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們講到嫂娘得知包拯接下此案後,又來牢中探望兒子包勉,告知他三叔會判他無罪,難道他真是被冤枉的?包拯也不知道,只是問了幾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官鹽的運出運入都要有官戳批核,那這官戳是由誰加蓋?當然是富順監,只是這五品知監管雖小,但管的太多了,因為它不僅要管鹽區礦物,還要管周邊地區的民政,所以忙不過來,就將官戳交由主簿楊煥保管代行,可彭大人不相信便以此為由指控包勉貪瀆,至於他懷疑的原因是他到任之前,那個楊煥就失蹤了,這下無人對質,所以對於包勉的辯解更是毫不採納。
這時第二個問題就產生了,既然楊煥失蹤了,為啥包勉這個富順監卻不找他呢?這樣不就洗刷冤屈了嗎?他卻說楊煥是告假返鄉,何必去找他,更聲稱彭立就是因楊煥的失蹤才找個替死鬼自己出來頂罪。說到這裡還是奇怪楊煥怎麼那麼巧的在彭立查他時失蹤,肯定另有緣由。這邊展昭查到楊煥也死在子午斷魂釘之下,而且死了十天了,最重要的是死在彭立未到富順之前,他們死去的暗器也相同,顯然兇手早知此案已被揭發,如此說來就產生了兩個可能,一是楊煥果真是盜用了包勉的官戳,二是楊煥之死只是要人誤認是他涉嫌,實則主嫌另有他人,那就是包勉了。可現在連使用子午斷魂釘的唐飛也被殺了,更是死無對證,雖說朱瑛算是報了殺父之仇,但真相豈不是永遠也無大白之日了,所以此案只能列為懸案,而包勉也就無罪釋放了。可隨之包拯的麻煩就來了,龐太師在皇上所謂面前設下圈套,令包拯左右為難:若判包勉無罪則為循私,若包勉有罪則須叔侄相殘,又將被批為沽名釣譽罔顧人倫,不過皇上卻是相信包拯的判斷,同意釋放包勉。
然而此時,鐵榮發現蕭鋒帳本,查出收受贓銀均有暗記,也就是說貪官拿的髒銀背後應該有個 「天」字,與此同時,包拯竟在包勉孝敬嫂娘的行李中發現鑄有同樣暗記的銀兩!包拯告知嫂娘自己與包勉的月俸最多只有三十兩,可包勉給您的卻有1千兩,包勉連忙找藉口推辭,被包拯當場揭穿這個銀子背後是鹽梟的暗記,而你正是盜賣官鹽的主犯。將包勉再次下獄,艾虎奇怪了他咋又入獄了,展昭回答是你從朱瑛那裡帶回來的帳冊,提供了更有利的證據。包拯夜晚又來到牢中,質問他為何寧做貪官不做清官,都是嫂娘帶大一樣的教育呀!包勉感慨,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包拯一樣完美無缺,他視金錢為糞土,可還是會有無數人卻為五鬥米折腰,包拯雖然為官多年兩袖清風卻不知道其他其他的官員該怎麼辦,朝廷的俸祿也不高,若是所有官員都是包拯,誰還願意苦讀十年詩書求取功名,誰還願意走上官宦之路。包拯否決認為,讀書求是無非是為了天下蒼生黎民百姓做些事,豈是為了求多少財富。回憶兒時聽嫂娘提及無辜百姓遭貪官蹂躪惡霸欺凌之時,難道不是義憤填膺慷慨激昂誓做清官為民除害嗎?包勉坦誠自己雖貪生活卻不奢靡,是為了自己的娘親攢錢,包拯斥責住口!休要羞辱嫂娘,包勉卻頂撞羞辱她的是你!這次罪證確鑿,鍘包勉勢在必行。
嫂娘見包拯回憶起他們叔侄二人的種種,動之以情跪求「包大人」放過她獨子一命,包拯頓時跪下以當初嫂娘教誨無愧於天亦跪求嫂娘成全,兩人都痛心疾首。芸兒眼見包拯為難,心中暗下決定,絕不讓包拯背負六親不認的罵名!包勉最終死在牢中,芸兒亦服毒自盡。包拯慨然寫下包家家訓,期勉包家後世子孫永不涉貪!包勉的貪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孝敬自己的母親,你們覺得這情有可原嗎?包拯為了世間的公理正義,大義滅親殺了自己的親侄子,是真的無情無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