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校新生而言,軍訓時學校歌,開學典禮上唱校歌是必經的步驟。不過,學唱校歌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近日,浙江大學的新生們就在微博裡抱怨,「校歌歌詞太高端,背起來實在痛苦啊!」還有浙大學生感嘆說:「能直接讀懂馬一浮先生所寫浙大校歌的,給個念文學博士的機會都應該。」
記者 顧然
浙大校歌難倒入學新生
最近,微博上吐槽學校校歌的微博很多,不過,吐槽浙江大學校歌的微博最盛。日前,微博用戶「浙大往事」發微博稱,「剛剛百度了一下校歌的注釋,瞬間就跪了。」隨後,該網友貼出浙江大學校歌歌詞和注釋。
從網友貼出的歌詞中可以看到,浙大的校歌確實霸氣十足,幾乎每一句都引用典故,讀起來也很拗口。如第一句「大不自多,海納江河」就語出《莊子·秋水》。從網友搜索到的注釋看,不到200字的歌詞,共有18處注釋。很多典故都是出自「詩經」、「周易」、「禮記」等古書。
雖然難懂,但是氣勢磅礴,一上來就勾勒出了浩瀚大海的景象。而結語「樹我邦國 天下來同」更是有種海納百川的心胸。
對於該晦澀難懂的校歌,很多入學新生表示被難倒了。網友「春眠不覺驍」說:「浙大校歌聽了一遍完全不懂,這兩年能學會嗎?」網友「gggginy」說:「一晚背完浙大校歌真的很痛苦啊!!」
出自國學大師馬一浮之手
快報記者搜索發現,原來浙江大學的校歌原名為《大不自多》,1938年,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決定以「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並請著名國學大師馬一浮寫校歌歌詞。但是因為馬一浮作的歌詞,引用了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讀起來有時比較拗口,竺可楨曾考慮改寫,但他又覺得,馬一浮作的歌詞雖文理艱深,但含義深遠,很能體現浙江大學所追求的求是精神,因此,這首「大不自多」歌仍請著名作曲家、當時的國立中央音樂學院的應尚能教授譜曲,並經校務會議通過,正式定為浙江大學校歌。
據悉為了方便閱讀,在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慶期間,曾任寧波大學校長的浙大土木系44屆畢業生朱兆祥(前浙大合唱團團長)和浙大外文系46屆畢業生鄧爽,應浙大合唱團老團員的建議,還把校歌歌詞逐句對應式地譯成了白話文。
浙大校歌《大不自多》
作詞 馬一浮 作曲 應尚能
大不自多 海納江河 惟學無際 際於天地
形上謂道兮 形下謂器 禮主別異兮 樂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爾聽斯聰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 昔言求是 實啟爾求真
習坎示教 始見經綸 無曰已是 無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開物前民
嗟爾髦士 尚其有聞
念哉典學 思睿觀通 有文有質 有農有工
兼總條貫 知至知終 成章乃達 若金之在熔
尚亨於野 無吝於宗 樹我邦國 天下來同
[校歌譯文](節選)
大海浩瀚而不自滿,所以能容納千江萬河。
大學學問廣闊無際,延伸到整個宇宙天地。
超越形體的稱為道,有具體形貌的稱為器。
禮制區別人們差異,音樂使民眾和諧相處。
明白它們的統一關係,就會更加聰慧明智。
有一所國立大學,在中國東南的浙水之濱。
它以求是為宗旨,其實就是啟迪大家求真。
學校教育循序漸進,方能培育出治國才俊。…………
網友吐槽
王涵ironic:我活到現在唯一一首從頭到尾一直在走音和不走音之間掙扎的歌是《浙江大學校歌》。
幾米陽光--毓:今天上課,老師為提高大家情緒,深情地唱了浙江大學的校歌,然後對我們說這校歌詞寫得好吧?下面同學問,老師,您確定您唱的是中文?
孫潤華:能直接讀懂馬一浮先生所寫浙大校歌的,給個念文學博士的機會都應該。
肖牧遙:晚上學校歌,煩死了。馬一浮同學寫的東西太費解了。
Smoking_around:這是在浙大留給我最帶範兒的回憶。
張某人Janson: 這歌詞一旦記住了,就很難忘掉啊!
新聞連結
南大校歌
也很難懂
昨天,快報記者發現,其實不僅僅是浙江大學的校歌文理艱深,一些歷史悠久的大學校歌都晦澀難懂。這些校歌歌詞大多邀請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學大家所作。如清華大學的校歌是由曾執教於清華大學的汪鸞翔先生所作,而南大的校歌則更加「高端」,是由李叔同先生制譜,著名教育家江謙先生作詞的。這首隻有73個字的騷體歌詞,不僅氣勢巍峨,文辭流暢,也體現了南京大學以「誠」為本的教育理念。雖然南大校歌廣為傳唱,但是它並沒有標準譯文,人們可以結合自己的閱歷體會給出不同的解讀,這些解讀既有不變的靈魂,又顯得意象萬千,以下摘錄的譯文只是其中一種解讀。
南大校歌歌詞
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踵海西上兮,江東;巍峨北極兮,金城之中。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譯文(節選)
世間何以為大?莫過於一個誠字,凡事有誠就會感動天地。
立身處世之本如同鼎有三足,一是智慧,二是仁義,三是勇氣。
聖人千百,學說各異,皆為闡明同樣的道理。融會百家之說,集大成者當推孔家儒學。傳承萬代,播撒萬方,其思想靈魂和文化精髓永遠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