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兵部侍郎是什麼級別的官?主管什麼?《唐六典》說得明明...

2020-12-09 騰訊網

《大唐六典》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大唐六典》簡稱《唐六典》,記載了唐朝職官。

李林甫(公元683年—753年),字哥奴,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唐朝宰相。

張九齡(公元673年—740年),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

《大唐六典》卷五

尚書兵部(節選)

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兵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七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職方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駕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三人,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

庫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官》夏官卿也。漢置五曹,未有主兵之任也。魏始置五兵尚書,謂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也。晉泰始(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中,省五兵尚書;泰康中,又置七兵尚書,以舊五兵尚書中兵、外兵分為左右。東晉及宋又為五兵,孝武(漢武帝劉徹)大明二年又省之,順帝(漢順帝劉保)升明元年又置。歷齊、梁、陳、後魏、北齊皆置五兵尚書。後周依《周官》,置大司馬卿一人。隋改為兵部尚書,皇朝因之。龍朔(唐高宗李治的年號)二年改為司戒太常伯,鹹亨(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元年復為兵部尚書。光宅(唐睿宗李旦的年號)元年改為夏官尚書,神龍(唐中宗李顯的年號。)元年復故。〗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周官》夏官小司馬中大夫也。漢以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也。後周依《周官》。隋煬帝置兵部侍郎,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戒少常伯,鹹亨元年復為兵部侍郎。總章(唐高宗李治的年號)二年增置一員。光宅、神龍並隋曹改復。〗

兵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軍衛武官選授之政令。凡軍師卒戍之籍,山川要害之圖,廄牧(軍馬)甲仗之數,悉以諮之。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尚書、侍郎履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鹹質正焉。凡選授之制,每歲孟冬,以三旬會其人:去王城五百裡,集於上旬;千裡之內,集於中旬;千裡之外,集於下旬。以三銓(量才授官,選拔官吏。)領其事:一曰尚書銓,二曰東銓,三日西銓。〖尚書為中銓,兩待郎分為東、西銓。〗以五等閱其人,一曰長朵,二曰馬射,三曰馬槍,四曰步射,五曰應對。以三奇拔其選:一曰驍勇,二曰材藝,三曰可為統領之用。其尤異者,登而任之,否則量以退焉。然後據其狀以核之,考其能以進之。所以錄深功,拔奇藝,備軍國,綜勳賢也。五品已上,皆奏聞而制授焉;六品已下,則量資注擬(唐時選舉官員,凡應試獲選者先由尚書省登錄,經考詢後再按其才能擬定官職,稱為「注擬」。)。其在軍鎮要籍,不得赴選,委節度使銓試,具等第以申焉。其三奇、五等之選有殊尤者,得令宿衛。〖其宿衛皆帶本官以充。〗其選人有自文資入者,取少壯六尺已上,材藝超絕考試;不堪還送吏部。凡官階注擬,團甲進甲,皆如吏部之制。凡大選終於季春之月。所以審名實之銓綜,備戎仗(軍械)之物數,以戒軍令,而振國容焉。

