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娘非要包拯接下侄子的案子,還他清白?龐太師不服!

2020-12-16 燕優影視解讀

上回我們講到包拯見到展昭帶回來的物證,非常的驚奇,這世上竟有如此歹毒的暗器,不過既然展昭回來了,包勉這個嫌犯自然業已到京城,包拯唯恐嫂娘見到包勉傷心不已,自己就先去探監,叔侄二人多年後終於相見,不是溫情脈脈卻是在冷冰冰的牢裡,物是人非吶!接著包拯告訴他,你娘親來了!包勉回說不能見她,可為啥不敢見,是不是犯下大錯了包拯質問,侄子否認是自己不忍見他如此高齡卻要遭受如此大的打擊,這人的話說的好像自己真的犯錯了一樣,所以包拯才訓斥他,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包勉否認一再強調自己是被冤枉的,而且官鹽被盜賣,雖說自己失職但並沒有監守自盜,即使彭立認定自己涉嫌重大,也提不出足夠的證據,你說一個死人能提供嗎?那彭立此刻已經遭人行刺命喪九泉了,一提到這裡包拯就懷疑包勉,包勉傷心不已,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相信自己,只怕是死路一條嘍!包拯動情了。

清廉自守勤儉持家是包家的組訓,包拯能做到自己為什麼不能?一樣的奶水一樣的教養,不可能培育出截然相反的人來,聲稱他是遭人誣陷,要包拯務必徹查,還他清白!艾虎急著回衙向包拯表明包勉清白,豈料包拯表示包勉沒有遭人行刺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包勉根本與盜賣官鹽之案完全無關,二是包勉根本就是全案的首腦,連行刺彭立都是他主導的,自然不會派人殺自己滅口,這就等於沒說一樣,因此這個推論完全不能成為此案的一句,艾虎洩氣。包拯見完包勉後壓力越發的大了,芸兒不忍,她知道這些年包拯一直都在審理別人的案子,可面對自己的侄子,包拯又抱著什麼樣的心態,這是什麼意思,不是查案嗎,咋又與心態有毛的關係,芸兒究竟想表達什麼?她靈魂拷問,在包拯的眼裡看到的是待審的嫌犯,還是自己的親人,若是嫌犯只需要像平日審案一樣,只需要管證據怎麼說,而不必考慮對方是誰,這樣的話包拯就不必那麼苦惱了,可若見到的是親人,那就是親人就是親人,即使他犯了天大的錯誤,可終究還是親人,又何必再去想罪證如何呢?包拯隨即頓悟並誇讚芸兒,芸兒表示自己以後死了也瞑目了,芸兒真是包拯的解語花呀!只是不知道會不會有結果。

之後嫂娘探視包勉,一見自己的兒子就又激動又心疼的,哭喊著要老天還兒子清白,包勉也肯定自己堂堂正正的想三叔一樣,只不過現在死無對證,提議唯有請三叔包拯辦案,或有一線生機,包拯以不在其位不願幹預,可耐不住嫂娘的乞求與芸兒的勸話,只應允借調卷宗查看疑點。這時龐太師又跳出來了,真是不放過任何可以抓包拯的痛點的機會呀。他先是將刑部的孟大人叫來誇了孟大人,談話中探得包拯要查閱相關包勉之案的文卷時,連忙是支持孟大人放心的給包拯看,及解決了孟大人因認為包拯應該避嫌而覺得為難的問題,又顯得孟大人坦坦蕩蕩執法公正啊,畢竟包拯一向大公無私的,更不會以私害公的。這話說得怎麼不對竟呢?這太師明顯是讓包拯自掘墳墓啊。怎麼說呢?接著龐太師趁機向皇上請求將包勉一案交由包拯親審,他不是一向鐵面無私有法無情嘛!此案由他審理更能顯得包拯有公無私有法無情嘛,王丞相又冒出來說清,認為包拯審理此案不合適,然後他兩個又開始爭論了,最後那皇上又採取龐太師的說法交給包拯了,事實上龐太師的做法就是想令包拯公私兩難。

之後王丞相來到開封府,任命包拯接辦包勉一案,不過也提醒他要注意龐太師,嫂娘與包勉得知這個消息後開心不已,甚至都對未來充滿信心,包拯查探,要展昭再去一趟富順,設法查出行刺彭立的兇手,艾虎呢去鹽幫查出子午斷魂釘的兇手下落。公孫策則按正常案件辦理即刻,唯公孫等人知道包拯難處,擔憂不已,因為他們知道包拯放過包勉就會讓別人認為他徇私枉法,若是他殺了自己的侄子別人就會認為他壕無人性,這也是龐太師讓他接下此案的主要原因,包勉觸法了嗎?

