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上千畝荒地無人問津 水利設施失修成擺設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村民說,以前這裡有過水渠,但現在不能正常使用。即使水庫放水,水也到不了這片地。

  梁振湘告訴記者,水渠不能用,除了年久失修,主要還是原來的渠道設計不合理。

  村民唐強家的十畝地中有五畝撂荒。原因之一是現在沒有了水渠,無法灌溉。

  在農村,有一句諺語叫做「穀雨前後,種瓜點豆」,就是說穀雨前後正是春耕的大忙時節。不過,在海南,由於當地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基本上在春節過後,就開始了春耕。現在田裡的秧苗正是快速生長的時候,應該是處處見稻田,滿眼皆如畫了。但是,我們的記者到海南調查時,卻看到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

  海南農田缺水灌溉 農民被迫棄種水稻改種花生

  臨近清明,海南省的春耕已經基本結束,不管是水田裡的插秧還是旱地裡的種瓜點豆,在當地都已經過了時分。但在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昌西村,六十多歲的陳爾坤老人還在地裡忙著種花生。

  老陳的這一片地接近四分,長得稀稀拉拉的扇形葉子的這是花生苗,它周圍葉子又細又長的這些都是野草。花生是半個多月前種的,但由於最近沒怎麼下雨,很多花生都沒有發芽。地裡沒有墒情,老陳補種上花生後,還必須澆水,但這片地周圍沒有水渠可以灌溉。

  陳爾坤:現在補苗還要挑水澆,挑水,挑水,挑水澆(地)。

  老陳用扁擔到地頭的水坑裡去挑水。這個水坑大小也就10平方米左右,深度不到一米,目前蓄水很淺,最深處20公分左右。這個水坑是以前水渠的排水衝刷形成,坑裡現在的積水是下雨匯集而成。水坑雖小,對於老陳卻非常寶貴。好在他家這片地面積不大,種花生的用水量相對種水稻也少很多。

  老陳說,種花生雖然比種水稻要耐旱,但他種花生也是沒有辦法,因為在這片旱地裡種花生沒有在水田裡種水稻的效益好。

  陳爾坤:當然是種水稻(收入)比較多。

  老陳說,在這片地裡種花生,平均一畝地的毛收入能到七八百元。而如果能澆上水種水稻的話,每畝的毛收入一千元左右,種上一茬就比種花生多出兩三百元。但是,這一片地都澆不上水,不能種水稻,不僅老陳家,其他村民也都種的是花生之類作物。和老陳家相鄰的這一片地,還撂荒了。

  西山村的村民告訴記者,這裡以前有過水渠,但是這一片地就是一直用不上水。

  記者:就是以前,有沒有水渠,通到咱們附近來?

  陳爾坤:那水不到這裡,水到不了地裡邊。

  老陳告訴記者,附近兩三公裡外就有一座水庫,但是從水庫裡通到這一片的水渠沒搞好,不能正常使用。

  海南省海口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梁振湘:由於年久失修,按現在要求的話,不能使用。

  梁主任告訴記者,這裡原來的渠道之所以10年不能使用,除了年久失修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原來的渠道設計得不太合理。

  梁振湘:在設計上面的話,它水位是比(耕地)太低了,所以現在要重新開挖。

  今年3月開始,在昌西村,一項包括水利設施建設的工程動工了。

  昌西村正在建設的這個工程,名叫昌西田洋農田整治工程,這個項目總投資730萬元,其中三級財政資金689萬元,群眾自籌資金41萬元,主要包括甲子鎮昌西村的水利設施和機耕道路等建設項目。

  記者:這個渠什麼時候能夠修完,開始投入使用?

