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茶館》原著作者老舍簡介

2020-11-20 搜狐網

  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發表了大量影響後人的文學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餘萬字的作品.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誌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月牙兒》《趕集》《櫻海集》《東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鬚溝》《茶館》《西望長安》。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鬱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鬱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其中有大量被選入教育課本。

  書 集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印書館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印書館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29,人間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當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祥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1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鬚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雞》 《我的母親》 《養花》 《我們家的貓》 《濟南的冬天》 《林海》《草原》《四世同堂——開學的日子》《斷魂槍》《茶館》一共六十多本小說

(責任編輯:宋宋)

相關焦點

  • 駱駝祥子全文閱讀:作者老舍簡介——老舍
    駱駝祥子全文閱讀:作者老舍簡介——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字「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鴻來、非我等筆名。滿族正紅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 資料:話劇《茶館》簡介
    話劇《茶館》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作品,1958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排,此劇以茶館作為社會縮影,透過半個世紀的世事變化,由70多個角色演出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層面。  作者 老舍  劇情梗概  故事講述了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
  • 老舍長女舒濟:電視劇《茶館》比較符合原作調子
    作為老舍先生的經典話劇,《茶館》相對來說更接近普通老百姓,雖然不是寫今天的事情,但同樣具備大多數老百姓的人情世故,通過普通人中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物來反映時代生活面。  之所以接下這個活兒,首先是老舍先生的話劇很有影響力,老百姓都很關注。另外是我個人對《茶館》的情感也很深,像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看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話劇《茶館》,對於當時中國的文藝復興非常期待。
  • 電視劇《茶館》 比原著多30個人物
    電視劇《茶館》 比原著多30個人物   本報訊(記者趙文俠)沒有老舍,京味文學無從談起,中國現當代文學也將黯然失色,而相當多的人,是從《駱駝祥子》、《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影視作品中認識老舍的。
  • 對於論老舍《茶館》的藝術特色
    本文旨在從《茶館》的主題、人物、語言三個方面切入,對照《茶館》這一文本,分析《茶館》之所以成為中國話劇史經典的緣由以及老舍先生獨特的藝術創作手法,深入剖析「埋葬三個時代」的主題,並從多個方面解讀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  在中國話劇發展史上,《茶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 《母雞》的作者簡介
    《母雞》的作者是老舍,他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和人民藝術家。老舍原名舒慶春,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老舍是他的筆名。  老舍簡介  老舍,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屬學》中使用
  • 陳寶國領銜老舍《茶館》電視劇版 將登電視螢屏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電 老舍三幕話劇《茶館》歷時三年被改編成39集電視劇今天與媒體見面,宣布由陳寶國(在線看影視作品)領銜主演的該劇將於16日登陸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  話劇《茶館》通過茶館這一三教九流聚集之地,選取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抗戰勝利三個時間點,用小人物的命運變遷反映舊社會必然滅亡的歷程。該劇由老舍在1956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排,現已成為該院保留劇目。1982年導演謝添曾把它改編成電影,被改編成電視劇還是首次。
  • 一起讀書:茶館裡的人物和社會---老舍《茶館》
    老舍先生不愧為大家。他的文章總給人一種紮根土裡的穩重感。初讀他的書是《駱駝祥子》,如今又讀《茶館》,先生書裡帶著老北京味兒的語言和描寫的底層群眾的生活又一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館》講的是在新舊中國交替期間,以戊戌變法、軍閥爭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為背景,通過茶館這一典型文化聚集地發生的人生百態與風雲變化。老舍以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生動的描寫帶我們走進了那個光怪陸離的時代,接近那樣特別的芸芸眾生。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柜。
