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杭州市民的心被一個浙大博士生牽動,四天前,也10月10日傍晚6點一浙大博士生離開學校,之後失聯。後來監控發現該博士生在進入錢塘江四橋下層的觀景平臺後,在沒有出現,疑似跳江輕生。正當大家都在祈禱希望有奇蹟出現的時候,令人遺憾的消息傳來,該博士生給屍體被打撈,確認死亡。博士生及碩士生高學歷人才自殺現象已非個案,高校本來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被稱為象牙塔,而博士更是在象牙塔尖的高等人才,緣何屢發自殺現象呢?
讓我們盤點一下最近幾年高學歷人才的自殺事件:
2014年,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單人宿舍裡,張東文服下了1克足以致命的毒素秋水仙素,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2015年11月7日,武漢大學博士楊志高疑因博士論文無法通過、壓力過大,在家中用一根電線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楊寶德被發現溺亡在西安灞河中,後來警方查明,系自殺。
2018年3月26日7時28分,武漢理工大學說事研究生陶崇園從五層宿舍樓頂的天台墜亡。警方調查結論為高墜死亡,排除他殺,不予立案,距離他26歲的生日只有兩天。......
接連發生類似事件,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為什麼象牙塔尖成了「九層妖塔」,年輕的生命屢屢命喪於此呢?筆者認為,主要以下幾點讀博士都要邁過的坎:
一、一道坎:博士生和導師關係
博士生導師之所以被稱為「導師」,是不同於老師的。導師在英文中叫supervisor,而不是teacher,所以導師的作用更多的是監督,督導的作用,而不是教育。並且對於研究生導師來說,把著學生能否順利畢業的命門,權利很大。所以,就有一些師德有問題的導師濫用權力,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困惑和壓力。雖然這次浙大博士跳江事件原因尚未查明,但西安交大和武漢理工這兩位的自殺都是與此有關。
二、二道坎:博士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問題堪憂
博士生科研壓力大,經常就是宿舍圖書館兩點一線的生活,沒有時間做體育鍛鍊。所以,很多不注意鍛鍊的博士生,讀下來,身體就是一個挑戰。除此之外,博士生很多也面對著心理問題。不少博士生天生精神敏感而脆弱,而對科研的鑽研也養成了偏執與執著的性格、自身的學歷光環又讓他們自負與自信,這些形成了一個博士看似矛盾而集中於一身的性格特質。
三、三道坎:學業壓力
很多人讀博士的目的就是不純的,沒有幾個是為了獻身科研事業,發自對科研的興趣,更多的是為了逃避現實,因為大學畢業就業不好。但是,博士生的畢業要求不管這些,日常課程的壓力,中期考核的篩選,科研成果發表的要求,論文撰寫的期限,一樣都不能少。這對於那些無志於學術的人來說,無疑是痛苦的,自然倍感壓力巨大。
四、四道坎經濟壓力
對於讀到博士階段的學生來說,很多年齡已經將近而立。這個年齡看著那些同齡人在社會上已經掙了很多錢,已經買房娶妻生子,這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並且,在學校的日子也是過的捉襟見肘,僅僅靠著一個月不足兩千元的補助度日,如果要有額外的開支,快30歲的人還要向父母要錢,而更重要的是,博士對畢業後的就業前景也充滿未知。
小結:
浙大博士確認跳江身亡!象牙塔尖為什麼成了「九層妖塔」?其實博士生的自殺主要原因可歸為以上幾種情況。所以,對於大學生來說,在讀博士前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興趣、經濟條件、抗壓能力,再做出讀博士的決定,不然可能就是跳進了一個「坑」!其實讀博士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