  梁振湘:今年的7月初。

  水渠修通後,不僅老陳家的這片地要種水稻,昌西村所有耕地包括這些撂荒的耕地都可以種植水稻了。不過,村民們還是難以放下心來,因為有些地方的水利設施本來比較健全,這兩年卻被破壞了,並非因為颱風這樣的天災,而是毀於日漸火熱的開發和建設項目。

  一邊重金修水利 一邊建設毀水利

  這裡是海口市雲龍水庫,屬於中型水庫。水庫對岸有兩個項目正在興建。其中一處是房地產項目,靠近水庫成了這個樓盤的最大賣點。而旁邊這個項目甚至已經緊貼著水庫邊,工程渣土快要傾瀉進水庫裡。

  根據海南省河道和水工程管理保護範圍標準,水庫管理範圍為設計洪水位線或土地徵用線以內區域,其中,中型水庫設計洪水位線向外延伸100-300米。也就是說,從這個水庫邊的設計洪水線往外延伸100米-300米範圍受保護,不能有任何建設項目。但是,正在興建的這兩個項目,距離水庫洪水位線最多幾米,已經侵佔了水庫保護範圍。但水務局陳處長說,他們奈何不得,這些建設項目都是靈山鎮城鎮化的一部分。在靈山鎮,各種開發和建設項目熱火朝天,不斷有水利設施被迫給建設項目讓路。

  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副鎮長吳坤祥:這個項目建設後,我們這個水渠就考慮就從這一邊來進行改道,從這邊改道。

  渠道改道之後,下遊的灌溉不受影響,但是,新市村被繞開的這一段,上百畝農田無法灌溉。新市村原有耕地1060畝,隨著各類項目建設徵地,目前剩下的土地只有500畝左右。也就是說,新市村已經有五百畝農田和上面的水利設施都已經被城鎮化開發項目吞噬掉。一旦有建設項目上馬,土地上的水利設施都得讓道。

  建設項目徵地遇到水利設施必須先將渠道改道確保下遊灌溉,這是水務部門的要求,但是,難以阻擋建設項目的步步緊逼。隨著海口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張,周邊鄉鎮的耕地日益減少,水利設施同步萎縮,有的被迫改道,有的被佔用破壞。

