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有多少兵部尚書?

2020-10-03 History思白生

歷數南明政權,歷經弘光帝、隆武帝、永曆帝三朝,其中還包括魯王政權和紹武政權。

弘光時期的兵部尚書

弘光時期的兵部尚書有兩人。

一人是崇禎年間的遺老——兵部尚書史可法,弘光政權建立後被授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職位。

另一人是馬士英,馬士英乃是極力擁立福王稱帝的幕後黨派首腦。

崇禎帝自縊後,一開始史可法等人慾立德行更佳的潞王朱常淓為帝,但是馬士英被等人武力奪權。弘光帝上位後,馬士英理所當然被授東閣大學士及兵部尚書職位。


圖1-1. 南京紫禁城東華門


史可法與馬士英兩人,樸素點講,一忠一奸。

史可法作為著名的民族英雄,從早年為官到後來殉國,都有許多可供表彰的事跡,這裡不加以贅述;

反觀馬士英,此人乃是挑動南明政權黨爭的罪魁禍首,以前朝遺毒禍害後朝,其殉國後仍舊為當時人所不恥。


圖1-2. 江蘇揚州史可法祠


史可法與馬士英不屬於同時代人物,兩人年齡相差十歲左右。

馬士英出生於1591年,史可法出生於1602年。

馬士英是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的進士,史可法則是崇禎元年(1628年)的進士。


圖1-3. 明經進士匾


兩人的官場歷程相差也有些大。

馬士英的仕途走得很順暢,從南京戶部主事到廬鳳總督,基本沒有碰到什麼坎坷;史可法則不然,崇禎年間各地農民叛亂嚴重,他早年便因為鎮壓民變不力而獲罪。

雖然最後明廷準允其戴罪立功,但是仕途還是多了一分驚險!


圖1-4. 史可法絕命書


隆武時期的兵部尚書

隆武時期最為人稱道的地方便是消除黨爭,這也是隆武帝賢名的來源。

隆武帝時期大肆、大量濫用人才,當時的兵部尚書便是吳春枝。

吳春枝,字元萼,江蘇宜興人,崇禎十年(1638年)進士。

歷任平湖、海鹽、嘉善知縣,以機警著稱。

除他之外,張肯堂被授吏部尚書職位,何楷被授戶部尚書職位,周應期被授刑部尚書職位,鄭瑄被授工部尚書職位。

恰巧的是,馬士英、史可法、吳春枝三人都為相差十年左右的進士,可以認為是不同時代的象徵了。

但是,吳春枝遠不如馬士英和史可法有名氣,其才能也遠遠不如。


圖2-1. 江蘇宜興大覺寺


隆武時期還有一位兵部尚書,即鄭經的嶽父——鄭成功的親家唐顯悅。

唐顯悅,字子安,號梅臣、枚臣,又號泊庵。

他是1593年生人,

老家是福建莆田仙遊縣鯉城鎮。

他的官場之路也頗為順暢,而且可以說官位穩步升級。

他是明熹宗時期天啟二年(1622年)的進士,當時授諸暨縣令。

此後改湖州教授。

之後,轉國子助教,遷南京戶部主事,轉南京戶科給事中。

然後,升四川副使,出知襄陽府,累官嶺南巡道。

明亡後從唐王朱聿鍵,官拜兵部右侍郎及兵部尚書。


圖2-2. 福建莆田仙遊縣-木雕靈芝的製作


永曆時期的兵部尚書

永曆帝在廣東肇慶監國後,以丁魁楚為首席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丁魁楚,字中翹,號光三。

歸德府永城人,即現在的河南省永城馬牧鄉丁老家。

丁魁楚是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

丁魁楚本人的宦海經歷也十分傳奇,大可以大書特書,但此處不加以贅述。

總之,丁魁楚擁立桂王朱由榔(即永曆帝)監國的時候,他的職位是當時的兩廣總督,而這不是他第一次當總督。


圖3-1. 河南永城芒碭山漢服秀——劉邦斬白蛇起義處


魯王政權的兵部尚書

魯王政權中錢肅樂與張煌言兩人都曾官拜兵部尚書。

錢肅樂(1606-1648),明末官員、抗清英雄。字希聲,一字虞孫,號止亭,漢族,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

錢肅樂是崇禎十年(1638年)的進士,和上文提到的吳春枝是同年。

錢肅樂在崇禎年間歷任太倉知州、刑部員外郎。

此後遣使請魯王監國,任右僉都御史、進東閣大學士。

1647年,即永曆元年,被魯王授兵部尚書。


圖4-1. 浙江寧波城隍廟步行街天封塔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1620年出生於鄞縣(今浙江寧波),和錢肅樂是同鄉。

張煌言是崇禎十五年(1642年)的舉人,他考中舉人不久後明朝即宣告覆滅。錢肅樂在鄞縣招募兵員反清復明時,從者雲從,張煌言也毅然參加。

此後,張煌言積極抗清,官拜南明兵部尚書。

張煌言死後,被後人與嶽飛、于謙並列為「西湖三傑」,是為後代所推崇的英雄人物。


圖4-2. 張蒼水雕像


紹武政權的兵部尚書

紹武政權是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在大學士蘇觀生的攛掇下匆匆建立的政權,在歷史上僅僅持續了四十一天。