相關焦點

  •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侍郎,從字面意思說,很容易被誤解,以為在這個職位上為官,是應該穿著甲冑的將軍,其實不然。中國古時的官僚體系,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武輕文重」。那麼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兵部從根本上來說,就只是一個文職機構,它是皇帝的傳音筒,對於具體的行軍布陣,並不能直接掌調。在《職官志》中,兵部的職能描述,主要是負責基礎武官的選用,也就是徵兵,以及管理軍籍,傳達軍令。
  • 科普:明朝的兵部尚書究竟是什麼級別?根本不是一品官!
    明朝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司馬」,負責掌管全國衛所軍官的選拔授予、訓練、車輛、武器管理等政令,為正二品。相當於當今的國防部長。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設置兵部。洪武六年,增設兵部尚書和兵部侍郎各一人,並在總部、駕部、職方部這三個部門各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各兩人,隸屬中書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胡惟庸案,明太祖朱元璋罷黜宰相與中書省,並仿照《周官》六卿之制,直屬六部,並各設尚書、侍郎各一名。每部分四屬部,每屬部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次年,增試侍郎一人。洪武二十二年,改總部為選部。洪武二十九年,定為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司,皆稱清吏司。
  • 古代的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古代的兵部侍郎是兵部第二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兵部,顧名思義,就是古代掌管兵力和武器裝備的國家職能部門。根據古代行政體制劃分,兵部設尚書一人,侍郎兩人。全國軍事都由兵部負責,這其中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配備兩個副手也是理所當然。如果政績出色,侍郎將會在兵部尚書退休之後接過尚書寶座,成為正式的九卿之一。有朋友就會問了,三公九卿不是漢代制度嗎?
  • 兵部尚書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尚書一看名字,就知道肯定和軍隊有關係。要搞清楚兵部尚書是個什麼職位?我們還要從兵部的源頭說起。三省一般是指: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六部由尚書省統領,它們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每個部下面又設立四個司,總共為二十四司。三省制的前身來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兵尚書,兵部隸屬尚書省。那麼中書省和門下省又是幹什麼的呢?中書同中樞,是由皇帝直接管理的機構,也可以說是權力的核心機構。
  • 清代的兵部尚書,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清朝設立兵部的時間極早,關外時皇太極便效仿明朝制度,設立六部。不過,當時的六部,更多保留很多過去的體制,主管六部的並非尚書,而是貝勒。貝勒以下設立承政、參政、啟心郎、筆帖式等官職。當時主管兵部的則是貝勒嶽託。到了清朝入關後,雖盡力效仿明朝制度,但仍經過很長時間的變化,在編制、官職、職能上,開始不斷完善。
  • 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在中國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種機構,機構中有各種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階制度,幾千年過去,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古時候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開始設置兵部,自此,兵部尚書成為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的軍事。自古以來,軍事就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兵部尚書的官階跟作用都不容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所記載:兵部。
  • 影視劇中常見的兵部侍郎,到底是個怎樣的職位?
    因此說,兵部的主事人員,關乎到帝國的安全,因此歷代天子任命兵部官員的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兵部的官僚體系一般來說,六部(包括兵部)在內,最高的長官往往是尚書——比如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的最高長官是兵部尚書。
  •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兵部在隋唐時期屬於軍事行政部門,兵部尚書並不負責戰爭時候的行軍打仗,與國家的重要軍事決策也沒有關係。事實上,兵部是專門負責全國的日常軍事行政事務的機構,如對軍隊武官的考核任免、軍事基礎設施的建設、武器裝備的儲藏供給等方面。《新唐書·百官志一》對此有詳細介紹:「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 南明有多少兵部尚書?
