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腔:臺灣人來大陸唱首歌,竟「犯法」了?

2020-12-05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視頻截圖

這兩天,因為臺灣歌手歐陽娜娜、張韶涵來大陸參加「十一」央視國慶晚會,民進黨當局如臨大敵,又是以臺灣健保相威脅,又是揚言可能面臨「法辦」。不就是唱個歌嗎?多大點事兒!綠營為何竟如此惱羞成怒?

說起這兩首歌,歐陽娜娜將在開場參與《我的祖國》合唱,她在受訪時透露自己「期待又激動,同時也挺興奮」。張韶涵將參與抗疫歌曲《守護》合唱,要把「濃濃的愛,還有正能量傳遞給大家」,同時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聽聞臺灣歌手大大方方地表達拳拳愛國情,民進黨當局急眼了。陸委會跳出來羅織罪名,妄稱大陸邀請臺灣歌手參加晚會,旨在「宣傳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對臺進行施壓」,同時喝止臺灣民眾參與相關活動,以免「淪為對臺統戰樣板工具」。更有甚者,陸委會表示將「密切關注」,「倘有涉及違反兩岸條例相關規定,將依法查處」。

對於民進黨當局上綱上線亂扣帽子,臺灣網友紛紛表示看不下去了:「藝人表演有違法之虞?真是好笑」「連她們違反哪條法都還在想,先恐嚇再說」「明知於法無涉,製造恐怖效應」……

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則稱,「有些人享受了我們的自由民主和健保資源,身為公眾人物,還跑到對岸去唱不適當的歌」。健保實在是個爛梗,臺灣藝人伊能靜因在一場直播中直言「我是中國人」,便遭綠媒厲聲威脅:以後「別來臺灣用健保」。拿這個來嚇唬人,真是一點格調都不講。

此前歐陽娜娜被質疑支持「臺獨」,隨後她表態自己是中國人,並為此感到驕傲。同樣有臺灣男藝人公開表達「我們都是中國人」,無一例外遭到島內綠營圍攻。事實上,早在民進黨首度執政的2007年,周杰倫因說起奧運會將在自己國家舉辦,便引來綠營宵小瘋狂圍剿,說他「叛國」「只愛中國,不愛臺灣」。臺灣女子團體S.H.E.唱《中國話》就是「媚中賣臺」,歌曲險遭封殺,演唱者和詞作者均遭「猛烈攻擊」。

周杰倫早就說過,「我是中國人,這事有什麼好討論的?我在臺灣出生長大,我也是臺灣人。」臺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愛祖國、愛臺灣,原本就不是選擇題,完全可以和諧兼容。綠營偏用心險惡地屢屢挑撥生事、製造對立,見不得別人說大陸半句好話,更不容臺灣民眾認祖歸宗。

民進黨2016年再次上臺以來,將先前的「綠色恐怖」層層加碼,動輒面目猙獰地以所謂「違法」指控搞威脅恫嚇,企圖利用高壓統治,使臺灣社會噤若寒蟬裹足不前。從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官方協商機制中斷,到竭力阻撓兩岸民間正常交流,巧立名目、炮製惡法,民進黨幾欲步入瘋魔。然而臺灣網友一語道破天機:關得住人,管不住人心!

臺媒最新民調顯示,近六成民眾認為當前兩岸應「加強交流」,其中20—29歲的年輕人中,更有超過七成力主加強交流;即便是泛綠選民,也有四成多表示認同兩岸交流,遠高於主張「減少交流」的比例。

原因很簡單,加強交流符合兩岸同胞共同願望和利益福祉,民進黨當局逆民意和潮流而動,嚴重損害臺灣民眾切身利益。恐嚇濫罰的惡劣行徑不得人心,已經並將繼續遭到兩岸同胞的堅決反對。

