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校歌深奧難懂遭吐槽:形上謂道兮 形下謂器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對於高校新生而言,軍訓時學校歌,開學典禮上唱校歌是必經的步驟。不過,學唱校歌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近日,浙江大學的新生們就在微博裡抱怨,「校歌歌詞太高端,背起來實在痛苦啊!」還有浙大學生感嘆說:「能直接讀懂馬一浮先生所寫浙大校歌的,給個念文學博士的機會都應該。」

  記者 顧然

  浙大校歌難倒入學新生

  最近,微博上吐槽學校校歌的微博很多,不過,吐槽浙江大學校歌的微博最盛。日前,微博用戶「浙大往事」發微博稱,「剛剛百度了一下校歌的注釋,瞬間就跪了。」隨後,該網友貼出浙江大學校歌歌詞和注釋。

  從網友貼出的歌詞中可以看到,浙大的校歌確實霸氣十足,幾乎每一句都引用典故,讀起來也很拗口。如第一句「大不自多,海納江河」就語出《莊子·秋水》。從網友搜索到的注釋看,不到200字的歌詞,共有18處注釋。很多典故都是出自「詩經」、「周易」、「禮記」等古書。

  雖然難懂,但是氣勢磅礴,一上來就勾勒出了浩瀚大海的景象。而結語「樹我邦國 天下來同」更是有種海納百川的心胸。

  對於該晦澀難懂的校歌,很多入學新生表示被難倒了。網友「春眠不覺驍」說:「浙大校歌聽了一遍完全不懂,這兩年能學會嗎?」網友「gggginy」說:「一晚背完浙大校歌真的很痛苦啊!!」

  出自國學大師馬一浮之手

  快報記者搜索發現,原來浙江大學的校歌原名為《大不自多》,1938年,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決定以「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並請著名國學大師馬一浮寫校歌歌詞。但是因為馬一浮作的歌詞,引用了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讀起來有時比較拗口,竺可楨曾考慮改寫,但他又覺得,馬一浮作的歌詞雖文理艱深,但含義深遠,很能體現浙江大學所追求的求是精神,因此,這首「大不自多」歌仍請著名作曲家、當時的國立中央音樂學院的應尚能教授譜曲,並經校務會議通過,正式定為浙江大學校歌。

  據悉為了方便閱讀,在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慶期間,曾任寧波大學校長的浙大土木系44屆畢業生朱兆祥(前浙大合唱團團長)和浙大外文系46屆畢業生鄧爽,應浙大合唱團老團員的建議,還把校歌歌詞逐句對應式地譯成了白話文。

  浙大校歌《大不自多》

  作詞 馬一浮 作曲 應尚能

  大不自多 海納江河 惟學無際 際於天地

  形上謂道兮 形下謂器 禮主別異兮 樂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爾聽斯聰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 昔言求是 實啟爾求真

  習坎示教 始見經綸 無曰已是 無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開物前民

  嗟爾髦士 尚其有聞

  念哉典學 思睿觀通 有文有質 有農有工

  兼總條貫 知至知終 成章乃達 若金之在熔

  尚亨於野 無吝於宗 樹我邦國 天下來同

  [校歌譯文](節選)

  大海浩瀚而不自滿,所以能容納千江萬河。

  大學學問廣闊無際,延伸到整個宇宙天地。

  超越形體的稱為道,有具體形貌的稱為器。

  禮制區別人們差異,音樂使民眾和諧相處。

  明白它們的統一關係,就會更加聰慧明智。

  有一所國立大學,在中國東南的浙水之濱。

  它以求是為宗旨,其實就是啟迪大家求真。

  學校教育循序漸進,方能培育出治國才俊。…………

  網友吐槽

  王涵ironic:我活到現在唯一一首從頭到尾一直在走音和不走音之間掙扎的歌是《浙江大學校歌》。

  幾米陽光--毓:今天上課,老師為提高大家情緒,深情地唱了浙江大學的校歌,然後對我們說這校歌詞寫得好吧?下面同學問,老師,您確定您唱的是中文?

  孫潤華:能直接讀懂馬一浮先生所寫浙大校歌的,給個念文學博士的機會都應該。

  肖牧遙:晚上學校歌,煩死了。馬一浮同學寫的東西太費解了。

  Smoking_around:這是在浙大留給我最帶範兒的回憶。

  張某人Janson: 這歌詞一旦記住了,就很難忘掉啊!

