苦,禮賢下士,任職期間遇災年,連元召民抗災自救,教民掘蕨根制山粉代糧,朝廷聞之,予以嘉獎,賜紫金魚袋。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村民們建立起元公祠來紀念他。
元公祠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元公祠的門面是樓牌式的結構,門架是青石條,文字「元公祠」、「欽賜」、「宋開禧紫金魚袋朝散大夫」等清晰可見,圖案花鳥魚栩栩如生,都是陽刻磚雕,和磨麵磚塊砌築而成,瓦簷下是宋代的層疊磚鬥拱。整個門面至今保存完好。
村內,緊鄰著元公祠的是叫做「追遠祠」的祠堂,在祠堂的中間懸掛著一塊由連戰書寫的「連氏宗祠」的牌匾。據說,大舍連氏與臺灣連戰有著同一祖先,只是以前一脈連氏遷徙來到大舍村安家落戶,而一脈則遷徙到了臺灣,可以說是同祖同宗了。
追遠祠門前的舉人墩讓人不禁浮想百年前的盛況,這一對舉人墩為連正釗中舉之後所立,逢重要節日,人們會豎上桅杆,張燈結彩。
仁源古社位於大舍村甬道東側山牆,古社青石條的門架,中門梁上有陽刻雙鳳搶花,門兩邊有牡丹,有詩對「帝繼唐虞千載鹹顯懋德」 「侯尊葉蔡一方永荷神庥」古社內豎有《中門緣碑》序。其碑文以連元進士為楷模,記錄了大舍村的歷史和重大史績。
古村落處處可見美好的舊日風色,除了元公祠和追遠祠、仁源古社外,大舍村還保留著眾多古樸的舊時民居建築,如金鰲殿,廣居祠,還有下宅(五峰別墅)、下宅二堂(南山拱秀)、門臺等大屋,石刻磚雕、雀替木樑、門樓泥牆都極具特色。
走在大舍村內,各種古民居縱橫交錯,層層磚牆後,是歷史的沉澱,源遠流長的人文氣息,穿越時光,撲面而來。
漫步村後,石砌古道直通天平山頂,兩邊古樹參天,又有「紗帽」「石印」鑲嵌,風景優美。
這裡的時光,一切,都格外靜美。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