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名家:舒婷
舒婷 舒婷(1952—),朦朧詩派代表作家,《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與北島、顧城齊名。舒婷擅長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握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
-
舒婷作品精選,《舒婷文集》評分高達8.9
舒婷,女,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龔佩瑜,從小隨父母定居於廈門,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
-
詩意的棲息,神女峰結緣築可麗微宿|舒婷
舒婷《神女峰》在向你揮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誰的手突然收回緊緊捂住了自己的眼睛當人們四散離去,誰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正煽動新的背叛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1981年6月於長江仲冬十一月的國家住宅工程中心·方圓豪山研發基地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當代著名女詩人、朦朧詩派代表人舒婷
-
聚焦文學·中國當代女詩人——舒婷
人物簡介·舒婷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祖籍福建泉州。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詩集《童年絮味》《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裡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無香》等。舒婷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
-
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和她的詩
01舒婷是中國當代女詩人,原名龔佩瑜,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與顧城和北島齊名,1952年出生於福建龍海市,,居住於廈門鼓浪嶼。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
-
朦朧詩女詩人舒婷自嘲過時:在鼓浪嶼詩意地棲居,喜歡寫散文
來源:朱邦凌你還記得朦朧詩代表詩人舒婷嗎?即使你不知道舒婷,也大概讀過《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婷是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曾獲首屆中國新詩優秀詩集獎、中華文學基金會「莊重文文學獎」,新時期首屆女性文學獎等數十個獎項。
-
八角樓閨房的舒婷:靈魂渴望著休息
女詩人舒婷,出生於1952年,原名龔佩瑜,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詩作《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雙桅船》等獲全國獎項。頭兩句依稀有舒婷詩之韻味,接下去就一般化了。舒婷膾炙人口的詩,都是從心裡流出的,與硬著頭皮寫的東西判若兩樣。1976年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借用我和師大孫紹振老師編詩集《古田頌》。龍巖地區文化局局長兼文聯主席、黨史辦主任張惟要我提供一個廈門詩人名單,在古田會議紀念館舉辦一期創作班,我推薦了舒婷、林培堂、謝春池、劉瑞光、盧建端等。聽說舒婷也交了兩首詩,稿子初審時便被「斃」了。
-
王金鳳&王德程合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作者:舒婷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作者:舒婷 舒 婷:原名龔佩瑜,女,漢族,1952年5月生,福建晉江人。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
北島、顧城、舒婷、海子誰才能代表當代詩歌最高成就?
舒婷,女,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龔佩瑜,從小隨父母定居於廈門,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青年詩人。
-
【城市文化】面朝大海《致大海》鄧小鷗和舒婷的海上對話
【城市文化】面朝大海《致大海》鄧小鷗和舒婷的海上對話 2019-09-09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舒婷:從教科書上走下來
於是她把詩寄給了蔡其矯,蔡給北島看,北島當時天天陪著艾青散步,見到舒婷的詩後馬上給她回信,這讓舒婷震撼,「好比是八級地震」:原來世界上還有人跟她一樣,在到處都是口號詩的氛圍中寫那些讓人迷醉的朦朧詩!後來邵燕祥把她的《致橡樹》在《詩刊》上發表。「但稿費一直沒有收到。」舒婷打趣說,「聽說讓北島他們領出來喝酒了。」論詩藝 五年求一詞 舒婷說她對語言有種「潔癖」。
-
舒婷:《致橡樹》其實並非愛情詩
一向「半隱居」在鼓浪嶼小島上的著名詩人舒婷,前天來到北京101中學,與曹文軒、何建明等作家一起,參與中華文學基金會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的舒婷,對中學生們的問題有問必答,甚至面對一位女孩「你像我們這樣大時對於愛情是個啥想法」的天真提問,也微笑坦言道:「我那時在插隊,不敢想愛情啊,因為結婚要留在鄉下。」 據了解,該徵文活動共有62篇作品獲獎,19位老師獲優秀教師獎,來自全國各地的獲獎學生和101中學的同學們迎來了極少在公開活動中露面的舒婷。
-
舒婷的《致橡樹》,是寫給已婚男詩人的嗎?