  新聞連結

  南大校歌

  也很難懂

  昨天,快報記者發現,其實不僅僅是浙江大學的校歌文理艱深,一些歷史悠久的大學校歌都晦澀難懂。這些校歌歌詞大多邀請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學大家所作。如清華大學的校歌是由曾執教於清華大學的汪鸞翔先生所作,而南大的校歌則更加「高端」,是由李叔同先生制譜,著名教育家江謙先生作詞的。這首隻有73個字的騷體歌詞,不僅氣勢巍峨,文辭流暢,也體現了南京大學以「誠」為本的教育理念。雖然南大校歌廣為傳唱,但是它並沒有標準譯文,人們可以結合自己的閱歷體會給出不同的解讀,這些解讀既有不變的靈魂,又顯得意象萬千,以下摘錄的譯文只是其中一種解讀。

  南大校歌歌詞

  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踵海西上兮,江東;巍峨北極兮,金城之中。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譯文(節選)

  世間何以為大?莫過於一個誠字,凡事有誠就會感動天地。

  立身處世之本如同鼎有三足,一是智慧,二是仁義,三是勇氣。

  聖人千百,學說各異,皆為闡明同樣的道理。融會百家之說,集大成者當推孔家儒學。傳承萬代,播撒萬方,其思想靈魂和文化精髓永遠不變……

相關焦點

  • 校歌難懂難唱遭學生吐槽 專家稱理解內涵最重要
    清華大學的一處雕塑上,鐫刻著該校1925年校歌歌詞。  開學先學會唱校歌,是每一位新生的第一項「作業」,但很多新生發現,大學校歌並不是那麼好學。浙江大學的「深奧」校歌就引發了一輪校歌「吐槽熱」———  近日,一則「會唱這首校歌,給個念文學博士的機會也應該」的消息在網絡上走紅。
  •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易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通常的理解是,大道無形,故舊形而上,器用之物為有形,是為形而下。「形而上」也作「自上而下」,常用來指從抽象到具體的、以思辨方式為主的研究思路。
  • 中國最美校歌MV發布:能聽懂算我輸
    惟學無際,際於天地……《浙江大學校歌》曾被評選為「最美校歌」、「最受網友歡迎的高校校歌TOP1」。該校歌創作於1938年,由應尚能譜曲、馬一浮作詞,歌詞全以文言著成。文理艱深但含義深遠。據說每看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和理解。
  • 「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宣講活動之浙大西遷線
    「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宣講活動之浙大西遷線 2020-08-18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流行歌曲佔據校園「主打歌」 注重文化、旋律動聽校歌受歡迎
    近年來,一些學校在校歌上開始注重傳承,廢止新校歌,或不再徵選新校歌,而是恢復老校歌。比如復旦大學在2005年百年校慶之際,在廣大師生的強烈呼籲下,停用新校歌,恢復作於1925年的老校歌。  南昌大學的前身國立中正大學的校歌,就是由王易和程懋筠創作完成。「澄江一碧天四垂,鬱蔥佳氣迎朝曦。
  • 國學認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是什麼意思
    形而上,形而下本篇關鍵詞:易經、論語、虛實、有無、唯心與唯物、抽象與實物、哲學與科學、道與器。原句出自《易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其中形而上的是無形的道體層面,形而下的是萬物各自的表層的相,是已經到了物的表層方面了。「形而上者」指的是意識形態範疇,是一種用思維去認知世間萬物的方式,也就是本源性的「思考」。西方稱之為「哲學」,常用的問題是「我是誰?
  • 尋找浙江高校最美校歌!你母校的那首還會唱嗎?
    你有多久沒聽過校歌了母校的校歌還會唱嗎今天,跟著小布去尋找浙江高校的最美校歌吧……;惟學無際,際於天地;形上謂道兮,形下謂器;禮主別異兮,樂主和同;知其不二兮,爾聽斯聰。,我們在芙蓉峰下成長。巍巍北山,悠悠錢江,晚風中送別西下新月,晨曦裡迎來東升初陽。浙江師範大學最美麗的大學之一
  • 中國大學校歌面面觀:新歌難敵老歌 最短僅41字
    創作於1916年前後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該校首任校長江謙作詞,李叔同制譜,今南京大學校歌),就極為推崇萬世師表孔聖人和儒家學說:「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   抗日戰爭爆發後,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歷「長沙臨時大學」半年,值南京失守,更西遷昆明,立「西南聯合大學」。
  • 欣賞| 你們的學校有沒有校歌?是怎樣的歌?你還會唱嗎?
    據說,就有一群校歌愛好者查閱了1019所高校的662首校歌結果發現了一些不得了的事情—— 1019所VS 662首意思是有的校歌暫時沒找到有的正在徵集有的……並沒有校歌的高校校歌是哪一首?「中國人民大學的校歌叫什麼?」
  • 校慶當日,浙大朋友圈悄悄地發生了什麼?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蒙民偉樓:惟學無際~際於天地~詠曼閣:形上謂道兮,形下謂器小劇場:禮主別異兮,樂主和同西區教學樓:知其不二兮,爾聽斯聰之江鐘樓:國有成均,在浙之濱浙大校歌:看看這名字,「昔言求是,實啟爾求真「,你品,你仔細品,我還能不愛你?