民進黨當局為遂行政治私利窮形盡相,只會愈發被看破手腳失盡人心。承載兩岸期許的歌聲,卻能在世間久久傳唱。(東籬舊友)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來越多臺灣樂隊開始唱大陸腔?
    臺灣地區的樂迷和樂評人又是怎麼看待這一現象?這又和大陸河北的萬能青年旅店有什麼關係?2016年簡單生活節大地舞臺,草東緊接萬青演出,是巧合,還是巧合?繼周杰倫、王力宏帶起的「中國風」之後,近三年來,臺灣地區對「大陸腔」的討論越來越頻繁。
  • 特搞|為什麼越來越多臺灣樂隊開始唱大陸腔?
    繼周杰倫、王力宏帶起的「中國風」之後,近三年來,臺灣地區對「大陸腔」的討論越來越頻繁。近期的草東沒有派對、顯然樂隊、老王樂隊、告五人、五五身、傻子與白痴,或是較早出現的青春大衛等,都曾被標籤過「大陸腔」。   無論是先在流行音樂上冒出的「中國風」,或當下針對樂隊討論的「大陸腔」,背後都有著複雜的情緒。
  • 港臺腔:「請香港人到臺灣當兵」?還有更絕的...
    最搞怪的「臺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新語錄是:可邀請香港激進分子通過來臺當兵取得「公民權」,而大陸人要先通過「反滲透法」、臺灣「自由民主體制」考試以示「忠誠」,方可取得臺灣身份。如今全球疫情蔓延,臺灣防疫壓力頗大,陳柏惟竟叫囂「武漢肺炎是促使臺灣主權自主的契機」,造謠抹黑「臺灣健保被14億大陸人濫用」,妄圖潑汙水祭惡法,離間傷害骨肉同胞。放眼臺立法機構,趁疫謀「獨」者大有人在——無黨籍「立委」林昶佐趁著「臺北法案」通過,大肆鼓譟「臺美建交」。
  • 臺灣寫真:唱或不唱 「臺灣省光復節歌」記錄歷史與前路
    許多中老年民眾自小熟悉的《臺灣省光復節歌》,10月25日又唱響於臺北中山堂內外的公共集會中。  「張燈結彩喜洋洋,光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民族精神不能忘。」臺灣音樂家陳泗治、陳波1946年以愛鄉愛國的熱情所寫下的這首優美歌曲,透露著光復後寶島民間發自心底的孺慕之情。
  • 港臺腔:臺灣人如何「搶頭香」
    來源:港臺腔編者按: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佳節,也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歡慶的時刻。貼春聯、掃塵土、祭先祖......鼠年將至,臺灣的年味越來越濃。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臺灣人信佛崇道者眾,所以春節拜佛、敬神、祭祖都必不可缺。除夕一早,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清掃門面,生火爐,搬桌子,準備祭祖儀式。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來源:海外網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圖源:臺媒)臺灣「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發達社會」門檻。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
  • 港臺腔:「請香港人到臺灣當兵」?還有更絕的……
    最搞怪的「臺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新語錄是:可邀請香港激進分子通過來臺當兵取得「公民權」,而大陸人要先通過「反滲透法」、臺灣「自由民主體制」考試以示「忠誠」,方可取得臺灣身份。如今全球疫情蔓延,臺灣防疫壓力頗大,陳柏惟竟叫囂「武漢肺炎是促使臺灣主權自主的契機」,造謠抹黑「臺灣健保被14億大陸人濫用」,妄圖潑汙水祭惡法,離間傷害骨肉同胞。放眼臺立法機構,趁疫謀「獨」者大有人在——無黨籍「立委」林昶佐趁著「臺北法案」通過,大肆鼓譟「臺美建交」。
  • 港臺腔:為什麼臺灣名嘴總愛盯著大陸人的泡麵碗和小酒瓶?
    猶記得2011年,大陸人無比驚訝地發現,原來在某些臺灣人眼中,茶葉蛋才是衡量品質生活的唯一標準;近十年過去了,大陸網友再一次被震驚,一些「臺灣磚家」把判斷大陸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參照物,從茶葉蛋升級成了榨菜。邏輯是荒謬的,但「笑果」是驚豔的。笑過之後,你是否會好奇,為什麼這部分臺灣人總喜歡盯著我們的泡麵碗和小酒瓶呢?
  • 港臺腔:「甩鍋」給大陸,竟從維基百科裡尋答案?
    該文還煞有介事引據傳言說,從3月20日起中國大陸不再檢測疑似病例的病毒云云。陳建仁是政客也是個學者,他是臺灣流行病學家,當過島內「衛生署」負責人,看問題應該有非常專業的知識和評判才對。但文章的水準之低實在讓人大跌眼鏡。一個嚴謹的學者,放著世衛組織等權威機構的數據和同行的大量工作成果於不顧,竟然靠著「維基百科」部分過期也不更新的數據來說話。
  • 港臺腔:現實版認賊作父!「臺鐵之父」竟成日本人?
    眾所周知,論及「某某建設之父」,當屬首個興建該項工程的人。早在1887年,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即奏請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此為臺灣鐵道官方建設之始,聘請英國人瑪迪遜及德國人白克統籌興建,包含臺北往雞籠(基隆)及臺北經竹塹(新竹)至臺南兩條路線。
  • 港臺腔:暴衝挑釁大陸 蔡英文太猖狂
    來源:海外網蔡英文近日接受英國媒體BBC採訪時大放厥詞剛在島內選舉中勝出,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就急不可耐地挑釁大陸。她近日接受英國媒體BBC採訪時聲稱,臺灣「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中國侵略臺灣的代價將十分巨大」。這一暴衝式、赤裸裸的「臺獨」言論,引發島內輿論強烈憂慮和口誅筆伐。