這一政權的建立有兩點引人注意的地方;

①它的建立並不是為了反清復明,而是為了爭奪帝統,即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內鬥;

②它的覆滅使得廣州的二十四位明朝藩王盡皆死亡,南明總共34位藩王,如此真的就不剩幾個了。換句通俗點的話說,南明大臣以後要擁立藩王都很難找得到人了。

除此之外,於我個人而言,當看到主導者是蘇觀生時,我有一些失望。

蘇觀生早年以「三不要老爺」聞名,曾說出「我不要官、不要錢、不要權」的豪言,最終卻在帝統面前喪失原則,加速了南明王朝的覆滅。

嚴格意義上來說,蘇觀生不是當時的兵部尚書,但是他以大學士的官職掌兵部。


圖5-1. 中山大學「乙丑進士」牌坊-建於崇禎八年(1635年)


總結

歷覽南明政權的這些兵部尚書,其中有不少的民族英雄、抗清英雄,諸如史可法、張煌言、錢肅樂等;

也有不少人素有賢名,如吳春枝、唐顯悅、丁魁楚等人;

數來數去,就一個馬士英因為黨爭而身敗名裂。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為了一己私利而將國家利益置之不顧是會遭人唾棄的。

當時的統治者並沒有懲罰這些黨爭的人,甚至隆武帝還對此前所有參與黨爭的人不予追究,但是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為富不仁遲早會被人唾棄!