    馬士英的仕途走得很順暢,從南京戶部主事到廬鳳總督,基本沒有碰到什麼坎坷;史可法則不然,崇禎年間各地農民叛亂嚴重,他早年便因為鎮壓民變不力而獲罪。雖然最後明廷準允其戴罪立功,但是仕途還是多了一分驚險!他的官場之路也頗為順暢,而且可以說官位穩步升級。他是明熹宗時期天啟二年(1622年)的進士,當時授諸暨縣令。此後改湖州教授。之後,轉國子助教,遷南京戶部主事,轉南京戶科給事中。然後,升四川副使,出知襄陽府,累官嶺南巡道。明亡後從唐王朱聿鍵,官拜兵部右侍郎及兵部尚書。
  • 有了樞密院還要兵部幹嘛呢?
    最近在學元朝的時候,有位同學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既然有了負責軍事的樞密院,那還要六部裡的兵部幹什麼呢?
  • 在清朝,兵部尚書和總督的區別有哪些?
    而且在平常的一些工作中,這個部門更類似於一個牽涉很多物資裝備的後勤部門,也可以說這個部門的工作並不是很難。畢竟主要職能是管理糧草後勤以及參謀這一類的工作,在真正打仗的時候反而用不上他們。其實也可以說,他們根本就管不了,因為他們的職能不是這些。但這並不能說明兵部的不重要,兵部存在肯定是有著一定的作用的。
  • 古代的兵部尚書到底是什麼職務,能帶兵打仗嗎?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那為何歷朝歷代又設置兵部尚書這個「中間商」呢?這一職位到底有什麼作用?兵部尚書起源於曹魏的五兵尚書,到隋朝時,「三省六部制」漸趨完善,才真正有了「兵部尚書」一職。門下省最高長官為侍中,下設門下侍郎二人,另有給事中專管駁正違失。門下省的作用是:中書省起草的政令經皇帝同意後發往門下省,由門下省再次審議,通過後發往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六部,各部有尚書一人,另設侍郎一人或二人。
  •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三省六部制就是我國古代的中央官制,並且一直影響著後世,三省六部制首創於隋朝,之後在唐朝得到了完善。這套制度各個朝代都對其有一定的補充或修改,但是其主體一直都沒有變。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 于謙和和珅都當過兵部尚書,這官到底有多大?
    想必大家在看古裝劇的時候都聽說過兵部尚書、兵部侍郎等官銜,但是鮮有人去了解這些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雖然電視劇經常演到罷免某位兵部尚書,但是實際上逍遙罷免兵部尚書,哪有這麼簡單。有許多歷史上的人物,如于謙、和珅、李靖等等都做過兵部尚書,這個官職是很大很重要的,一旦罷免這樣一位官員,勢必會對朝堂局面和權力制衡產生巨大的影響。兵部尚書又被稱為大司馬,它設立於隋朝。在古代,一般有吏、戶、禮、兵、刑、工六個部門,其中每個機構都有尚書和侍郎。
  • 大清朝的兵部尚書是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啥官位?有實權在手嗎?
    這個兵部尚書呢並不是大家理解的所有兵馬將帥都歸他管,而且這只是一個職位的名字,並不是一個人,而且兵部尚書權利只是負責兵權的一小部分而已,說直白點就是參謀部的職位外加一些糧草補給後勤的工作。說完尚書就要說一下侍郎了,大家可能一聽侍郎覺得像個伺候人的下人,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也是一個職稱職位,大家都知道各個部門都有一把手和二把手,有正級自然也有副級的,侍郎的身份地位就相當於一個副級幹部
  • 樞密院負責軍事,那麼它跟兵部是否衝突呢?
    兵部的歷史淵源要早很多,六部的最高長官是尚書,而這個尚書是文官,此外兵部的所有官職都是文官。那麼文官能幹什麼呢?《唐六典》中的記載比較有普遍性:兵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軍衛武官選授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尚書、侍郎惣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根據《唐六典》的記載,兵部的工作挺複雜。它的第一個工作就是掌管天下武將的人事工作。如果把國家的軍隊比作一個公司,那麼兵部就相當於這個公司的"人事部"。
  • 兵部尚書、禮部侍郎,是啥官兒?明清兩代六部的職能具體是啥?
    六部指明清中央行政機構中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及工部。各部的最高領導人為尚書,相當於現在各國家部委的部長。而侍郎則是長官之副,副部長級別。戶部明朝戶部侍郎畫像兵部明朝兵部尚書畫像>刑部是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查、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覆核,共為「三法司制」。
  • 吏部貴,戶部富,禮部窮 兵部刑部工部又是什麼呢
    這裡的六部,指的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尚書為從一品,僅次於內閣大學士。各部侍郎為正二品,與八大總督平級(如果總督兼兵部尚書銜,則為從一品)。尚書、侍郎以下,還有郎中、員外郎、主事、堂主事、司務、筆帖式、七品小京官等職位。六部的級別是平行的,不過,由於它們主管的具體事務不一樣,因此職權有很大差異。
  • 晚明兵部尚書王洽
    魏忠賢誣陷王洽開官倉放糧賑災,雖 「疏請蠲賑」,但突出的是自己的功勞,沒有 「尊君」 ,有不忠之嫌。天啟五年(1625) 4月,王洽被革職,回歸故裡。冤死獄中的兵部尚書    崇禎皇帝登基以後,誅殺魏忠賢及其餘黨。崇禎元年 (1628)王洽復職,任工部右侍郎。
  • 清朝「雙主官制」比較奇特,兵部正印是什麼職位?位居幾品?
    時至今日,依然還有所謂「正印」之說,只是不太常見罷了。清朝兵部的最高職務是尚書,所謂兵部「正印」指的自然是兵部尚書。清朝奇特的「雙主官制」提起「雙主官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和趙剛,一個是團長、一個是政委,都是獨立團的「主官」。只不過,李雲龍是軍事主官、趙剛是政工主官而,分工有所不同。