  • 港臺腔:臺灣老百姓還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2020年年初,臺當局「勞動部」公布的一組數字坐實了當下臺灣經濟困亂不堪的情形。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11月,島內共有189家單位通報「大量解僱」情況,解僱總人數高達1.5萬餘人,其中製造業有57件,共8872人;批發零售業44件,共2292人,為7年來同期新高。2019年1月至12月底止,島內放無薪假(協商減少工時)人數逾3000人,也創下新高。
  • 港臺腔:民進黨何不乾脆把故宮文物還給大陸?
    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
  • 港臺腔:他們又拿出「屈原不是中國人」的老梗了!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臺灣民眾端午賽龍舟逢年過節蹭熱度,閒來無事作個妖,這對臺灣綠營來說已是常事。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他們先是炒作「端午節並非起源於中國」,要和日韓越等亞洲國家套近乎齊過節。他們鐵了心要「從大陸的全世界繞過」,卻發現撇不開紀念屈原與端午節的聯繫,只能釜底抽薪放大招——「屈原不是中國人」!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高閔琳就叫嚷道:「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屈原是楚獨」。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也同聲鼓譟:「屈原是楚獨分子,想要脫離周朝獨立」。論調荒誕不經,引來群「獨」競相唱和。
  • 港臺腔:綠媒叫囂「中國病夫」,侮辱了誰?
    來源:海外網大陸奮力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之際,臺灣年代電視臺竟在電視畫面中公然打出「中國病夫禍全球」的醒目標題。一段時間以來,島內綠媒和網軍不乏對疫情幸災樂禍、對大陸無理攻擊的惡行惡狀。當雷同的標題出現在臺灣媒體上,事情就更令人難以置信——某些臺灣人難道是以此表達對自身的「種族歧視」嗎,就算他們主張「臺獨」,總不能篡改自己的種族,否認自己的祖先來自中國大陸吧?
  • 港臺腔: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脫鉤論」成笑柄
    來源:海外網圖源:臺媒臺灣今年前10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6%,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要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民進黨再次上臺之時,絞盡腦汁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痛下血本砸錢、大手筆給優惠政策,煞有介事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臺商「回流」。但從經濟數據觀之,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高、對大陸投資更多、臺商對臺灣經濟貢獻度更高。倒是當局鼓吹的「新南向」,出口表現卻一路下探,甚至呈現近10年新低。
  • 陳昇稱臺灣不需要陸客 大陸網友:過氣人說過氣話
    左小祖咒昨天(5月14日)發了一張撒尿圖,照片上與他一起快活的,是他的臺灣「好基友」陳昇。這位臺灣藝人近期在大陸人氣異常火爆,不是因為他又創作了像《北京一夜》《把悲傷留給自己》這樣膾炙人口的口水歌,而是和香港杜汶澤一樣,主動挑起了大陸與港臺同胞的情感對立。經歷了「杜汶澤事件」,內地網友淡定多了。網友「大咕咕咕雞」打趣說:「陳昇怎麼抵制?大家快想辦法啊!
  • 《明成皇后》並未叫停 廣電總局重解港臺腔
    >   日前在央視「海外劇場」播出的韓國大型古裝電視劇《明成皇后》以其曲折的故事情節,演員李美妍、柳東根的精湛表演,唯美的畫面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眼球,但從本星期開始,「海外劇場」卻停止了該劇的播出,以《完美爸爸》來取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明成皇后》被叫停?
  • 港臺腔:「中華民國臺灣」意在「臺獨正名」
    熟悉民進黨歷史的人都知道,最早把「中華民國」和「臺灣」這兩個概念連接起來的是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上世紀90年代後期,民進黨為奪取政權,消除島內各界對其「臺獨」理念的疑慮,在1999年提出「臺灣前途決議文」,宣稱「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臺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 港臺腔:一個「悶」字,多少無奈
    回看今年兩岸情勢,「悶」字確能恰如其分反映兩岸民眾尤其是臺灣民眾的心情。一年來,民進黨當局借疫謀「獨」,倚美謀「獨」,肆意破壞兩岸關係,更在島內實行高壓統治,隻手遮天,為所欲為,「綠色恐怖」瀰漫全臺,反對者或敢怒不敢言,或伸冤無處,或發聲即遭打壓,或抗議而毫無效用,怎不叫人悶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