相關焦點

  • 包拯處死自己的侄子?芸兒服毒成全包拯,太震撼了
    上回我們講到嫂娘得知包拯接下此案後,又來牢中探望兒子包勉,告知他三叔會判他無罪,難道他真是被冤枉的?包拯也不知道,只是問了幾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官鹽的運出運入都要有官戳批核,那這官戳是由誰加蓋?當然是富順監,只是這五品知監管雖小,但管的太多了,因為它不僅要管鹽區礦物,還要管周邊地區的民政,所以忙不過來,就將官戳交由主簿楊煥保管代行,可彭大人不相信便以此為由指控包勉貪瀆,至於他懷疑的原因是他到任之前,那個楊煥就失蹤了,這下無人對質,所以對於包勉的辯解更是毫不採納。這時第二個問題就產生了,既然楊煥失蹤了,為啥包勉這個富順監卻不找他呢?
  • 包拯殺了自己的親侄子,嫂嫂罵他忘恩負義,包拯跪下大喊兩個字
    包拯殺了自己的親侄子,嫂嫂罵他忘恩負義,包拯跪下大喊兩個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己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父母的一部分,但卻有不少的人因為自己長得不是很帥或不漂亮而自覺不如他人。小編今天講的就是眾所周知包拯了,人稱包青天,百姓在日常的生活工作裡,遭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後,無論事大事小,將這件事在包拯面前一講,他肯定能將這件事斷的明明白白,不偏不倚,秉公辦理。並且為堅持正義將親情都放在身後,比如他自己的親侄子犯了案子,他自己親自下達命令殺了侄子。
  • 包拯大義滅親,殺侄之後被嫂娘怒罵,他跪地喊出兩個字終得原諒
    但是清官難做,包青天也有為難的時候,不是斬駙馬、殺高官,而是面對親情該如何抉擇,包青天為官一生斬了很多作惡多端的罪犯,但是最難的一次卻是審判自己的侄子。今天小編就來講講這一段故事,包拯大義滅親,殺侄之後被嫂娘怒罵,他跪地喊出兩個字終得原諒。
  • 開封府傳奇包拯為什麼要斬包勉犯了什麼罪 歷史怎麼記載的
    電視劇《開封府傳奇》播出後大家對包拯為什麼要斬包勉更加好奇了,畢竟包勉是包拯的親侄子,根據小說《三俠五義》來看,包拯之所以斬殺包勉是因為包勉犯下重罪罪有應得!但是此事件並不是根據歷史改編的。   包勉是包公的侄子,由於他貪贓枉法,包公把他給鍘掉了。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案件。
  • 包拯殺了自己侄子,嫂子罵他禽獸不如,包拯跪下喊兩字結果被原諒
    包拯殺死了自己的親侄子,自己的嫂子肯定是不原諒他的,所以就大罵他禽獸不如,但是當時的包拯跪下和自己的嫂子說了兩個字,他嫂子聽了這個以後就原諒他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當時的包拯究竟和他的嫂子說了哪兩個字吧。
  • 包拯為什麼要接秦香蓮的案子
    要按說包拯他是沒有時間去審問秦香蓮這個案子的秦香蓮做為一介草民女子,而包拯卻是一個龍圖閣大學士的官員,像這樣的一個草民女子案子,真的輪不到包拯前去審問此案。可為什麼包拯偏偏要審問秦香蓮這個案子呢?因為當時秦香蓮到京城告的是御狀,自己的丈夫陳世美,當朝駙馬爺。因為這個案子涉及到駙馬爺,案情重大。
  • 影視劇中被黑的「龐太師」,還歷史上真實的他一個清白!
    北宋仁宗朝時有個名臣叫做龐籍,後來成了演義版中的」龐太師」,這個以龐籍為原型的龐太師被人黑化,很不負責的將其改頭換面,把一位令後世垂範的先賢名臣變成了臭名卓著的奸臣。演義裡的龐太師,都是專和人民群眾過不去的奸臣,殘害忠良,禍國殃民,與名臣包拯,楊家將鬥法。然而真正的歷史卻不是這樣的,所以得還「寵太師」一個清白,再不能讓不明真相的群眾向這位名臣招呼臭雞蛋了。
  • 龐太師:包拯的死對頭,原來也是一個好官
    在金超群版的《包青天》系列中,除了包拯這個絕對的主角外,範鴻軒飾演的公孫策和何家勁飾演的展昭發揮得也很好,鐵三角的演技有目共睹。此外劇中還有一個大反派,自始至終一直存在,他就是劇中的龐太師龐吉,一直與包拯作對,阻礙包拯辦案。
  • 「老嫂比母」的故事,不是包拯而是他的兒子的經歷
    包拯自小喪父,由包勉的母親(即包拯的嫂子)一手撫養成人,所以他向來不叫「嫂子」而尊呼「嫂娘」,嫂娘對他恩重如山,包勉是嫂娘唯一的兒子。在公私兩難之中,他終於選擇了大義滅親,決然下令斬了包勉,然後再回到赤桑鎮向嫂娘賠情。《鍘包勉》根據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四十六回、四十七回、四十八回改編。
  • 歷史真相揭秘:包青天何來——「嫂娘」?