相關焦點

  • 引進多個農業項目落戶,這個村千畝丟荒地重煥生機……
    為盤活村裡的丟荒地,陽東區紅豐鎮塘角村先後引進多個農業項目落戶該村,曾經的丟荒地變成了一片片的香蕉基地、火龍果基地,千畝丟荒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香蕉基地是塘角村於2016年底引進中山客商投資種植的,面積達200多畝,基地原是一片丟荒地,現在已變成一片鬱鬱蔥蔥的香蕉林。香蕉林於2017年初種下,2018年就開始收穫上市,今年六七月月將迎來第三次收成。
  • 海南澄邁:荒地上建起的軟體園吸引2500家企業入駐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任明超)「1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有2500家企業入駐,2017年貢獻的稅收就有14.31億元。」海南生態軟體園位於海口西側澄邁縣老城開發區盈濱半島、美侖河畔,根據「三生態」(自然生態、人文生態、產業生態)理念,重點發展網際網路、文化創意等低碳綠色產業。
  • 暗訪烏魯木齊部分小區 消防設施成擺設
    暗訪烏魯木齊部分小區 消防設施成擺設2011/4/8/9:10來源:烏魯木齊在線    走訪     面對消防「擺設」居民表現淡漠     人民路南門國際城D1座有18層,每一層樓都配有3個消火栓箱和1個滅火器,消火栓箱內的設備均齊全,包括消火栓、消防扣、消防水帶、水槍頭。每個消火栓箱都用鎖子鎖住,滅火器也被放在箱子中。
  • 詳解中國古代水利設施:充滿著古人智慧的結晶
    水利設施在古代的生活,農業生產,防洪排水、漕運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之中各朝各代都對水利設施非常的重視,修建了數以萬計的各種類型的水利設施。依據當前留存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的水利建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了不同的發展特點,儘管水利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水平不是一直在直線的提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國水利設施的建設經歷了一個從落後到先進的轉變,不少在古代修建的水利設施在今天仍然發揮著一定的價值和作用,這凸顯了我國古代水利設施設計理念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在今天設計水利設施的過程之中古代水利設施的建設思想仍然存在較大的借鑑意義
  • 佛山三水將建兩個千畝以上綠心、10個千畝以上公園
    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起,三水區將推進城市生態綠心群建設,在三年內新建或擴容提升千畝以上生態綠心2個,建成千畝以上公園10個,創建國家溼地公園1個。值得關注的是,在城市生態綠心群建設工程中,三水將新建或擴容提升千畝以上生態綠心2個〔海上田園(青歧現代水產園區)和雲東海國家溼地公園〕,建成千畝以上公園10個,創建國家溼地公園1個;新建1公頃以上的鎮級公園7個;全區70個村(居)至少各建成1個公園,實現村居公園全覆蓋。
  • 70年代花幾十億買下3萬畝荒地,一直未開發,20年後將價值萬億
    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商業巨鱷卻擁有這3萬畝的「荒地」,更有專業人士預測20年後將價值萬億!說到李嘉誠大家都是贊口不絕,但是從歷史角度來看,李嘉誠的眼光還是比較短淺的,畢竟他考慮的只是當代的事情,真正的商業巨鱷考慮的是看不到的未來。這一點香港的另外一位大佬就很好的詮釋了預見是有多麼重要。
  • 陽東:紅豐塘角千畝荒地煥生機
    陽東區紅豐鎮塘角村先後引進多個農業項目落戶,千畝丟荒地變成了一片片的香蕉基地、火龍果基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眼前這個香蕉基地是塘角村2016年底引進中山客商投資種植的,面積200多畝。這裡原是一片丟荒地,現在已變成一片鬱鬱蔥蔥的香蕉林,到6、7月的時候,這裡將迎來第三次收成。香蕉基地負責人 何玲江:合同拿了200畝,每年500元1畝租地,今年是過來的第三年了。這幾年都是風調雨順的,生產還過得去,畝產量大概8000斤,價格為每斤1.5元左右。
  • > 開墾荒地
    ,最新開墾荒地信息,開墾荒地的最近新聞資訊,開墾荒地是什麼,開墾荒地專題,土地資源網為您詳細報導。從1985年開始,歷經20多年的奮鬥,他們開墾荒地6000多畝,承包經營上萬畝土地,先後給國家生產糧食數萬噸,添置了價值數百萬元的四五十臺套大型農機具,實現了從整地、種植到秋收的全程機械化,打造出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荒地上崛起的科技新城
    漫步在海口市疏港公路以西、南海大道以南、粵海鐵路以東、石山鎮龍美公路以北50餘平方公裡的這片土地上,整齊規劃的道路,潺潺流水的小溪,鬱鬱蔥蔥的灌木,會讓人覺得這裡像一個旅遊景點。但是,「點綴」其間的工廠卻向人宣告了它的真實「身份」——海口國家高新區美安生態科技新城。
  • 湖北穀城縣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洪旱災害輪襲鄉村