圖6-1. 盡忠報國

相關焦點

  • 兵部尚書手裡的權力有多大 他們能不能調動軍隊
    說起兵部尚書,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朝廷的高官之一。按照朝廷的規定,兵部尚書是二品或者三品的大官。但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出現了,作為兵部尚書,有沒有權力調動全國的駐軍呢?
  • 兵部尚書的權力非常大,有沒有能力調動各地的軍隊?
    但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出現了,作為兵部尚書,有沒有權力調動全國的駐軍呢?其實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兵部管理各地軍隊的日常事務。但是說到調動軍隊,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不滿,比如明朝的內閣或者清朝的軍機處,言而總之,兵部尚書沒有權力調動各地的軍隊。
  • 兵部尚書的權力非常大,有沒有能力,調動各地的軍隊?
    說起兵部尚書,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朝廷的高官之一。按照朝廷的規定,兵部尚書是二品或者三品的大官。但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出現了,作為兵部尚書,有沒有權力調動全國的駐軍呢?其實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兵部管理各地軍隊的日常事務。
  • 兵部尚書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尚書一看名字,就知道肯定和軍隊有關係。要搞清楚兵部尚書是個什麼職位?我們還要從兵部的源頭說起。三省一般是指: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六部由尚書省統領,它們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每個部下面又設立四個司,總共為二十四司。三省制的前身來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兵尚書,兵部隸屬尚書省。那麼中書省和門下省又是幹什麼的呢?中書同中樞,是由皇帝直接管理的機構,也可以說是權力的核心機構。
  • 在清朝,兵部尚書和總督的區別有哪些?
    在清朝,兵部尚書和總督的區別有哪些?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我們都知道,我國歷史上有著很多的王朝出現,然後被下一個王朝所取代。兵部就是管武官任用免職士兵的軍籍的部門,刑部就是制定法律的部門。工部也就是管全國蓋房子的部門,這以上六個部門,每個部門都設有兩個管事的。在滿清王朝,當時的尚書有個特點。這兩個管事的一個是漢族人,而另一個是滿族人。這兩個人屬於不同的民族,因此就起到了互相監督牽制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兵部尚書的權力範圍以及官職大小。
  • 為什麼滿清很多總督像都有兵部尚書銜,他們有兵部尚書的權利嗎?
    兵部尚書這個大家都知道,是六部尚書之一,主管軍事,可謂是有相當大的權力,而都察院右都御史,這個大家不了解,但是在明清時間,這個官職也是非常牛的,都察院的主要職責是糾劾文武官員,辨別冤枉,監督下屬各道,除了有行使彈劾、監察的權力,對有貪汙行為、結黨營私、作威亂政、敗壞官紀的官員均要加以彈劾。
  • 在古代,兵部尚書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
    兵部隸屬於尚書省,是尚書省下面的六大主要職能部門之一,兵部下屬有職方司(負責地方事事防務的規劃、軍事地圖的繪製等)、駕部司(負責軍事交通的規劃)、庫部司(負責武器裝備的儲藏等)等,隋唐時代兵部的性質屬於「軍事行政部門」,兵部尚書不負責指揮軍隊打仗,也不是國家軍事決策機關,而是負責全國的日常軍事行政事務的機構,比如處理軍隊武官的考核和任免、軍事基礎設施的建設、軍隊武器裝備的儲藏供應等,隋唐時代兵部尚書為正三品
  • 晚明兵部尚書王洽
    魏忠賢誣陷王洽開官倉放糧賑災,雖 「疏請蠲賑」,但突出的是自己的功勞,沒有 「尊君」 ,有不忠之嫌。天啟五年(1625) 4月,王洽被革職,回歸故裡。冤死獄中的兵部尚書    崇禎皇帝登基以後,誅殺魏忠賢及其餘黨。崇禎元年 (1628)王洽復職,任工部右侍郎。
  • 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在中國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種機構,機構中有各種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階制度,幾千年過去,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古時候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開始設置兵部,自此,兵部尚書成為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的軍事。自古以來,軍事就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兵部尚書的官階跟作用都不容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所記載:兵部。
  • 清代的兵部尚書,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六部的職位,從貝勒改為尚書,尚書以下改為侍郎、郎中、員外郎等職位。尚書人數,也由最初的多人,逐漸定為滿、漢各一人。尚書的職位也不再由諸王貝勒兼任。到康熙三十年,清朝又在陪都盛京設立兵部。不過,盛京的兵部只有侍郎、郎中等職位,不單獨設立兵部尚書。雍正年間,地方總督兼任兵部尚書成為常例。
  • 明代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後勤部長的總稱,明清兩代,因為兵部下轄4部門,當時各分管各地駐軍的糧草,軍隊的調動以及軍隊官員的任命還有一個類似參謀部的衙門
  • 「駐防將軍」相比「兵部尚書」,誰更有調動權?
    駐防將軍、兵部尚書,這兩個職位的產生時間,各有不同。兵部尚書是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產生職位。清朝建立後,沿襲了這一職位。而駐防將軍卻是清朝的特色。因為它是清朝駐守在各地的八旗兵長官。從大範圍的看,這兩個職位都有承擔軍務的職權。
  • 明朝最後一個兵部尚書,打仗不行節氣全無,種田卻是好手
    可是,他卻無力救國,氣節也有虧輸,不過有一點強項竟使其封神,被一城百姓所敬仰。這也算是歷史中的一段花絮吧。這個人叫做張縉彥,在明朝只是一個小官,擔任兵科都給事中,僅僅是正七品的芝麻綠豆官。崇禎十六年(1643年),國家的形勢一天不如一天,當時的兵部尚書馮元飆見大勢不妙,稱病辭職。
  • 兵部尚書黃嘉善
    歷任河南葉縣知縣、南直隸蘇州府同知、山西平陽府府丞、大同府知府、陝西布政使司參政、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兵部尚書等職。官至一品,是黃氏登仕途之佼佼者,為保衛祖國的邊陲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黃嘉善「生而聰敏、端莊偉然」,漸大學習勤奮,「讀書過目能誦,為文雅暢」,成績優秀。
  • 兵部尚書不掌兵權,對清朝抱有幻想
    史可法是南明弘光政權的建立者之一,身為南京兵部尚書的史可法,在崇禎上吊自殺以後,顯然已經成為了南方小朝廷的核心人物。可是他卻在冊立哪位王爺為帝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最終錯過了擁立之功,使得四鎮軍閥和鳳陽總管馬士英強行接福王朱由崧繼位,從而掌握了政權。
  • 泰寧明代兵部尚書李春燁的豪宅
    泰寧明代兵部尚書李春燁的豪宅 這座豪宅 是明代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 (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 李春燁的住宅 房間有120個之多 建成至今360餘年 依舊保存完好 是一座典型的泰寧傳統
  • 于謙和和珅都當過兵部尚書,這官到底有多大?
    想必大家在看古裝劇的時候都聽說過兵部尚書、兵部侍郎等官銜,但是鮮有人去了解這些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雖然電視劇經常演到罷免某位兵部尚書,但是實際上逍遙罷免兵部尚書,哪有這麼簡單。有許多歷史上的人物,如于謙、和珅、李靖等等都做過兵部尚書,這個官職是很大很重要的,一旦罷免這樣一位官員,勢必會對朝堂局面和權力制衡產生巨大的影響。兵部尚書又被稱為大司馬,它設立於隋朝。在古代,一般有吏、戶、禮、兵、刑、工六個部門,其中每個機構都有尚書和侍郎。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位?答案出人意料!
    歡迎來到小發談歷史,在我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有多種機構,每個機構裡又有很多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位階級制度,現在也是如此,那麼有人問,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 兵部尚書、兵部侍郎是什麼級別的官?主管什麼?《唐六典》說得明明...
    《大唐六典》卷五 尚書兵部(節選) 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兵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七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職方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 「曲周故事」講述曲周歷史名人故事:吏部兼兵部尚書——路振飛
    吏部兼兵部尚書——路振飛來自微觀曲周00:0016:17路振飛為人耿直,初任涇陽縣知縣時,正是權閹魏忠賢如日中天的時候,全國的官員沒有不巴結奉承他的。涇陽縣所屬的陝西省當局官員,想巴結魏忠賢,要為其建造「生祠」,並且還要找個風水寶地,選中了涇陽縣認為地脈好,風水強,最適宜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