  • 中國高校 10 大經典校歌:為什麼要上名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17 年北大開學典禮上,61 歲的孫祁祥教授滿懷深情地感嘆道: 「我今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只能為祖國犧牲一次。」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恰恰是北大校歌表達的終極理想。
  • 因為一首歌愛上一所學校 盤點高校校歌之最(全文)
    首經貿歷史一年半發布了校歌《遠航》,掀起了校歌之拼。此前網友評出最受歡迎的十大校歌,即使你的學校校歌未上榜,也無法阻止你對學校的愛。:http://www.cueb.edu.cn/xg/最難懂:浙江大學校歌《大不自多》1938年馬一浮作的這首歌詞引用了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讀起來有時比較拗口,但竺校長認為其含義深遠,體現浙江大學所追求的「求是」精神。
  • 道如何生養和孕育萬物?謂曰: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老子《道德經》的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雖然說老子的思想基本上都是比較晦澀難懂,但這句話在《道德經》中也是比較難以讀懂的一句話。谷以之成而不見其形,此至物也。處卑而不可得名,故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門,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與極同體,故謂之天地之根也。欲言存耶,則不見其形,欲言亡耶,萬物以之生。故綿綿若存也,無物不成用而不勞也。故曰用而不勤也。
  • 中國高校校歌TOP排行榜,浙大文言文校歌榮登榜首
    眾多網友力挺自己母校,也有不少網友覺得榜單上的校歌確實好聽。網友「青蛙世界冠軍張佳樂」評論:我浙果然時髦!浙大校歌真的好聽!歡迎廣大學子報考!「芸兒不及寒鴉色」評論道:浙大校歌幾乎句句有講,如果詞理順了,估計儒家思想也掌握大半了。「軍都山下談今觀往」說:也就西南交大的校歌還可以,結果排第十。另外,被復旦校歌震住了!
  • 《周易》:一部深奧難懂的奇書,並非佔卜算卦這麼簡單
    《樂經》早就佚失,剩餘「五經」之中,尤以《周易》最為深奧難懂,兩千多年來,諸多學者,甚至方外之人都深入研究,進行解讀,出現眾多釋讀版本。《周易》的價值《周易》是一本博大精深,深奧難懂的奇書,淺顯去看,它似乎是算命書。其《周易》早期是與佔筮算卜有密切聯繫,主要方式為排列蓍草,得出卦象,依此推斷人、事的吉兇。「而《易》為筮卜之事,傳者不絕。」
  • 「器體道用」說的來源及其文體學意義
    《周易·繫辭上》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與「器」以一對概念的形式正式出現。如何理解《繫辭》中這一句關於「道」「器」含義的著名論述,不僅是理解《周易》卦、爻、象及《周易》全書的關鍵,也是解讀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元命題的樞紐。諸子以論「道」為主,《周易》則「道」「器」並重。
  • 由古今之道而天人之際
    >  內容提要 儒家之道源於歷史的,形成了以歷史的經驗理性來思考和解決「天人之際」的形上之學問題的獨特思路。  關鍵詞 董仲舒 古今之道 天人之際 王道政治 二重性  一、儒家之道與董仲舒的道論  董仲舒的天人關係學說從今天的學術視角看是一種以哲學、宗教為主的形上之學,但這種形上學則來源於歷史。中國的形上學就是「道」,《易經•繫辭上》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 深奧造句和解釋_深奧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巴金《談〈滅亡〉》:「作者引用的許多深奧的哲學著作我全沒有讀過。」]深奧參考例句:1、《尚書》詰屈聱牙,深奧難懂。2、這本書深奧難懂,對我而言簡直是無字天書。3、富於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奧。4、獵犬在扭轉木頓時找到一本深奧的書。5、一般人很難理解這麼深奧的理論。6、這本書內容深奧難懂,所以銷路不很理想。7、老師用一則寓言說明了一個深奧的道理。
  •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穀神」指什麼?
    原文如下: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首先,這裡「穀神」指什麼呢?任繼愈先生認為,谷是指山谷之谷,虛空的意思。穀神就是空虛之神,是萬物產生的總根源。高亨先生認為,谷,養也。道能生養天地與萬物,又沒有形體,神妙難識,所以老子稱道為穀神。
  • 「形上學」簡述之一——中國和西方的形上學之別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在國內早期是由苗力田先生翻譯的,人們要問的大多是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可能很多人不熟悉當代學界的一些爭論,所以這裡還需要介紹一下我們本土的「形上學」,因為兩種具體的「形而上」是有所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