  • 一名景德鎮陶瓷藝人與老舍茶館的蓋碗情緣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北京,前門,老舍茶館,熊洪祥先生。邁進北京老舍茶館的大門,繼續往裡走,在古色古香的氛圍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個「大蓋碗」。「大蓋碗」的製作人就是景德鎮陶瓷世家熊洪祥。2020年12月15日,老舍茶館迎來了32歲生日,並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同時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正式啟動。
  • 電影《茶館》故事,比話劇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現場「監工」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過疑惑,現在北京那個挺有名的「老舍茶館」到底是官方認證的還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後人開的?其實,那個茶館還確實經過了老舍夫人胡潔青的認同,甚至連牌匾都是胡潔青給題寫的,之所以用這個名字,是因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經和「茶館」分不開了。
  • 老舍筆下的《茶館》
    這裡人來人往,匯聚三教九流,它默默無言,見證了從清末、民國到解放前夕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它就是老舍筆下的《茶館》,名字叫裕泰。1裕泰茶館這裡賣茶也賣點心菜飯,有玩鳥喝茶的,有說媒拉縴的,有打群架需調解的——東說西說,再喝碗茶,吃碗爛肉麵,就萬事大吉,化幹戈為玉帛。
  • 為中國茶館經營培養輸送人才 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儀式隆重...
    百位嘉賓蒞臨,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正式啟動12月15日下午,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儀式在北京老舍茶館前門店藝苑廳隆重舉行。隨後,作為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名譽院長,王慶、白文祥及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院長毛修炳分別接受了尹智君頒發的聘書,王越亦為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顧問們頒發了聘書。
  • 老舍《茶館》有了完整有聲版
    原標題:老舍《茶館》有了完整有聲版   本報訊(記者 路豔霞)2月3日是老舍119周年誕辰紀念日,由中國出版集團主辦、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昨天在中國出版集團舉行。京腔京韻的表演,將聽眾帶進經典《茶館》現場。
  • 孫潔:充滿「無恥的笑聲」 老舍的《茶館》是喜劇還是悲劇
    老舍另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茶館》,也是命運不濟,上演時被反覆刪改,首演後就打入冷宮。《茶館》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是否只有一種演法?本文的作者,就從《茶館》裡只有一個字臺詞的人物「沈處長」說起。】 《茶館》的寫作過程現在已經很清楚了,大致上說就是老舍先寫了個通過秦家三兄弟反映現代中國憲政史的話劇,這個劇是為配合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但是北京人藝的一幹導演、演員、領導、群眾只看中其中寫維新運動失敗時候裕泰大茶館的第一幕第二場,在大家的建議之下,老舍心甘情願地放棄了前稿,寫出了現在的《茶館》。
  • 《茶館》這部經典之作,老舍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話劇《茶館》是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該劇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芸芸眾生,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是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的經典作品。
  • 老舍《茶館》人物分析篇
    「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式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作者老舍先生通過對舊北京城中一個老茶館--裕泰茶館的繁盛衰敗的描述。生動形象的刻畫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正直愛國的常四爺常四爺是茶館的老主顧,為人正直,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茶館第一幕中,他諷刺在兵營當差的二得子「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衝鋒打仗」。對當兵不為國效力,卻欺壓平民百姓的做法十分不齒。
  • 四川話《茶館》如何保留老舍的味道?
    11月30日晚,當李六乙導演的四川人藝版《茶館》在北京首場落幕時,曾演過300多場「秦二爺」的藍天野這樣說。  四川方言演出,四川老字號「悅來茶館」「德仁堂」作為舞臺背景,「茶館三老」以倒敘方式開場,四川傳統曲藝金錢板取代了「大傻楊」的數來寶,舞臺上多了一個扎紙人的工匠……這些處理方式都讓川版《茶館》自成一格,唯一沒變的是老舍的劇本。
  • 老舍是誰 老舍簡介
    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經常聽見老舍這個名字,那麼老舍到底是誰呢?老舍的代表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離婚》、《老張的哲學》、劇本《茶館》等。  老舍死因  老舍於1966年8月24日,在太平湖公園投湖自盡。
  • 老舍簡介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家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過著清苦日子。這些組品成為最早出現的新文學長篇創作成果的一部分,尊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途徑新加坡回國,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駱駝祥子》是一部描寫一位人力車夫3次買車3次丟車的長篇作品。作者通過車夫祥子的悲慘命運深刻批判了舊社會的罪惡。
  • 紀念老舍119周年誕辰 《茶館》推出有聲版
    、中國老舍研究會、老舍紀念館協辦的「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京舉行。  《茶館》創作於1956年,1957年7月初載於巴金任編輯的《收穫》雜誌創刊號,是老舍最重要的話劇代表作之一。自1958年搬上話劇舞臺以來,一直是最受歡迎的劇目。曹禺曽評價《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