    小包勉犯王法豈能輕放,弟徇私上欺君下壓民敗壞紀綱我難對嫂娘。」「勸嫂娘休流淚你免悲傷,養老送終弟承擔,百年之後,弟就是你帶孝的兒郎。」在公與私,情與法的矛盾中,把包拯剛正不阿、鐵面無情、秉公執法的高大形象塑造得完美無缺。事實上,劇情純屬虛構,包拯根本就沒有這位「嫂娘」,鍘侄子包勉更是子虛烏有。從對歷史人物研究的角度,在無損歷史名人形象的前提下,有必要還原歷史真相。據史書記載:包拯,字希仁,廬州(今安徽合肥)人。
  • 歷史真相揭秘:包青天何來——「嫂娘」?
    小包勉犯王法豈能輕放,弟徇私上欺君下壓民敗壞紀綱我難對嫂娘。」「勸嫂娘休流淚你免悲傷,養老送終弟承擔,百年之後,弟就是你帶孝的兒郎。」在公與私,情與法的矛盾中,把包拯剛正不阿、鐵面無情、秉公執法的高大形象塑造得完美無缺。事實上,劇情純屬虛構,包拯根本就沒有這位「嫂娘」,鍘侄子包勉更是子虛烏有。從對歷史人物研究的角度,在無損歷史名人形象的前提下,有必要還原歷史真相。據史書記載:包拯,字希仁,廬州(今安徽合肥)人。
  • 請大家還《包青天》中的龐太師一個清白啊,人家是個大大的忠臣啊
    正兒八經的龐太師龐籍,父親是國子監博士,就相當於現在清華北大的資深教授,所以龐籍學習成績可想而知。然後龐籍27歲就進士及第,擔任了黃州的司理參軍,深得知州夏辣的賞識。夏辣也不是一個一般的人物,這嘴跟開過光似的,說什麼中什麼。很久以前有宋癢跟宋祁兩兄弟見到夏辣,夏辣直接就看出來兩個人回來能當狀元當宰相當大官,後來宋家兩兄弟果然不服所料的成了大官。
  • 包拯斬了自己的侄子包勉,為何最後卻得到了嫂子的原諒?
    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一個內心清如鏡,臉卻黑如碳的一個朝廷命官。相信大家都已經猜到小編要說的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做事公正廉潔,為人正氣浩然,雖長相極黑無比,但內心卻如明鏡一樣的清官包拯。每個人的長相都是父母給的,因此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容貌還有膚色,我們也不可以去抱怨自己的長相,畢竟容顏易老,只有心靈上的美麗才是真正的美麗。
  • 被小說毀掉的龐太師其實是個大忠臣,包拯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在中國古典小說以及評書裡,龐太師的出鏡率很高。《楊家將》裡他叫龐文,是皇帝的老丈人,跟呼延家過不去,製造了肉丘墳冤案,斬了人家三百多口。呼延慶三鬧京城,龐文與寇準、包公、高家、楊家鬥法,快趕上《三國演義》裡虎牢關呂布的勁頭啦。
  • 潘仁美與龐太師是一個人嗎?為何都與包拯過不去?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潘仁美在歷史上並不存在,他的原型是北宋開國大將潘美,潘美(925年-991年),一直與趙匡胤關係非常好,一同在後周軍隊效力。在趙匡胤公元960年陳橋驛黃袍加身之後就效力與趙匡胤軍前,鞍前馬後,在剿滅南方九國時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宋太宗繼位後,繼續效忠於北宋皇室,鎮守北方。可以收是北宋一名大大的忠臣。
  • 歷史上的包拯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如何用對聯破案的?
    據悉,包拯曾經斬殺駙馬陳世美,皇帝小舅子,自己親侄子,也就是說,不管是誰,只要有罪,都會死在包拯的閘刀之下。包拯手裡握著皇帝御賜三口閘刀,為天下百姓申冤,斬盡天下有罪之人。三、包拯對聯破案傳世相傳包拯破案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辦法,任何疑難雜症的案件,只要是包拯經手,勢必會還天下人一個公道。就拿包拯對聯破案這件事情來說,雖然過去千百年,但依舊為世人傳頌。包拯在天長縣當縣官的時候,曾偵破一件大案,也就是包拯通過對對聯破解的案子。事情到底怎麼回事呢?
  • 比竇娥還冤的龐太師,一個被電視劇給誤解了的龐太師!他很優秀!
    不知大家可還記得當年的電視劇《少年包青天》,是部老電視劇了,其中有一個反派,龐太師。這個龐太師在多部電視劇裡都是反派,專和包拯為敵,典型的奸臣。既然龐太師的電視劇出鏡率如此之高,那麼宋朝歷史上有這個人物麼?
  • 包拯殺了自己侄子,嫂子大罵:禽獸不如!他跪下大喊2個字被原諒
    外表這個東西不是我們個人可以選擇的,是遺傳的因素,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人去在乎,其實外貌這個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故事是一個長得不好看的人的故事,他因大公無私殺了自己的侄子,被自己的嫂子破口大罵:禽獸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