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處死自己的侄子?芸兒服毒成全包拯,太震撼了

2020-12-19 燕優影視解讀

上回我們講到嫂娘得知包拯接下此案後,又來牢中探望兒子包勉,告知他三叔會判他無罪,難道他真是被冤枉的?包拯也不知道,只是問了幾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官鹽的運出運入都要有官戳批核,那這官戳是由誰加蓋?當然是富順監,只是這五品知監管雖小,但管的太多了,因為它不僅要管鹽區礦物,還要管周邊地區的民政,所以忙不過來,就將官戳交由主簿楊煥保管代行,可彭大人不相信便以此為由指控包勉貪瀆,至於他懷疑的原因是他到任之前,那個楊煥就失蹤了,這下無人對質,所以對於包勉的辯解更是毫不採納。

這時第二個問題就產生了,既然楊煥失蹤了,為啥包勉這個富順監卻不找他呢?這樣不就洗刷冤屈了嗎?他卻說楊煥是告假返鄉,何必去找他,更聲稱彭立就是因楊煥的失蹤才找個替死鬼自己出來頂罪。說到這裡還是奇怪楊煥怎麼那麼巧的在彭立查他時失蹤,肯定另有緣由。這邊展昭查到楊煥也死在子午斷魂釘之下,而且死了十天了,最重要的是死在彭立未到富順之前,他們死去的暗器也相同,顯然兇手早知此案已被揭發,如此說來就產生了兩個可能,一是楊煥果真是盜用了包勉的官戳,二是楊煥之死只是要人誤認是他涉嫌,實則主嫌另有他人,那就是包勉了。可現在連使用子午斷魂釘的唐飛也被殺了,更是死無對證,雖說朱瑛算是報了殺父之仇,但真相豈不是永遠也無大白之日了,所以此案只能列為懸案,而包勉也就無罪釋放了。可隨之包拯的麻煩就來了,龐太師在皇上所謂面前設下圈套,令包拯左右為難:若判包勉無罪則為循私,若包勉有罪則須叔侄相殘,又將被批為沽名釣譽罔顧人倫,不過皇上卻是相信包拯的判斷,同意釋放包勉。

然而此時,鐵榮發現蕭鋒帳本,查出收受贓銀均有暗記,也就是說貪官拿的髒銀背後應該有個 「天」字,與此同時,包拯竟在包勉孝敬嫂娘的行李中發現鑄有同樣暗記的銀兩!包拯告知嫂娘自己與包勉的月俸最多只有三十兩,可包勉給您的卻有1千兩,包勉連忙找藉口推辭,被包拯當場揭穿這個銀子背後是鹽梟的暗記,而你正是盜賣官鹽的主犯。將包勉再次下獄,艾虎奇怪了他咋又入獄了,展昭回答是你從朱瑛那裡帶回來的帳冊,提供了更有利的證據。包拯夜晚又來到牢中,質問他為何寧做貪官不做清官,都是嫂娘帶大一樣的教育呀!包勉感慨,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包拯一樣完美無缺,他視金錢為糞土,可還是會有無數人卻為五鬥米折腰,包拯雖然為官多年兩袖清風卻不知道其他其他的官員該怎麼辦,朝廷的俸祿也不高,若是所有官員都是包拯,誰還願意苦讀十年詩書求取功名,誰還願意走上官宦之路。包拯否決認為,讀書求是無非是為了天下蒼生黎民百姓做些事,豈是為了求多少財富。回憶兒時聽嫂娘提及無辜百姓遭貪官蹂躪惡霸欺凌之時,難道不是義憤填膺慷慨激昂誓做清官為民除害嗎?包勉坦誠自己雖貪生活卻不奢靡,是為了自己的娘親攢錢,包拯斥責住口!休要羞辱嫂娘,包勉卻頂撞羞辱她的是你!這次罪證確鑿,鍘包勉勢在必行。

嫂娘見包拯回憶起他們叔侄二人的種種,動之以情跪求「包大人」放過她獨子一命,包拯頓時跪下以當初嫂娘教誨無愧於天亦跪求嫂娘成全,兩人都痛心疾首。芸兒眼見包拯為難,心中暗下決定,絕不讓包拯背負六親不認的罵名!包勉最終死在牢中,芸兒亦服毒自盡。包拯慨然寫下包家家訓,期勉包家後世子孫永不涉貪!包勉的貪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孝敬自己的母親,你們覺得這情有可原嗎?包拯為了世間的公理正義,大義滅親殺了自己的親侄子,是真的無情無義嗎?

