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相信大家都懂此話的意思,在一個人到四十歲的時候,再也沒有了年輕氣旺了,也沒有二十幾歲的衝動,也就驗證了老人家常說的「三十不豪,四十不富」,如果一個人三十歲還不加油賺錢,到四十歲的時候,基本上想富,機會不是很大了,當然,霞客文史認為,與年輕人的朝氣,聰明,適應與體魄相比,這些「不惑之年」的人更難通過學習知識技能改變生存現狀,而人到四十,需懂得人有三不比、話有三不言、事有三不爭的道理。
一,人生三不比
1,和別人不比錢財,當你到四十歲的時候,你發現還是沒有改變現狀時,你只有靜下心來,過好當下的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有各有各的生活,你也不必要看別人開豪車,你越看得越多,你心理都會急躁,對於別人一天消費什麼,也不必太關注。
2,和別人不比兒孫,俗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很多人喜歡用自己的子女和別人攀比,這也是我小時候聽得最多的一種比較,如果你鄰居有那個子女工作比較好,一般這鄰居幾乎都在炫耀,但我認為這是一種「溺愛」,你越是和別人比子女,對子女的成長也是不健康的,讓子女的心理承受巨大的壓力,我們都要明白,每個人的「優秀」都是有階段的。
3,和別人不比婚姻,婚姻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幸福別人是替代不了,婚姻其實也是一門學問,這是要彼此維護的,當你看到別人家的婚姻幸福美滿,但後來幾乎都是彼此走到紅眼地步,只有那種吵吵鬧鬧的婚姻,基本上都堅持到最後,其實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個家庭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只是我們只看到表面而已,也不比去攀比。
二,話有三不言
1,不說壞話,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不管你在什麼場合,都儘量避免閒談,你別看這「閒談」說不好一不小心就談到別人的是非,必經一個人到四十歲的時候,在處於定型期,一定要注重修養,不去得罪別人,也少點煩惱。
2,不說閒話,其實這和壞話有一定的相似度,如果飯後閒談家常是正常,但你要是有事無事在別人面前說著沒用的事,別人認為你這個人在刷「存在感」,這也是一種對自己不樂觀的表現,能避免就避免吧。
3,不說怨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每個人都有不順的時候,也沒必要把自己的怨氣給別人訴聽,因為別人不知道你的角度,他體會不到你的感受,很多委屈我們只有自己埋在心理,不比見人就說。
三,事有三不爭
1,不爭對錯,是非對錯無絕對,彼此的立場不同而已,在年輕的時候,你可能和別人爭個上下,但你到四十歲了,爭出真理又有如何呢?說的不好聽一點,你不懂得換位思考,人家會把你修養看的一文不值。
2,和別人不爭風頭,是一種低調的修養,俗話說的好,「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只有自己低調這做事,別人是用眼睛能看出來的,但你要是和別人爭這個風頭,不但影響你自己發展的路線,說的不好聽一點,爭風頭就是在找自己的快感而已,千萬要避免。
3,和別人不爭短長,《道德經》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尤其是在家庭中不要喝妻子爭短長,就算你爭贏了又如何呢?所謂的「爭」就是一種帶有征服的表現,只要自己的底線沒有越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天下也是天平的。
所以說人到四十而不惑年紀,不要太看重的東西,儘量避免,不然自己在乎太多,只有讓你的心情更加糟糕,所以你只有提高你的修養和境界,你的人生才過得踏實。
不知道大家對我說的贊不贊同,歡迎留言評論,霞客文史不會讓你走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