這位暱稱為「阿塵」的答主 給出的冷知識,居然是說舒婷的《致橡樹》其實是寫給一個有家室的男詩人的,並且他們二人情投意合、相見恨晚,舒婷後來還因為這位男詩人的去世而封筆了。這個「冷知識」可真夠冷的,因為這沒多少人知道,拋出來之後,又令人心涼。《致橡樹》應該是舒婷最出名的詩歌,流傳廣泛,許多讀者都很喜歡這首詩,為其中表達出來的愛情觀而感動。
-
詩人舒婷:後悔當年沒在南京買房子
舒婷 昨天,首屆中國江蘇·揚子江作家周活動走進南京圖書館,詩人舒婷也來到了南京,主辦方在南京圖書館舉辦了舒婷詩歌朗誦分享會。 主持人遵照舒婷要求,此次分享會不發表演講,於是《揚子江詩刊》副主編、詩人胡弦開始轉移話題,介紹說,他年輕時是讀舒婷的詩愛上了詩歌,在他看來,舒婷的詩歌有著重新啟蒙的作用,在新詩百年評選新詩19首時,舒婷有三首詩歌入選,最後只好忍痛選了一首。這時舒婷揮手打岔說,「我話還沒說完呢!」
-
重溫經典詩歌|舒婷:初春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來自舒婷的《初春》,一起去感受詩人筆下那風景美如畫的春天。本期音頻選自朦朧詩代表詩人作品:《致橡樹——舒婷經典詩歌誦讀集》初春舒婷朋友,是春天了驅散憂愁,揩去淚水友人,讓我們說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饒是因為它經過了最後的料峭《初春》中:「雖然還沒有花的洪流/衝毀冬的鐐銬,奔瀉著酩配的芬芳,泛濫在平原、山坳」等詩句,這裡用了通感手法構成的複合意象,也是舒婷詩歌中常用的手法
-
舒婷的詩《神女峰》賞析
為眺望遠天的杳鶴(一作:為了眺望天上來鴻)錯過無數次春江月明沿著江岸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正煽動新的背叛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1981年6月於長江詩人舒婷的必須要注意的是,同為女性的舒婷對「神女峰」所象徵的中國女性沒有半點批判的意思,有的是深沉的同情!「衣裙漫飛,如翻湧不息的雲」,詩人用外在的「衣裙」來表現內心的不平靜,不僅將白色衣裙比喻為雲,也有將巫峽之上多變的雲一併帶出的意思,如臨其境,妙。「江濤/高一聲/低一聲」,濤聲高低也表現了詩人內心情感的翻湧。
-
五四青年節:舒婷說,一切都是希望!
1975 年 3月,蔡其矯來到廈門,與舒婷初次見面,一行人同遊萬石巖。但是舒婷沒有表現出足夠熱情,甚至還一臉不以為然。[5] 回永安之後,蔡其矯與舒婷開始通信,互寄詩作,舒婷內心的排斥感漸漸撤離,就如一隻放鬆警惕的刺蝟,慢慢收起一身硬刺。蔡其矯與舒婷的早期通信,表面上看,舒婷是受益者。
-
詩人舒婷:曾被以為叫"書亭" 被誤認是賣書報的
詩歌成就了舒婷,舒婷成就了朦朧詩,她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首《致橡樹》讓舒婷名滿天下。對舒婷的認識,大部分讀者也都來自於這首詩。而舒婷的母親亦出身名門,受過西洋教育,是一位時代新女性。舒婷成長在一個典型的東西方文化合璧的家庭裡。受父母影響,舒婷從小愛讀書且愛讀「閒書」。上初中時,母親曾請人為她開列一個課外閱讀書目。對此,舒婷不無驕傲地說,「當時,我把書目上看過的書一一划掉;結果,那麼長的書單上沒剩幾部。」由於她大量的閱讀,導致高度近視。舒婷說,自己的文學基因來自家族的文化傳承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
舒婷:《致橡樹》成了甜蜜的噩夢,我總不願朗誦
詩人舒婷就有這樣的苦惱。我現在跟大家提起舒婷,估計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起《致橡樹》。這首詩就是她的成名作,在很多讀者看來,也是她的代表作。《致橡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愛情詩,這首詩是舒婷為了反駁老詩人蔡其矯關於女子才貌少見兼備的觀點而寫的,表達了一種新的愛情觀,即愛情中的雙方應該是人格獨立的,而不是完全依附。
-
舒婷簡介
[著作書目] 雙槍船(詩集)1982,上海文藝 舒婷顧城抒情詩選 合著,1982,福建人民 會唱歌的鳶星花(詩集)1986,四川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