相關焦點

  • 包拯處死自己侄子,嫂子罵他禽獸不如,包拯跪下大喊兩字被原諒
    人們的出生和自身容貌是不能選擇的,有些人因為自己不出色的容貌而感到自卑,但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的內涵和才華,是金子總會發光。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位其貌不揚的大名人,他就是包大人包拯。包拯的長相不說是很醜,但是也不算是好看了,據說他面如黑炭,額頭上有一個月亮形狀的胎記。
  • 包拯殺了自己侄子,嫂子罵他禽獸不如,包拯跪下喊兩字結果被原諒
    包拯殺死了自己的親侄子,自己的嫂子肯定是不原諒他的,所以就大罵他禽獸不如,但是當時的包拯跪下和自己的嫂子說了兩個字,他嫂子聽了這個以後就原諒他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當時的包拯究竟和他的嫂子說了哪兩個字吧。
  • 包拯殺了自己的親侄子,嫂嫂罵他忘恩負義,包拯跪下大喊兩個字
    包拯殺了自己的親侄子,嫂嫂罵他忘恩負義,包拯跪下大喊兩個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己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父母的一部分,但卻有不少的人因為自己長得不是很帥或不漂亮而自覺不如他人。但實際上像這種表面的東西我們不用太過於去在意,畢竟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也是比較吸引他人,再怎麼帥怎麼漂亮還能有電視上的明星好看嗎?人生在世不過百年,一輩子很快就會過去,因此應該做一些對自己有用,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事。
  • 真實包拯其實跟電視劇裡相差很大,他親手處死自己的侄子純屬虛構
    真實包拯其實跟電視劇裡相差很大,他親手處死自己的侄子純屬虛構包公正直、公正、堅決,公正、明智,敢於為人民伸張正義不依附於有權勢的人。因此,他在首都有「包青天」和「包公」的名字以及「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的字樣。
  • 包拯斬了自己的侄子包勉,為何最後卻得到了嫂子的原諒?
    相信大家都已經猜到小編要說的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做事公正廉潔,為人正氣浩然,雖長相極黑無比,但內心卻如明鏡一樣的清官包拯。每個人的長相都是父母給的,因此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容貌還有膚色,我們也不可以去抱怨自己的長相,畢竟容顏易老,只有心靈上的美麗才是真正的美麗。
  • 包拯為什麼鍘了親侄子包勉呢?
    包拯人稱包青天,可以說是歷史人物中的清官No1 ,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極廣,家喻戶曉。為什麼包公鍘了自己的親侄子包勉呢? 包拯的父母死的早,包拯從小是哥哥嫂子撫養成人的,自己捨不得吃,都給包拯吃,並供包拯讀書,將包拯培養成人,包拯對哥哥嫂嫂那是感恩戴德,終身難忘。
  • 有人說包拯的廉潔被過度消費,來看看真實的包拯墓葬
    包拯的墓是在1973年合肥附近發現的,當時在這個地方要修建工廠,結果發現了包拯家族12座墓葬,很多已經被盜掘,需要搶救性發掘。當包拯的墓室被打開之後,專家們都驚呆了。專家們一致認為,包拯有被小說、戲曲、影視劇等藝術手段過度美化的嫌疑,他們認為包拯不可能做到電視劇中演得那樣油鹽不進。
  • 文包拯、武展昭,兩人惺惺相惜,包拯為何要處死展昭
    文包拯、武展昭,兩人惺惺相惜,包拯為何要處死展昭無論是《三俠五義》、《七俠五義》還是《龍圖公案》,包拯和展昭都算得上一對絕佳搭檔,但《青龍珠》一案中,展昭卻要在包拯的龍頭鍘下被處死。從包、展二人相遇之初開始,展昭是江湖人士,包拯還未有功名,但展昭卻數次搭救包拯性命,算是救命之恩;後來包拯引薦展昭,成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算是知遇之恩。青龍珠一案,「文包拯、武展昭」惺惺相惜的組合首次遭遇重大危機。
  • 包拯被處死,不料百姓來救場,功虧一簣
    與此同時張龍他們為了一直追隨包拯,當著開封府的所有人的面公然劫囚,以求自己獲罪入牢,王丞相心知他們的心意便成全了他們,不過還是讓朱權注意艾虎與展昭,以免他們明日前來劫法場。在行刑前的夜裡,一時間所有人徹夜難眠,都在替包拯感到扼腕!第二天,所有百姓圍在法場周圍,認為朝廷處置不當,替包拯喊冤!
  • 包拯殺了自己侄子,嫂子大罵:禽獸不如!他跪下大喊2個字被原諒
    外表這個東西不是我們個人可以選擇的,是遺傳的因素,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人去在乎,其實外貌這個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故事是一個長得不好看的人的故事,他因大公無私殺了自己的侄子,被自己的嫂子破口大罵:禽獸不如!
