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韓國和越南這兩個國家,自己的語言確立起來是比較晚的,他們早前所使用的文字,都是以漢語為主,一開始並沒有自己的文字。而他們自己的文字,比起漢字和中文發音來說,都是非常好學的了,但是為何這幾年,這個兩個國家卻開始呼籲要恢復漢字教育,而且要從低年齡段的小學生開始抓起,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他們也是有苦衷的。
雖然如今的韓國和越南,都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但他們與中華文化的淵源卻很深,都同屬於漢字文化圈。越南早在在春秋戰國時期,因為要發展經濟,就和中國開始通商,學習漢字。秦朝大一統之後,人口遷徙,與越地人民通婚,漢字慢慢就在越南生根發芽,成為了通用字符。
而韓國接觸漢文化的時間還要早,在公元三世紀左右,漢字就傳入了朝鮮半島,慢慢成為了他們的通用文字,曾經在唐朝還屬於中國的附屬國,雖然後來政權幾經變更,但是朝鮮半島很長時間內,都是中國的藩屬國,漢字是通用文字,即使國家間的交往,來往書信都是漢字書寫。
因此,漢字是當時韓國和越南的官方文字,許多史料、文獻以及不少建築上留下的文字,都是漢字。後來時代變遷,兩個國家政權幾經更迭,為了振興本民族,有自己的文化,開始下令廢除漢字,建立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文字是原來越普及和被廣泛接受了,但是對漢字則是越漸生疏,不再重提了。
於是乎就衍生出一個問題來,年輕一代的人們,對自己的語言非常熟練,對於漢字則非常陌生。但是,因為早前漢字是通用文字的關係,歷史典籍的記錄都是用漢字書寫的,以至於很多人都看不懂自己的歷史,斷層比較嚴重。雖然說大部分人看不懂漢字,看不懂史料,只要有一部分專門研究的歷史的人能夠看懂就行了,但是如此以往,不利於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文化的傳承,如果一個民族的人們,連自己以前發生了什麼都不能口口相傳,那無異於失去了「根」。 韓國和越南為何呼籲要恢復漢字教育?原來他們也是有苦衷,為了文化的傳承,就要求他們必須要認得部分的漢字,否則到一他們先輩們留下來的歷史景點,看到漢字的篆文,都不知道其中是什麼意義,豈不是非常尷尬?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