    圖一圖二  湖北省穀城縣現有的80座中小型水庫和8575口堰塘,大都是上個世紀50至70年代修建的。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村「當家塘」就是水利命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在大興水利建設中,各地把農村「當家塘」作為興修水利的重要環節加以重視。不僅要投勞投資,「深挖塘,蓄好水」,而且要加強對農村「當家塘」的水資源環境保護,確保農民生產生活的「大水缸」不再受汙染,讓農村「當家塘」發揮應有的作用。
  • 3個月杭州這裡平整1.9萬餘畝荒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今年9月以來,杭州錢塘新區針對近年來城市建設造成的1.9萬餘畝荒地集中整治。短短3個月以來,新區將9800餘畝荒地種上小麥、油菜等糧油作物,剩餘拋荒地完成場地平整,跑出荒地整治加速度。
  • 蘭州皋蘭山打造千畝油菜花海預計今年9月中旬完成
    原標題:皋蘭山打造千畝油菜花海預計今年9月中旬完成9月中旬,「皋蘭山千畝油菜花海」將打造完成。  據了解,伏龍坪街道在實施皋蘭山「千畝油菜花海」項目中,已流轉土地6300餘畝,進行油菜花種植。伏龍坪街道辦事處黨政辦幹部田銀鎖告訴記者:「我們一共從6個村流轉到了6300餘畝土地,目前在二營村、三營村、紅溝村三個村共種植油菜花將近2400畝。」由於前期種植過程中是對可以耕種的土地進行了種植,對荒地和有經濟作物的土地沒有種植,所以看起來相對比較零散。
  • 1.9萬畝荒地整出好風景
    杭州錢塘新區分類施策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 1.9萬畝荒地整出好風景 2020年12月14日 07:01:11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記者 劉健 通訊員 施忠源 共享聯盟錢塘新區站 夏加付
  • 東源扶持種糧大戶 荒地變良田
    他們一家花在復耕荒地的工夫總算沒有白費,豐收在望的水稻長勢要讓周新慶一家人笑口大開了。  周新慶一家是東源縣丟荒復耕的一個典型。他家復耕荒地有80多畝,包括所承包的其他田地,今年共承包水田125畝,是該縣第一個種糧大戶。  東源縣共有耕地面積29.2萬畝。近年來。
  • 企村聯姻,千畝荒地變身農業科技園
    「這片水庫有70畝,裡面是我們放養的四大家魚,那邊池塘有近11畝,是自繁自養的甲魚,這片連動大棚裡的是日本原種中玉小番茄,那片大棚裡的天使草莓馬上就要播種了……」作為金浦投資控股集團農業與食品發展事業部的總經理,陳洪對於浦口區星甸鎮這塊近千畝的現代農業園裡所有作物以及禽畜的了解,無法不讓人認為,他就是農業界裡一位專家。陳洪卻笑笑說,他只是半路出家。
  • 海南30年變遷:舊機場上「長」出新城央
    「我來到海南,第一腳踏在了大英山;機場外綠樹環繞,鮮花錦簇。我離開海南的第一腳,是抬起在大英山;飛機上盡享藍天白雲,椰風海韻。二十餘載的匆匆腳步,我反反覆覆地度量大英山;如今,機場不再,換來高樓環抱,燈紅霓閃。我深情回望,大英山載滿了歲月、青春、繁華、希望!」  2018年,海南而立之際。
  • 古老而陳舊的「水利設施」至今流傳下來
    水利設施黃河水車來到蘭州領略黃河風情,除了橫跨兩岸的鋼鐵巨龍-—鐵橋和輕巧如燕、穿梭出沒于波浪之間的羊皮筏子以外,必然會觀賞歷史上曾為蘭州人民倒統黃河」灌溉良田、氣勢如虹的水車了。蘭州地處黃河上遊谷地,河低岸高,河岸與水面的落差一般有十多米。
  • 寧波哪些地方有遺存的古代水利設施?這張圖讓你一目了然
    &nbsp&nbsp&nbsp&nbsp因此,水利設施在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些至今仍遺存,且繼續發揮著作用。,適應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需要的設施。&nbsp&nbsp&nbsp&nbsp我國是個以農業立國的古文明國家,水利是農業命脈。寧波市有著大量的古代水利設施遺存,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nbsp&nbsp&nbsp&nbsp日前,寧波市規劃局精心梳理了浙江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中寧波水利設施遺存,並製成了阿拉羋月圖。
  • 暴雨洪水致南昌直接經濟損失2.17億元 水毀水利設施修復進度過半
    12月10日,南昌市2020年水利設施水毀修復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 張瑩 攝  中新網南昌12月10日電 (張瑩)記者從10日舉行的南昌市2020年水利設施水毀修復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暴雨洪水造成該市直接經濟損失2.17億元。截至12月8日,南昌市各地已完成水毀水利設施修復進度為50%。
  • [投訴] 河北承德市承德縣大窩鋪村拖欠果園及水利設施建設工程款
    且部分水利設施建設、果園拓荒工費還未付清,每次問就說是水利部門未給他。 具體訴求:1、果園+水利設施建設是村領導組織發起的,目前果園承包也是他們,且水窖也是所屬他們使用。未在他們自己承包之前告知村民是否存在違法亂紀? 2、若是屬於國家助農扶貧項目,這幹活的工錢到底是找承包果園的村幹部要,還是找相關部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