  • 包拯:包拯為什麼要斬公孫策?你知道嗎?
    公孫策在當時也算得上是包拯背後的智多星,幫了包拯不少的忙。但是包拯為什麼要斬公孫策呢?大家都知道包拯破案是鐵面無私的,不會因為和自己的關係好會包庇他。但是公孫策究竟是犯了什麼事情,參會讓包拯對他下手呢?包拯的手裡有三把鍘刀,知道這鍘刀是來給誰用的嗎?他是用來對付那些犯下大罪的人用的,其中的一把鍘刀用在公孫策的身上。
  • 揭秘:包拯把誰大義滅親了?包拯家訓曝光
    包拯的故事也被人們稱呼為宋包拯的故事。包拯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其一生發生了很多故事,個個都膾炙人口耳熟能詳。今天給大家講講包拯大義滅親的故事。包拯大義滅親的故事發生在包拯當知縣的時候,包拯當官鐵面無私,從不徇私枉法而被百姓深深的愛戴。之後發生了一件事,情與法到底如何抉擇呢?包拯大義滅親斬侄子包拯大義滅親主要是發生在包拯與嫂子之家的事情。
  • 廉明忠義的包拯為何處死自己的左膀右臂公孫策?
    黑臉的包公總是那麼嚴肅,這邊是影視中的包拯給人們留下來的印象。但是他那清正廉潔,判案無私的形象在廣大群眾中受到了熱寵,一副代表著正義的形象,引起了很多人心中對他正義無私的共鳴。但是歷史上卻發生這麼一則事情,更加凸顯包拯的鐵面無私的形象。
  • 嫂娘非要包拯接下侄子的案子,還他清白?龐太師不服!
    包勉回說不能見她,可為啥不敢見,是不是犯下大錯了包拯質問,侄子否認是自己不忍見他如此高齡卻要遭受如此大的打擊,這人的話說的好像自己真的犯錯了一樣,所以包拯才訓斥他,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包勉否認一再強調自己是被冤枉的,而且官鹽被盜賣,雖說自己失職但並沒有監守自盜,即使彭立認定自己涉嫌重大,也提不出足夠的證據,你說一個死人能提供嗎?
  • 為什麼包拯要忍痛將展昭處死?
    其實,真正歷史上,包拯並沒有那麼黑的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戲劇臉譜化的人物形象中,黑臉就代表忠臣,包拯當然會有一張黑臉了。  在電視劇中,包拯還有幾個小夥伴,公孫策,展昭,以及四大護衛。這幾個人有的機智聰慧為他出謀劃策,有的武功高強為他保駕護航,是他的心腹和得力助手。  展昭
  • 趙祥借用國法將包拯處死,八賢王誇讚他的能力,賢能
    上回我們說到兵部侍郎趙祥指控公孫策盜走兵籍名冊,已由刑部發下海捕文書,艾虎得知這個消息衝動之下竟隻身一人獨闖兵部找趙祥算帳,兩人見面就鬥得你死我活的,幸虧展昭來的及時,否則艾虎差點就敗在趙祥的劍下了,之後展昭回到府衙說明這件事希望包拯不要怪罪與她,包拯知曉其心意並未責怪,只是這一刻包拯開始了自我懷疑
  • 公正無私的黑臉偶像——包拯
    就是因為封建社會太不公平了,很難出現真正的有為民做主的官員。不過說沒有也是太絕對了。在我國的北宋時期,就有一位鐵面無私的官員,為了百姓的利益甚至不惜一切,他就是包拯。包拯公正無私的鐵面判官形象幾乎家喻戶曉,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稱頌。他那副黝黑的面孔,也被人們視為清官的標誌,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廣泛的面孔之一。
  • 公孫策做錯了什麼,讓包拯不顧兄弟情義,要用虎頭鍘處死他
    說到包拯和公孫策二人聯手,幾乎就是無敵的存在,不管什麼樣的案子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出破綻,但是有一次公孫策差一點死在包拯的手上。其實說起這件事,就要從包拯南巡開始,當時在太湖邊發現了一具屍體,經過仔細的查探,最後根據有關線索找到了嫌疑犯混江龍,並且問出了其中的緣由,當時他因為自己的兄弟被人殺害,所以他帶著自己的乾女兒孟如意一起謀劃了一切,不巧被人發現,這才被包拯發現。
  • 公孫策為包拯設計鍘刀,為何包拯用鍘刀斬了他?因他太正義
    所以那個時候,包拯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正直的代表,也是人們心中的大英雄。不過那畢竟只是電視劇,電視劇很多時候會把一些人物神話,著重表現一些好的部分,而隱藏一部分事實。在歷史上,包拯這個人也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也的確是一個正直清廉、鐵面無私的好官。
  • 話說包拯:包拯與歐陽修
    他舉出一個比喻:有人牽牛糟蹋了別人的莊稼,固然不對,而乘機把別人的牛牽過來,變為己有,也太過分了。不愧為文學家的歐陽修,又舉出一個生動的比喻:「猛手探物,口雲不欲,雖欲自信,人誰信之?!此所謂嫌疑之不可不避也。」   歐陽修把包拯的行為,提到理論的高度來進行分析:「軍旅之事先才能,朝廷之事先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